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闸小区新建的充电棚。
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今年,《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发布,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建设工作被纳入本年度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为创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环境,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积极行动,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以“小切口”保障“大民生”,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能充电桩、智能云梯双管齐下疏堵结合治隐患
庄桥街道广庆社区宝翠茗苑小区交付于2014年,是典型的农改居拆迁安置房,共有居民1063户。居民出行多以电动自行车代步,平均每户家庭至少拥有一辆。由于小区原本设计交付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位下坡道较为陡峭,曾多次发生侧摔等安全事故,之后,居民大多通过电梯运送电动自行车。
2021年5月,广庆社区率先在下辖的宝翠茗苑和宝丽茗苑小区安装智能云梯,阻止电动自行车进电梯。
此外,原配置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位地下层部分比较潮湿,墙面常年发霉,甚至有长期渗水积水现象,常年潮湿的环境也存在用电安全隐患。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居民不愿去往地下层充电位,并衍生出多种“借位充电方法”,例如从楼上窗户“飞线”、在充电位私接电线、去社区活动室或物业保安室“蹭电”……
2023年,居业物三方联动,对宝翠茗苑小区开展前期排摸工作,入户征询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当年11月,广庆社区将排摸情况及居民诉求通过街道上报,最终争取到了江北区政协“民生议事堂·委员议事”的资金支持,用于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
今年8月下旬,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近段时间以来,小区内不规范充电的现象有明显改善。
居民刷卡使用充电桩。
新建+共享+督导多措并举巧解充电难题
文教街道大闸社区大闸小区建设已近30年,有常住居民638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400辆以上。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公共空间有限,居民电动车停放、充电困难导致“飞线”充电、进梯入户等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社区进行全面摸排和专题讨论,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决定引进智能充电桩。2019年,社区在大闸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门口安装了一排充电桩,居民对此纷纷点赞。
在之后的几年里,社区陆续建设了更多集中充电场所,并配备雨棚、漏电保护等安全措施。与此同时,文教街道及大闸社区积极与紧挨小区的宁波技师学院协商,开放18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满足过渡时期居民充电需求。
截至目前,大闸小区内共建成8个充电点位,可容纳100余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充电采用民用电价,一辆普通电动自行车充满电不足1元钱,大大缓解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和充电难问题。
当前,小区里正在新建一处可容纳20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点位,很快将投入使用。
此外,大闸社区积极利用消防安全讲座、小区宣传栏、小喇叭、网格微信群、告居民书等方式,宣传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多管齐下,巧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江北区已建成8.7万个充电口覆盖老旧小区和农村
在江北区,像这样多措并举管理电动自行车的社区还有很多。记者从江北区消防部门了解到,根据江北区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以1:3(即一个充电口服务3辆车)来估算,全区需建设10万个充电口,目前已建成8.7万个。
今年,江北区出资增设60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建设标准为1个充电棚设置10个充电口,配备2具灭火器及2个摄像头。这6000个充电口,5000个分布在老旧小区和农村,1000个设置在商业综合体、地铁站点周边,预计本月底可建设完成。
同时,为了更好地缓解入户充电压力,消防部门倡导“满电回家”计划,鼓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自主建设集中充电场所,让员工在工作时间就能够把电充满,预计今年将新增1000个点位。
此外,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群体的充电需求,江北区推动建设智能换电柜,目前全区已铺设70余个换电柜。下一步计划实现全区换电网络全面覆盖,再增设100余个换电柜。记者陶倪
通讯员毛敏宏商盈子马丽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