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海县强蛟镇骆家坑村,骆在花海共富工坊依托当地特色文旅资源,通过闲置旧宅整治、荒地集中流转,大规模栽培鲜花,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业态,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骆家坑村实现了从无人问津的“养猪村”到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的“逆袭”。
像骆在花海这样的共富工坊,在我市不在少数,真正起到了促帮扶、带共富的作用。一大批新农人以共富工坊为事业平台,在强坊兴坊中助力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富裕。
目前,全市投身共富工坊建设的新农人有400多名,他们扎根乡村,各展其才、各显神通,带来新理念、引进新技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和群众致富方式的变革迭代。
胡晶金是一名“85后”新农人,也是慈溪市乡味馥农共富工坊的负责人。两年前,他牵头组建共富工坊,与26名新农人和15名种植大户等形成发展联合体。同时注册“富龙”线上销售平台,制定统一收购标准,做大销售端“蛋糕”,形成一条“种子种苗赠送、田间管理指导培训”等服务链,让单一帮扶变多元赋能,每年帮扶低收入农户、残疾人50多名,人均年增收超4万元。
在象山黄避岙乡高泥村,西沪黄鱼共富工坊点“鱼”成“金”,带领养殖户走上“海上牧场”的致富路。该共富工坊由水产合作社、加工厂等主体组成,构建从黄鱼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到研学的全产业链,帮助45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好。
共富工坊既助力乡村振兴,也赋能人才成长。依托共富工坊这个平台,我市扎实开展青创客扎根计划、村干部队伍培育储备等工作,推动新农人在服务发展、参与治理中成长成才。2024年,在全市农村新发展的党员中,新农人占比70%,还有1100多名新农人成了村干部的后备力量。(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