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00后爱上夕阳红 “白发事业”有趣了起来
2023-05-25 15:0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视频制作:记者 徐丽文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陶倪 徐丽文

  近日,“海岛支老、一起安好”支老行动2023年支老人员轮换研讨会在舟山普陀举行。宁波派出第五批共8名支老人员前往普陀区多个海岛开展为期半年的支老工作,与此前第四批的养老服务骨干进行轮换。

  记者注意到,这两批支老人员中,赫然出现了两名00后“养老人”,而他们都已经取得了中高级护理员证书。事实上,在宁波,投身于养老产业的年轻人并不罕见。不同于大众观念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传统养护模式,随着居家养老的发展,如今,年轻一代的“养老人”正在机构、社区等不同场景探索着养老模式的更多可能。

  既有情怀,又具备专业能力

  年轻一代的“养老人”不容小觑

  张欣出生于2000年,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她成了安康通中河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一员。2022年11月,她作为第四批支老人员前往普陀白沙(柴山)岛。而小她两届的直系学弟陈盼,供职于宁波市民康医院,是本次轮换的第五批支老人员之一,于一周前踏上了登步岛的土地。为什么会选择养老行业,张欣和陈盼坦言,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俩都是祖辈带大的,对老人天然有种亲近感,也更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可以说是凭着这份情怀,选择了养老行业。

  海岛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但身体普遍比较健康,没有失智失能的情况,因此,支老人员的服务重点也随之向社工类偏移。

支老人员为海岛老人义诊。

  什么是社工类服务?他们告诉记者,目前养老服务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长期照护,另一类是个案管理。简单来说,前者就是大众印象中对老人的照料,后者则以公共娱乐活动拓展与管理为主,偏向社会工作者的概念。在原单位,张欣着重个案管理,陈盼更偏向长期照护。“但是不管是学校的课程学习还是后续的实习经验,这两块的知识技能我们都是兼备的。”他们说。

  二十出头的年纪毕竟太年轻,又初来乍到,当地老人对他们难免会持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刻板印象。刚开展工作时,张欣会请年长的海岛医生做中间人。医生告诉老人们,小张拥有资格证书,完全可以相信她的专业判断。于是,张欣顺利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张欣(左二)与海岛老人合影。

  在增进了解的同时,张欣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海岛老人对于基础防范、自我卫生保护以及紧急救助类的意识和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虽然平常反复告知他们跌倒后紧急处理的方法,但有一次遇到同伴摔倒,大家还是下意识马上搀扶起来。”为此,张欣特意举办了一次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模拟练习,让老人们明白跌倒后应该第一时间通知支老人员以及医生前来处理。

  谈及年轻“养老人”的优势,张欣和陈盼都表示,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养老专业,相比于市场上的护工,他们这一代人经过系统的学习,护理技术更专业、操作更规范、服务更精细化;此外,老人看待他们年轻一辈就像自己的孙儿一样,包容性强,接受度高,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活力满满、巧思不断

  年轻“养老人”的创新能力更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95后”姑娘邢茹婧从事养老行业已有五年,目前在九如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担任助理院长。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在年轻的时候多积累一些经验,不仅让我自己的长辈能够老有所养,也能让其他的老人老有所依。”当初报考相关专业时,她的这番话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支持。

  邢茹婧需要了解长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例如每天早上带老人们做操、散步,午休后带老人做手工、看书、唱歌等。有时,她还会巧用激励机制。之前,有一位性格内向的老人总是待在房间里,不愿参与活动,也不愿与他人互动。邢茹婧就说:“阿姨,你来参加,我就给你一个苹果,再送你一个小礼物。”久而久之,这位老人融入了集体。

  或许是因为年轻,邢茹婧的脑海里一直充满着各种新奇的想法。前两年突然掀起汉服热,看到一件件精致的汉服,她就萌生了组织一个银龄汉服派对的想法,不少老人们听到后跃跃欲试。活动当天,邢茹婧还特地拿出了自己的化妆品,给老人们精心打扮。当时那一张张笑脸,邢茹婧至今还记忆犹新。

  有了这次尝试,邢茹婧又经常迸发出新的灵感火花,比如给阿姨们美甲。刚开始,阿姨们总觉得自己的手有皱纹、老茧不好看,邢茹婧握着她们的手一边鼓励,一边帮着修理指甲。许多阿姨都是头一次做美甲,双眼里透露出满满好奇,后来还主动搭配样式。最后,看着换了新面貌的手,阿姨们乐开了花,还打电话给孩子分享快乐。

  在邢茹婧看来,年轻人做养老工作,最大的优势是有活力、想法新颖,能够带动气氛和长者情绪,而老人其实也很希望能多和年轻人相处,保有一份年轻的心态,有益于身体健康。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的养老机构愈发注重培养年轻人,队伍建设努力向年轻化发展。相关部门也屡屡“以赛代训”,激励更多年轻“养老人”成长成才。

  专家:养老队伍年轻化是必然趋势

  希望年轻人以敬老爱老之心创造无限精彩

  林婉玉博士曾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工作25年,学术专长领域包括老人学、长期照护管理、健康管理与促进等等,现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任教。

  “从前许多家长的概念里,都会觉得年轻人选择了养老行业,就是去端茶送水、伺候老人吃饭、上厕所的,所以都舍不得孩子吃苦。”林婉玉说,“而近年来,老有所养得到了重视,养老产业也在飞速发展,服务的内容除了以前的生活照料,还体现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以及情绪照料等方方面面,这些都需要系统学习和专业培养。年轻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并在步入社会后因为学有所用找到了自身价值,因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给养老行业注入新血液。”

  为了让这些科班出身的“养老人才”能尽快适应行业,林婉玉经常带着学生们到各个养老机构实习单位串门,提前与不同的老人接触。

  “第一次见面都是生疏的,他们会不知道如何跟老人互动,甚至忘了应该摆出什么表情。”林婉玉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看到这些年轻人有的唱歌跳舞,跟老人玩游戏,有的话家常,还有的用灿烂的笑容传达关怀,她知道,那是年轻一代独有的活力和感染力。

  “只要用心用情浇灌这些怀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的花朵,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给养老行业注入无限精彩。”林婉玉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00后爱上夕阳红 “白发事业”有趣了起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5-25 15:02:00

视频制作:记者 徐丽文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陶倪 徐丽文

  近日,“海岛支老、一起安好”支老行动2023年支老人员轮换研讨会在舟山普陀举行。宁波派出第五批共8名支老人员前往普陀区多个海岛开展为期半年的支老工作,与此前第四批的养老服务骨干进行轮换。

  记者注意到,这两批支老人员中,赫然出现了两名00后“养老人”,而他们都已经取得了中高级护理员证书。事实上,在宁波,投身于养老产业的年轻人并不罕见。不同于大众观念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传统养护模式,随着居家养老的发展,如今,年轻一代的“养老人”正在机构、社区等不同场景探索着养老模式的更多可能。

  既有情怀,又具备专业能力

  年轻一代的“养老人”不容小觑

  张欣出生于2000年,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她成了安康通中河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一员。2022年11月,她作为第四批支老人员前往普陀白沙(柴山)岛。而小她两届的直系学弟陈盼,供职于宁波市民康医院,是本次轮换的第五批支老人员之一,于一周前踏上了登步岛的土地。为什么会选择养老行业,张欣和陈盼坦言,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俩都是祖辈带大的,对老人天然有种亲近感,也更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可以说是凭着这份情怀,选择了养老行业。

  海岛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但身体普遍比较健康,没有失智失能的情况,因此,支老人员的服务重点也随之向社工类偏移。

支老人员为海岛老人义诊。

  什么是社工类服务?他们告诉记者,目前养老服务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长期照护,另一类是个案管理。简单来说,前者就是大众印象中对老人的照料,后者则以公共娱乐活动拓展与管理为主,偏向社会工作者的概念。在原单位,张欣着重个案管理,陈盼更偏向长期照护。“但是不管是学校的课程学习还是后续的实习经验,这两块的知识技能我们都是兼备的。”他们说。

  二十出头的年纪毕竟太年轻,又初来乍到,当地老人对他们难免会持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刻板印象。刚开展工作时,张欣会请年长的海岛医生做中间人。医生告诉老人们,小张拥有资格证书,完全可以相信她的专业判断。于是,张欣顺利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张欣(左二)与海岛老人合影。

  在增进了解的同时,张欣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海岛老人对于基础防范、自我卫生保护以及紧急救助类的意识和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虽然平常反复告知他们跌倒后紧急处理的方法,但有一次遇到同伴摔倒,大家还是下意识马上搀扶起来。”为此,张欣特意举办了一次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模拟练习,让老人们明白跌倒后应该第一时间通知支老人员以及医生前来处理。

  谈及年轻“养老人”的优势,张欣和陈盼都表示,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养老专业,相比于市场上的护工,他们这一代人经过系统的学习,护理技术更专业、操作更规范、服务更精细化;此外,老人看待他们年轻一辈就像自己的孙儿一样,包容性强,接受度高,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活力满满、巧思不断

  年轻“养老人”的创新能力更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95后”姑娘邢茹婧从事养老行业已有五年,目前在九如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担任助理院长。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在年轻的时候多积累一些经验,不仅让我自己的长辈能够老有所养,也能让其他的老人老有所依。”当初报考相关专业时,她的这番话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支持。

  邢茹婧需要了解长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例如每天早上带老人们做操、散步,午休后带老人做手工、看书、唱歌等。有时,她还会巧用激励机制。之前,有一位性格内向的老人总是待在房间里,不愿参与活动,也不愿与他人互动。邢茹婧就说:“阿姨,你来参加,我就给你一个苹果,再送你一个小礼物。”久而久之,这位老人融入了集体。

  或许是因为年轻,邢茹婧的脑海里一直充满着各种新奇的想法。前两年突然掀起汉服热,看到一件件精致的汉服,她就萌生了组织一个银龄汉服派对的想法,不少老人们听到后跃跃欲试。活动当天,邢茹婧还特地拿出了自己的化妆品,给老人们精心打扮。当时那一张张笑脸,邢茹婧至今还记忆犹新。

  有了这次尝试,邢茹婧又经常迸发出新的灵感火花,比如给阿姨们美甲。刚开始,阿姨们总觉得自己的手有皱纹、老茧不好看,邢茹婧握着她们的手一边鼓励,一边帮着修理指甲。许多阿姨都是头一次做美甲,双眼里透露出满满好奇,后来还主动搭配样式。最后,看着换了新面貌的手,阿姨们乐开了花,还打电话给孩子分享快乐。

  在邢茹婧看来,年轻人做养老工作,最大的优势是有活力、想法新颖,能够带动气氛和长者情绪,而老人其实也很希望能多和年轻人相处,保有一份年轻的心态,有益于身体健康。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的养老机构愈发注重培养年轻人,队伍建设努力向年轻化发展。相关部门也屡屡“以赛代训”,激励更多年轻“养老人”成长成才。

  专家:养老队伍年轻化是必然趋势

  希望年轻人以敬老爱老之心创造无限精彩

  林婉玉博士曾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工作25年,学术专长领域包括老人学、长期照护管理、健康管理与促进等等,现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任教。

  “从前许多家长的概念里,都会觉得年轻人选择了养老行业,就是去端茶送水、伺候老人吃饭、上厕所的,所以都舍不得孩子吃苦。”林婉玉说,“而近年来,老有所养得到了重视,养老产业也在飞速发展,服务的内容除了以前的生活照料,还体现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以及情绪照料等方方面面,这些都需要系统学习和专业培养。年轻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并在步入社会后因为学有所用找到了自身价值,因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给养老行业注入新血液。”

  为了让这些科班出身的“养老人才”能尽快适应行业,林婉玉经常带着学生们到各个养老机构实习单位串门,提前与不同的老人接触。

  “第一次见面都是生疏的,他们会不知道如何跟老人互动,甚至忘了应该摆出什么表情。”林婉玉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看到这些年轻人有的唱歌跳舞,跟老人玩游戏,有的话家常,还有的用灿烂的笑容传达关怀,她知道,那是年轻一代独有的活力和感染力。

  “只要用心用情浇灌这些怀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的花朵,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给养老行业注入无限精彩。”林婉玉说。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