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气球频频“搞事情” 消防部门提醒:氢气球、氦气球都不安全
2025-01-03 06:49:5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每到跨年等重大节假日,不少市民都喜欢放飞气球营造气氛、寄托祝愿,而这种行为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消防救援部门提醒,氢气球和氦气球都存在安全隐患,不要在人员密集场所购买、玩耍和放飞。

跨年夜氢气球“闹事”

1月1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消防”通报:2024年12月31日20时22分,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万达广场1号门入口处,群众自带的氢气球发生爆燃,被现场执勤的消防救援人员和公安民警迅速扑灭,现场有群众被轻微灼伤。

这起爆燃事故发生时正值跨年夜,又是在人群密集的广场,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近年来,跨年夜氢气球“闹事”事件多发,如2024年1月1日凌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发生意外,在“5、4、3、2、1,新年快乐”倒数完后,现场很多群众放飞氢气球,有氢气球触碰电线引发爆燃,引起人群一阵慌乱。

其实,对于氢气球的危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当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或遇到明火、太阳暴晒、压力过高时,都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燃,灼伤周围人员。另外,当氢气球遇到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果皮时,会发生互溶现象,导致气球局部表面变薄,也可能发生爆燃现象。

平日里也常发生危险

如今,在许多公园、广场,仍有许多商贩在售卖颜色鲜艳、造型各异的气球,只是这些气球究竟是不是氢气球,得打一个问号了。

1月2日下午1时,天气晴好,记者在天一广场上看到,至少有3名小贩占据了路口“要道”,带着数十个气球在售卖,“开口价”就是20元一个,其中不乏35元以上的气球。

在被问及气球里充的是什么气体时,小贩们都表示是氦气。“这里面是氦气,不会爆炸的。要是会爆炸,我拎着这么多,那岂不是太危险了。”其中一名小贩说。

还有小贩给记者“科普”:“即便是氢气球,也不会爆炸,哪里那么容易爆炸,那都是骗小孩子的,一个气球能炸成什么样子……”

然而,各地时有发生的氢气球爆燃事故警醒广大市民,氢气球的危害绝不是危言耸听:2024年4月6日,辽宁沈阳,一公园门口两名卖氢气球的商贩发生争执,并扭打在一起,后来气球突然爆燃,瞬间形成火球,险些灼伤一旁劝架的多位市民;2023年6月,广东揭阳,一位妈妈正陪孩子玩耍,孩子无意中将手中的氢气球砸向吹风机,引发爆燃。

医院附近氢气球“扎堆”

“这些气球主要是小朋友喜欢,很多都是动物造型或者一些卡通形象,‘哄娃’还是管用的。”有家长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人流集中的广场,医院附近也是氢气球小贩扎堆的地方,比如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门口。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曾在该医院门口投入“太阳能语音提示器”,劝阻家长给孩子购买易燃易爆的氢气球。

据了解,制取氢气的成本远低于氦气,这使得氢气球更具价格优势,能让小贩获取更多利润。

在天一广场,记者一番讨价还价,以10元的价格从小贩处购买了这样的气球(一开始对方要价25元)。之后,记者表示等会要乘地铁,这个气球可能不让带,如果扔掉就太浪费了,是否可以低价再卖给小贩?小贩表示可以5元的价格回收——从25元到5元,掐去中间的水分,最后的成本价可想而知。

“外面买的气球,要么别问,问就是氦气,这说明小贩其实也知道氢气球的危害。但至于里面填充的究竟是氢气还是氦气,一般人很难分辨。”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介绍,相对来说,氦气是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更稳定。

氢气球和氦气球都存在危险

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在人员密集地区施放的系留气球除要加装快速放气装置外,还应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严禁手持氢气球的施放活动,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我市消防部门曾开展过氢气球和氦气球的对比实验。实验显示:遇到明火,氢气球一般都会爆响,且随着氢气的瞬时外泄形成火团。虽然氦气球不会形成火团,但和氢气球一样,表面那层塑料熔化后才是最危险的,它会继续燃烧,并且黏着在皮肤上,因此,“氢气球有爆炸危险,但氦气球也有燃烧的可能”。

“在氢气球和氦气球难以辨认的情况下,不在人员密集场所购买、玩耍和放飞,才是最保险的。”消防救援部门强调,氢气是一种密度小、性质活泼的气体,易燃易爆。虽然氦气球相较来说安全许多,但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千万不要小看它的危害——遇明火燃烧后会黏附在皮肤上,并持续燃烧。

记者马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气球频频“搞事情” 消防部门提醒:氢气球、氦气球都不安全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1-03 06:49:54

每到跨年等重大节假日,不少市民都喜欢放飞气球营造气氛、寄托祝愿,而这种行为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消防救援部门提醒,氢气球和氦气球都存在安全隐患,不要在人员密集场所购买、玩耍和放飞。

跨年夜氢气球“闹事”

1月1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消防”通报:2024年12月31日20时22分,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万达广场1号门入口处,群众自带的氢气球发生爆燃,被现场执勤的消防救援人员和公安民警迅速扑灭,现场有群众被轻微灼伤。

这起爆燃事故发生时正值跨年夜,又是在人群密集的广场,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近年来,跨年夜氢气球“闹事”事件多发,如2024年1月1日凌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发生意外,在“5、4、3、2、1,新年快乐”倒数完后,现场很多群众放飞氢气球,有氢气球触碰电线引发爆燃,引起人群一阵慌乱。

其实,对于氢气球的危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当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或遇到明火、太阳暴晒、压力过高时,都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燃,灼伤周围人员。另外,当氢气球遇到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果皮时,会发生互溶现象,导致气球局部表面变薄,也可能发生爆燃现象。

平日里也常发生危险

如今,在许多公园、广场,仍有许多商贩在售卖颜色鲜艳、造型各异的气球,只是这些气球究竟是不是氢气球,得打一个问号了。

1月2日下午1时,天气晴好,记者在天一广场上看到,至少有3名小贩占据了路口“要道”,带着数十个气球在售卖,“开口价”就是20元一个,其中不乏35元以上的气球。

在被问及气球里充的是什么气体时,小贩们都表示是氦气。“这里面是氦气,不会爆炸的。要是会爆炸,我拎着这么多,那岂不是太危险了。”其中一名小贩说。

还有小贩给记者“科普”:“即便是氢气球,也不会爆炸,哪里那么容易爆炸,那都是骗小孩子的,一个气球能炸成什么样子……”

然而,各地时有发生的氢气球爆燃事故警醒广大市民,氢气球的危害绝不是危言耸听:2024年4月6日,辽宁沈阳,一公园门口两名卖氢气球的商贩发生争执,并扭打在一起,后来气球突然爆燃,瞬间形成火球,险些灼伤一旁劝架的多位市民;2023年6月,广东揭阳,一位妈妈正陪孩子玩耍,孩子无意中将手中的氢气球砸向吹风机,引发爆燃。

医院附近氢气球“扎堆”

“这些气球主要是小朋友喜欢,很多都是动物造型或者一些卡通形象,‘哄娃’还是管用的。”有家长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人流集中的广场,医院附近也是氢气球小贩扎堆的地方,比如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门口。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曾在该医院门口投入“太阳能语音提示器”,劝阻家长给孩子购买易燃易爆的氢气球。

据了解,制取氢气的成本远低于氦气,这使得氢气球更具价格优势,能让小贩获取更多利润。

在天一广场,记者一番讨价还价,以10元的价格从小贩处购买了这样的气球(一开始对方要价25元)。之后,记者表示等会要乘地铁,这个气球可能不让带,如果扔掉就太浪费了,是否可以低价再卖给小贩?小贩表示可以5元的价格回收——从25元到5元,掐去中间的水分,最后的成本价可想而知。

“外面买的气球,要么别问,问就是氦气,这说明小贩其实也知道氢气球的危害。但至于里面填充的究竟是氢气还是氦气,一般人很难分辨。”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介绍,相对来说,氦气是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更稳定。

氢气球和氦气球都存在危险

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在人员密集地区施放的系留气球除要加装快速放气装置外,还应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严禁手持氢气球的施放活动,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我市消防部门曾开展过氢气球和氦气球的对比实验。实验显示:遇到明火,氢气球一般都会爆响,且随着氢气的瞬时外泄形成火团。虽然氦气球不会形成火团,但和氢气球一样,表面那层塑料熔化后才是最危险的,它会继续燃烧,并且黏着在皮肤上,因此,“氢气球有爆炸危险,但氦气球也有燃烧的可能”。

“在氢气球和氦气球难以辨认的情况下,不在人员密集场所购买、玩耍和放飞,才是最保险的。”消防救援部门强调,氢气是一种密度小、性质活泼的气体,易燃易爆。虽然氦气球相较来说安全许多,但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千万不要小看它的危害——遇明火燃烧后会黏附在皮肤上,并持续燃烧。

记者马涛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