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这里的新闻中心很有文化味"!与会媒体盛赞"甬式服务"
2025-05-25 0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各国记者在“宁波之窗”前合影。通讯员供图

  “新闻中心的工作环境非常理想。每个人都如此友善、乐于助人,茶点也很有特色。这大概是我去过的最好的新闻中心了,感谢你们!”

  5月23日,来宁波参与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报道工作的黑山共和国记者米克,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写完当天的报道后,欣然在记者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5月22日,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开幕,786名中外媒体记者中,有不少在早两天就已经来到宁波,做起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媒体记者在博览会期间的采访报道,今年大会组委会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和媒体驻地逸东豪生酒店设立了三个新闻中心,并首次开设移动端和网页端网上新闻中心,一站式提供媒体报名、活动安排、采访预约、图文视频素材、反响集纳等服务。

  “三个新闻中心都配备了打印机、复印机、存储柜、充电宝、无线网络等记者工作必备的设施设备,75人的团队各司其职,确保所有媒体都能获得最大力度的保障支持。”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保障媒体正常工作外,新闻中心团队还妥善地解决了很多“意外插曲”。有记者因赶着写稿,错过了末班接驳车辆,工作人员快速联系上保障组协调车辆送记者回酒店;不断有记者临时提出“加餐”需求,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一一落实解决。这样“细致贴心”的工作方式,在媒体间有了一个专属名字:“甬式媒体服务”。

  新闻中心除了一应俱全的硬件设施外,最让各国媒体记者津津乐道的还有各种“软件”配置。

  记者在逸东豪生酒店新闻中心看到,一整面名为“宁波之窗”的美陈,通过“双面打卡”的创意设计,将宁波舟山港这一“世界第一大港”以及天一阁、鼓楼、河姆渡等宁波文化地标一一呈现,诠释出了甬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底色。

  媒体工作台的两侧,宁波非遗展陈区、茶道体验区和古筝表演区则打造出了一片文化互动空间,记者们可以在工作之余,近距离感受宁波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

  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的新闻中心,还布置有大运河与多瑙河相碰撞、进出口投资贸易、人文交流等主题的海丝文化展板,进一步提升了新闻中心的文化魅力。

  据悉,截至5月23日晚,三个新闻中心累计服务中外媒体记者525人。专业的保障工作和“宾至如归”的氛围打造,让记者们纷纷留下感谢的话——

  波黑籍记者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是我第二次来宁波,很喜欢回家的感觉!感谢款待!”

  斯洛伐克记者留言:“宁波是个很有活力的城市,我很高兴斯洛伐克与中国合作,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博览会!”

  塞尔维亚记者写道:“向宁波的中国朋友们致以爱意,这里的一切让我印象深刻,希望能不断巩固塞尔维亚和中国人民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称赞:“这里的新闻中心很有文化味,是记者温暖的家,谢谢你们的贴心服务。”

  记者黎莉通讯员徐庭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这里的新闻中心很有文化味"!与会媒体盛赞"甬式服务"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25 07:11:00

各国记者在“宁波之窗”前合影。通讯员供图

  “新闻中心的工作环境非常理想。每个人都如此友善、乐于助人,茶点也很有特色。这大概是我去过的最好的新闻中心了,感谢你们!”

  5月23日,来宁波参与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报道工作的黑山共和国记者米克,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写完当天的报道后,欣然在记者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5月22日,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开幕,786名中外媒体记者中,有不少在早两天就已经来到宁波,做起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媒体记者在博览会期间的采访报道,今年大会组委会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和媒体驻地逸东豪生酒店设立了三个新闻中心,并首次开设移动端和网页端网上新闻中心,一站式提供媒体报名、活动安排、采访预约、图文视频素材、反响集纳等服务。

  “三个新闻中心都配备了打印机、复印机、存储柜、充电宝、无线网络等记者工作必备的设施设备,75人的团队各司其职,确保所有媒体都能获得最大力度的保障支持。”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保障媒体正常工作外,新闻中心团队还妥善地解决了很多“意外插曲”。有记者因赶着写稿,错过了末班接驳车辆,工作人员快速联系上保障组协调车辆送记者回酒店;不断有记者临时提出“加餐”需求,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一一落实解决。这样“细致贴心”的工作方式,在媒体间有了一个专属名字:“甬式媒体服务”。

  新闻中心除了一应俱全的硬件设施外,最让各国媒体记者津津乐道的还有各种“软件”配置。

  记者在逸东豪生酒店新闻中心看到,一整面名为“宁波之窗”的美陈,通过“双面打卡”的创意设计,将宁波舟山港这一“世界第一大港”以及天一阁、鼓楼、河姆渡等宁波文化地标一一呈现,诠释出了甬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底色。

  媒体工作台的两侧,宁波非遗展陈区、茶道体验区和古筝表演区则打造出了一片文化互动空间,记者们可以在工作之余,近距离感受宁波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

  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的新闻中心,还布置有大运河与多瑙河相碰撞、进出口投资贸易、人文交流等主题的海丝文化展板,进一步提升了新闻中心的文化魅力。

  据悉,截至5月23日晚,三个新闻中心累计服务中外媒体记者525人。专业的保障工作和“宾至如归”的氛围打造,让记者们纷纷留下感谢的话——

  波黑籍记者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是我第二次来宁波,很喜欢回家的感觉!感谢款待!”

  斯洛伐克记者留言:“宁波是个很有活力的城市,我很高兴斯洛伐克与中国合作,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博览会!”

  塞尔维亚记者写道:“向宁波的中国朋友们致以爱意,这里的一切让我印象深刻,希望能不断巩固塞尔维亚和中国人民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称赞:“这里的新闻中心很有文化味,是记者温暖的家,谢谢你们的贴心服务。”

  记者黎莉通讯员徐庭娴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