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的占比不断上升,各种相关的消费纠纷也多了起来。其中不少问题就集中在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上,如何合理快捷地处理相关投诉,也对职能部门提出了考验。
近日,北仑区消保委公布的一个典型案例就与此有关。
去年,北仑区消费者王先生购买的长安新能源汽车在8年/12万公里三包期内突发动力中断,检测需更换电池组。但厂商反馈该型号电池已停产,虽紧急调剂老款配件应急维修,但使用效果不理想。为了避免后续问题产生,北仑区消保委支持汽车回收方案,回收价参照并略高于二手汽车市场价,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后消费者和品牌方双方达成和解。
这个案例体现出新能源汽车三包服务的新型问题:当核心部件因技术迭代停产时,“更换、退货”法定责任如何落地?
北仑区消保委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四条,明确“动力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部件,累计更换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换”。但是,如果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因为技术升级等原因,无法提供和原有车型相匹配的零件,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
调解过程中,北仑区消保委充分了解消费者诉求,综合考虑现实情形,与厂商确定溢价回收方案,既保障企业技术升级的合理性,又守住消费者财产权益底线。
北仑区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现安全性能问题、发动机问题、车身部件问题等情况,符合汽车三包规定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更换或退货,卖方应负责更换或退货。而新能源汽车目前品牌众多,市场处于高度竞争阶段,不时会有品牌退市的信息传出,导致消费者的后续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北仑区消保委相关负责人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应多角度考量企业信誉程度和售后服务能力,优先考虑经营稳健的品牌,以确保消费安全。宁波晚报记者毛雷君 通讯员丁苗娟励晓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