赵家骅在土耳其地震灾区做志愿者,一周瘦了4公斤。
北京时间2月16日早上6点20分,身在土耳其的中国商人赵家骅发了条朋友圈,照片中,他头发凌乱、胡子拉碴,一脸憔悴。微信状态是一个“疲惫”的表情。
过去一周,这名中国商人成了志愿者,和其他数十名志愿者赶往土耳其地震灾区,给中国蓝天救援队当翻译,保障后勤,让救援队员少一些后顾之忧。
300人的救援队伍,自费从中国出发,不远万里赶赴土耳其救援,其中包括宁波的4名蓝天救援队队员。
救援、饮食、车辆、发电设备……都需要志愿者参与协调。7天时间,赵家骅瘦了4公斤,每天只能睡上两小时左右。“澡也没洗过,我怕病倒,干不了活。”
赵家骅来自甘肃,今年45岁,13岁时跟随父亲来到土耳其,在当地上的中学,后来去德国学经济,目前和家人住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他从事纺织生意,经常回国,宁波和绍兴都有他的业务。
16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在帮救援队处理回国事宜,包括“安排车辆送人”“搜救犬上飞机办手续”,采访中电话中断了好几次。
赵家骅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伊斯坦布尔离震中有1000多公里,2月6日发生大地震时,没什么影响。
1999年,土耳其发生大地震,赵家骅曾赶往灾区做志愿者,有一些经验。
看到中国救援队从国内出发赶来支援的消息,他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他所在的商会迅速行动,建了一个志愿者群,要求志愿者会中土两国语言,这个群很快发展到40多人。
赵家骅出发时的装备。
他们迅速采购物资,许多华人华侨出手相助。
2月8日,赵家骅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消息:“等我!我们必带着鲜活的生命回来!”
当天,他带着第一批赶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前往马拉蒂亚。
“到驻地没多久就开展救援,大家憋着一股劲。”
“为了不给灾区添麻烦,许多队员带了干粮和睡袋。”
赵家骅和救援队员在当地一所学校落脚,离救灾现场不远。他说现场情况远比1999年的大地震严重,房子成了饼干状。当地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队员们只能找木头生火取暖。
与救援队相处时,赵家骅注意到一个细节,救援队员彼此称兄道弟,让他这个生意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他才明白,这是如同战友般的信任,“发现生命,需要打探洞,派人钻进去,当地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可能埋在里头,大家都是生死兄弟。”
为了与死神赛跑,救援队员连轴转,很多人从现场回来,常常累得吃不下饭,往嘴里塞些压缩饼干、喝点水就躺下了,“睡觉比吃饭重要,有的人坐着就睡着了。”
考虑到国人的饮食习惯,赵家骅和志愿者们带了不少面粉,“对中国人来说,一碗热面可以还魂。”
2月16日凌晨,他结束救援,回到了伊斯坦布尔的家。
仅睡上5小时,他便起床帮助分批回国的救援队处理一些手续。
“酒店知道客人是中国救援队,每晚100欧元的房价打折至25欧元,包早餐,好多队员还是舍不得,希望能找到更便宜的酒店。”
“自费一万多元买机票过来救人,200元人民币的房费却舍不得,这样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敬佩?”
“我们找到愿意免费提供住宿的酒店,但救援队员说,他们不想给任何人造成负担,可以便宜一些,免费的不能要。”
赵家骅曾提出出资相助,也被救援队婉言谢绝。“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我想说,舍身忘我,可敬可佩。”
记者沈之蓥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