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一边装卸集装箱,一边进行“船对船”LNG加注(资料照片)。 通讯员 胡锦渠 摄
港口发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2020年3月29日,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考察并强调,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5年来,浙江牢记嘱托、勇挑大梁,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锻造世界一流强港“硬核”力量。截至去年底,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产业链与供应链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战略擘画,一路领航促发展
全国最大铁矿石码头、亚洲最大原油码头,全球唯一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超级大港——
这就是宁波舟山港,联通天下,牵动着全球经济脉动。宁波舟山港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关心和指导。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谋划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2004年,舟山港7300万吨的吞吐量在全国排在第九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宁波港吞吐量是2.2亿吨,排在全国第二,全世界第五。如果宁波港和舟山港合起来,就是3亿吨,不仅直追上海,还能在全世界排第二位。
上海港吞吐量呈逐渐饱和趋势,浙江可以大力承接将来我国海上运输的货物吞吐量增量,特别是上海散货码头资源奇缺,而舟山港的深水码头正好可以发挥优势,满足这些需求。
在习近平同志的一次次推动下,两港一体化拉开序幕。2005年12月20日,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他亲自前往授牌。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一个东方大港雄姿初露。
全国劳动模范、桥吊司机竺士杰亲历并见证了宁波舟山港重要的历史时刻,他和码头桥吊打了一辈子交道,曾经在港口一线两次见到习近平同志。
2006年12月,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准箱,习近平同志亲自到场启动了第700万箱起吊按钮。当时配合桥吊的,正是竺士杰。
“当时我驾驶的是码头最高的42米桥吊,现在已经52米了。宁波舟山港在长高、变强。”竺士杰自豪地说,当年驾驶桥吊要在现场高空作业,现在坐在指挥室就能远程操控,“就像办公室里的白领一样。”
2020年3月29日,又是一个让竺士杰不会忘记的日子。当天早晨,他得到通知,到行政办公楼集合。
原来,是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大家了!在港口行政办公楼一楼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同职工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向大家表示慰问。
竺士杰作为职工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宁波舟山港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港口职工:“港口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你们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击力量。”
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深邃思考。“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由此酝酿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
新的使命和任务,交到了宁波舟山港人的手中——
从打破一地一市限制推动港口一体化改革,到向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迈进,宁波舟山港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目前,宁波舟山港航线总数达306条,其中国际航线254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连通性指数跃居全球第二。
通过服务新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在港口条件、航运服务、综合环境等方面持续提升,从国际港航业的“风向标”——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看,宁波舟山港跃居全球第八,实现四年“三级跳”。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浙江港口可以发展成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
“现在回看,更能体会到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宁波舟山港不再是一个‘门户港’,更要向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迈进。”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成波说。
如今,置于国家经济版图中,地处南北和东西航道交汇点的宁波舟山港,在新发展格局中,更显特殊重要的作用。
宁波舟山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以贯之谋发展,“正是因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与区域发展、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陶成波说。
辐射全国,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春日和煦,汽笛声声,一列满载集装箱的火车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海铁联运部主任宋秀才,站在铁路股道另一端招手示意,“这批来自义乌的日用品,才下火车就能上货轮。” (下转第五版)
宁波舟山港有北仑、穿山、梅山、大榭、金塘等5个集装箱码头群。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离宁波200公里外的义乌,还有一个“第六港区”。通过“浙江e港通”平台,关务、港务、船务等港口业务前置,商家在“第六港区”就能完成所有出海手续,到宁波舟山港直接登船出海。
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与世界最大的港口紧密相连,这背后是全国数十万中小微制造企业的货畅其流,高效循环。目前,义乌与宁波舟山港之间的海铁联运通道累计运输量突破100万标准箱。
海铁联运,串起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4月,铁路穿山港站正式启用。自那以后,海铁联运货运量就进入年均递增10%的大发展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说,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聚焦国内大循环,宁波舟山港对港口腹地的支点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过去,传统的港口腹地在300公里以内,服务区域只限于本省或周边邻近省份。海铁联运开通后,港口的腹地拓展到了西安、重庆等内陆地区和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这些地区的货物可以借助铁路直达港区。当前,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已辐射至全国16个省(区、市)的67个地级市。
宁波舟山港还采取水运、公路、管道等多种方式,与内陆枢纽城市加强联动,不断拓展港口腹地。
越来越多的“第六港区”出现在中国内陆版图上,为国内大循环注入强劲动力。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江海直达船步步向长江上游挺进,带动港口与沿江腹地联动发展。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洋山港优势互补,拉长长板。
血脉畅通后,资源要素的加速流动便水到渠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从一堆不起眼的矿砂,到行销全球的“新三样”之一,国产锂电池的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能清楚窥见这种联通。
3月3日,“嘉华宁波”号货轮停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325个集装箱的锂电池正有序地吊装到这艘大船上。在欧洲,汽车制造企业正急切地等待着这批关键部件。
当锂电池成品漂洋过海之时,制造电池的矿石原料,正通过宁波舟山港进入中国腹地。
不远处的中宅矿石码头,满载着矿砂的30万吨散货轮已缓缓靠岸。码头立即开启昼夜不休的智能化作业,72小时内,这艘巨轮就完成了所有装卸作业。
接下来,码头开始混配加工,像调制鸡尾酒一样,根据不同冶炼厂的需求,把各种品质的矿石按照精确的比例调配在一起。等候在码头的江轮,满载着“精配矿”,沿着长江送到武汉、重庆等地。
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双向奔赴,宁波舟山港不断把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输送到全球,把全球优质资源带到中国腹地。
“以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三个最’的标准为导向。”陶成波说,宁波舟山港以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强大的联运能力,当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开路先锋,以“硬核”强港的姿态,助力长三角乃至全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港通天下,开放枢纽辐射全球
过去,港航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宁波数箱子、香港数单子、伦敦数票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波舟山港和世界一流强港的差距所在。
世界一流强港,不能只当箱子的“搬运工”,更要成为开放枢纽,担当全球供应链的组织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卸船机班副班长郑国,把“土特产”带到北京,展示了5年来宁波舟山港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他手拿一包来自南美的棕色铁矿砂,向大家介绍:“这是宁波舟山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之一”。
去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达到13.77亿吨,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以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为代表,宁波舟山港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郑国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这是让全世界航海迷激动的时刻。两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巨轮——40万吨矿砂船同时靠泊宁波舟山港的鼠浪湖码头。这是什么概念?这两船矿砂,可以满足建造12座北京“鸟巢”体育场所需要的钢铁量。
国际矿业巨头,为何把“矿山”从大洋彼岸搬到了东海之滨?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最高效率的港口。
“两艘40万吨矿砂船能够同时靠泊,可以为客户节省两天等泊时间,节约9万美元以上的物流费用。”外国航运公司负责人说,这进一步优化了铁矿石供应链,降低了企业成本。
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
宁波舟山港开放发展迎来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利用港口资源,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粮食、高端蛋白、煤炭、有色金属等七大类大宗商品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因为开放枢纽建设,这两年,外国远洋货轮也能在宁波舟山港喝上实惠的“油料”了。今年2月11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全国首艘江海全域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号缓缓靠近正在码头装卸集装箱的大型货轮。两艘船顺利“牵手”后,经软管输送进行LNG加注作业。
此次加注的9500立方米LNG,能让这艘货轮连续航行1万海里不缺能量,可轻松覆盖中国到欧洲的单趟航程;凭借免税政策,一次加注可给国外航运公司省下数万美元的燃料费用。
这得益于浙江自贸区制度型开放举措带来的红利,是宁波舟山港,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做大做强油气全产业链,提升油气资源配置能力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宁波舟山港由此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国际船舶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在宁波舟山港加注LNG,我们的货轮就不必再绕行至上海、新加坡乃至欧洲等地港口进行LNG加注补给,船舶靠港周转可节省好几天,大大提升了船舶靠港接卸与国际港口的高效运作能力。”地中海航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新起点的宁波舟山港,正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目标,加速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全球客户。浙江也将继续推动宁波舟山港提能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今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向4000万标箱迈进。六横(佛渡)港区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正加快建设中,宁波舟山港重大集疏运工程、深化多式联运集成改革持续推进。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放眼全球,宁波舟山港成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一个坐标。
这几年宁波舟山港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东北亚的韩国釜山港、蔚山港等港口,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巴生港、印尼雅加达丹戎不碌港等港口,欧洲的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西班牙阿尔西拉斯港等港口,非洲的埃及塞得港……
宁波舟山港与30多个友好港、姊妹港构筑起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进一步提升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能级。
去年10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宁波舟山港起航下一个十年。浙江也将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中,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宁波舟山港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物流链供应链高效稳定畅通中发挥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作用,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宁波舟山港向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迈进!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