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推行人行道净化行动:还路于民 打造多样惠民路
2023-03-27 06:5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文苑路人行道焕然一新。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行空间往往是被挤占的对象。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道路设施和临街商业占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行道正常功能的发挥,也造成众多步行人群的出行不便。

如何有效保障人行道的安全、畅通和舒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难题。

如今,改变正在从脚下开始。

暖心就医路。

净化提升 让绿色出行更顺畅

这几天,家住鄞州体育馆附近的王先生发现,家门口的文苑路人行道焕然一新。与原先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树穴拱起严重的情形不同,改造后的文苑路人行道不仅重新铺装了芝麻灰花岗岩,还梳理整治了树穴拱起、接坡不畅和隔离桩破损等问题。为了突出体育场馆周边道路特色,道路醒目位置还专门设置了“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立体造型标志。

变化源于宁波正在推行的人行道净化行动。

“步行既是人类最原始的出行方式,也是都市人群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方式之一,具有高频率、自主性、便捷性等特点。但是,宁波中心城区人行道仍存在‘走不通畅、走不安全、走不舒适’的问题。”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徐张武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路面坑洼不平,铺地材质老化破损,俗称“水雷”和“绊脚石”;行道树遮挡通道、树穴拱起严重导致的通行困难;废弃、私设的指示牌、岗亭、地锁,过密的阻车桩、混乱的非机动车堵塞人行道,以及道路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导致的通行困难;无障碍通道断裂,不利于残疾人和老人通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导致的通行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们在宁波全域范围内开展人行道净化试点。试点主要围绕人行道畅通、布局、平整、有序、亮化、靓化等方面展开。”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由我市组织编制《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为全省制订人行道净化标准。同时,于去年5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人行道净化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360条人行道进行全面净化提升,以微更新推动大变化,让绿色出行更加安全、畅通、舒适。

清爽菜市路。

还路于民 打造多样惠民路

在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南门,停车场华丽蝶变,成了以蓝色为主色调的风雨连廊,配有顶棚、休闲椅、宣传栏等设施。这是新学期以来新改造的一条“微笑有礼上学路”。一到放学时间,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按照地面标识,前往学生等待区,奔向各自家长的怀抱。如果部分家长没能准时赶到学校,学生可以坐在休闲椅上,等待家人来接。

自全市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以来,已累计净化路段199条,整治问题1.4万余处,更换铺装19.2万余平方米,整改无障碍设施2360余处,处置隔离设施近4700个,整治树穴近6000处,拆移杆线箱体543处,清理其他违规占道设施676处,惠及中心城区170余处学校、社区、医院及菜市场。通过净化行动,使城市人行道成为“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又一载体:

“平安护学路”——从鄞州率先开始,江北、海曙等区聚力校园周边人行道设施安全与颜值“双提升”,坚持“一校一路一景”,为惠贞书院、江北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学校打造集功能、文化、安全、美观于一体的护学路。在改造过程中,我市各地做实安全“里子”,将学生通行安全摆在首位:对校门口树池、配电箱等附属设施上的尖角、凸起等部位进行柔化改造;设置风雨连廊,方便家长学生接送等候;规范指引牌,运用色块搭配和指引标识,使孩子、家长和过路人车形成默契,有效规范校门口秩序。同时,提升颜值“面子”,通过平立面彩绘、加装景观小品、增加地雕等方式,打造校园文化主题人行道,如堇山小学的“幸运四叶草”、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四季银杏叶”、春晖学校的“梦想纸飞机”、东湖馨园幼儿园的“大海之路”等。目前,“平安护学路”已覆盖中心城区百余所学校及幼儿园。

“民心直通路”——针对人行道不平整不连贯、隔离设施设置不合理、车辆无序停放、违规占道经营、乱挖乱掘等顽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百丈路、长春路等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路段开展示范整治;在海悦社区、潜龙社区等便民服务中心周边人行道上增设木质扶手、休憩座椅、雨伞服务点等,把人行道净化服务“菜单化”,由市民根据需求来“点单”;以药行街成功改造为基础,加快推进人行道上箱体、杆件“多箱合一、多杆合一”优化整合,拔除废弃及私设的指示牌、岗亭、地锁、挡车柱,整治占道经营和人行道停车乱象,为人行道“减负”;根治人行道上的铺装破损、树穴拱起、树挡灯等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宋家巷、范江岸路等小区周边人流密集的人行道,彻底消灭“水雷”和“绊脚石”;通过绿化升级、景观改善等举措,将潜龙社区周边老旧的“犄角旮旯”路段,变成居民的“共享花园”。

“暖心就医路”——鄞州区把钟公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探索医院周边人行道净化提升模式,为就医市民营造温暖、安心、平和的人行环境。这条道路长度不过130余米,却拥有超高的“颜值”和完善的功能。外观上,选用柔和的黄、绿两色为路面主色调,辅以粉色线条点缀,沿线围栏上设置活泼动态的健康教育宣传标识。功能上,借助不同色彩,自然划分出休憩空间、就医优先通道、通行空间等三个区域,并配备了便民扶手、休憩坐凳、夜间指引灯带、太阳能爱心夜光挡车石等设施。“目前我们已打造了3条暖心就医路,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改造目标。”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人士表示。据悉,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外滩院区等全市多所医院陆续对周边人行道设施进行了整体提升,引导患者、市民合理使用道路空间,着重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消除医院周边人流、车辆拥堵造成的安全隐患。

“清爽菜市路”——江北、鄞州、海曙等地重点关注市民反映多、问题曝光多的菜市路,制定“一路一策”系统提升方案,优化泊位设置,选用防水耐脏不易积水的铺装材料,缓解菜市场周边停车难及污水清理难问题。通过改变菜市场周边“硬”环境、增加隔离设施,重新梳理道路功能空间,科学划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和行人通行区域。以菜市场周边各类箱体改造、隔离栏提升为契机,整体设计文明宣传展示区域,将市民每日买菜必经路打造成文明宣传、常识科普必经路。

平安护学路。

着眼长效 提升“慢行”幸福感

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人行道净化惠民行动已列入今年市级民生实事工程,全年计划完成人行道净化及学校、医院、菜市场、社区周边人行道靓化共计110条。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持续发力,着眼长效,提升市民“慢行”生活的幸福感。

“多样化的步行空间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对步行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建立人行道净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行道设施品质和通行环境。”徐张武认为。

“人行道净化工作涵盖市政、园林、环卫、执法等部门,需明确责任主体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内容和标准,协同推进人行道净化实施。同时,市政部门要积极主动联合交警、电力、教育、属地街道等相关部门,协同整治。”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张水潮认为,要着眼长效,切实形成协调机制,争取专项经费支持,久久为功,方能持续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同时,要广开言路,邀请市民参与民意征集、满意度调查、验收评选等,提升人行道净化工作的群众认可度。

城管市政部门于今年年初开展了“2022年宁波最美人行道”评选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最美人行道”评选。根据最终公布的“宁波十佳最美人行道”名单,中心城区及慈溪市、象山县、高新区均有入选。“我们希望通过评选活动,激励各级市政部门加强和完善城市人行道维护管理,也希望广大市民多提供一些需要净化提升的候选路段,我们将结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制定更贴近市民需求的工作计划。”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域打造更多、更有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最美上学路、就医路、菜市路等惠民路,让人行道成为文明宁波的别样风景。”

制图韩立萍

记者杨绪忠 通讯员王洁瑾 李佳静

图片由市政部门提供

新闻1+1

人行道如何净化,全省标准看宁波

去年年初,受浙江省住建厅委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同住建局、高等院校、专业设计院等单位,通过广泛调研、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方式,在宁波实施人行道净化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用于指导全省人行道及路侧带空间净化工作。该导则目前已通过审查并正式发布。

《导则》提出,人行道净化工作应结合日常养护、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多层次全面推进,加强对路侧带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中尽量推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集约设置,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交通场站、商业区等重点场所宜根据场所特色和需求提升人行道空间品质。

该《导则》作为现行养护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的深化补充和更新提标,侧重既有人行道设施的改造净化,聚焦人行道布局、净化标准举措、美化提升等关键要素,以退还被占用的人行空间、减少违规侵占现象为重点方向,坚持标准与示范并举,指导长效开展人行道净化攻坚整治。(杨绪忠 应健 整理)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推行人行道净化行动:还路于民 打造多样惠民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3-27 06:59:00

文苑路人行道焕然一新。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行空间往往是被挤占的对象。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道路设施和临街商业占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行道正常功能的发挥,也造成众多步行人群的出行不便。

如何有效保障人行道的安全、畅通和舒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难题。

如今,改变正在从脚下开始。

暖心就医路。

净化提升 让绿色出行更顺畅

这几天,家住鄞州体育馆附近的王先生发现,家门口的文苑路人行道焕然一新。与原先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树穴拱起严重的情形不同,改造后的文苑路人行道不仅重新铺装了芝麻灰花岗岩,还梳理整治了树穴拱起、接坡不畅和隔离桩破损等问题。为了突出体育场馆周边道路特色,道路醒目位置还专门设置了“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立体造型标志。

变化源于宁波正在推行的人行道净化行动。

“步行既是人类最原始的出行方式,也是都市人群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方式之一,具有高频率、自主性、便捷性等特点。但是,宁波中心城区人行道仍存在‘走不通畅、走不安全、走不舒适’的问题。”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徐张武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路面坑洼不平,铺地材质老化破损,俗称“水雷”和“绊脚石”;行道树遮挡通道、树穴拱起严重导致的通行困难;废弃、私设的指示牌、岗亭、地锁,过密的阻车桩、混乱的非机动车堵塞人行道,以及道路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导致的通行困难;无障碍通道断裂,不利于残疾人和老人通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导致的通行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们在宁波全域范围内开展人行道净化试点。试点主要围绕人行道畅通、布局、平整、有序、亮化、靓化等方面展开。”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由我市组织编制《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为全省制订人行道净化标准。同时,于去年5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人行道净化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360条人行道进行全面净化提升,以微更新推动大变化,让绿色出行更加安全、畅通、舒适。

清爽菜市路。

还路于民 打造多样惠民路

在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南门,停车场华丽蝶变,成了以蓝色为主色调的风雨连廊,配有顶棚、休闲椅、宣传栏等设施。这是新学期以来新改造的一条“微笑有礼上学路”。一到放学时间,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按照地面标识,前往学生等待区,奔向各自家长的怀抱。如果部分家长没能准时赶到学校,学生可以坐在休闲椅上,等待家人来接。

自全市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以来,已累计净化路段199条,整治问题1.4万余处,更换铺装19.2万余平方米,整改无障碍设施2360余处,处置隔离设施近4700个,整治树穴近6000处,拆移杆线箱体543处,清理其他违规占道设施676处,惠及中心城区170余处学校、社区、医院及菜市场。通过净化行动,使城市人行道成为“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又一载体:

“平安护学路”——从鄞州率先开始,江北、海曙等区聚力校园周边人行道设施安全与颜值“双提升”,坚持“一校一路一景”,为惠贞书院、江北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学校打造集功能、文化、安全、美观于一体的护学路。在改造过程中,我市各地做实安全“里子”,将学生通行安全摆在首位:对校门口树池、配电箱等附属设施上的尖角、凸起等部位进行柔化改造;设置风雨连廊,方便家长学生接送等候;规范指引牌,运用色块搭配和指引标识,使孩子、家长和过路人车形成默契,有效规范校门口秩序。同时,提升颜值“面子”,通过平立面彩绘、加装景观小品、增加地雕等方式,打造校园文化主题人行道,如堇山小学的“幸运四叶草”、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四季银杏叶”、春晖学校的“梦想纸飞机”、东湖馨园幼儿园的“大海之路”等。目前,“平安护学路”已覆盖中心城区百余所学校及幼儿园。

“民心直通路”——针对人行道不平整不连贯、隔离设施设置不合理、车辆无序停放、违规占道经营、乱挖乱掘等顽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百丈路、长春路等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路段开展示范整治;在海悦社区、潜龙社区等便民服务中心周边人行道上增设木质扶手、休憩座椅、雨伞服务点等,把人行道净化服务“菜单化”,由市民根据需求来“点单”;以药行街成功改造为基础,加快推进人行道上箱体、杆件“多箱合一、多杆合一”优化整合,拔除废弃及私设的指示牌、岗亭、地锁、挡车柱,整治占道经营和人行道停车乱象,为人行道“减负”;根治人行道上的铺装破损、树穴拱起、树挡灯等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宋家巷、范江岸路等小区周边人流密集的人行道,彻底消灭“水雷”和“绊脚石”;通过绿化升级、景观改善等举措,将潜龙社区周边老旧的“犄角旮旯”路段,变成居民的“共享花园”。

“暖心就医路”——鄞州区把钟公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探索医院周边人行道净化提升模式,为就医市民营造温暖、安心、平和的人行环境。这条道路长度不过130余米,却拥有超高的“颜值”和完善的功能。外观上,选用柔和的黄、绿两色为路面主色调,辅以粉色线条点缀,沿线围栏上设置活泼动态的健康教育宣传标识。功能上,借助不同色彩,自然划分出休憩空间、就医优先通道、通行空间等三个区域,并配备了便民扶手、休憩坐凳、夜间指引灯带、太阳能爱心夜光挡车石等设施。“目前我们已打造了3条暖心就医路,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改造目标。”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人士表示。据悉,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外滩院区等全市多所医院陆续对周边人行道设施进行了整体提升,引导患者、市民合理使用道路空间,着重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消除医院周边人流、车辆拥堵造成的安全隐患。

“清爽菜市路”——江北、鄞州、海曙等地重点关注市民反映多、问题曝光多的菜市路,制定“一路一策”系统提升方案,优化泊位设置,选用防水耐脏不易积水的铺装材料,缓解菜市场周边停车难及污水清理难问题。通过改变菜市场周边“硬”环境、增加隔离设施,重新梳理道路功能空间,科学划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和行人通行区域。以菜市场周边各类箱体改造、隔离栏提升为契机,整体设计文明宣传展示区域,将市民每日买菜必经路打造成文明宣传、常识科普必经路。

平安护学路。

着眼长效 提升“慢行”幸福感

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人行道净化惠民行动已列入今年市级民生实事工程,全年计划完成人行道净化及学校、医院、菜市场、社区周边人行道靓化共计110条。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持续发力,着眼长效,提升市民“慢行”生活的幸福感。

“多样化的步行空间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对步行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建立人行道净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行道设施品质和通行环境。”徐张武认为。

“人行道净化工作涵盖市政、园林、环卫、执法等部门,需明确责任主体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内容和标准,协同推进人行道净化实施。同时,市政部门要积极主动联合交警、电力、教育、属地街道等相关部门,协同整治。”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张水潮认为,要着眼长效,切实形成协调机制,争取专项经费支持,久久为功,方能持续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同时,要广开言路,邀请市民参与民意征集、满意度调查、验收评选等,提升人行道净化工作的群众认可度。

城管市政部门于今年年初开展了“2022年宁波最美人行道”评选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最美人行道”评选。根据最终公布的“宁波十佳最美人行道”名单,中心城区及慈溪市、象山县、高新区均有入选。“我们希望通过评选活动,激励各级市政部门加强和完善城市人行道维护管理,也希望广大市民多提供一些需要净化提升的候选路段,我们将结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制定更贴近市民需求的工作计划。”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域打造更多、更有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最美上学路、就医路、菜市路等惠民路,让人行道成为文明宁波的别样风景。”

制图韩立萍

记者杨绪忠 通讯员王洁瑾 李佳静

图片由市政部门提供

新闻1+1

人行道如何净化,全省标准看宁波

去年年初,受浙江省住建厅委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同住建局、高等院校、专业设计院等单位,通过广泛调研、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方式,在宁波实施人行道净化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用于指导全省人行道及路侧带空间净化工作。该导则目前已通过审查并正式发布。

《导则》提出,人行道净化工作应结合日常养护、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多层次全面推进,加强对路侧带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中尽量推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集约设置,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交通场站、商业区等重点场所宜根据场所特色和需求提升人行道空间品质。

该《导则》作为现行养护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的深化补充和更新提标,侧重既有人行道设施的改造净化,聚焦人行道布局、净化标准举措、美化提升等关键要素,以退还被占用的人行空间、减少违规侵占现象为重点方向,坚持标准与示范并举,指导长效开展人行道净化攻坚整治。(杨绪忠 应健 整理)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