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最后阶段如何备战中高考?宁波四名特级教师带来“锦囊”
2023-05-30 07:0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认真听讲的家长们。

  距离高考、中考时间越来越近,考前最后阶段如何复习?5月27日,4名特级、正高级教师在华茂教育开讲,这是华茂教育“三大育四爱”系列公益升学讲座的又一场重磅活动。

  现场,有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单独前来听讲座的,也有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来的,还有家长单独前来,他们把老师的PPT一页页拍下来,把现场讲的用视频录下来,打算带回去与孩子分享。

  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落实

  “十年来,中考数学的高频考点都比较稳定。”

  “中考科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可以梳理一下近一年与科学相关的事件。”

  上午,浙江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新浙教版教材核心作者潘小梅,浙江省初中科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曙区初中科学教研员朱红,为初三考生和部分家长分析了数学与科学近年来的中考情况,并给出了复习建议。

  潘小梅老师介绍,宁波的数学中考一向比较重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这一类型的题目已连续考了三年。这些试题的难度并不很大,它考验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朱红老师则根据科学的学科特点,分享了考前复习的策略。她表示,中考科学的命题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关联度很高。因此,学生可以收集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之间与科学相关的各类事件。“比如今年的土耳其地震这类事件,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朱红提醒各位学生,最后一两周,要把6册书本都翻一遍,侧重于书上的实验、活动和插图的部分。

  关注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

  下午,浙江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富强带来了《最后十天,我们能做些什么?》的分享,他谈了语文新高考阅读、写作的考测重点和最后阶段的复习建议。浙江省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寅芬则带来了《整合融通,精准梳理》的分享,她讲的是高三历史选考冲刺复习的方向与方法。

  两名老师同样告诉学生,最后十天,回归教材,整合融通的重要性。

  “高考考纲没有了,那么高考考什么呢?八个字,核心价值,学科素养。”任老师一开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接着分析,学科素养又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任老师通过大量例题分析了三个复习要点:梳理价值体系、必备知识体系化和关键能力结构化。他分析,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是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关键词,这一思想的来源要依托课本,适当拓展。任老师还以“本手、妙手、俗手”这一高考作文题为例,详细讲解了从审题、拟题、确立分论点,到证明及段落构成的思路及方法建议。

  赵老师则通过部分学生的困惑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教材翻来翻去,老师讲来讲去,知识好像都知道。考试考来考去,试卷析来析去,成绩就是没提高。”这是部分学生的困惑。对此,赵老师进行追问并分析了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考试要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白;原因之二是对教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熟悉。围绕这几点,赵老师分析了高考的考试要求,以及如何回归教材做好最后的复习。

  赵老师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概括材料能力的训练。2023年1月的高考首考历史卷,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51分,概括材料的分值达到了39分,选择题也有多道题目体现了对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

  最后,赵老师还从情绪上建议考生要做个心态良好的优等考生,家长要做个优雅、情绪稳定的好家长。温暖地笑、耐心地倾听以及积极的语言、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是家长在考前应该送给孩子的五件暖心礼物。宁波晚报记者王伟林桦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最后阶段如何备战中高考?宁波四名特级教师带来“锦囊”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5-30 07:00:00

认真听讲的家长们。

  距离高考、中考时间越来越近,考前最后阶段如何复习?5月27日,4名特级、正高级教师在华茂教育开讲,这是华茂教育“三大育四爱”系列公益升学讲座的又一场重磅活动。

  现场,有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单独前来听讲座的,也有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来的,还有家长单独前来,他们把老师的PPT一页页拍下来,把现场讲的用视频录下来,打算带回去与孩子分享。

  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落实

  “十年来,中考数学的高频考点都比较稳定。”

  “中考科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可以梳理一下近一年与科学相关的事件。”

  上午,浙江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新浙教版教材核心作者潘小梅,浙江省初中科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曙区初中科学教研员朱红,为初三考生和部分家长分析了数学与科学近年来的中考情况,并给出了复习建议。

  潘小梅老师介绍,宁波的数学中考一向比较重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这一类型的题目已连续考了三年。这些试题的难度并不很大,它考验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朱红老师则根据科学的学科特点,分享了考前复习的策略。她表示,中考科学的命题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关联度很高。因此,学生可以收集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之间与科学相关的各类事件。“比如今年的土耳其地震这类事件,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朱红提醒各位学生,最后一两周,要把6册书本都翻一遍,侧重于书上的实验、活动和插图的部分。

  关注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

  下午,浙江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富强带来了《最后十天,我们能做些什么?》的分享,他谈了语文新高考阅读、写作的考测重点和最后阶段的复习建议。浙江省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寅芬则带来了《整合融通,精准梳理》的分享,她讲的是高三历史选考冲刺复习的方向与方法。

  两名老师同样告诉学生,最后十天,回归教材,整合融通的重要性。

  “高考考纲没有了,那么高考考什么呢?八个字,核心价值,学科素养。”任老师一开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接着分析,学科素养又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任老师通过大量例题分析了三个复习要点:梳理价值体系、必备知识体系化和关键能力结构化。他分析,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是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关键词,这一思想的来源要依托课本,适当拓展。任老师还以“本手、妙手、俗手”这一高考作文题为例,详细讲解了从审题、拟题、确立分论点,到证明及段落构成的思路及方法建议。

  赵老师则通过部分学生的困惑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教材翻来翻去,老师讲来讲去,知识好像都知道。考试考来考去,试卷析来析去,成绩就是没提高。”这是部分学生的困惑。对此,赵老师进行追问并分析了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考试要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白;原因之二是对教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熟悉。围绕这几点,赵老师分析了高考的考试要求,以及如何回归教材做好最后的复习。

  赵老师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概括材料能力的训练。2023年1月的高考首考历史卷,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51分,概括材料的分值达到了39分,选择题也有多道题目体现了对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

  最后,赵老师还从情绪上建议考生要做个心态良好的优等考生,家长要做个优雅、情绪稳定的好家长。温暖地笑、耐心地倾听以及积极的语言、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是家长在考前应该送给孩子的五件暖心礼物。宁波晚报记者王伟林桦文/摄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