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如何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 宁波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助餐服务
2024-10-14 09:2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2024网络中国节·重阳

樱花社区老人购买爱心早餐。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一顿热乎的饭,却是很多居家老人的难题。

  近年来,宁波全域织密助餐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探索各种助餐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老年食堂、助餐点等各类设施1541个,惠及老年人超2000万人次,服务覆盖率超95%。

  截至2023年底,宁波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200.1万人,如何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老年人对助餐提出哪些新要求?养老助餐模式又有什么新趋势?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探访

  一日三餐,老人花得少、吃得好

  10月11日上午8点,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老年助餐点人气旺了起来。作为这家老年助餐点的常客,社区居民王贵早早赶来排队购买早餐。

  “这里的早餐很实惠,包子、馒头之类的都是1元-2元,每周一三五还有半价活动,我们几乎天天来买。这个助餐点离家近、味道适口,方便也实惠。”王贵说,除了早餐,平时他和老伴懒得开火做饭,也会来吃午餐、晚餐。

  樱花社区由5个新老小区组成,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1人,占比20%左右,老龄化程度较高。网格员曾入户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亟须解决早中晚餐的问题。

樱花社区暖心餐券。

  这家兼顾早中晚餐的老年助餐点,开设在社区中心广场附近,运营两个月来,受到辖区老年人的欢迎。

  “早餐的价格比周围早点铺实惠,口口相传后,越来越多老年人来购买,常常供不应求。久而久之,大家也知道这里还提供中饭和晚饭,套餐定价15元,城区老人还是能接受这个价格的,他们对菜品、口味、质量的要求较高。”老年助餐点的店长说,刚开始营业的时候,习惯做湘菜口味的他还摸不清本地老人的口味,磨合了一段时间才有起色。

  目前老人就餐的人数越来越多,空间已经容纳不下堂食人数。“社区正在协助我们调换更大的场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店长对助老事业怀有期待。

  观察

  各地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助餐服务

  宁波市在全国较早开展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老年助餐服务则作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老年助餐服务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食堂,主推“公益+低偿+市场”发展模式;二是共享餐厅,社区餐饮参与共建,在原有基础上适度让利,提供助老服务;三是专业机构承运老年食堂,通常场地、人员、硬件设施都更加完善、齐全,菜品服务更优。

  以东胜街道樱花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合伙人方式,以“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的助餐服务。

  “我们在租金、水电气等方面提供优惠,餐厅为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樱花社区党委副书记周立峰介绍,餐厅晚上订餐多,旁边还有幼儿托管班,也可为孩子提供晚餐,拓宽老年食堂的服务面,从磨合期来看,基本实现了“双赢”。

  海曙区南门街道联合辖区商铺成立“爱心助餐联盟”,包括早餐铺、中西餐、咖啡、茶饮等50多户商家,面向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在市场定价基础上享有一定折扣和满减优惠。

  阿明嫂大食堂是最早加入联盟的企业之一,店内墙上贴有老年人“膳食指南”和优惠说明——消费30元内打8折,另有老人一荤两素16元套餐。“敬老爱老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为老人提供助餐,单票利润小了,但街道、社区也帮我们做宣传引流,生意更好了,何乐而不为。”阿明嫂大食堂的负责人叶如娟表示。

  不管哪一种运营模式,相比于能到助餐点堂食的老人来说,行动不便的老人面临更大的就餐难题。如何打通“就餐最后一公里”,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镇海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创立了“车轮食堂”,每天工作人员将一份份饭盒装进面包车,穿梭在街道小巷,将餐送到不方便出行的残疾人或独居老人家中。类似的送餐上门服务模式逐渐延伸到宁海、象山等山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江北孔浦街道绿梅老年食堂。

  趋势

  从“老龄”走向“全龄”,推动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

  老年助餐服务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最需要保障的群体,主要是那些失能、失智、高龄等不具备做饭能力和不方便做饭的老人。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宁波老年食堂的服务内容和经营模式得到完善和创新,部分食堂逐步扩大服务对象,从服务“老龄”到服务“全龄”。

  江北孔浦街道绿梅社区老年食堂于去年10月投运,不仅有老人光顾,还有年轻人光顾,周末也有家长带孩子来吃饭。“虽然无法享受到社区老年食堂的优惠价格,但是相对于外卖,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品类丰富、安全可靠的老年食堂。”一位带着刚放学的孩子来就餐的女士告诉记者。

  走进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的老年助餐点,食堂墙面是复古花砖,搭配木质桌椅,再加上暖黄的灯光显得非常温馨,现场老年人和年轻人有序排队点午餐。

  “这家老年助餐点的装修设计比较新颖,还引入了茶吧、咖啡等服务,对中青年居民也有吸引力。”老年助餐点负责人说,助餐点并不局限于老年群体,还针对辖区有就餐需求的居民提供助餐服务,同时还推出了减脂餐、炒菜、生日宴等各种定制化的助餐服务。

  多位助餐点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年轻人愿意来老年食堂就餐是好事。老年食堂需要实现自我造血,从“老龄”延伸到“全龄”,拓展消费群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然在尝试过程中,肯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项民生实事可持续发展需要老年人乃至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善心和耐心。

  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徐敏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如何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 宁波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助餐服务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10-14 09:24:00

樱花社区老人购买爱心早餐。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一顿热乎的饭,却是很多居家老人的难题。

  近年来,宁波全域织密助餐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探索各种助餐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老年食堂、助餐点等各类设施1541个,惠及老年人超2000万人次,服务覆盖率超95%。

  截至2023年底,宁波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200.1万人,如何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老年人对助餐提出哪些新要求?养老助餐模式又有什么新趋势?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探访

  一日三餐,老人花得少、吃得好

  10月11日上午8点,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老年助餐点人气旺了起来。作为这家老年助餐点的常客,社区居民王贵早早赶来排队购买早餐。

  “这里的早餐很实惠,包子、馒头之类的都是1元-2元,每周一三五还有半价活动,我们几乎天天来买。这个助餐点离家近、味道适口,方便也实惠。”王贵说,除了早餐,平时他和老伴懒得开火做饭,也会来吃午餐、晚餐。

  樱花社区由5个新老小区组成,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1人,占比20%左右,老龄化程度较高。网格员曾入户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亟须解决早中晚餐的问题。

樱花社区暖心餐券。

  这家兼顾早中晚餐的老年助餐点,开设在社区中心广场附近,运营两个月来,受到辖区老年人的欢迎。

  “早餐的价格比周围早点铺实惠,口口相传后,越来越多老年人来购买,常常供不应求。久而久之,大家也知道这里还提供中饭和晚饭,套餐定价15元,城区老人还是能接受这个价格的,他们对菜品、口味、质量的要求较高。”老年助餐点的店长说,刚开始营业的时候,习惯做湘菜口味的他还摸不清本地老人的口味,磨合了一段时间才有起色。

  目前老人就餐的人数越来越多,空间已经容纳不下堂食人数。“社区正在协助我们调换更大的场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店长对助老事业怀有期待。

  观察

  各地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助餐服务

  宁波市在全国较早开展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老年助餐服务则作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老年助餐服务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食堂,主推“公益+低偿+市场”发展模式;二是共享餐厅,社区餐饮参与共建,在原有基础上适度让利,提供助老服务;三是专业机构承运老年食堂,通常场地、人员、硬件设施都更加完善、齐全,菜品服务更优。

  以东胜街道樱花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合伙人方式,以“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的助餐服务。

  “我们在租金、水电气等方面提供优惠,餐厅为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樱花社区党委副书记周立峰介绍,餐厅晚上订餐多,旁边还有幼儿托管班,也可为孩子提供晚餐,拓宽老年食堂的服务面,从磨合期来看,基本实现了“双赢”。

  海曙区南门街道联合辖区商铺成立“爱心助餐联盟”,包括早餐铺、中西餐、咖啡、茶饮等50多户商家,面向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在市场定价基础上享有一定折扣和满减优惠。

  阿明嫂大食堂是最早加入联盟的企业之一,店内墙上贴有老年人“膳食指南”和优惠说明——消费30元内打8折,另有老人一荤两素16元套餐。“敬老爱老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为老人提供助餐,单票利润小了,但街道、社区也帮我们做宣传引流,生意更好了,何乐而不为。”阿明嫂大食堂的负责人叶如娟表示。

  不管哪一种运营模式,相比于能到助餐点堂食的老人来说,行动不便的老人面临更大的就餐难题。如何打通“就餐最后一公里”,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镇海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创立了“车轮食堂”,每天工作人员将一份份饭盒装进面包车,穿梭在街道小巷,将餐送到不方便出行的残疾人或独居老人家中。类似的送餐上门服务模式逐渐延伸到宁海、象山等山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江北孔浦街道绿梅老年食堂。

  趋势

  从“老龄”走向“全龄”,推动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

  老年助餐服务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最需要保障的群体,主要是那些失能、失智、高龄等不具备做饭能力和不方便做饭的老人。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宁波老年食堂的服务内容和经营模式得到完善和创新,部分食堂逐步扩大服务对象,从服务“老龄”到服务“全龄”。

  江北孔浦街道绿梅社区老年食堂于去年10月投运,不仅有老人光顾,还有年轻人光顾,周末也有家长带孩子来吃饭。“虽然无法享受到社区老年食堂的优惠价格,但是相对于外卖,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品类丰富、安全可靠的老年食堂。”一位带着刚放学的孩子来就餐的女士告诉记者。

  走进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的老年助餐点,食堂墙面是复古花砖,搭配木质桌椅,再加上暖黄的灯光显得非常温馨,现场老年人和年轻人有序排队点午餐。

  “这家老年助餐点的装修设计比较新颖,还引入了茶吧、咖啡等服务,对中青年居民也有吸引力。”老年助餐点负责人说,助餐点并不局限于老年群体,还针对辖区有就餐需求的居民提供助餐服务,同时还推出了减脂餐、炒菜、生日宴等各种定制化的助餐服务。

  多位助餐点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年轻人愿意来老年食堂就餐是好事。老年食堂需要实现自我造血,从“老龄”延伸到“全龄”,拓展消费群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然在尝试过程中,肯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项民生实事可持续发展需要老年人乃至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善心和耐心。

  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徐敏 文/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