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兰(右)和叶国华。
在鄞州区潘火街道东莺社区的一家建材店里,经常能看到一对姐弟在搬运货物,这家店维系着一家人的生计与希望。
叶美兰(化名)今年50岁,她和叶国华(化名)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命运却将他们紧紧相连。他们先后被养父母收养,并抚养成人。
叶国华刚结婚不久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为了照顾弟弟,叶美兰毅然决然地将他从福建老家带到了宁波。即便叶国华在犯病时对她拳脚相加,也始终不离不弃。
她把患病的弟弟从老家接到宁波
上世纪70年代,叶美兰出生没几天,就被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的一个家庭收养。3年后,弟弟叶国华也同样被收养。从此,他们成为了姐弟,虽无血缘,却情同手足。
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养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姐弟俩一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他们一起度过了童年的欢乐时光,也一起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2多年前,叶国华开始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频频出现幻觉,不能正常工作。病情严重时,他完全失去自控能力,甚至会动手伤人,妻子因此离他而去。
2009年,叶美兰随丈夫来到宁波打工。叶国华则辗转去过许多城市,但在每个地方都待不了几个月就被老板辞退了。
“他脑子不太灵光,一喝酒更容易犯病,一犯病就难以控制,工地上都不敢要他。”叶美兰说,尽管弟弟不在身边,但她始终牵挂着他的病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询问,还经常偷偷给他寄钱。
每当得知弟弟犯病的消息,叶美兰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样难受。“那些年,我拼命工作,就想多挣点钱,有能力把弟弟接到宁波来。”
2016年,夫妻俩在东莺社区开了一家小小的建材店。开业之初,建材店生意冷清,叶美兰常常独自一人骑着电瓶车四处兜生意,最远的一次从鄞州跑到了镇海。“看到有店面在装修,我就会上前问一句,要不要瓷砖?”靠着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她逐渐积累了客户,全家人的生计全靠这家建材店来维持。
“他一个人在老家,老婆跑了,有时候喝完酒发病,还会闹出事情,我把他带在身边安心一些。”2016年,叶美兰不顾父母的反对,将弟弟从福建接到了宁波。
弟弟犯病时,她曾命悬一线
来到宁波后,叶国华就在建材店做一些搬货、送货的工作。他的衣食住行,都由姐姐一手张罗。
到宁波以后,叶国华发病的次数逐渐减少。但2019年5月的一天,因与前妻吵架,叶国华的情绪失控,再次犯病。对叶美兰来说,那个下午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
“当时他完全丧失理智,一直用力掐着我的脖子,不停地扇我耳光,我的眼睛都被打得红肿,耳朵嗡嗡作响。”虽然身处险境,但叶美兰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弟弟的后续生活,“倘若我被掐死了,弟弟该怎么办,父母又由谁来照顾?”
想到这里,她强忍疼痛,一边耐心劝导,一边呼喊着他女儿的名字,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就这样,她被困在房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幸好叶美兰的丈夫及时赶回家中解救。
当时,丈夫要报警,叶美兰再三恳求,她担心这会加重弟弟的病情。最后一家人商量,将他送进康宁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经医生诊断,叶国华被确诊精神分裂症,需长期用药。
这件事差点闹出人命,丈夫建议叶美兰把弟弟送回老家,但她却坚决拒绝了:“要是他回老家,这个人就彻底废了!”
自学中医给弟弟调理身体
“周边的亲戚朋友们都劝我别管他了,但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也无力照顾弟弟,可我怎么能不管他呢?”弟弟病情反复,叶美兰却没有丝毫退意,“有时候得把他当成小孩一样,好声好气哄着。我甚至有时候都觉得,自己仿佛又养了个儿子。”
这些年来,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弟弟,叶美兰开始自学中医,并根据弟弟的病情状况,为他配制一些降火疏郁的汤药。
“刚开始我不太懂,有的药适得其反。后来我慢慢自学中医,家里买了好几箱书,一本本地看,一点点地尝试。像莲子心、黄连这些都是家里常备的,经常熬给他喝。”叶美兰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为了弟弟自学了不少中医知识,这份毅力让人动容。
叶美兰房间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许多中医书籍,她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学养生知识。“只要是对弟弟身体有帮助的,我都愿意去尝试。”庆幸的是,这些年叶国华的病情大有好转,有好些年没有犯病了。
每个月上千元的医药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叶美兰还为弟弟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说起这些,她非常感谢丈夫的支持。“在外人看来,弟弟就是个拖油瓶,但我老公从来没有嫌弃过他。我这些年一直默默地照顾弟弟,他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我做他的姐姐一天,就要照顾他一日。”这是叶美兰坚定的承诺,也是她对这份亲情最美的诠释。
记者薛曹盛通讯员章媛林昀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