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27岁小伙确诊直肠癌 是体检没发现 还是……
2025-04-21 07:30:0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余永明医生(右一)在手术中。资料图片

“没想到,我这么年轻就会得肠癌。”近日,27岁的宁波小伙小枫(化名)从宁波市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出院。他庆幸,医生及时帮自己揪出了肠癌。

该院肛肠外科余永明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要重视肠癌早期筛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守护肠道健康。

1

半年前开始就有“信号”了

小枫四月初第一次来到余永明的诊室就诊。他说起自己的苦恼:“我10来天前好像吃坏了东西,一直拉稀便,一天要跑六七次厕所。”

询问病史中,余永明了解到,从半年前开始,小枫的排便习惯就发生了改变——过去一天基本大便一次,逐渐发展到一天要四五次;大便性状变稀。有时候,大便里还有血丝,他觉得可能是自己有痔疮。小枫还提到,自己平时喜欢吃肉,尤其是烤肉,常和朋友一起撸串、吃夜宵。

余永明建议小枫做个肠镜检查。一开始,小枫还疑惑,自己才27岁,怎么就需要做肠镜检查了。检查结果证实了余永明的推测,小枫被证实为肠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早,还处于早期。

余永明介绍,早期肠癌可能会出现一些信号。比如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秘、腹泻频繁或交替出现;大便性状异常,大便变细、有凹槽或便中带血;疲乏无力;肠道功能紊乱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持续或反复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他特别指出,在肠癌的各种预警信号中,便中带血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信号之一。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自以为是痔疮出血,而忽略了肠道肿瘤的风险。

2

个性化治疗方案让他既“保命”又“保肛”

董先生3个月前确诊直肠癌晚期,肿瘤距离肛门3厘米,而且占位达到了3/4周。他在外地就医,多家医院表示没法保肛。

保肛,对大多数直肠癌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一旦切除了肛门,身上挂着粪便袋,会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据介绍,直肠癌手术能否保肛,主要取决于直肠肿瘤生长的位置。肿瘤距离肛门越近,一并切除肛门的风险就越大。

董先生经病友推荐,找到了余永明。基于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余永明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接受了短期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后,董先生的肿瘤降期并缩小,通过手术切除并成功保肛。目前,董先生恢复良好,已恢复正常饮食及排便。他感慨:“个性化治疗方案让自己既‘保命’又‘保肛’。”

采访当天,来复查的龚先生则感慨,个性化治疗,让自己“满天星”样的肿瘤得到了根治。龚先生半年前确诊直肠癌晚期伴肝脏多发转移,肿瘤像满天星一样散落。在传统观念里,这样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基于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余永明为其安排了化疗和靶向治疗。两个月后再进行评估,大量小病灶消失了,大的病灶达到了手术标准。手术后,他又接受了化疗,达到了根治肿瘤的目的。

余永明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药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晚期肠癌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3

不要因为怕难为情而拒绝指检

“为什么每年体检,之前都没有发现肠癌呢?”和案例中的董先生、龚先生一样,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

余永明说,肠癌发展过程相对较长,是最适合早期筛查且可以获益的癌症之一,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筛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上,通过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筛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

很多人确实每年参加体检,但是这些体检项目中基本没有肠镜检查,当事人往往又放弃了直肠指检等项目,自然会导致肠癌没有被及时发现。

余永明表示,肠镜检查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建议一般风险人群在40岁时要做第一次肠镜检查,以后遵医嘱定期复查。

这几类人群则可以在咨询医生后,更早做肠镜检查。比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在上一代发病前10年做肠镜检查;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往往15岁左右可以考虑做肠镜检查;有炎症性肠病和肠息肉等肠道疾病史,以及长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等人群也可以提早做肠镜检查。

余永明还特别提到,直肠指检是一种很经济的肠癌筛查手段。从临床上看,75%左右的直肠癌可以在指检中被发现。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因为难为情,拒绝这项检查,导致漏诊。

生活中,怎么预防肠癌呢?余永明建议,可以做好这几件事。

首先,注意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减少大鱼大肉等高脂食物的摄入。其次,坚持合理运动,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另外,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他也特别提醒,出现肠道问题后要正规就诊,不要擅自用药。

宁波晚报记者 王颖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27岁小伙确诊直肠癌 是体检没发现 还是……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4-21 07:30:08

余永明医生(右一)在手术中。资料图片

“没想到,我这么年轻就会得肠癌。”近日,27岁的宁波小伙小枫(化名)从宁波市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出院。他庆幸,医生及时帮自己揪出了肠癌。

该院肛肠外科余永明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要重视肠癌早期筛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守护肠道健康。

1

半年前开始就有“信号”了

小枫四月初第一次来到余永明的诊室就诊。他说起自己的苦恼:“我10来天前好像吃坏了东西,一直拉稀便,一天要跑六七次厕所。”

询问病史中,余永明了解到,从半年前开始,小枫的排便习惯就发生了改变——过去一天基本大便一次,逐渐发展到一天要四五次;大便性状变稀。有时候,大便里还有血丝,他觉得可能是自己有痔疮。小枫还提到,自己平时喜欢吃肉,尤其是烤肉,常和朋友一起撸串、吃夜宵。

余永明建议小枫做个肠镜检查。一开始,小枫还疑惑,自己才27岁,怎么就需要做肠镜检查了。检查结果证实了余永明的推测,小枫被证实为肠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早,还处于早期。

余永明介绍,早期肠癌可能会出现一些信号。比如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秘、腹泻频繁或交替出现;大便性状异常,大便变细、有凹槽或便中带血;疲乏无力;肠道功能紊乱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持续或反复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他特别指出,在肠癌的各种预警信号中,便中带血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信号之一。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自以为是痔疮出血,而忽略了肠道肿瘤的风险。

2

个性化治疗方案让他既“保命”又“保肛”

董先生3个月前确诊直肠癌晚期,肿瘤距离肛门3厘米,而且占位达到了3/4周。他在外地就医,多家医院表示没法保肛。

保肛,对大多数直肠癌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一旦切除了肛门,身上挂着粪便袋,会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据介绍,直肠癌手术能否保肛,主要取决于直肠肿瘤生长的位置。肿瘤距离肛门越近,一并切除肛门的风险就越大。

董先生经病友推荐,找到了余永明。基于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余永明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接受了短期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后,董先生的肿瘤降期并缩小,通过手术切除并成功保肛。目前,董先生恢复良好,已恢复正常饮食及排便。他感慨:“个性化治疗方案让自己既‘保命’又‘保肛’。”

采访当天,来复查的龚先生则感慨,个性化治疗,让自己“满天星”样的肿瘤得到了根治。龚先生半年前确诊直肠癌晚期伴肝脏多发转移,肿瘤像满天星一样散落。在传统观念里,这样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基于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余永明为其安排了化疗和靶向治疗。两个月后再进行评估,大量小病灶消失了,大的病灶达到了手术标准。手术后,他又接受了化疗,达到了根治肿瘤的目的。

余永明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药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晚期肠癌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3

不要因为怕难为情而拒绝指检

“为什么每年体检,之前都没有发现肠癌呢?”和案例中的董先生、龚先生一样,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

余永明说,肠癌发展过程相对较长,是最适合早期筛查且可以获益的癌症之一,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筛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上,通过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筛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

很多人确实每年参加体检,但是这些体检项目中基本没有肠镜检查,当事人往往又放弃了直肠指检等项目,自然会导致肠癌没有被及时发现。

余永明表示,肠镜检查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建议一般风险人群在40岁时要做第一次肠镜检查,以后遵医嘱定期复查。

这几类人群则可以在咨询医生后,更早做肠镜检查。比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在上一代发病前10年做肠镜检查;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往往15岁左右可以考虑做肠镜检查;有炎症性肠病和肠息肉等肠道疾病史,以及长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等人群也可以提早做肠镜检查。

余永明还特别提到,直肠指检是一种很经济的肠癌筛查手段。从临床上看,75%左右的直肠癌可以在指检中被发现。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因为难为情,拒绝这项检查,导致漏诊。

生活中,怎么预防肠癌呢?余永明建议,可以做好这几件事。

首先,注意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减少大鱼大肉等高脂食物的摄入。其次,坚持合理运动,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另外,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他也特别提醒,出现肠道问题后要正规就诊,不要擅自用药。

宁波晚报记者 王颖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