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教培机构刚促销就闭店 第三方平台催家长贴钱转课
2024-10-19 16:32:41 稿源: 央广网微信公号  

  近日,有家长发现,上海一些教培机构关店后,出现了协助转课的第三方平台,与此前的“职业闭店人”模式不同,这些协助转课的平台一般不负责更换法定代表人等业务,而是通过与原教培机构签订安置学员的委托协议,将学员剩余的课时或充值金额转换成平台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将这些学员分流至其他承接课程的机构。剩余的课时如何计算、如果不转课是否有其他维权途径?对家长来说,转课真的“无忧”吗?

  培训机构闭店前一周搞促销

  要转课还得额外交钱

  9月下旬,上海家长王烨(化名)带着孩子去“扬琴儒墨国学书院”上书法课,到了门口发现,店铺关门了。

  王烨表示:“因为学的是毛笔,快到8月底的时候,我看课时不多了,我就再充值一次。9月21日那天,小孩子要去上课,跑到机构门口一看,已经是由第三方的‘转课无忧’的负责人对接。大概在中秋节前两三天,也就是闭店前一周的时候,扬琴(儒墨)还搞了一大波的团购,200多元有十几节课,还邀请了一些新的家长参加团购,没过几天,就突然关门了。”

  家长们说,上海“扬琴儒墨国学书院”9月20日突然闭店,闭店安置事宜被委托给了一家名为“转课无忧”的第三方机构(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搜索发现,“扬琴儒墨”是一家提供古筝、书法、国画等培训的机构。一些加入机构微信群的家长告诉记者,闭店的公告最早是在9月20日发在群里的,公告中说,会对所有学员的剩余课时进行统计,并委托专人,也就是第三方“转课无忧”平台客服负责对接转课安置机构。

  家长吉雪(化名)说:“我今年三月份刚续了6000多元。9月20日发了闭店通告,下面有二维码,让我们去扫那个‘转课无忧’的二维码,然后立刻就解散了那个群。另外现场的话,20日和21日两天的下午2时到7时,还是在那个机构,负责转课,当时我下午2时就过去了,所有老师都不在,负责人也不在,只有一个自称是第三方转课的坐在前台接待,除了转课没有任何其他方案。”

  家长们说,“扬琴儒墨国学书院”在闭店前不久还进行了一波团购促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王烨说,第三方“转课无忧”平台的方案是将家长们的课时费余额按一元一分转换成积分,然后再用这些积分或额外付费的方式,选择入驻平台的其他机构的课程。王烨给记者算了笔账,“转课无忧”上显示,她的积分超过2000分,兑换其他同类机构的课程,不仅需要消耗掉积分,还得额外支付近1000元,算下来,实际总支出每节课超过300元。此外,每家承接机构接受转课的课时有限,这意味着,如果剩余课时很多,家长们甚至要带着孩子辗转几个机构,才能消耗完积分。

  王烨表示:“正常情况下,外面机构的一节课可能低一点,有120元的,也有高一点的,可能是140元和150元。还有一些机构,我们也去了解过,哪怕我们不用去兑换,就参加某个机构的试听课,人家也是免费的。”

  对家长们来说,最大的困扰是除转课外难有其他选择——原机构联系不上,无法协商退费;第三方平台“转课无忧”则不断推动家长们接受转课。“转课无忧”的客服说,如果不及时转课,“扬琴儒墨”家长们的积分将在一周后也就是10月25日清零。“如果不考虑转课,这个积分留着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们不单做这一家机构,每一个案子都有一个跟进的周期,如果过了这个周期不同意转,家长也就走相关的维权流程了,跟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

为尽快推动家长们接受转课,第三方转课平台不断在群里发送积分清零的最后期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起底第三方转课平台生意经

  记者查询发现,除“扬琴儒墨”,近期闭店后委托“转课无忧”处理学员安置的上海教培机构还包括“琴音道合国际音乐学府”“爱思宝贝早教中心”等;在北京,该第三方平台处理过“红黄蓝亲子园(广安门店)”“艾莎同学”等机构的转课事宜。此类第三方转课平台的运作流程是什么?对消费者来说,如果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就转课流程的问题,记者曾多次拨打“转课无忧”的商务电话,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它的短视频账号曾更新过三篇介绍其转课产品的内容。

  对方说:“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第一次以‘转课无忧’的身份跟大家接触,但是这块的业务,其实我们已经从事了四年多了。转课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我们承接一部分经营不善或者倒闭机构的未报课时的学员金额,然后分流到附近的各个机构。到目前为止,平台上面已经有1500多家承接机构,我们可以每个月固定输送很多学员。现在都是比较缺学员的,我们是以平台的方式去跟这些机构谈,相对来说会比较顺利一点。”

  记者拿到的“扬琴儒墨”与“转课无忧”之间的委托协议中明确,委托书生效期间,原教培机构不得自行与家长达成安置协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承接、分流课时的过程中,转课平台要按比例收取佣金。例如,记者拿到的一份“扬琴儒墨”和“转课无忧”的委托协议显示,总委托费用约占学员剩余课时的30%。比如,会员的剩余课时费为100万元,则“转课无忧”收取30万元的佣金。佣金按照安置比例分期发放,原教培机构和“转课无忧”签订协议当天先支付30%,之后分别在安置了30%、60%及90%学员课程的情况下,支付余款,在此期间,原教培机构不得自行与家长达成安置协议。“转课无忧”的客服对此进行了确认。

  “转课无忧”的客服人员表示:“我们拿到了20%、30%,这些费用是要给到接收机构的,人家接收也是要成本的,就是老师的课时费,他们可能一节课要收30元、40元、50元,费用是我们出,所以强调的是不需要家长补费。”

  在承接、分流课时的过程中,转课平台要按会员剩余课时的30%收取佣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对于接收分流的机构来说,这也不乏是一种获得客源的新渠道。

  “转课无忧”平台上一家承接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转课无忧’属于第三方平台,他们上门找我们的,想让我们做点公益,参与课程,我们是没有钱的。”

  记者:对方说就是要支付一部分你们的费用,然后对方自己再抽一点佣金。

  承接机构:两边——客户和我们机构,可能有两个说法。想让我们多提供免费课,然后对方该怎么换就怎么换,中间的差价赚得多。

  然而,夹在原机构、转课平台与承接机构之间的家长们的权益,究竟谁来保障?积分如何核算、补交的费用谁来定、客服以“清零”来催促家长们接受转课合理吗?

  家长吉雪说:“我们问第三方,现在的课时是怎么查出来的?一开始跟我说还有4800元,我说绝对算错了,对方立刻又查了一下,是8400元,就是很随意。到后面,我们知道转课是需要贴钱的,而且只能转一部分课时,所以我们都不转。‘转课无忧’就急了,不停催促,一个个打电话,上个月就说过了,27日要清零,这个月又开始25日清零之类的。转课机构去了以后,那边机构就把你当做一个试听生来对待的,而且你在这里可能只有十节课,它的目的是要你继续报他们的课,每节课还得补贴。我拿这个钱就不会自己到外面再去重新报一个吗?”

  对于消费者来说,积分如何核算、补交的费用谁来定没有统一标准,一位家长给记者展示的截图显示,同一家承接机构的补交费用甚至在第二天就上涨了一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消费者如接受上述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认为,这些第三方平台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与原合同质量相当且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选择,决定了其是不是与“职业闭店人”有所区别。

  吕来明表示:“如果转课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没有达到和原来的教培合同所约定的质量、义务、师资的情形,在本质上和‘职业闭店人’的处理有共同属性,应该加强监管。如果转课真正起到了给消费者在原来的教培机构不能够履行合同情况下,找到新的债务承担人、新的履行义务承担人的作用,并且实质上也没有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课程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那也是消费者权益得到基本救济的方式。”

  多位专家认为,在转课前及转课过程中,还有诸多需要监管的问题。吕来明认为,根据今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机构出现经营不善时,要提前告知消费者,并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预收费。

  吕来明介绍:“其在闭店之前小额的团购促销的这个行为,实际上违反了今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出现了重大的经营风险的时候,不能再进行预收费了,并且闭店之前提前一个月要告知消费者,这两条义务应该严格落实。另外,就处理的方式,比如,转课的机构以及转课的内容、类型等情形向消费者进行明确的告知。”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在进入到转课流程之后,也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不应强迫消费者接受合同变更,同时,在课程核算等方面应有明确标准。

  陈音江介绍:“消费者跟之前的培训机构签订了协议,不管之前的培训机构有没有能力去偿还这种债务,起码从法律上来说,这种债务的关系是存在的,但消费者一旦接受了这种合同的变更,实际上之前的合同关系就是撤销了。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变更的内容一定要公平合理,不能说一变更之后,合同内容就严重缩水了,因为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消费者权益本身就受到了侵害,确实也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解决教培机构突然闭店,消费者维权困难的根本途径还是落实预付费管理制度,让事前、事中监管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陈音江说:“如果预付费资金不纳入有效的监管,最后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根源还是要去健全预付费的法律、法规,资金事先就要纳入监管,要确保消费者预交资金的安全。”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教培机构刚促销就闭店 第三方平台催家长贴钱转课

稿源: 央广网微信公号 2024-10-19 16:32:41

  近日,有家长发现,上海一些教培机构关店后,出现了协助转课的第三方平台,与此前的“职业闭店人”模式不同,这些协助转课的平台一般不负责更换法定代表人等业务,而是通过与原教培机构签订安置学员的委托协议,将学员剩余的课时或充值金额转换成平台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将这些学员分流至其他承接课程的机构。剩余的课时如何计算、如果不转课是否有其他维权途径?对家长来说,转课真的“无忧”吗?

  培训机构闭店前一周搞促销

  要转课还得额外交钱

  9月下旬,上海家长王烨(化名)带着孩子去“扬琴儒墨国学书院”上书法课,到了门口发现,店铺关门了。

  王烨表示:“因为学的是毛笔,快到8月底的时候,我看课时不多了,我就再充值一次。9月21日那天,小孩子要去上课,跑到机构门口一看,已经是由第三方的‘转课无忧’的负责人对接。大概在中秋节前两三天,也就是闭店前一周的时候,扬琴(儒墨)还搞了一大波的团购,200多元有十几节课,还邀请了一些新的家长参加团购,没过几天,就突然关门了。”

  家长们说,上海“扬琴儒墨国学书院”9月20日突然闭店,闭店安置事宜被委托给了一家名为“转课无忧”的第三方机构(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搜索发现,“扬琴儒墨”是一家提供古筝、书法、国画等培训的机构。一些加入机构微信群的家长告诉记者,闭店的公告最早是在9月20日发在群里的,公告中说,会对所有学员的剩余课时进行统计,并委托专人,也就是第三方“转课无忧”平台客服负责对接转课安置机构。

  家长吉雪(化名)说:“我今年三月份刚续了6000多元。9月20日发了闭店通告,下面有二维码,让我们去扫那个‘转课无忧’的二维码,然后立刻就解散了那个群。另外现场的话,20日和21日两天的下午2时到7时,还是在那个机构,负责转课,当时我下午2时就过去了,所有老师都不在,负责人也不在,只有一个自称是第三方转课的坐在前台接待,除了转课没有任何其他方案。”

  家长们说,“扬琴儒墨国学书院”在闭店前不久还进行了一波团购促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王烨说,第三方“转课无忧”平台的方案是将家长们的课时费余额按一元一分转换成积分,然后再用这些积分或额外付费的方式,选择入驻平台的其他机构的课程。王烨给记者算了笔账,“转课无忧”上显示,她的积分超过2000分,兑换其他同类机构的课程,不仅需要消耗掉积分,还得额外支付近1000元,算下来,实际总支出每节课超过300元。此外,每家承接机构接受转课的课时有限,这意味着,如果剩余课时很多,家长们甚至要带着孩子辗转几个机构,才能消耗完积分。

  王烨表示:“正常情况下,外面机构的一节课可能低一点,有120元的,也有高一点的,可能是140元和150元。还有一些机构,我们也去了解过,哪怕我们不用去兑换,就参加某个机构的试听课,人家也是免费的。”

  对家长们来说,最大的困扰是除转课外难有其他选择——原机构联系不上,无法协商退费;第三方平台“转课无忧”则不断推动家长们接受转课。“转课无忧”的客服说,如果不及时转课,“扬琴儒墨”家长们的积分将在一周后也就是10月25日清零。“如果不考虑转课,这个积分留着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们不单做这一家机构,每一个案子都有一个跟进的周期,如果过了这个周期不同意转,家长也就走相关的维权流程了,跟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

为尽快推动家长们接受转课,第三方转课平台不断在群里发送积分清零的最后期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起底第三方转课平台生意经

  记者查询发现,除“扬琴儒墨”,近期闭店后委托“转课无忧”处理学员安置的上海教培机构还包括“琴音道合国际音乐学府”“爱思宝贝早教中心”等;在北京,该第三方平台处理过“红黄蓝亲子园(广安门店)”“艾莎同学”等机构的转课事宜。此类第三方转课平台的运作流程是什么?对消费者来说,如果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就转课流程的问题,记者曾多次拨打“转课无忧”的商务电话,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它的短视频账号曾更新过三篇介绍其转课产品的内容。

  对方说:“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第一次以‘转课无忧’的身份跟大家接触,但是这块的业务,其实我们已经从事了四年多了。转课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我们承接一部分经营不善或者倒闭机构的未报课时的学员金额,然后分流到附近的各个机构。到目前为止,平台上面已经有1500多家承接机构,我们可以每个月固定输送很多学员。现在都是比较缺学员的,我们是以平台的方式去跟这些机构谈,相对来说会比较顺利一点。”

  记者拿到的“扬琴儒墨”与“转课无忧”之间的委托协议中明确,委托书生效期间,原教培机构不得自行与家长达成安置协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承接、分流课时的过程中,转课平台要按比例收取佣金。例如,记者拿到的一份“扬琴儒墨”和“转课无忧”的委托协议显示,总委托费用约占学员剩余课时的30%。比如,会员的剩余课时费为100万元,则“转课无忧”收取30万元的佣金。佣金按照安置比例分期发放,原教培机构和“转课无忧”签订协议当天先支付30%,之后分别在安置了30%、60%及90%学员课程的情况下,支付余款,在此期间,原教培机构不得自行与家长达成安置协议。“转课无忧”的客服对此进行了确认。

  “转课无忧”的客服人员表示:“我们拿到了20%、30%,这些费用是要给到接收机构的,人家接收也是要成本的,就是老师的课时费,他们可能一节课要收30元、40元、50元,费用是我们出,所以强调的是不需要家长补费。”

  在承接、分流课时的过程中,转课平台要按会员剩余课时的30%收取佣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对于接收分流的机构来说,这也不乏是一种获得客源的新渠道。

  “转课无忧”平台上一家承接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转课无忧’属于第三方平台,他们上门找我们的,想让我们做点公益,参与课程,我们是没有钱的。”

  记者:对方说就是要支付一部分你们的费用,然后对方自己再抽一点佣金。

  承接机构:两边——客户和我们机构,可能有两个说法。想让我们多提供免费课,然后对方该怎么换就怎么换,中间的差价赚得多。

  然而,夹在原机构、转课平台与承接机构之间的家长们的权益,究竟谁来保障?积分如何核算、补交的费用谁来定、客服以“清零”来催促家长们接受转课合理吗?

  家长吉雪说:“我们问第三方,现在的课时是怎么查出来的?一开始跟我说还有4800元,我说绝对算错了,对方立刻又查了一下,是8400元,就是很随意。到后面,我们知道转课是需要贴钱的,而且只能转一部分课时,所以我们都不转。‘转课无忧’就急了,不停催促,一个个打电话,上个月就说过了,27日要清零,这个月又开始25日清零之类的。转课机构去了以后,那边机构就把你当做一个试听生来对待的,而且你在这里可能只有十节课,它的目的是要你继续报他们的课,每节课还得补贴。我拿这个钱就不会自己到外面再去重新报一个吗?”

  对于消费者来说,积分如何核算、补交的费用谁来定没有统一标准,一位家长给记者展示的截图显示,同一家承接机构的补交费用甚至在第二天就上涨了一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消费者如接受上述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认为,这些第三方平台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与原合同质量相当且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选择,决定了其是不是与“职业闭店人”有所区别。

  吕来明表示:“如果转课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没有达到和原来的教培合同所约定的质量、义务、师资的情形,在本质上和‘职业闭店人’的处理有共同属性,应该加强监管。如果转课真正起到了给消费者在原来的教培机构不能够履行合同情况下,找到新的债务承担人、新的履行义务承担人的作用,并且实质上也没有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课程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那也是消费者权益得到基本救济的方式。”

  多位专家认为,在转课前及转课过程中,还有诸多需要监管的问题。吕来明认为,根据今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机构出现经营不善时,要提前告知消费者,并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预收费。

  吕来明介绍:“其在闭店之前小额的团购促销的这个行为,实际上违反了今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出现了重大的经营风险的时候,不能再进行预收费了,并且闭店之前提前一个月要告知消费者,这两条义务应该严格落实。另外,就处理的方式,比如,转课的机构以及转课的内容、类型等情形向消费者进行明确的告知。”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在进入到转课流程之后,也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不应强迫消费者接受合同变更,同时,在课程核算等方面应有明确标准。

  陈音江介绍:“消费者跟之前的培训机构签订了协议,不管之前的培训机构有没有能力去偿还这种债务,起码从法律上来说,这种债务的关系是存在的,但消费者一旦接受了这种合同的变更,实际上之前的合同关系就是撤销了。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变更的内容一定要公平合理,不能说一变更之后,合同内容就严重缩水了,因为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消费者权益本身就受到了侵害,确实也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解决教培机构突然闭店,消费者维权困难的根本途径还是落实预付费管理制度,让事前、事中监管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陈音江说:“如果预付费资金不纳入有效的监管,最后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根源还是要去健全预付费的法律、法规,资金事先就要纳入监管,要确保消费者预交资金的安全。”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