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这两位宁波人的离世 为何让人如此怀念?
2023-03-09 07:14:00 稿源: 甬派  

昨天(3月7日),杭州。浙江送别省委原副书记、原省长沈祖伦遗体,依依不舍。

30多天以前的1月27日,尚沉浸在春节氛围中的宁波,突传宁波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项秉炎同志因病逝世的消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老省长沈祖伦享年92岁,老市委书记项秉炎享年91岁,都是宁波人,而且都还是宁波中学的校友。据公开报道,沈祖伦1947年毕业于宁波中学,项秉炎比他晚三年,是宁中1950届校友。

这两位宁波人的离世,不约而同地引发了如潮的怀念——

2月27日,沈祖伦逝世消息公布后,很多人在“朋友圈”自发转发怀念他的文章。2月28日,《农民日报》整版刊登《沈祖伦九上外婆坑》。还有很多人翻出《台州日报》曾经刊登过的文章《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纪念他。很多人在网上回忆他与普通劳动者平等交往的生动细节。他在养老院里和一群老人纵情唱歌的欢快画面,也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大量转发。很多网友感叹,这位曾经的省长亲切得就像一位“邻居老爷爷”。

项秉炎的子女则感动地回忆道,1月27日,项秉炎逝世传出后,马上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帖缅怀:“项书记为人正派,待人诚恳,清正廉洁,在宁波早期的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且创办了宁波慈善总会和颐乐园,济贫抚老,功德无量。”本地媒体刊发的一条11秒视频《项秉炎同志逝世》,几天后跟帖达到600多条。

梳理怀念两位老人逝世的文章和跟评,不难发现,人们之所以如此怀念他们,是因为他们担任领导干部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浙江和宁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还因为,他们身居高位,却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挂念民生疾苦。

作为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的相关文章,对这两位宁波老人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概括——

沈祖伦“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时刻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他公道正派,胸怀坦荡,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地位,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3月8日浙江日报头版)

项秉炎“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旗帜鲜明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他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尽心竭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作风务实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待人宽厚,注重广泛听取意见。他自身要求严格,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家风严谨。”(1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

两段概括,不长。高度评价的背后,却是两位老人用一辈子践行的堪可垂范后人的为官为人之道。

“人民”二字,显然在这两位老人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没有“官架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沈祖伦同志任绍兴县、市委书记时,走到哪里都能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但各种农活“信手拈来”,木匠、箍桶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甚至一度和农民一起赤膊跳进齐腰深的河港里捞水草,当地老百姓称他为“生产大队长”。在很多老百姓心里,沈祖伦同志不像个官员,而像个“老朋友”。有村民送上亲手制作的拐杖,沈祖伦同志就回赠一床丝绵被,一来一回中,是一个共产党干部与山村农民的真挚情谊。当了省长后,沈祖伦“吃饭,和普通干部一样排队买饭,拒绝食堂单独准备;下乡,从不事先通知,还会自己付饭钱;退休后,捐掉所有字画,自费搬进民营养老院,还爱在茶吧一角学歌唱歌……”

项秉炎的平民作风,也让很多人感佩不已。宁波日报社原书记、社长任和君回忆,“上世纪90年代……经常见他骑自行车或步行于街市、与熟人聊天。”起草领导讲话稿本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项秉炎曾经的秘书胡茂伟却回忆,“在项书记那里,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多数会议的讲话稿,是项秉炎自己动笔写的。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做事敢想敢为。1978年,为了鼓励绍兴发展乡镇企业,沈祖伦在大会上号召,“你们放开手脚大胆干,出了事由我负责,我把乌纱帽放在桌子上!”项秉炎任宁波市委书记期间,先后引进多家外资企业,促进宁波的外向型经济更快发展;他对一些不良倾向,毫不姑息迁就,该批评、该提醒,他都直言不讳。每次在基层调研,他总尽可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求真求实。沈祖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会务实,不讲空话,精简会议文件,要求领导自己动手,不让秘书代劳,等等,这些在当时都传为美谈。早在省农委和嘉兴市工作期间,他就每年花大量时间深入农村调查,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在农村改革和农民致富方面提出许多有见地、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他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强制招标制度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之一。2003年,他致信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建议停征农业税,为国家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项秉炎总想办法挤时间去基层调研了解情况。每次下基层,他都坚持轻车简从,一般只有秘书和司机相伴。

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担当干事敢想敢做,调查研究亲力亲为,“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或许,这就是人们怀念这两位宁波老人的原因吧。诚如一篇怀念沈祖伦的评论所言,“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真正把老百姓放心上的人,老百姓也一定不会忘记他。”

记者 时晓竹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这两位宁波人的离世 为何让人如此怀念?

稿源: 甬派 2023-03-09 07:14:00

昨天(3月7日),杭州。浙江送别省委原副书记、原省长沈祖伦遗体,依依不舍。

30多天以前的1月27日,尚沉浸在春节氛围中的宁波,突传宁波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项秉炎同志因病逝世的消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老省长沈祖伦享年92岁,老市委书记项秉炎享年91岁,都是宁波人,而且都还是宁波中学的校友。据公开报道,沈祖伦1947年毕业于宁波中学,项秉炎比他晚三年,是宁中1950届校友。

这两位宁波人的离世,不约而同地引发了如潮的怀念——

2月27日,沈祖伦逝世消息公布后,很多人在“朋友圈”自发转发怀念他的文章。2月28日,《农民日报》整版刊登《沈祖伦九上外婆坑》。还有很多人翻出《台州日报》曾经刊登过的文章《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纪念他。很多人在网上回忆他与普通劳动者平等交往的生动细节。他在养老院里和一群老人纵情唱歌的欢快画面,也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大量转发。很多网友感叹,这位曾经的省长亲切得就像一位“邻居老爷爷”。

项秉炎的子女则感动地回忆道,1月27日,项秉炎逝世传出后,马上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帖缅怀:“项书记为人正派,待人诚恳,清正廉洁,在宁波早期的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且创办了宁波慈善总会和颐乐园,济贫抚老,功德无量。”本地媒体刊发的一条11秒视频《项秉炎同志逝世》,几天后跟帖达到600多条。

梳理怀念两位老人逝世的文章和跟评,不难发现,人们之所以如此怀念他们,是因为他们担任领导干部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浙江和宁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还因为,他们身居高位,却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挂念民生疾苦。

作为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的相关文章,对这两位宁波老人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概括——

沈祖伦“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时刻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他公道正派,胸怀坦荡,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地位,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3月8日浙江日报头版)

项秉炎“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旗帜鲜明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他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尽心竭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作风务实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待人宽厚,注重广泛听取意见。他自身要求严格,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家风严谨。”(1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

两段概括,不长。高度评价的背后,却是两位老人用一辈子践行的堪可垂范后人的为官为人之道。

“人民”二字,显然在这两位老人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没有“官架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沈祖伦同志任绍兴县、市委书记时,走到哪里都能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但各种农活“信手拈来”,木匠、箍桶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甚至一度和农民一起赤膊跳进齐腰深的河港里捞水草,当地老百姓称他为“生产大队长”。在很多老百姓心里,沈祖伦同志不像个官员,而像个“老朋友”。有村民送上亲手制作的拐杖,沈祖伦同志就回赠一床丝绵被,一来一回中,是一个共产党干部与山村农民的真挚情谊。当了省长后,沈祖伦“吃饭,和普通干部一样排队买饭,拒绝食堂单独准备;下乡,从不事先通知,还会自己付饭钱;退休后,捐掉所有字画,自费搬进民营养老院,还爱在茶吧一角学歌唱歌……”

项秉炎的平民作风,也让很多人感佩不已。宁波日报社原书记、社长任和君回忆,“上世纪90年代……经常见他骑自行车或步行于街市、与熟人聊天。”起草领导讲话稿本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项秉炎曾经的秘书胡茂伟却回忆,“在项书记那里,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多数会议的讲话稿,是项秉炎自己动笔写的。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做事敢想敢为。1978年,为了鼓励绍兴发展乡镇企业,沈祖伦在大会上号召,“你们放开手脚大胆干,出了事由我负责,我把乌纱帽放在桌子上!”项秉炎任宁波市委书记期间,先后引进多家外资企业,促进宁波的外向型经济更快发展;他对一些不良倾向,毫不姑息迁就,该批评、该提醒,他都直言不讳。每次在基层调研,他总尽可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始终装着百姓,所以求真求实。沈祖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会务实,不讲空话,精简会议文件,要求领导自己动手,不让秘书代劳,等等,这些在当时都传为美谈。早在省农委和嘉兴市工作期间,他就每年花大量时间深入农村调查,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在农村改革和农民致富方面提出许多有见地、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他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强制招标制度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之一。2003年,他致信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建议停征农业税,为国家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项秉炎总想办法挤时间去基层调研了解情况。每次下基层,他都坚持轻车简从,一般只有秘书和司机相伴。

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担当干事敢想敢做,调查研究亲力亲为,“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或许,这就是人们怀念这两位宁波老人的原因吧。诚如一篇怀念沈祖伦的评论所言,“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真正把老百姓放心上的人,老百姓也一定不会忘记他。”

记者 时晓竹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