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值此甬派8周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百家单位、百名记者”惠民行活动之际,我们推出“双百”惠民文化行之名画赏析活动。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纸本 水墨 27.1cm×62.8cm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若论起中国艺术史上称得上“书画双绝”的艺术家,赵孟頫当之无愧名列其中。他于书法,篆、隶、楷、行、草无一不精,独创“赵体”,被誉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于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开创元代新画风,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划时代的贡献,为后世的文人画定下基调。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图》是充分体现赵孟頫“书画本同”艺术主张的存世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声誉。
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展出了《秀石疏林图》的高清出版打样稿,陈列在2号厅“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之’元气淋漓”板块。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题诗。
赵孟頫(1254—1322),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他是中国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上接晋唐、两宋的光辉,下启元、明、清三代艺术的审美。
中国绘画与书法关系密切,唐人张彦远便有“书画同体”之说,赵孟頫也秉持这一理念。他主张“画贵有古意”,追求笔墨风格和艺术趣味,这一理念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开启了文人山水画的新篇章。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赵氏三世人马图》因赵孟頫祖孙三人各绘一人一马而得名,图为赵孟頫所绘部分。
宋朝覆灭之后,宋代画风渐颓,赵孟頫借古开今,用文人笔墨展现画家诗情,反对宋代院体过于追求形似和纤巧的画风,倡导朴素简遗的风格。他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将书法的美和流畅感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几句最初是他所绘《秀石疏林图》的题诗,后来被广为流传。《秀石疏林图》纯用水墨表现,既引诗入画,用气韵生动的书法装饰了画作的美感,又笔法多变,营造不同的事物形象,强调书画用笔的内在联系,是中国绘画史上“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代表作。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局部) 纸本 水墨 27.1cm×62.8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意境淡远,正如题诗所言,以飞白笔法画出两块山石,笔墨苍劲,气韵浑厚,枯木以篆籀笔法写成,更彰显了画面的古朴之意。
竹叶的用笔与书法中的“永字八法”相通,潇洒飘逸。作品运笔技法多变,用墨浓淡相宜,尽显画家所追求的“以书入画”,重笔墨意趣的审美观。卷后除赵孟頫自题诗外,还有柯九思、危素、罗天池等的题跋,其中柯九思亦是元代精擅墨竹的丹青名家。这些诗文让此作在“书画同体”之外,又具备了“诗画一体”的特色。
罗天池等在《秀石疏林图》的题跋。
前为危素、柯九思在《秀石疏林图》的题跋,后为赵孟頫自题诗。
赵孟頫作画,用笔常借鉴书道中的草书、篆书、楷书等笔法,笔笔妥帖,富有韵致,耐人寻味。意境方面则常借助山石、竹木等寻常物象映照心灵世界,展现出文人画家“书画言志”的艺术理念。元明之际的王行观赏本作后评价“每向诗中见画,今于画里观书”,精妙地说明了其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