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话改革|谢月娣:书写改革新篇 助力金融强市建设
中国宁波网    2024年08月23日 06:43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宁波如何把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理解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书”?怎样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记者采访了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谢月娣。

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谢月娣。

  核心观点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八方面重大任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宁波金融系统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工作主线,迭代升级各项金融改革试点,聚焦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赋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奋力书写金融强市建设的改革新篇章

  贯彻全会精神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记者:请您谈谈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谢月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全会审议通过《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中34次提到“金融”,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多项前瞻性、系统性的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金融改革的高度重视,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八方面重大任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全市金融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将落实金融改革的各项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政策与财税、产业政策等协同联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活水更好赋能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宁波金融力量。

  构建改革生态 促进金融产业规模高能级跨越

  记者:我们关注到,近年来宁波持续推进一系列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取得了许多成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谢月娣:过去几年,宁波金融系统以构建改革生态为着力点,体系化推进“银证保”三大国字号金融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金融改革成果,促进金融产业规模高能级跨越。截至目前,全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居全国第12位,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9位,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7位。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51.4亿元,同比增长5.7%,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金融业贡献税收收入106.9亿元。

  一是保险改革创新增益领跑。2016年获批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8年来,试验区建设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已累计推出280余个保险创新项目,近50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涌现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构建了保险科技产业园、保险研究院、保险博物馆、保险论文大赛、四明保险论坛等保险创新生态,建立了立项竞标、保护培育、复制推广、回溯评价、升级迭代的保险创新闭环机制,在全国树立了“保险创新看宁波”品牌,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称赞“为全国保险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寄予“打造保险改革市域示范高地”厚望。

  二是数字普惠改革集成融合。2019年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改革路径。“大生态”内生互动,打造“甬金通”数智金融平台,突破部门边界,累计汇集36个部门的数据46.3亿条,赋能金融产品26个,形成了产政融协同、各方共创共建的数字普惠良好生态。“大金融”多元联动,突破传统普惠金融范畴和金融业态边界,形成全金融系统参与、多元化综合资金供给的“大金融”格局,“甬学保”成为全国首个普惠保险公开市场挂牌交易的产品,“上市一件事”等改革实现金融服务向政务服务延伸。“大集成”资源融汇,集中力量建设系统平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人才基地等,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累计建设94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体系。

  三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蹄疾步稳。2021年获批开展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3年来,成功争创中国证监会赋予的“专精特新”专板、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会商、区块链等国家级试点任务,全国率先落地新三板绿色通道、公示审查机制,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基地两中心一通道”,率先设立四板基金,优质企业集聚培育效应持续显现,截至7月末,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企业达5213家,成功培育20家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四是数字人民币试点亮点纷呈。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金融普惠相结合,在场景建设、应用创新、规模扩大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落地全省首笔数币保理业务、全省首批高速公路数币缴费场景、全省首个数币综合应用示范乡镇等,基本实现交通、医疗等领域数币支付全覆盖,截至7月末,数币五大核心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累计发放数币红包超过4000万元。

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狠抓改革任务落实 推进金融强市建设

  记者:市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的奋斗目标,今后几年是我市稳步启航金融强市建设的关键期,如何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释放金融改革的制度红利,助力金融强市建设?

  谢月娣:金融强市建设的内涵与路径主要是“1245”体系,“1”是以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为一条主线,“2”是筑牢防风险和强监管两道防线,“4”是加快构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四大体系,“5”是着力建设金融党建引领先行市、金融平安善治先行市、产融高效协同先行市、金融改革实践先行市、金融最优生态先行市“五个先行市”。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全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工作主线,迭代升级各项金融改革试点,聚焦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赋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奋力书写金融强市建设的改革新篇章。

  推动金融改革试点向示范升级。一是打造保险改革市域示范高地。深化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系统构建全域全产业链“两全”保险体系,优化保险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效能,推动全市全民学保险用保险,“政产学研金服用”大协同。加快公开市场交易机制配套制度研究,提升竞价交易公开化、风险处置规范化水平。二是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品牌。推进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迭代升级“甬金通”数智金融平台,积极争取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探索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充分发挥征信数据的乘数效应,为企业精准“画像”和增信。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分析研究能力,加快落地浙江普惠金融研究院等一批普惠金融高端智库,建设金融地理经济信息分析平台,以资金流、融资流叠加地理信息“一张图”,联通各部门政务数据,为经济分析、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等提供决策辅助。三是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一站式服务示范平台。完善上市规范培育功能,引导创新型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集聚,建设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争创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设立四板基金(二期),构建以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区块链生态建设,优化惠企政策云平台,完善资本市场人才库,建设动态全面记录的企业成长库。搭建私募基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份额转让交易系统平台,构建份额转让闭环服务体系。贯彻落实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及其配套政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海洋金融特色文章有效赋能。一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完善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优化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加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财政、金融、国资协同联动作用,打造“政府投资基金+国资基金+市场化基金”三位一体基金格局,引导股权投资行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二是做优绿色金融服务。加大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大力发展绿色保险业务,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三是推动普惠金融直达。积极开展“首贷户”培育拓展行动,加大普惠小微贷款、信用贷款等支持力度,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降价,提升信用贷款占比。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站)乡镇全覆盖,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支付服务体系,打造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四是强化养老金融保障。加大养老健康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银发经济领域。扩大养老金融产品覆盖面,加大养老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推进金融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客群金融服务获得感。五是促进数字金融聚合。推动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促进数币场景从扩面增容向提质增效转变,探索数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六是挖掘海洋金融特色。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区域航运保险中心,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提升全球化服务水平。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环境保护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力。一是强化金融风险源头防控。发挥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预警系统和网格金融指导员作用,提升“线上+线下”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做到全覆盖监测、全动态预警、全流程监管、全方位协同,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二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密切配合,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和权益保护,引导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三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压实主责主业,严格执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规则,强化分级分类监管,配强监管和执法力量,提高监管质效,推动地方金融组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金鹭 本文照片由市委金融办提供

一把手话改革|谢月娣:书写改革新篇 助力金融强市建设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8-23 06:43:00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宁波如何把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理解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书”?怎样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记者采访了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谢月娣。

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谢月娣。

  核心观点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八方面重大任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宁波金融系统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工作主线,迭代升级各项金融改革试点,聚焦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赋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奋力书写金融强市建设的改革新篇章

  贯彻全会精神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记者:请您谈谈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谢月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全会审议通过《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中34次提到“金融”,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多项前瞻性、系统性的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金融改革的高度重视,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八方面重大任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全市金融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将落实金融改革的各项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政策与财税、产业政策等协同联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活水更好赋能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宁波金融力量。

  构建改革生态 促进金融产业规模高能级跨越

  记者:我们关注到,近年来宁波持续推进一系列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取得了许多成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谢月娣:过去几年,宁波金融系统以构建改革生态为着力点,体系化推进“银证保”三大国字号金融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金融改革成果,促进金融产业规模高能级跨越。截至目前,全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居全国第12位,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9位,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7位。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51.4亿元,同比增长5.7%,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金融业贡献税收收入106.9亿元。

  一是保险改革创新增益领跑。2016年获批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8年来,试验区建设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已累计推出280余个保险创新项目,近50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涌现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构建了保险科技产业园、保险研究院、保险博物馆、保险论文大赛、四明保险论坛等保险创新生态,建立了立项竞标、保护培育、复制推广、回溯评价、升级迭代的保险创新闭环机制,在全国树立了“保险创新看宁波”品牌,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称赞“为全国保险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寄予“打造保险改革市域示范高地”厚望。

  二是数字普惠改革集成融合。2019年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改革路径。“大生态”内生互动,打造“甬金通”数智金融平台,突破部门边界,累计汇集36个部门的数据46.3亿条,赋能金融产品26个,形成了产政融协同、各方共创共建的数字普惠良好生态。“大金融”多元联动,突破传统普惠金融范畴和金融业态边界,形成全金融系统参与、多元化综合资金供给的“大金融”格局,“甬学保”成为全国首个普惠保险公开市场挂牌交易的产品,“上市一件事”等改革实现金融服务向政务服务延伸。“大集成”资源融汇,集中力量建设系统平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人才基地等,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累计建设94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体系。

  三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蹄疾步稳。2021年获批开展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3年来,成功争创中国证监会赋予的“专精特新”专板、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会商、区块链等国家级试点任务,全国率先落地新三板绿色通道、公示审查机制,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基地两中心一通道”,率先设立四板基金,优质企业集聚培育效应持续显现,截至7月末,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企业达5213家,成功培育20家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四是数字人民币试点亮点纷呈。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金融普惠相结合,在场景建设、应用创新、规模扩大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落地全省首笔数币保理业务、全省首批高速公路数币缴费场景、全省首个数币综合应用示范乡镇等,基本实现交通、医疗等领域数币支付全覆盖,截至7月末,数币五大核心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累计发放数币红包超过4000万元。

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狠抓改革任务落实 推进金融强市建设

  记者:市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的奋斗目标,今后几年是我市稳步启航金融强市建设的关键期,如何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释放金融改革的制度红利,助力金融强市建设?

  谢月娣:金融强市建设的内涵与路径主要是“1245”体系,“1”是以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为一条主线,“2”是筑牢防风险和强监管两道防线,“4”是加快构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四大体系,“5”是着力建设金融党建引领先行市、金融平安善治先行市、产融高效协同先行市、金融改革实践先行市、金融最优生态先行市“五个先行市”。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全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工作主线,迭代升级各项金融改革试点,聚焦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赋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奋力书写金融强市建设的改革新篇章。

  推动金融改革试点向示范升级。一是打造保险改革市域示范高地。深化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系统构建全域全产业链“两全”保险体系,优化保险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效能,推动全市全民学保险用保险,“政产学研金服用”大协同。加快公开市场交易机制配套制度研究,提升竞价交易公开化、风险处置规范化水平。二是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品牌。推进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迭代升级“甬金通”数智金融平台,积极争取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探索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充分发挥征信数据的乘数效应,为企业精准“画像”和增信。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分析研究能力,加快落地浙江普惠金融研究院等一批普惠金融高端智库,建设金融地理经济信息分析平台,以资金流、融资流叠加地理信息“一张图”,联通各部门政务数据,为经济分析、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等提供决策辅助。三是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一站式服务示范平台。完善上市规范培育功能,引导创新型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集聚,建设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争创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设立四板基金(二期),构建以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区块链生态建设,优化惠企政策云平台,完善资本市场人才库,建设动态全面记录的企业成长库。搭建私募基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份额转让交易系统平台,构建份额转让闭环服务体系。贯彻落实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及其配套政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海洋金融特色文章有效赋能。一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完善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优化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加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财政、金融、国资协同联动作用,打造“政府投资基金+国资基金+市场化基金”三位一体基金格局,引导股权投资行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二是做优绿色金融服务。加大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大力发展绿色保险业务,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三是推动普惠金融直达。积极开展“首贷户”培育拓展行动,加大普惠小微贷款、信用贷款等支持力度,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降价,提升信用贷款占比。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站)乡镇全覆盖,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支付服务体系,打造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四是强化养老金融保障。加大养老健康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银发经济领域。扩大养老金融产品覆盖面,加大养老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推进金融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客群金融服务获得感。五是促进数字金融聚合。推动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促进数币场景从扩面增容向提质增效转变,探索数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六是挖掘海洋金融特色。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区域航运保险中心,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提升全球化服务水平。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环境保护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力。一是强化金融风险源头防控。发挥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预警系统和网格金融指导员作用,提升“线上+线下”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做到全覆盖监测、全动态预警、全流程监管、全方位协同,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二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密切配合,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和权益保护,引导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三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压实主责主业,严格执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规则,强化分级分类监管,配强监管和执法力量,提高监管质效,推动地方金融组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金鹭 本文照片由市委金融办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