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再现“十里红妆”。 本文图片 记者 崔引 摄
千亩花田上,油菜花影如鎏金一般,新婿骑着高头大马,新妇凤冠霞帔,携带嫁妆乘坐花轿尾随其后,敲锣打鼓,十里红妆……昨天下午,2025象山县“花田喜事”赶春集暨第九届集体婚礼活动在贤庠镇碶头陈村举行。数万名观众现场参与,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浪漫婚典。
本次活动由中共象山县委宣传部、象山县民政局、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贤庠镇人民政府主办。自2023年起,“花田喜事”已成为贤庠镇的特色文旅品牌,广受市民喜爱。
今年的活动升级至3.0版本,现场不仅有古韵十足的明制婚礼仪式,还有8对新人举行现代国风集体婚礼,赶春集、吃美食、游园、打卡集章赢取各式好礼……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大家长时间驻足,体验浙东婚俗文化。
再现“十里红妆”
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婚嫁之美
锣鼓开道,妆奁铺地,昨天下午2:08,一支别开生面的明制婚礼巡游队伍在碶头陈村的千亩黄花中缓缓穿过,再现古时“十里红妆”的热闹场面。来自浙东婚俗文化馆的珍贵藏品,被褥、扛箱等送嫁婚器,也绵延数里,浩浩荡荡。
主舞台上,新人身着华服,大气舒展,演绎明代出阁礼,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婚嫁的仪式之美。
“大开眼界!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细节拉满’的明制婚礼,就好像从电视里走出来的一样。”来自宁波市区的游客陈先生在观礼时,忍不住连连点赞。
与此同时,“象府八女出嫁”,8对新人身穿国风礼服,乘坐公交车,一路奔赴贤庠镇这片花海,并体验了古人的却扇礼、对拜礼,一步一礼,庄重浪漫。
作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典型,象山始终秉持“文脉赓续与文明创新并重”的理念,将“海誓山盟”的千年婚俗与“婚事新办”的时代新风完美交融,推动婚俗改革更加具体化、时尚化。
“今年是宁波推进文明简约‘甜蜜经济’试点工作的元年,也希望象山以此为契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市、县两级结婚登记颁证基地等优势,推进‘结婚+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甜蜜经济发展新场景。”象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主动劝导亲友摒弃旧俗,让‘重情轻礼’成为共识,让‘喜事简办’蔚然成风,共同浇灌象山大地的人文沃土。”现场,新人共同宣读新时代文明婚育倡议书,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约。
“能在一天之内,体验国风集体婚礼和传统的明代婚嫁,是很难得的机会。”现场8对新人中,来自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的蔡先生和杨女士,于昨天上午领证,他们被现场热闹喜庆的场景深深感动,“上午刚领证,下午参加这么独特的婚礼,这让我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了更特别的记忆。”
“以这种方式举办婚礼,特别有纪念意义,从公交车接亲到集体婚礼仪式,整个过程非常低碳环保,而且有这么多人见证。”另一位新人说。

“花田喜事”文旅IP正式亮相。
“花田喜事”文旅IP亮相
活动为倡导节俭绿色婚俗提供了生动样本
活动仪式上,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花田喜事”文旅IP的正式亮相。该IP形象,将油菜花田的农耕文化与浙东婚俗的双喜文化融合,创新解读贤庠喜文化,现场更是首次推出喜杯、团扇、钥匙扣等多种文创周边,让传统婚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天,贤庠镇碶头陈村正式授牌为“象山县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未来将有更多新人在这片美好的花田见证爱情,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据了解,本次活动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共吸引80多家摊位入驻,文创手作、非遗美食与婚庆市集相映成趣,营造出甜蜜的喜文化氛围。除了当地村民以本土特色美食招待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外,还招募了20余家象山婚庆商家,为即婚青年提供选购平台。
“我第一次来这里摆摊,今天收入有700多元,人气很旺。”活动现场,一名来自台州三门的摊贩说。

活动现场十分热闹。
“好市花生”嬉戏游园活动同样人气爆棚。活动以“三书六礼、四聘五金”为主线,设置多个趣味体验项目,游客们可以体验纸浆画、风筝、漆扇等非遗手作,或是穿上汉服拍照打卡,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海之中,更有浙东婚俗器物有序陈列,被褥、扛箱、衣橱、祭盘、桶盘等精美的婚俗嫁妆一一亮相,展现浙东婚俗的独特韵味。现场游客纷纷赞叹:“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多以前宁波人结婚时的老物件,真讲究!”
贤庠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春集是象山县的传统民俗,承载着农耕文化和乡土记忆。今年将集体婚礼融入春集,通过“轻仪式、重传承”的实践,让婚礼更接地气,为倡导节俭绿色婚俗提供了生动样本。同时,通过喜醋、喜橘等文创代替传统伴手礼,传递低碳生活理念,为新人增添文化祝福。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示范效应,在乡镇推广‘集体婚礼进村社’模式,联合民政部门为简约婚礼提供场地、流程等支持,深耕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像‘花田喜事’这样的载体,让文明理念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实现文明新风与乡村振兴双赢。”象山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陈金裕说。
宁波晚报 记者 朱琳 袁先鸣
通讯员 孙洁琼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