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入编有不少涉及宁波的作品,有些是宁波籍或曾活动于宁波地区的画家作品,还有一些经由宁波海港出口,见证了古代中国出口贸易和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繁华。
本栏目将结合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及“大系”入编的相关画作,为您介绍一个用艺术方式打开的宁波。
中国宁波网记者顾嘉懿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元画全集》收录上海博物馆藏《四明桃园图》一卷,亦作《四明桃源图》。
该卷纸本设色,画心长1米有余,用墨线勾勒山石轮廓纹理,不作皴擦,而用青绿和赭色晕染,画法追宗唐、北宋青绿山水的古朴格调,传为元代画家钱选所作。
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钱选真迹《山居图》《幽居图》相较,《四明桃源图》笔力较弱,已被证明非钱选亲笔。
《四明桃源图》对于地方的意义不在于真伪之辨,而在其本身——此图为宁波“庆历五先生”之一王说的“八世孙”、活跃于元末明初的王敬止请人所绘。在追摹先人创办桃源书院事迹,并不断央请当世学儒题跋的过程中,王敬止完成了一种“继承”——将先人遗范传之后世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身价”。
《四明桃源图》局部,现藏上海博物馆。
古画里的桃源书院
《四明桃源图》起首为一广阔水面,右下角两艘小船,正载客而行。桃源深处,无人之舟停系岸边。群峦环抱之下,有茅屋数间,屋前文士相对晤谈。屋后桃花成林,周围遍植松、柏、槐、杉各种树木。阡陌相通,小桥流水,一片山居风光。
根据卷后题跋,图中屋宇正为始建于北宋的,后世所称“桃源书院”。
翻拍自《元画全集》。
清代全祖望的《鲒埼亭集外编》中,有一篇《宋神宗桃源书院御笔记》。据全祖望记录,桃源书院最早建在王致、王说叔侄的家乡鄞西桃源乡林村,其前身为王致旧宅“酌古堂”,属于私人性质的书院。
王致、王说二位,与杨适、杜醇、楼郁入列北宋宁波“庆历五先生”。他们安贫乐道,以道义教化乡里,诸生子弟以师尊之。王安石治鄞期间,与王致有书信往来。王致卒后,王安石十分悲痛,有《悼王致处士》诗云:“岂有声名高后世,遂无饘粥永今朝。穷魂散漫知何处,甬水东西不可招。”
王说为王致从子,杨适门人。他继承先人遗志,一生以教授为业。无田以食,无桑麻以衣,依旧怡然自得。王说曾与王致一同邀请杨适、杜醇、楼郁几位,“因就妙音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倡为有用之学……应求所著,唯在立言。”集数人之力,带动了浙东学风。
北宋熙宁六年(1076),王说的孙子王勋考中进士后上书宋神宗,神宗欣然命笔,敕建桃源书院,而令此地多了一层官方色彩。据全祖望称,四字御笔历700年,至清朝依然“巍然无恙”。
桃源书院的声名,也与其后人和弟子的不断传扬有关。上书宋神宗的王勋是一个,发起绘制《四明桃源图》的王敬止也是一个。种种努力,无论是向朝廷寻求“官方认证”,还是请人绘图,延请名家题跋,歌咏先祖德行学养,都是为了让桃源书院的名声更加响亮,同时也让自我家世得到褒扬。
如其所愿,“庆历五先生”开创的学统垂范后世,影响深远。他们不以科举仕进为目的,“倡为有用之学”逐渐发展为后来的“经世致用”,对浙东文化性格的养成不无启益。以全祖望为代表的后人也一直视桃源书院为四明学统所系、宁波文脉所自,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真伪之辨
对《四明桃源图》画面本身研究最深的,还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刘子琪。2016年,她曾撰《钱选<四明桃源图>辨疑》一文,对该图笔力风格、人物关系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查考,确认这是一张仿钱选风格的作品,而非钱选真迹。
就对山体的表现上说,《山居图》与《幽居图》“纤细笔法背后拥有劲拔苍拙的力量,其线条饱满而有弹性”,而《四明桃源图》中却“刻板尖厉,显露太过,笔势凌乱,迹断无筋,使得毫无生气”。三张图放在一起高下立见,不容含糊。
出自《钱选<四明桃源图>辨疑》。
钱选(1239-1299),一位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字舜举,浙江湖州人。他的人品与画品皆称誉当时,且画学极杂,人物、花鸟、山水皆擅。同时,模仿他风格的伪作也非常多。
其生前,就有迫于赝品泛滥而不得不采取“防伪”措施的行为。他曾在《白莲图》后自题:“余改号霅溪翁者,盖赝本甚多,因出新意,庶使作伪之人知所愧焉。”其同乡赵孟頫也在钱选《八花图》后题跋说:“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元初奉化人戴表元在《剡源文集》卷十八《题钱选画》中亦称:“吴兴钱选能画……今人有图记精明,又旁附缪诗猥札者,盖赝本,非亲作。”可见钱选风格的作伪历来有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子琪也给出了一定分析,比如钱选喜好使用平涂上色以及模式化的笔墨方法,不加皴擦,强调装饰性复古成分,以刻意远离宋代山水的自然主义表达,使作伪者以为钱选“易仿”。
钱选《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幽居图》,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来说,“石分三面”,以正、侧、背三面之石组合成石丛,展示不同朝向山石的嶙峋之美。而在《四明桃源图》中,山石部分显得平面化、无体积感。
林屋的部分也是,《四明桃源图》部分村落房屋前后关系交代不清,透视混乱,这种问题一般不会在顶级的画家笔下出现。
出自《钱选<四明桃源图>辨疑》。
《四明桃源图》的意义
认为该作为钱选之笔的依据,来自画面右上角,有半方“举”字朱文残印,疑为“舜举”的一半。
右上有一个“举”字朱文残印。
在题跋中比较明确讲钱选的,是明洪武十年留下题跋的“山阴胡隆成”。但通读内容,在他层层反问的文字背后,对于是否认为此作必出钱选之手,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反而像是为顾及求跋之人的颜面而虚设数问,对关键问题避之不谈。
今天的《四明桃源图》后,共计有17段题跋,分别为宋濂、东川闲客、胡隆成、曾秉正、胡杰、程惠、郑谦、蔡玄、曾士勖、崔植、蒋子杰、卢熊、刘素、高秦仲、曹誉、张敬、吴湖帆所题。除了最后一则吴湖帆的题跋作于1947年之外,其余16则均题于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其主题非常一致,即围绕桃源书院和“庆历五先生”展开,叙述重点放在赞扬王说有功于四明儒学上,内容详细,观点鲜明。
抛开画面真伪之辨,这17则题跋内容真实无疑,可视作重要的地方文献。首位题跋者宋濂,金华人,是明初名儒。这则题跋恐怕因受人之托,字迹相对草率,一度被认为也可能是作伪。但刘子琪在宋濂生前亲手编定的《宋学士全集·芝园续集》中找到了这篇《题王氏桃源图后》,内容虽有几处不同,但大意相仿,可认为是真跋无疑。
宋濂跋文,翻拍自《元画全集》。
宋濂所题内容很有趣,一般这种人情之托,都是夸赞几句,但宋濂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是为了彰显先祖王说之名,其名早已自彰,实无图绘歌咏之必要;如果是后人借先祖之名而自彰,以求富贵,那么这种行为并不值得鼓励。
宋濂的态度吓到了在他后面作跋的南昌人曾秉正,他认为这段话应该是“后生小子附托前辈之名而肆其狂”,为王敬止找回了一点颜面。
剩下的多段题跋也都很长而具体,不乏歌咏桃源书院的佳作,抄录出来当有文献价值,此处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
《四明桃源图》上所有钤印,出自《元画全集》。
在《元画全集》出版之前,《四明桃源图》少有人知。正因其出版,将该卷全卷与题跋部分高清影印,唤起了宁波地方文化人士对该图的关注。
2018年,复建后的桃源书院曾举办专题研讨,《丹山纪行图》《丹山瀛海图》《四明桃源图》加上《太白山图》,作为明确的四张从宁波山水取景的元画,当是地方上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