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故居。沙村供图
2024年,“生命的延伸——沙耆110周年艺术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如约而至。通过油画、素描、水彩等沙耆作品,观众们深入立体地走进这位大师的艺术世界。
在沙耆充满传奇的人生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家乡——鄞州区塘溪镇沙村。
沙村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红色之村、文化之村。根据《沙氏家谱》记载,沙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沙氏族人从巴蜀地区迁到宁波,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沙村诞生了宁波第一农村党支部,以“沙氏五杰”和传奇画家沙耆而闻名。这里是沙耆泼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卧榻,是沙孟海落笔“真力弥满,吐气如虹”的源头,也是沙文求心中“昆仑为志,东海为心”的豪情。
近年来,沙村深挖传统文化,集中修缮沙氏宗祠、沙氏故居、沙耆故居,展示沙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旧之间寻找独特魅力……
走进沙村,迎面就能看见一棵古樟树。20世纪80年代,沙耆就曾坐在大樟树下写生,画下故乡的模样。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沙耆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中国现代油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曾赴比利时留学,两次获得“优秀美术金质奖章”,和毕加索等名画家一起参加比京阿特利亚蒙展览会,后回国隐居沙村,养病30多年。
长期蛰居于沙村,沙耆“安静”地“涂鸦”,执握毛笔、木炭,画在墙壁和报纸上,甚至满地肆意作画。如今,在沙耆故居,尚可见板壁、墙面、地板上,画满了各种画。
在大樟树的指引下,沿着小溪,穿过坡道,一幢四开间的木结构重檐楼屋跃入眼帘。这是沙耆画中的圣地,也是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文度五兄弟出生、成长的地方——沙氏故居。
老大沙孟海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书法宗师,独创“沙体”,于金石、考古亦有研究;老二沙文求曾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但只字未吐,不久被敌人杀害于红花岗;老三沙文汉长期从事策反、统战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沙文威是卓越的红色谍报干将,获取众多有价值的机密情报;老五沙文度爱好绘画,师从徐悲鸿,后毅然奔赴延安,在八路军120师从事战地宣传工作。
沙氏故居内,展示着沙孟海的亲笔书信(复制件)、沙文求的十封“红色家书”、沙耆亲手所做的沙文求烈士雕塑……穿行在沙氏故居的院落间,仿佛就能碰触到红色岁月里的光影。
如今,这座充满历史名人传奇的乡村,依旧用自己独特的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沙村人。
“我们沙村的特色,一个是书画艺术,另一个就是红色文化,这是我们村的两大名片。如何吸引不同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到村里来感知这两大名片,一直是我们思考并努力的方向。”沙村党支部书记罗洪亚说。
如今沙村有村民近1400人,受沙孟海、沙耆的影响,沙村书画氛围浓厚,村里书画爱好者众多。在沙氏故居、沙耆故居和沙氏宗祠里展示着近千幅沙孟海、沙耆及后辈们的作品。七八百平方米的沙氏宗祠里,挂满了村民的书画作品和对联,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打卡。
“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沙村上坎地块一期工程,对宁波第一农村党支部陈列馆、沙氏故居、若榴花屋、沙耆故居进行功能布局调整及布展的提升,即将完成的堇山雅集将作为开放的场馆空间欢迎有一定声誉的画家来举办展览。未来我们还将与镇村一起探索对村中的民居进行改造,面向社会开放,将沙村打造成为艺术家创作基地。”鄞城集团旅投公司总经理方英介绍。
走在沙村小巷,不难发现,“守好红色根脉”是村里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这些年,沙村通过深挖人文资源、用好红色资源,逐步打造出了“红色沙村”党建品牌。“我们还积极与外界合作,从2019年开始,沙文求烈士曾就读过的上海大学师生,每年都会来沙村开展思政教育、暑期研学等活动,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罗洪亚表示。
近年来,沙村不断注重对村容村貌,乃至乡村品质的提升。小到乡村地面保洁、垃圾分类,大到耕作环境、整村卫生,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得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沙村,已“脱胎换骨”。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龚旭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