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潞:古典乐要以“破界”姿态迎接新风口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4-10 07:22:00
人物名片
俞潞,宁波籍指挥家,是世界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关门弟子”。小泽征尔曾评价他为“在有生之年见过的最优秀、最有天赋的指挥家。”俞潞出道 以来已经与享有“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美誉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及斋藤纪念音乐节管弦乐团有过合作,华人指挥家中有此成就的,目前仅俞潞一人。
俞潞
核心观点
■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家要站上更高的舞台去讲中国故事
■指挥家的成长没有捷径,要热爱它并做好为之付出一切的准备
■古典乐作为“200年前的产品”,也要迭代用户体验。在新媒体浪潮下,古典乐可以有全新的体验方式
■演绎经典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探索古典乐的当代表达
■再大胆一点,尝试把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可触可感的音乐现场
俞潞执棒宁波交响乐团。
欧洲时间3月23日,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的穹顶下,中国指挥家俞潞以教科书级别的指挥,完成了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次合作。
现场两千名观众为站在舞台中央的东方面孔所迷倒,纷纷起立鼓掌。这热烈的场面,不仅是对这位36岁东方音乐家的认可,更是见证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137年来,在这座世界交响乐圣殿举办的音乐会,第一次由中国指挥家执棒。
作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以严苛的艺术标准著称,此次俞潞受邀执棒,其国际影响力不言而喻。
4月12日,俞潞将执棒宁波交响乐团,为甬城观众演绎马勒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这也是该曲首次在宁波上演。记者近日在宁波交响乐团排练厅对俞潞进行专访。
正在指挥的俞潞。
1
年轻一代音乐家要站上更高舞台去讲中国故事
记者:祝贺您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建团137年来首位受邀的中国指挥家。这也是目前中国指挥家获得的最高荣誉,请您谈谈,这次合作对中西方音乐交流意味着什么?
俞潞:这个乐团是世界公认前三名的交响乐团。这份邀请的分量,远超过我个人的荣誉。指挥家站上这个舞台,既是职业水准的高度认证,也是对中国音乐家艺术水准的认可。
音乐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也是中西方交流很好的方式。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哪里讲?讲给谁听?怎么讲?这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需要去思考和努力的。我认为,年轻一代音乐家要站上更高舞台去讲中国故事。这次合作仅仅是一个开始,它证明中国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已完全可以与世界顶级艺术机构进行对话、合作。
俞潞执棒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2
指挥家的成长没有捷径,要具备无可争议的实力
记者:从参加大师课到执棒世界级乐团,您如何实现这一跨越?您也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筹备此次音乐会,您认为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要具备哪些素质?
俞潞:要站上这个舞台,首先要具备无可争议的实力。要取得成就,就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心,不断地学习、精进自己,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在中国讲,大家需要走出去。
这次音乐会,我准备了两个月,因为站上这个舞台,代表的是中国指挥家的实力,这是一种使命。坦白地讲,压力也很大,郎朗还给我发消息打气,因为他也去那里演出过,明白这有多不容易。他说高级别的职业生涯,就是这样一场接一场累积起来的。我也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中国音乐家可以收到这样的邀约,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音乐家的实力和形象。
我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缘分始于2012年,当时我参加了马里斯·杨松斯开设的指挥大师课。我跟着他学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等。他是直接用乐团给你上课的,这对我来说已经很珍贵了。这次音乐会,其实是他们发出的第二次邀约,第一次是在2021年,那时候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没去成。
指挥家的成长没有捷径,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否热爱它,同时你要做好为之付出一切的准备,因为热爱才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我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恩师小泽征尔,从19岁开始就跟随他学习。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忠于艺术的态度和人格魅力。
3
执棒宁波交响乐团,双方互相成就
记者:这次执棒家乡的乐团,为何选择马勒的《第九交响曲》?这里面有您的哪些考虑?在您看来,这首作品是否与宁波这座城市有相关联的地方?
俞潞:这部作品是对生命的终极叩问,而宁波人的基因里有闯荡四海的魄力。我们也需要用这样的音乐,让人慢下来,重新唤回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非常喜欢马勒,他长得有点像我爷爷,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指挥家,很懂得指挥在想什么。这次要上演的马勒《第九交响曲》,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音乐史上最难演绎的一部作品。
宁波是我的家乡,我很愿意为家乡付出,所以我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细细打磨作品。我与宁波交响乐团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乐团从来没演绎过这部作品,这是一种互相成就。我们不是在重复经典,而是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表达。
4
感染力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精神的传递
记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教育经理丽莉·舒特评价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家,观众也很喜欢您的指挥风格,说你能带领大家沉醉于音乐之中。请问您的这种艺术感染力从何而来?
俞潞:这要感谢我的恩师小泽征尔的言传身教。他让我明白,指挥的感染力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精神的传递。
指挥必须成为乐团的一面镜子,所以,背谱指挥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因为带着导航开车的人,永远成不了赛车手。
指挥也必须对每个音符了如指掌,不同的声部、不同的调号、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感情……只有对总谱的每个细节都能真正烂熟于心,方能更好地领悟并驾驭它。
5
定下新目标:实现执棒世界十大乐团的“大满贯”
记者:从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B站五天连演,到人民日报全程直播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演绎,您近年来与宁波交响乐团合作,迎来了诸多“高光时刻”,未来是否有更具挑战性的艺术目标?
俞潞:我觉得,作品一定要为人民而创作,演绎的作品也应是人民真正喜欢的,我很愿意去做大胆的尝试。
现在的网络直播技术打破了固有的艺术传播模式,原本相对封闭的音乐厅,转化为开放的数字场域。2020年,我和宁波交响乐团在B站直播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表演,高峰时有60多万人次在线。这说明年轻人不是不爱古典乐,而是需要新的对话方式。
所以,未来我也想尝试缩短音乐会时长、设计沉浸式剧场,甚至还想探索和AI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把古典音乐的华彩乐章以短音频、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受众。
文艺作品要真正贴近大众的生活和需求。人们普遍认为交响乐的门槛高,这就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古典乐作为“200年前的产品”,必须迭代用户体验,比如从服装形制到分上、下半场的传统演出形式甚至是作品内容,都需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固有框架。
接下来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努力成为实现执棒世界十大乐团“大满贯”的首位中国指挥家,执棒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这只是开始,我期待着未来并充满信心。
6
在新媒体浪潮下,古典乐需要“破壁行动”
记者:您目前在筹备大潮爱乐乐团,也发出了向全球招聘人才的信息,乐团有何主张?您对年轻音乐人才有何期待?
俞潞:音乐必须回归“人”的本质,我们面向全球招募的,不仅有演奏家,还有对行业现状进行深度思考甚至进行反思的革新者。
乐团将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在红船启航地嘉兴“出道”。乐团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演出形式或者是内容的呈现等,都将打破常规。
如果说传统乐团是一座博物馆,那么,我想把大潮爱乐乐团打造成“梦想实验室”,把我们乐团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变成可触可感、真正受大家喜欢的音乐现场。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廖惠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