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值此甬派8周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百家单位、百名记者”惠民行活动之际,我们推出“双百”惠民文化行之名画赏析活动。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纸本 水墨 140.6cm×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大半生在改朝换代的战火混乱中度过,创作过诸多以隐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中,《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是王蒙晚年风格成熟之作,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展出了《青卞隐居图》的高清出版打样稿,陈列在2号厅“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之“元气淋漓”板块。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 纸本 水墨 140.6cm×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麟均为元代著名画家。
名门之后的王蒙,承自家学,能诗文,工书法,兼能人物,尤擅画山水。王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画家,绘画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擅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王蒙的山水画风格对明清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深远影响,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 纸本 水墨 140.6cm×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描绘的是卞山景色。卞山在作者家乡吴兴西北。据记载,他的外祖父赵孟頫和元初画家钱选都曾画过“卞山图”。王蒙此图作于公元1366年。图上有作者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又据画上收藏印推测,这幅画可能是作者赠给表弟赵麟的。
在狭长的画幅内,《青卞隐居图》表现了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画幅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中山石陡峭,峰峦曲折,林木茂盛,瀑布高悬直泻,画面左侧可见房屋数间;图中人物形态各异,一人闲坐于房中,一人持杖步行于山间小径,描绘出文人闲适的隐居生活。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 纸本 水墨 140.6cm×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是被董其昌赞誉为“山樵平生第一得意”的山水作品。此图技法使用多样,运笔纯熟,墨色丰富,王蒙对山石、苔点的描绘融合多种不同的皴法,灵活多变而和谐统一,体现江南山石苍润浑厚的特点。作品整体布局虽繁复,但疏密得当,画面气势雄伟。《青卞隐居图》中迷失的隐士以及画面中的躁动笔墨,正像是王蒙在半生的宦海沉浮中,内心在退隐、出仕之间矛盾与不安的真实写照。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 纸本 水墨 140.6cm×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艺术史学者高居翰评价《青卞隐居图》时说:“画中的造型在画面上此起彼落,造成一种拉锯的错觉;而且角度随时跟着画幅变换游移,再也没有一张画如此不甘平直单调了,仅就画中所见,纸上的笔墨、持续不断的张力与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已然望尘莫及,或者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种强烈的变形性格是以从最小的细部贯穿到全幅的构图。”王蒙繁密的绘画技法,标志着元代绘画笔墨语言的转变和创新,对明清乃至现代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