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浙江游泳为何这么强?有“包游”秘籍
2024-08-09 13:34:00 稿源: 央视新闻  

  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队以2金3银7铜共12枚奖牌收官,奖牌数历史最佳,获奖人数也达历史之最。

  中国游泳队31名选手中,有9人来自浙江,其中7人获得奥运奖牌,包括潘展乐、徐嘉余、汪顺、吴卿风、柳雅欣、孔雅琪、余依婷。

  “浙江包游”再次引发热议,还有不少网友调侃:“浙A孙杨、浙B汪顺、浙C潘展乐……”

  回顾往届奥运会,浙江运动员的成绩也是十分亮眼——

  2004年,浙江运动员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夺冠,成为浙江第一位游泳奥运金牌获得者;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来自浙江杭州的孙杨和叶诗文分别获得两枚金牌;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孙杨、徐嘉余、傅园慧三位浙江运动员分别摘得金、银、铜牌;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来自浙江宁波的汪顺获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

  ……

  除了奥运会,在世锦赛、全运会、亚运会上,浙江游泳运动员也是夺牌大户。

  浙江游泳,为什么这么强?“包游”秘籍是浙江打造了一座稳固的游泳人才“金字塔”:“塔基”宽、“塔中”厚、“塔尖”精。

  “塔基”宽:浙江庞大的游泳人口

  正值暑假,走进浙江省温州市奥体游泳学校游泳馆,泳池里都是学习游泳的孩子,从5岁到12岁的孩子都有。该校校长施海铁介绍,目前在该校两个校区学习游泳的学生一共有900多人。今年5岁的马仁宇就是其中一员,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学了快一年,“目前拿着浮板练腿”。

  每年夏天,浙江各地游泳馆人气爆棚。浙江杭州一家游泳馆的工作人员说:“周一至周五,每天来游泳健身的顾客已超400人次,周末超千人次,客流量是暑期前的3倍左右。”

  浙江省内不同游泳馆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比如温州体育中心游泳馆不同时段价格不一样,成人票价格区间在20~25元/90分钟,儿童票价格区间在10~15元/90分钟。游泳馆价格亲民,广受游泳爱好者青睐。

  浙江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游泳?

  01

  和浙江的地理历史因素有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水系密布、河网发达,爱水、会水可能是浙江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每年农历八月钱塘大潮来时,善水的浙江人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辗转腾挪。浙江人善水基因代代相传。

  02

  游泳场馆设施不断完善

  这些年,浙江各地游泳馆不断增加。浙江目前所有县市区都拥有室内泳池,这为游泳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截至2023年底,浙江全省游泳场地有3288个,如果按照浙江全省常住人口6627万人计算,意味着约每2万人1个游泳场地。全国有14.1亿人,游泳场地4.02万个,意味着约每3.5万人1个游泳场地。浙江充足的游泳设施配置,为浙江人“会水”提供了便利。

  今年8岁的萌萌学习游泳两年了,已经学会了四种泳姿。萌萌的爸爸说,主要是想让孩子锻炼身体,“而且家门口就是游泳场馆,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泳课程,很方便”。

  03

  浓厚的游泳氛围

  在浙江,各类游泳赛事频繁举办。仅杭州的群众性游泳比赛,每年就多达十几项。比如,每年夏天举办的横渡钱塘江比赛,今年有3000多名泳者参加。

  浙江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榜样的力量激励了更多青少年学游泳。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5年印发的《2005年全省教育工作思路》中提出,“加强中小学学生救护知识教育,并以考试评价为手段,促进游泳等技能训练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浙江多地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可选项目,促进校内游泳课教学普及,让更多孩子选择学习游泳、喜欢上游泳。在浙江,很多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游泳,认为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是一门求生技能。

  广泛的群众基础、日益丰富的体育设施供给、浓厚的游泳氛围,让浙江拥有庞大的游泳人口,全民学游泳、爱游泳,为浙江游泳人才“金字塔”打下宽阔的“基底”。

  “塔中”厚:浙江游泳业训体系成熟

  业训,指的是业余训练。目前,浙江全省游泳业余训练规模达到1.8万人,常年坚持训练的超过7000人,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是名列前茅的。

  庞大且厚实的浙江游泳人才库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是“选苗”。

  好苗子从娃娃抓起。有一种说法,在浙江,没有一个游泳苗子会从幼儿园“漏网”。浙江省内的体校,有训练资质的游泳学校、游泳俱乐部每年都会到幼儿园“选苗”,基层游泳教练员足迹覆盖省内每一家幼儿园。

  奥运冠军潘展乐就是在幼儿园时被启蒙教练叶信选中发掘的。2008年10月,叶信到多家幼儿园为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选拔好苗子。“选苗”一般是在幼儿园大班选,偶尔会选中班的孩子。那天,叶信想去中班也看看,在众多孩子中就一眼相中了4岁半的潘展乐,“他个子很高,看眼睛很有灵性,测了身体各项数据都很不错”。几天后,潘展乐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叶信报名学习游泳。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游泳教研组长陈胜介绍,游泳教练“选苗”的标准有很多,包括身高、臂展、关节柔韧性等,“一开始初选,还没下水,主要看身高、身材比例等,比如幼儿园大班身高1米22以上的孩子,或者父母身高加起来3米4、3米5以上的”。进入“选苗班”的孩子开始学游泳,教练根据孩子的水感、胆量、悟性等,一年左右后再进行筛选。

  其次是“走训制”培养模式。

  浙江游泳学校、游泳俱乐部普遍采用“走训制”培养模式,即学生平时在各自学校上课,只在每天放学后到游泳学校或者俱乐部训练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周末和寒暑假的训练时间会加长。

  在温州市奥体游泳学校,学游泳的孩子也是以“走训”为主。一位学生家长说,这样不耽误孩子学习,也能学游泳锻炼身体,“我儿子今年8岁,学得还不错,也不知道以后要不要走专业运动员这条路,想先学着,如果以后学好了,作为体育特长生考中学、大学,也是一个出路”。

  “走训制”保证学生日常学习的同时,适当的训练也让游泳“苗子”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多可能性。

  然后是有序的进阶训练。

  在浙江,各区优秀的游泳“苗子”会被输送到市体校进一步“打磨”。潘展乐跟随启蒙教练叶信训练三年后,在2011年被选入温州市体校,师从王士教练。王士说,潘展乐训练特别认真刻苦,“他很喜欢游泳”。

  每年暑期,温州各区体校、游泳俱乐部会选送优秀游泳“苗子”到温州市体校集训,体校教练会“优中选优”。在体校,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参加游泳训练,寒暑假加练。

  温州市体校办学涵盖一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和三年制体育中专,现有班级36个,在训运动员1200多人,其中游泳运动员200多人。学校坚持读训并重,近几年向上级专业运动队和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包括奥运冠军徐嘉余、潘展乐等。

  今年8岁的吴小样从幼儿园时候就开始学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温州市体校教练选中,进入体校学习,“我喜欢蝶泳,但自由泳成绩比较好,我希望在下个月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未来目标是进省队”。

  最后是以赛促训、以赛选才。

  在浙江,每年大大小小的比赛是游泳选手的试金石。比如“迎春杯”浙江省青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省运会等,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苗子”。2014年浙江省运会上,年仅10岁的潘展乐一人拿下了7块金牌。

  训练费用方面,不同游泳学校、俱乐部的费用不同。以温州一家游泳学校为例,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或中班孩子进入游泳学校“选苗班”,费用大概是1200元/4个月,1周训练2次,1次1小时。如果通过选拔进入温州市体校开始上小学,是没有费用的。但若没有选择体校,而是上普通小学,在游泳学校继续游泳训练,费用大概是400~500元/月,1周训练3次,1次1~1.5小时。训练费用价格比较亲民,普通家庭也能承担。

  通过广撒网“选苗”、“走训制”培养、有序进阶训练、以赛促训,在大浪淘沙中,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游泳人才脱颖而出,浙江游泳人才库一直保持在充盈且持续更新的状态,为浙江游泳人才“金字塔”打造厚实牢固的“塔中”。

  “塔尖”精:全方位打造拔尖人才

  2012年,浙江树立了“大游泳”理念,举全省之力优化配置人才、赛事、科研医疗、信息等资源。浙江游泳就像一条传送带,从县市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优秀人才。如何培养拔尖人才?浙江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专业队教练队伍的训练理念和手段精益求精。

  比如浙江省队为解决高个子队员转身问题,教练和科研人员会成立攻关小组,根据水下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一帧帧分析,为每一次转身的零点零零几秒“斤斤计较”,800米自由泳光改善转身技术,成绩就能提高3秒多。

  从1959年浙江省游泳队建队至今,共诞生过6位奥运冠军,先后夺得9枚奥运金牌。

  二是体教融合,“文武并举”。

  浙江是全国实行竞技体育“院校化”改革最为彻底的省份之一。2006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优秀游泳运动员被输送进省队后进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生活保障外,最大程度地提供科研、医疗、教学全方位支撑,使训、学、研达到“三位一体”。

  三是浙江游泳“走出去”。

  从2010年起,浙江游泳开始加大“留学”力度,先后选派数批选手集体前往澳大利亚训练。叶诗文、徐嘉余、傅园慧等浙江游泳运动员都曾去过。

  浙江游泳“走出去”学习,不仅培养了拔尖游泳人才,引进国外优秀教练的训练理念,而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土的年轻教练员,给浙江游泳的训练和管理带来积极影响。而且,游泳教练的“老中青传帮带”也在浙江游泳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竞技游泳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是根本。浙江“泳军”一次次闪耀赛场,归根到底是因为在浙江,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力量再到每个人,合力打造了这座游泳人口基数大、中坚力量充足、顶尖人才辈出的游泳人才“金字塔”。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运动员从浙江这片“泳池”游出去,游向世界。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游泳为何这么强?有“包游”秘籍

稿源: 央视新闻 2024-08-09 13:34:00

  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队以2金3银7铜共12枚奖牌收官,奖牌数历史最佳,获奖人数也达历史之最。

  中国游泳队31名选手中,有9人来自浙江,其中7人获得奥运奖牌,包括潘展乐、徐嘉余、汪顺、吴卿风、柳雅欣、孔雅琪、余依婷。

  “浙江包游”再次引发热议,还有不少网友调侃:“浙A孙杨、浙B汪顺、浙C潘展乐……”

  回顾往届奥运会,浙江运动员的成绩也是十分亮眼——

  2004年,浙江运动员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夺冠,成为浙江第一位游泳奥运金牌获得者;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来自浙江杭州的孙杨和叶诗文分别获得两枚金牌;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孙杨、徐嘉余、傅园慧三位浙江运动员分别摘得金、银、铜牌;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来自浙江宁波的汪顺获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

  ……

  除了奥运会,在世锦赛、全运会、亚运会上,浙江游泳运动员也是夺牌大户。

  浙江游泳,为什么这么强?“包游”秘籍是浙江打造了一座稳固的游泳人才“金字塔”:“塔基”宽、“塔中”厚、“塔尖”精。

  “塔基”宽:浙江庞大的游泳人口

  正值暑假,走进浙江省温州市奥体游泳学校游泳馆,泳池里都是学习游泳的孩子,从5岁到12岁的孩子都有。该校校长施海铁介绍,目前在该校两个校区学习游泳的学生一共有900多人。今年5岁的马仁宇就是其中一员,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学了快一年,“目前拿着浮板练腿”。

  每年夏天,浙江各地游泳馆人气爆棚。浙江杭州一家游泳馆的工作人员说:“周一至周五,每天来游泳健身的顾客已超400人次,周末超千人次,客流量是暑期前的3倍左右。”

  浙江省内不同游泳馆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比如温州体育中心游泳馆不同时段价格不一样,成人票价格区间在20~25元/90分钟,儿童票价格区间在10~15元/90分钟。游泳馆价格亲民,广受游泳爱好者青睐。

  浙江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游泳?

  01

  和浙江的地理历史因素有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水系密布、河网发达,爱水、会水可能是浙江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每年农历八月钱塘大潮来时,善水的浙江人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辗转腾挪。浙江人善水基因代代相传。

  02

  游泳场馆设施不断完善

  这些年,浙江各地游泳馆不断增加。浙江目前所有县市区都拥有室内泳池,这为游泳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截至2023年底,浙江全省游泳场地有3288个,如果按照浙江全省常住人口6627万人计算,意味着约每2万人1个游泳场地。全国有14.1亿人,游泳场地4.02万个,意味着约每3.5万人1个游泳场地。浙江充足的游泳设施配置,为浙江人“会水”提供了便利。

  今年8岁的萌萌学习游泳两年了,已经学会了四种泳姿。萌萌的爸爸说,主要是想让孩子锻炼身体,“而且家门口就是游泳场馆,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泳课程,很方便”。

  03

  浓厚的游泳氛围

  在浙江,各类游泳赛事频繁举办。仅杭州的群众性游泳比赛,每年就多达十几项。比如,每年夏天举办的横渡钱塘江比赛,今年有3000多名泳者参加。

  浙江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榜样的力量激励了更多青少年学游泳。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5年印发的《2005年全省教育工作思路》中提出,“加强中小学学生救护知识教育,并以考试评价为手段,促进游泳等技能训练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浙江多地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可选项目,促进校内游泳课教学普及,让更多孩子选择学习游泳、喜欢上游泳。在浙江,很多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游泳,认为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是一门求生技能。

  广泛的群众基础、日益丰富的体育设施供给、浓厚的游泳氛围,让浙江拥有庞大的游泳人口,全民学游泳、爱游泳,为浙江游泳人才“金字塔”打下宽阔的“基底”。

  “塔中”厚:浙江游泳业训体系成熟

  业训,指的是业余训练。目前,浙江全省游泳业余训练规模达到1.8万人,常年坚持训练的超过7000人,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是名列前茅的。

  庞大且厚实的浙江游泳人才库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是“选苗”。

  好苗子从娃娃抓起。有一种说法,在浙江,没有一个游泳苗子会从幼儿园“漏网”。浙江省内的体校,有训练资质的游泳学校、游泳俱乐部每年都会到幼儿园“选苗”,基层游泳教练员足迹覆盖省内每一家幼儿园。

  奥运冠军潘展乐就是在幼儿园时被启蒙教练叶信选中发掘的。2008年10月,叶信到多家幼儿园为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选拔好苗子。“选苗”一般是在幼儿园大班选,偶尔会选中班的孩子。那天,叶信想去中班也看看,在众多孩子中就一眼相中了4岁半的潘展乐,“他个子很高,看眼睛很有灵性,测了身体各项数据都很不错”。几天后,潘展乐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叶信报名学习游泳。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游泳教研组长陈胜介绍,游泳教练“选苗”的标准有很多,包括身高、臂展、关节柔韧性等,“一开始初选,还没下水,主要看身高、身材比例等,比如幼儿园大班身高1米22以上的孩子,或者父母身高加起来3米4、3米5以上的”。进入“选苗班”的孩子开始学游泳,教练根据孩子的水感、胆量、悟性等,一年左右后再进行筛选。

  其次是“走训制”培养模式。

  浙江游泳学校、游泳俱乐部普遍采用“走训制”培养模式,即学生平时在各自学校上课,只在每天放学后到游泳学校或者俱乐部训练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周末和寒暑假的训练时间会加长。

  在温州市奥体游泳学校,学游泳的孩子也是以“走训”为主。一位学生家长说,这样不耽误孩子学习,也能学游泳锻炼身体,“我儿子今年8岁,学得还不错,也不知道以后要不要走专业运动员这条路,想先学着,如果以后学好了,作为体育特长生考中学、大学,也是一个出路”。

  “走训制”保证学生日常学习的同时,适当的训练也让游泳“苗子”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多可能性。

  然后是有序的进阶训练。

  在浙江,各区优秀的游泳“苗子”会被输送到市体校进一步“打磨”。潘展乐跟随启蒙教练叶信训练三年后,在2011年被选入温州市体校,师从王士教练。王士说,潘展乐训练特别认真刻苦,“他很喜欢游泳”。

  每年暑期,温州各区体校、游泳俱乐部会选送优秀游泳“苗子”到温州市体校集训,体校教练会“优中选优”。在体校,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参加游泳训练,寒暑假加练。

  温州市体校办学涵盖一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和三年制体育中专,现有班级36个,在训运动员1200多人,其中游泳运动员200多人。学校坚持读训并重,近几年向上级专业运动队和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包括奥运冠军徐嘉余、潘展乐等。

  今年8岁的吴小样从幼儿园时候就开始学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温州市体校教练选中,进入体校学习,“我喜欢蝶泳,但自由泳成绩比较好,我希望在下个月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未来目标是进省队”。

  最后是以赛促训、以赛选才。

  在浙江,每年大大小小的比赛是游泳选手的试金石。比如“迎春杯”浙江省青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省运会等,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苗子”。2014年浙江省运会上,年仅10岁的潘展乐一人拿下了7块金牌。

  训练费用方面,不同游泳学校、俱乐部的费用不同。以温州一家游泳学校为例,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或中班孩子进入游泳学校“选苗班”,费用大概是1200元/4个月,1周训练2次,1次1小时。如果通过选拔进入温州市体校开始上小学,是没有费用的。但若没有选择体校,而是上普通小学,在游泳学校继续游泳训练,费用大概是400~500元/月,1周训练3次,1次1~1.5小时。训练费用价格比较亲民,普通家庭也能承担。

  通过广撒网“选苗”、“走训制”培养、有序进阶训练、以赛促训,在大浪淘沙中,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游泳人才脱颖而出,浙江游泳人才库一直保持在充盈且持续更新的状态,为浙江游泳人才“金字塔”打造厚实牢固的“塔中”。

  “塔尖”精:全方位打造拔尖人才

  2012年,浙江树立了“大游泳”理念,举全省之力优化配置人才、赛事、科研医疗、信息等资源。浙江游泳就像一条传送带,从县市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优秀人才。如何培养拔尖人才?浙江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专业队教练队伍的训练理念和手段精益求精。

  比如浙江省队为解决高个子队员转身问题,教练和科研人员会成立攻关小组,根据水下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一帧帧分析,为每一次转身的零点零零几秒“斤斤计较”,800米自由泳光改善转身技术,成绩就能提高3秒多。

  从1959年浙江省游泳队建队至今,共诞生过6位奥运冠军,先后夺得9枚奥运金牌。

  二是体教融合,“文武并举”。

  浙江是全国实行竞技体育“院校化”改革最为彻底的省份之一。2006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优秀游泳运动员被输送进省队后进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生活保障外,最大程度地提供科研、医疗、教学全方位支撑,使训、学、研达到“三位一体”。

  三是浙江游泳“走出去”。

  从2010年起,浙江游泳开始加大“留学”力度,先后选派数批选手集体前往澳大利亚训练。叶诗文、徐嘉余、傅园慧等浙江游泳运动员都曾去过。

  浙江游泳“走出去”学习,不仅培养了拔尖游泳人才,引进国外优秀教练的训练理念,而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土的年轻教练员,给浙江游泳的训练和管理带来积极影响。而且,游泳教练的“老中青传帮带”也在浙江游泳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竞技游泳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是根本。浙江“泳军”一次次闪耀赛场,归根到底是因为在浙江,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力量再到每个人,合力打造了这座游泳人口基数大、中坚力量充足、顶尖人才辈出的游泳人才“金字塔”。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运动员从浙江这片“泳池”游出去,游向世界。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