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打造“三基地两中心” 浙江全力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2024-11-27 20:27:24 稿源: 潮新闻  

图源:中国政府网

  作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劳洪波连日来被“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刷屏了。“圈子里不少人在讨论,我们也正在研究国家的政策文件。”劳洪波对潮新闻记者说。

  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了解,《方案》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成果之一。

  《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三基地两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有何意义?它为什么落子浙江?又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

  瞄准:提升大宗商品国际影响力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此次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也是希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去突破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难点。”浙江省商务研究院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周禄松说,“为国家试制度是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决定》同时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方案》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针对油气、矿石、粮食等重点品种,围绕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和海事服务等5个方面共提出了15项重点任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所所长张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成果,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提出一揽子具有较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大改革自主权。与此同时,这也是自贸试验区战略提升的重要方向,为其他自贸试验区下一步提升探索了路径。

  从2013年9月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到2023年11月中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全国已建设运行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十余年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349项、地方自主推广3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额7.7万亿元,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占18.4%,为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张丹看来,自贸试验区过去十年的发展更多重在“铺面”,未来发展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进行全产业链分析,聚焦差异化探索。而浙江结合大宗商品特色进行全产业链分析,将为自贸试验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提供新样板。

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项目 图源: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

  另一方面,枢纽的落地,也为浙江自身推动区域深度开放、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以及提升浙江省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提供了助力。

  周禄松分析,从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能够带动大宗领域相关产业和配套集聚,推动国内外市场对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对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开放以及高水平安全特别有意义,有助于增强我们在大宗商品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影响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殷志军也表示,通过推进储备运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可以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强化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优势;通过推进国内国际市场相结合,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可以提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通过加强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大宗商品储备能力,可以提升供应链产业链韧性。

  以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例,《方案》提出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健全大宗商品储备体制机制及构建国际化大宗商品企业商业储备体系3条重点任务。殷志军认为,储备具有应急和平抑物价的调节作用,尤其在全球供应链经常波动下,强大的储备和调控能力,意味着整个产业链会更稳,这也是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题中之意。

  准备: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可拓展经验

  11月27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在会上谈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核心的重大改革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方案》获批是对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围绕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这一目标,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油气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金名片,同时具备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条件。

图源:浙江自贸试验区官网

  “大宗商品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个特色。”周禄松对记者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已建成年加工能力4000万吨的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油品储存能力约占全国1/5,成为全球第四大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港,年加注量超过700万吨,“通过‘无中生油’,浙江自贸试验区积累的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可以延伸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的全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浙江铁矿石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舟山还是我国重要的进境粮食制定口岸,粮食中转物流量占全国的17%。

  从区位和港口条件,以及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改革创新能力来看,浙江的基础也很好。殷志军分析,宁波舟山一带位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水道的“T”字形交汇处,深水岸线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自贸试验区内建设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其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网络覆盖全球600多个港口,是全国最大的油气港和铁矿石中转基地。

  就在一周前,两艘来自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的40万吨矿船“阿空加瓜”轮和“矿石天津”轮,在位于舟山岱山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实现“同框”,七台卸船机把“钢铁巨臂”伸向这两艘巨轮,进行装卸。这是全球港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首次有两艘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船同时靠泊在同一单体码头进行接卸作业,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开创了全球港口运营的新篇章,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双40万吨世界最大矿船同靠接卸港口。

  制度创新体系方面,成立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集成推进油品交易期现一体化、船舶通关便利化等重大改革,发布了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燃料油价格指数。围绕油气储运、炼化、贸易、交易等环节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5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

  劳洪波对浙江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优势深有感触。他所在的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钢铁、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贸易,去年营收超2550亿元。“做好大宗商品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我们称之为商品流、资金流、价格流三要素。”劳洪波说,“对浙江来说,舟山是商品流的一个中心。同时,大宗商品背后需要很强的贸易金融支持,浙江在这方面有优势。此外,对于规模大、价格波动剧烈、交易对手众多的大宗商品,价格管理非常重要,浙江对大宗商品的价格管理能力走在前列,全国顶尖的价格风险管理企业在这里大量集中。”劳洪波认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是当之无愧的。

  落实:构建“1+2+N”的省市配套政策体系

  国家的赋权是第一步,如何落实发力则需要浙江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在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构建“1+2+N”的省市配套政策体系,落实落细中央有关部署。

  其中,“1”指配套出台省级层面《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分阶段建设目标与重点举措。“2”指舟山片区和宁波片区,作为建设责任主体,谋划提出相关行动方案,推动各项政策落地。“N”指将积极推动省级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全方位落实好国家赋予的改革任务。

11月27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召开 图源:浙江省商务厅

  作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中的两个重点领域,韩杰谈到了下一步建设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交易中心的相关举措。

  具体来说,在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将重点聚焦通关便利化、金融服务、人才流动等领域。“比如,推进保税监管创新,结合智慧海关建设推进大宗商品监管模式创新。推动更多大宗商品等领域的外贸主体使用电子贸易单据,带动贸易数字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新型离岸贸易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大宗商品的专业性服务团队。给予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办理工作许可、居留等手续便利,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便利人才的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等等。”韩杰说。

  在交易中心建设方面,则将重点聚焦期现货交易、保税交割、资金进出等领域,推动构建多层次的期现货市场和高水平交易模式。例如,支持围绕大宗商品开展现货交易、海运提单交易、数字仓单交易等业务。完善大宗商品保税交割体系,推动境内期货交易所优化交割库的布局、扩大交割库的规模,带动大宗商品资源集聚。允许境外经营主体使用区内现货交易平台开展交易,加快构建国际化交易平台等等。

  作为枢纽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舟山市委副书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梁雪冬也代表舟山分享了推进枢纽建设的具体举措。梁雪冬表示,围绕国家明确的“三基地两中心”建设和制度集成创新,舟山将按照“巩固优势,提升能力,强化支撑,集成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梳理分步骤分阶段压茬推进落实的重点任务清单,举全市之力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开局起势。

  以巩固优势为例,梁雪冬表示,重点要把现有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延伸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性、集成性谋划,分别制定“三基地两中心”专项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目标。聚焦提升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链接力,统筹实施大宗商品储备、精深加工、贸易交易、海事服务等系列提升行动。

  宁波方面,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叶苗从数字化谈到了推进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发力重点。叶苗表示,大宗商品贸易的数字化发展一直是宁波的一个重点,下一步,宁波将重点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着力打造新平台、持续优化新服务等“三个新”上发力,推动数字化更好赋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浙江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我们乐见其成,也期待省市的配套政策体系能给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企业主体发展带来更多利好。”劳洪波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打造“三基地两中心” 浙江全力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稿源: 潮新闻 2024-11-27 20:27:24

图源:中国政府网

  作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劳洪波连日来被“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刷屏了。“圈子里不少人在讨论,我们也正在研究国家的政策文件。”劳洪波对潮新闻记者说。

  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了解,《方案》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成果之一。

  《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三基地两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有何意义?它为什么落子浙江?又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

  瞄准:提升大宗商品国际影响力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此次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也是希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去突破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难点。”浙江省商务研究院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周禄松说,“为国家试制度是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决定》同时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方案》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针对油气、矿石、粮食等重点品种,围绕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和海事服务等5个方面共提出了15项重点任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所所长张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成果,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提出一揽子具有较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大改革自主权。与此同时,这也是自贸试验区战略提升的重要方向,为其他自贸试验区下一步提升探索了路径。

  从2013年9月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到2023年11月中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全国已建设运行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十余年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349项、地方自主推广3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额7.7万亿元,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占18.4%,为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张丹看来,自贸试验区过去十年的发展更多重在“铺面”,未来发展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进行全产业链分析,聚焦差异化探索。而浙江结合大宗商品特色进行全产业链分析,将为自贸试验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提供新样板。

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项目 图源: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

  另一方面,枢纽的落地,也为浙江自身推动区域深度开放、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以及提升浙江省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提供了助力。

  周禄松分析,从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能够带动大宗领域相关产业和配套集聚,推动国内外市场对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对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开放以及高水平安全特别有意义,有助于增强我们在大宗商品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影响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殷志军也表示,通过推进储备运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可以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强化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优势;通过推进国内国际市场相结合,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可以提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通过加强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大宗商品储备能力,可以提升供应链产业链韧性。

  以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例,《方案》提出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健全大宗商品储备体制机制及构建国际化大宗商品企业商业储备体系3条重点任务。殷志军认为,储备具有应急和平抑物价的调节作用,尤其在全球供应链经常波动下,强大的储备和调控能力,意味着整个产业链会更稳,这也是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题中之意。

  准备: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可拓展经验

  11月27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在会上谈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核心的重大改革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方案》获批是对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围绕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这一目标,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油气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金名片,同时具备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条件。

图源:浙江自贸试验区官网

  “大宗商品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个特色。”周禄松对记者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已建成年加工能力4000万吨的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油品储存能力约占全国1/5,成为全球第四大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港,年加注量超过700万吨,“通过‘无中生油’,浙江自贸试验区积累的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可以延伸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的全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浙江铁矿石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舟山还是我国重要的进境粮食制定口岸,粮食中转物流量占全国的17%。

  从区位和港口条件,以及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改革创新能力来看,浙江的基础也很好。殷志军分析,宁波舟山一带位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水道的“T”字形交汇处,深水岸线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自贸试验区内建设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其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网络覆盖全球600多个港口,是全国最大的油气港和铁矿石中转基地。

  就在一周前,两艘来自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的40万吨矿船“阿空加瓜”轮和“矿石天津”轮,在位于舟山岱山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实现“同框”,七台卸船机把“钢铁巨臂”伸向这两艘巨轮,进行装卸。这是全球港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首次有两艘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船同时靠泊在同一单体码头进行接卸作业,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开创了全球港口运营的新篇章,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双40万吨世界最大矿船同靠接卸港口。

  制度创新体系方面,成立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集成推进油品交易期现一体化、船舶通关便利化等重大改革,发布了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燃料油价格指数。围绕油气储运、炼化、贸易、交易等环节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5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

  劳洪波对浙江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优势深有感触。他所在的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钢铁、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贸易,去年营收超2550亿元。“做好大宗商品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我们称之为商品流、资金流、价格流三要素。”劳洪波说,“对浙江来说,舟山是商品流的一个中心。同时,大宗商品背后需要很强的贸易金融支持,浙江在这方面有优势。此外,对于规模大、价格波动剧烈、交易对手众多的大宗商品,价格管理非常重要,浙江对大宗商品的价格管理能力走在前列,全国顶尖的价格风险管理企业在这里大量集中。”劳洪波认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是当之无愧的。

  落实:构建“1+2+N”的省市配套政策体系

  国家的赋权是第一步,如何落实发力则需要浙江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在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构建“1+2+N”的省市配套政策体系,落实落细中央有关部署。

  其中,“1”指配套出台省级层面《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分阶段建设目标与重点举措。“2”指舟山片区和宁波片区,作为建设责任主体,谋划提出相关行动方案,推动各项政策落地。“N”指将积极推动省级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全方位落实好国家赋予的改革任务。

11月27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召开 图源:浙江省商务厅

  作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中的两个重点领域,韩杰谈到了下一步建设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交易中心的相关举措。

  具体来说,在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将重点聚焦通关便利化、金融服务、人才流动等领域。“比如,推进保税监管创新,结合智慧海关建设推进大宗商品监管模式创新。推动更多大宗商品等领域的外贸主体使用电子贸易单据,带动贸易数字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新型离岸贸易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大宗商品的专业性服务团队。给予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办理工作许可、居留等手续便利,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便利人才的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等等。”韩杰说。

  在交易中心建设方面,则将重点聚焦期现货交易、保税交割、资金进出等领域,推动构建多层次的期现货市场和高水平交易模式。例如,支持围绕大宗商品开展现货交易、海运提单交易、数字仓单交易等业务。完善大宗商品保税交割体系,推动境内期货交易所优化交割库的布局、扩大交割库的规模,带动大宗商品资源集聚。允许境外经营主体使用区内现货交易平台开展交易,加快构建国际化交易平台等等。

  作为枢纽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舟山市委副书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梁雪冬也代表舟山分享了推进枢纽建设的具体举措。梁雪冬表示,围绕国家明确的“三基地两中心”建设和制度集成创新,舟山将按照“巩固优势,提升能力,强化支撑,集成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梳理分步骤分阶段压茬推进落实的重点任务清单,举全市之力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开局起势。

  以巩固优势为例,梁雪冬表示,重点要把现有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延伸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性、集成性谋划,分别制定“三基地两中心”专项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目标。聚焦提升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链接力,统筹实施大宗商品储备、精深加工、贸易交易、海事服务等系列提升行动。

  宁波方面,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叶苗从数字化谈到了推进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发力重点。叶苗表示,大宗商品贸易的数字化发展一直是宁波的一个重点,下一步,宁波将重点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着力打造新平台、持续优化新服务等“三个新”上发力,推动数字化更好赋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浙江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我们乐见其成,也期待省市的配套政策体系能给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企业主体发展带来更多利好。”劳洪波说。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