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56岁高考“钉子户”梁实:即将考第27次 不懂大学有啥专业
2023-05-30 13:58:00 稿源: 潮新闻  

编者按:高考,被很多人形容为命运的“十字路口”。

经此一役,有人考上理想大学,“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人遗憾落榜未能圆梦,“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6月7日,2023年的高考将拉开帷幕,全国学子将走向“战场”。 

潮新闻策划“高考相对论”系列报道,聚焦高考钉子户、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复读考生等群体,来聊聊他们眼里的“高考”。

高考,究竟是一生的赌注还是一时的战争?分水岭之后,他们又将通往何处?

56岁的梁实对着眼前的一张文综试卷埋头思索,阵阵搓麻声不时从周围传来,他头也不抬。5月25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一家茶馆的二楼露台上,梁实桌上的备考资料,让很多茶客惊讶。

今年,被网友称为“高考钉子户”的梁实,即将参加第27次高考。他曾经也喜欢打牌,但告别牌桌后,他坐到高考的牌桌之上,“高考”几乎贯穿了他一半的人生。

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嗤之以鼻。高考临近,梁实再一次成为话题人物。他直言高考是为了圆自己“内心的愿望”,也觉得今年将是他的“最后一战”。

露天教室

一杯茉莉花茶、两册高考真题试卷、树荫下的阴凉与远处的车流声,构成了梁实的“露天教室”。他正坐在一张铺着碎花桌布的桌子旁写着什么。见记者过来,梁实起身打招呼,白色T恤配上棕色宽松短裤,让头发已经花白的他,有种“老男孩”的感觉。

正在做高考试题的梁实。朱高祥/摄

梁实皮肤黝黑,喜欢大笑,直言自己心态比较年轻,“我从没觉得自己有啥子老的,我感觉自己就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像喝盖碗茶的退休老年人那么老气横秋。”

看起来,梁实精力充足,自称从没有感觉精力不够用。医生告诉他,他的视力跟年轻人差不多,眼睛不花也不近视。

每年高考季,这位“高考钉子户”就像天气一般“热度”飙升。天南海北的媒体过来采访他,茶馆的老板与附近的邻居都已经见怪不怪。见我们过来,老板和茶客与我们攀谈两句后,便自顾自地散去了。

回顾27次的高考经历,梁实也觉得“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大了”,但考大学的梦,他始终搁置不下。

梁实的父母是乡镇教师,家里学习氛围浓厚,他从小就许下了考上重点大学的愿望。尤其是家附近的那些文质彬彬穿着白衬衫的大学生,与周围的人截然不同,每见一次都让梁实多了一份神往。

1983年,16岁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之后,连续三年待业在家专心参加考试。家人看不下去,安排他去技校读书,说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但他读了半年就跑回了家。梁实还试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结果读了半年又跑回了四川,他感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后来,因为年龄的限制,梁实暂时放弃了高考的计划,结婚生子,找了一家木材公司工作。

2001年,高考报名政策调整,取消年龄限制,首次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梁实本已破灭的高考梦,也重新被点燃起来。2002年,梁实再次踏上高考之路,此后只要不忙,梁实都会参加当年的高考。

“最近几年能考到400多分,之前都是300多分,距离理想的成绩还差得远。”梁实说,“这好让人头疼哦。”

梁实曾在家里备考,但把自己关在屋里,他感觉憋得慌,待不住。“我家住在金牛区西南交大附近,但大学图书馆一般也不让校外的人进,我还是喜欢在茶馆里学习。”梁实开玩笑说,成都的茶馆都被他熬倒了好几家。

我们来到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时,有些桌正在哗啦啦地打牌,唯独他一个人坐着备考。梁实告诉记者,有时候一天会有好几波来这喝茶的客人跑过来问自己,比如说“原来你就是梁实啊”“今年复习得怎么样了”“考上要多少分,有没得把握”等等。对于这些好奇,梁实一笑而过。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要考那么多年。“最开始参加高考,是为了一个好前程,现在不存在这种想法了,毕竟读完大学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望。”梁实说。

“失败那么多次,我没找到原因”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是梁实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可以更直白地说,他对人生没有更远的规划。

“相对来说,我的性格比别人要简单,不会考虑太多。用四川话讲就是这个人‘好chuachua’,意思就是不成熟,不深沉。我就只想着去做,不计后果。比如认定要去做某件事情,我就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对于高考这件事,自己是否过于执着,梁实没有深思。 

可是时间都花了,却一直没得到想要的结果,梁实想不通,“为啥子自己觉得水平也有点高,但这个分数老是拖后腿,啥子原因我没找到。”

梁实与潮新闻记者聊天。鲁杰/摄

以前考理科,梁实从不刷题,去年开始转考文科,他也从不背书。他只看买来的习题资料,把参考答案抄一遍。他觉得文科要靠理解,死记没有用,而且对于抄写参考答案,他也要看这个人讲得有没有道理,“我觉得讲得有道理,我才记下来。”

这导致他之前考理科时,在考场上总是做不完试卷,他感慨“题量太大了”,也因为如此,他在去年转考了文科,今年也是如此。

“有些人认为,我不断地考试是为了完成家族里出一个大学生的愿望,其实并不是,那样我背负的东西也太沉重了。”梁实说道。

梁实放在茶馆角落的复习资料。朱高祥/摄

2006年,他走出考场,被一家电视台拦住采访,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至于说了什么,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只感觉当时满是震惊。而被称为“高考钉子户”后,梁实经常面对镜头,已经应对自如。对于炒作的嫌疑,他觉得是无稽之谈,“最开始几年,如果有人这样说,还可以理解,都这么多年了,还这么说就没道理了,毕竟我也没利用名气去达成什么目的嘛。”梁实直言。

卡秋莎茶馆附近的餐馆老板建议梁实趁着热度,去直播带货挣点钱,他两手一摊,“我弄不来这些。”

两年前,因为拆迁,梁实关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建材厂。没了工作后,梁实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耍人”,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

“我觉得我可以考个接近500分的样子,我不虚夸。今年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高考,比较有信心可以考上重本(重点本科)。”梁实说完,哈哈哈大笑起来。

他不知道大学专业

每天早上,梁实都会从家出发,坐半个小时的地铁来到卡秋莎茶馆,然后在这里从早坐到晚。

梁实站在卡秋莎茶馆门口。鲁杰/摄

2011年,他与儿子同时参加高考,成为“战友”。那一年,儿子考上了,他还是落榜。“儿子考上大学我是很欣慰,可是我的大学梦,只有自己考上了才算圆。”梁实在儿子去读大学后,继续他的高考路。

最开始考试时,梁实还会因为年纪过大,被错认为是学生家长,被拦在考场外。而如今,已经很少人会再认错他,还有人会拉着他合影。

梁实向记者展示过去几年的准考证。朱高祥/摄

这么多年下来,“高考”已经成为梁实生活的信念。一杯茶,一张小书桌充实了他的日常。他称自己对吃穿都没有什么追求,衣服经常是从地摊上买的,“高考”成了他最大的兴趣。

梁实的计划是考上重点大学后,就去上大学,而对于想要学什么专业,梁实还是如一个懵懂的中学生一样,完全不知道。

“以前读理科,我想学数学。现在转到文科后,可以报什么大学,有哪些专业我都不晓得,我没看过那些,脑海里完全是空白的。”梁实没考虑过高考之后的事情。

他喜欢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大学那么多专业,肯定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但到底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

记者问梁实,如果回看自己的一生,大半辈子都花在了高考上,会不会后悔?他表示,自己从不会后悔。

“我踮着脚,只是为了摘到那只苹果,脚痛一些又有啥子了不起。”梁实认真地告诉记者,他乐意付出,不信付出没有回报。

下楼梯时,一位在茶馆角落办公的年轻人认出了梁实,向他打招呼。 “我很久之前就知道梁老师的故事,也很敬佩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梁老师加油,你肯定可以的。”这位年轻人热情鼓励梁实。

梁实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搂着胳膊,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

他曾年入百万

高考之外,是梁实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生。

1992年,从木材公司下岗后,梁实做过各种买卖,电视、五金、男装,还在成都开了个木材批发门面。

做服装生意时,因为周边类似的商铺还比较少,梁实靠此挣了一笔小钱,“钱虽然不多,但也比上班强多了。”

但梁实的生意并没有止步于此,靠着自己在木材公司做业务员的经历,梁实的木材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仅一年,梁实就挣了100万元。

“在当时,这个数目还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那个时候,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百块钱,我一年收入顶得上他们几十年的收入呢。”这个生意做了多年,至于到底赚了多少钱,梁实没有透露。

那些年,梁实买了罕见的“大哥大”,也成为成都街上最早一批开私人小轿车的人。“当时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汽车,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车子,我都忘记什么牌子了。”梁实对记者说。

后来,梁实不再满足于木材批发,投资盖了一个建材厂。但生意没有延续之前的红火,厂子自营业起,就几乎一直亏损。梁实评价自己,对待建材厂就像对待高考一样,“总觉得明年会好起来”,但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去年,他终于狠下心把建材厂关掉了。

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一角。朱高祥/摄

后来因为把过多的心思放在高考上,梁实与家里人的关系不是太好,更是不愿意提及儿子。“跟儿子之间交流不多,话说多了也容易起冲突。之前家里人对于我的高考,都是不支持的,现在也变得无所谓了,不管不问。”梁实告诉记者。

但在妻子看来,梁实参加高考“能算是一件好事”。决心参加高考后,喜欢打牌的梁实不碰牌了,妻子觉得这也好,至少不“往外送钱”了。

比起互联网上引发的热议,梁实周围的人,对于梁实高考的“疯狂”行为并不关心。虽然梁实信誓旦旦地说今年重本没问题,但周围的人并不看好。

茶馆老板觉得,梁实就是把高考当成了一种爱好,可以理解,但不相信他能考上重点大学。

“他能考上,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茶馆老板说。

这句俗语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不可能办到。

新闻+

除了梁实,还有这些高考“钉子户”

唐尚珺

他出生于一个广西农村家庭,今年已经35岁了,他将第15次参加高考。期间唐尚珺被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不过他都放弃了,称自己只想考上清华大学。

康连喜

辽宁市的一位普通农民,2002年54岁的他再次迈入高考考场,这一考就是19年,被称为“高考爷爷”,从来没有考上过一次。

曹湘凡

1968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1987年,曹湘凡第一次参加高考,接下来的20年,他考了13次。最终,39岁的他接受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

吴善柳

1982年出生于广西。从2000年至2014年,吴善柳参加了10次高考,并多次考上北师大、中山大学等名牌大学,但他都选择复读。2011年他曾被北大医学部录取,但放弃就读。最终,32岁的他被清华大学录取。

黎俊

生于湖北省通城县。他2000年第一次高考考上的学校不理想,9年时间里,经历8次高考。最终于2008年,黎俊25岁时考进清华大学。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56岁高考“钉子户”梁实:即将考第27次 不懂大学有啥专业

稿源: 潮新闻 2023-05-30 13:58:00

编者按:高考,被很多人形容为命运的“十字路口”。

经此一役,有人考上理想大学,“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人遗憾落榜未能圆梦,“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6月7日,2023年的高考将拉开帷幕,全国学子将走向“战场”。 

潮新闻策划“高考相对论”系列报道,聚焦高考钉子户、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复读考生等群体,来聊聊他们眼里的“高考”。

高考,究竟是一生的赌注还是一时的战争?分水岭之后,他们又将通往何处?

56岁的梁实对着眼前的一张文综试卷埋头思索,阵阵搓麻声不时从周围传来,他头也不抬。5月25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一家茶馆的二楼露台上,梁实桌上的备考资料,让很多茶客惊讶。

今年,被网友称为“高考钉子户”的梁实,即将参加第27次高考。他曾经也喜欢打牌,但告别牌桌后,他坐到高考的牌桌之上,“高考”几乎贯穿了他一半的人生。

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嗤之以鼻。高考临近,梁实再一次成为话题人物。他直言高考是为了圆自己“内心的愿望”,也觉得今年将是他的“最后一战”。

露天教室

一杯茉莉花茶、两册高考真题试卷、树荫下的阴凉与远处的车流声,构成了梁实的“露天教室”。他正坐在一张铺着碎花桌布的桌子旁写着什么。见记者过来,梁实起身打招呼,白色T恤配上棕色宽松短裤,让头发已经花白的他,有种“老男孩”的感觉。

正在做高考试题的梁实。朱高祥/摄

梁实皮肤黝黑,喜欢大笑,直言自己心态比较年轻,“我从没觉得自己有啥子老的,我感觉自己就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像喝盖碗茶的退休老年人那么老气横秋。”

看起来,梁实精力充足,自称从没有感觉精力不够用。医生告诉他,他的视力跟年轻人差不多,眼睛不花也不近视。

每年高考季,这位“高考钉子户”就像天气一般“热度”飙升。天南海北的媒体过来采访他,茶馆的老板与附近的邻居都已经见怪不怪。见我们过来,老板和茶客与我们攀谈两句后,便自顾自地散去了。

回顾27次的高考经历,梁实也觉得“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大了”,但考大学的梦,他始终搁置不下。

梁实的父母是乡镇教师,家里学习氛围浓厚,他从小就许下了考上重点大学的愿望。尤其是家附近的那些文质彬彬穿着白衬衫的大学生,与周围的人截然不同,每见一次都让梁实多了一份神往。

1983年,16岁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之后,连续三年待业在家专心参加考试。家人看不下去,安排他去技校读书,说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但他读了半年就跑回了家。梁实还试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结果读了半年又跑回了四川,他感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后来,因为年龄的限制,梁实暂时放弃了高考的计划,结婚生子,找了一家木材公司工作。

2001年,高考报名政策调整,取消年龄限制,首次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梁实本已破灭的高考梦,也重新被点燃起来。2002年,梁实再次踏上高考之路,此后只要不忙,梁实都会参加当年的高考。

“最近几年能考到400多分,之前都是300多分,距离理想的成绩还差得远。”梁实说,“这好让人头疼哦。”

梁实曾在家里备考,但把自己关在屋里,他感觉憋得慌,待不住。“我家住在金牛区西南交大附近,但大学图书馆一般也不让校外的人进,我还是喜欢在茶馆里学习。”梁实开玩笑说,成都的茶馆都被他熬倒了好几家。

我们来到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时,有些桌正在哗啦啦地打牌,唯独他一个人坐着备考。梁实告诉记者,有时候一天会有好几波来这喝茶的客人跑过来问自己,比如说“原来你就是梁实啊”“今年复习得怎么样了”“考上要多少分,有没得把握”等等。对于这些好奇,梁实一笑而过。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要考那么多年。“最开始参加高考,是为了一个好前程,现在不存在这种想法了,毕竟读完大学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望。”梁实说。

“失败那么多次,我没找到原因”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是梁实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可以更直白地说,他对人生没有更远的规划。

“相对来说,我的性格比别人要简单,不会考虑太多。用四川话讲就是这个人‘好chuachua’,意思就是不成熟,不深沉。我就只想着去做,不计后果。比如认定要去做某件事情,我就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对于高考这件事,自己是否过于执着,梁实没有深思。 

可是时间都花了,却一直没得到想要的结果,梁实想不通,“为啥子自己觉得水平也有点高,但这个分数老是拖后腿,啥子原因我没找到。”

梁实与潮新闻记者聊天。鲁杰/摄

以前考理科,梁实从不刷题,去年开始转考文科,他也从不背书。他只看买来的习题资料,把参考答案抄一遍。他觉得文科要靠理解,死记没有用,而且对于抄写参考答案,他也要看这个人讲得有没有道理,“我觉得讲得有道理,我才记下来。”

这导致他之前考理科时,在考场上总是做不完试卷,他感慨“题量太大了”,也因为如此,他在去年转考了文科,今年也是如此。

“有些人认为,我不断地考试是为了完成家族里出一个大学生的愿望,其实并不是,那样我背负的东西也太沉重了。”梁实说道。

梁实放在茶馆角落的复习资料。朱高祥/摄

2006年,他走出考场,被一家电视台拦住采访,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至于说了什么,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只感觉当时满是震惊。而被称为“高考钉子户”后,梁实经常面对镜头,已经应对自如。对于炒作的嫌疑,他觉得是无稽之谈,“最开始几年,如果有人这样说,还可以理解,都这么多年了,还这么说就没道理了,毕竟我也没利用名气去达成什么目的嘛。”梁实直言。

卡秋莎茶馆附近的餐馆老板建议梁实趁着热度,去直播带货挣点钱,他两手一摊,“我弄不来这些。”

两年前,因为拆迁,梁实关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建材厂。没了工作后,梁实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耍人”,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

“我觉得我可以考个接近500分的样子,我不虚夸。今年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高考,比较有信心可以考上重本(重点本科)。”梁实说完,哈哈哈大笑起来。

他不知道大学专业

每天早上,梁实都会从家出发,坐半个小时的地铁来到卡秋莎茶馆,然后在这里从早坐到晚。

梁实站在卡秋莎茶馆门口。鲁杰/摄

2011年,他与儿子同时参加高考,成为“战友”。那一年,儿子考上了,他还是落榜。“儿子考上大学我是很欣慰,可是我的大学梦,只有自己考上了才算圆。”梁实在儿子去读大学后,继续他的高考路。

最开始考试时,梁实还会因为年纪过大,被错认为是学生家长,被拦在考场外。而如今,已经很少人会再认错他,还有人会拉着他合影。

梁实向记者展示过去几年的准考证。朱高祥/摄

这么多年下来,“高考”已经成为梁实生活的信念。一杯茶,一张小书桌充实了他的日常。他称自己对吃穿都没有什么追求,衣服经常是从地摊上买的,“高考”成了他最大的兴趣。

梁实的计划是考上重点大学后,就去上大学,而对于想要学什么专业,梁实还是如一个懵懂的中学生一样,完全不知道。

“以前读理科,我想学数学。现在转到文科后,可以报什么大学,有哪些专业我都不晓得,我没看过那些,脑海里完全是空白的。”梁实没考虑过高考之后的事情。

他喜欢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大学那么多专业,肯定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但到底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

记者问梁实,如果回看自己的一生,大半辈子都花在了高考上,会不会后悔?他表示,自己从不会后悔。

“我踮着脚,只是为了摘到那只苹果,脚痛一些又有啥子了不起。”梁实认真地告诉记者,他乐意付出,不信付出没有回报。

下楼梯时,一位在茶馆角落办公的年轻人认出了梁实,向他打招呼。 “我很久之前就知道梁老师的故事,也很敬佩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梁老师加油,你肯定可以的。”这位年轻人热情鼓励梁实。

梁实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搂着胳膊,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

他曾年入百万

高考之外,是梁实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生。

1992年,从木材公司下岗后,梁实做过各种买卖,电视、五金、男装,还在成都开了个木材批发门面。

做服装生意时,因为周边类似的商铺还比较少,梁实靠此挣了一笔小钱,“钱虽然不多,但也比上班强多了。”

但梁实的生意并没有止步于此,靠着自己在木材公司做业务员的经历,梁实的木材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仅一年,梁实就挣了100万元。

“在当时,这个数目还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那个时候,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百块钱,我一年收入顶得上他们几十年的收入呢。”这个生意做了多年,至于到底赚了多少钱,梁实没有透露。

那些年,梁实买了罕见的“大哥大”,也成为成都街上最早一批开私人小轿车的人。“当时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汽车,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车子,我都忘记什么牌子了。”梁实对记者说。

后来,梁实不再满足于木材批发,投资盖了一个建材厂。但生意没有延续之前的红火,厂子自营业起,就几乎一直亏损。梁实评价自己,对待建材厂就像对待高考一样,“总觉得明年会好起来”,但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去年,他终于狠下心把建材厂关掉了。

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一角。朱高祥/摄

后来因为把过多的心思放在高考上,梁实与家里人的关系不是太好,更是不愿意提及儿子。“跟儿子之间交流不多,话说多了也容易起冲突。之前家里人对于我的高考,都是不支持的,现在也变得无所谓了,不管不问。”梁实告诉记者。

但在妻子看来,梁实参加高考“能算是一件好事”。决心参加高考后,喜欢打牌的梁实不碰牌了,妻子觉得这也好,至少不“往外送钱”了。

比起互联网上引发的热议,梁实周围的人,对于梁实高考的“疯狂”行为并不关心。虽然梁实信誓旦旦地说今年重本没问题,但周围的人并不看好。

茶馆老板觉得,梁实就是把高考当成了一种爱好,可以理解,但不相信他能考上重点大学。

“他能考上,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茶馆老板说。

这句俗语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不可能办到。

新闻+

除了梁实,还有这些高考“钉子户”

唐尚珺

他出生于一个广西农村家庭,今年已经35岁了,他将第15次参加高考。期间唐尚珺被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不过他都放弃了,称自己只想考上清华大学。

康连喜

辽宁市的一位普通农民,2002年54岁的他再次迈入高考考场,这一考就是19年,被称为“高考爷爷”,从来没有考上过一次。

曹湘凡

1968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1987年,曹湘凡第一次参加高考,接下来的20年,他考了13次。最终,39岁的他接受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

吴善柳

1982年出生于广西。从2000年至2014年,吴善柳参加了10次高考,并多次考上北师大、中山大学等名牌大学,但他都选择复读。2011年他曾被北大医学部录取,但放弃就读。最终,32岁的他被清华大学录取。

黎俊

生于湖北省通城县。他2000年第一次高考考上的学校不理想,9年时间里,经历8次高考。最终于2008年,黎俊25岁时考进清华大学。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