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城乡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 文明风景全域锦绣
2025-05-25 08:0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文明,铸就一座城市的灵魂,沉淀着最深沉的精神力量。宁波连续7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这是属于全市人民的荣光与骄傲。三江六岸,千万颗心跳动同一种节拍,奏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乐章。

  一直以来,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铆足攀高的干劲,全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引性工程,坚持创建为民、改进创新、常态长效、共建共享,绘就一幅城美乡兴、人善景秀的全域文明画卷,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全域推进,强健“文明细胞”

  200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洋溢着喜悦,首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宁波从全国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璀璨勋章。

  荣誉,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迈向更高文明刻度的动力。此后,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5年,宁波均成功通过复查,蝉联这项荣誉。

  全省唯一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分量很重。令人欢欣的还有,继余姚、慈溪之后,宁海也成功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方阵壮大的背后,是从“一域精彩”向“全域联动”的拓展。

  精神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个区域的“独角戏”。以市区为引领,各区(县、市)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的发展肌理。从街道社区到偏远乡村,从市井烟火到公共空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同推进,共同勾勒全域文明的立体图景。

  城市转角,海曙万安社区用“图书+咖啡”模式连接邻里,在闲置地上建起“幸福邻里大本营”,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社保卡“一卡通”公益生态农场;江北姚江社区推出“一米花园”,供热爱种菜、种花的居民朋友种植,巧解绿化带种菜的烦心事……细微处的文明图景,彰显着邻里更和睦、社区更和谐、城市更美好的幸福实景。

  乡村阡陌,象山溪东村以好家风带出好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慈孝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奉化蒋家池头村创新推出“和美350工作法”,让乡村换了容貌、村民鼓了腰包……以深化“千万工程”为引领,宁波走出了一条精神提起来、文化留下来、环境靓起来、古村活起来、生活富起来的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宁波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53个、省级文明村镇232个、市级文明村镇709个。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星罗棋布的“文明细胞”,蓬勃生长、坚实扎根,成为宁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注脚。

  改进创新,“绣”出文明新景

  “原先想为文明城市创建作贡献,还得等社区组织活动,现在出门一看到问题就上传,随时随地都能为宁波尽一份责任。”市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万千甬城人的心声。自从“文明宁波随手拍”应用上线后,每天有众多市民当起“文明啄木鸟”“文明实践者”,以雷霆之势向不文明行为亮剑。

  聚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改进创新,宁波以“银针密缕”的匠心,做足做深“绣花功夫”,驱动理念革新、手段升级、载体更新。这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智慧。

  这一智慧,体现于“数智”——

  “浙里甬文明”以一屏总览、一库智寻、一数评价、一贯到底的数字赋能,形成看不见的常态管理,实现全时、全员、全域的文明创建。“浙里甬文明”获评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这一智慧,体现于“共治”——

  29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5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等基层阵地,激活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我陪孩子读经典”“我是农民演说家”“鄞州晚七点”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五彩四明”“绚丽浙东”“斑斓海岸”“多姿三江”四种类型的40余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线串起诗画宁波、大美宁波。

  当文明的针脚越来越细,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鼓声雷动。不知不觉间,城乡的“里子”与“面子”已呈现新貌。

  鄞州区推出“5乐家园共享计划”,通过共享花园、共享厨房、共享楼道等,探索出打造民生幸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慈溪市通过积分制撬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人从村庄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立足基层有为,坚持共建共享,宁波全面开展“我们的家园”行动,从“家园红”“家园美”“家园爱”等10个新场景入手,依靠“我们的”力量,建设美丽文明幸福家园。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出无物业小区管理、关爱“一老一小”、“红色课堂”、“家园共享”等项目800余个,组织开展文明养犬、环境整治、文明家宴等实践活动500多场次,“流动大篷车”进村入社上门指导服务覆盖190余个村社。

  在点滴中涵养,在时间中沉淀,这座城市迈出了乘势而上的有力步伐。向“新”的奔逐,终是一场向“心”的凝聚。

  制度之力,巩固文明成果

  “美丽庭院+1分,参加志愿者活动+1分……”走进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门口的LED大屏上滚动着该村道德考核的“红黑榜”。村民的加减分情况,一目了然。

  2019年,上李家村首创全市道德负面清单,推出“乡村德治20条”。2020年,鄞州区推出《乡村德治“双清单一机制”实施意见》,坚持奖惩并重,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以德治村在鄞州有“尺”可量、有据可依。

  机制“榫卯”,筑牢文明创建的“四梁八柱”。宁波着眼常态长效,从顶层设计培育文明创建的“常青树”。不仅持续深化提升基层首创的“道德银行”“婚丧礼俗整治”“乡村德治20条”等品牌,更以法治化的创新思维建章立制,为文明创建共建共享护航,使之行稳致远、示范先行。

  以“小快灵”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践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蔚然成风;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吸纳空中飞线、过马路“低头族”等群众关注热点,更注重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

  “每只宠物犬都有自己的档案,都打了疫苗、植入芯片;小区随处设立宠物拾便盒,遛狗牵绳、随时清理狗狗粪便……”这是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人人遵守的养狗规定。自《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望江社区一直在探索“人宠友好社区”模式,文明养宠成了人人自觉。

  去年,宁波在“最美上学路”经验基础上,提出打造“七彩惠民路”,并出台《宁波市“七彩惠民路”建设管理导则》,以标准化、系统化推动建设更精致、暖心的“七彩惠民路”。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17部地方法规为主体的文明法治体系,于无声之处盈润人心。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今年,宁波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锚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域文明,宁波将积极探索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新机制新场景新品牌,持续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品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徐丽敏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城乡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 文明风景全域锦绣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5-25 08:03:00

  文明,铸就一座城市的灵魂,沉淀着最深沉的精神力量。宁波连续7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这是属于全市人民的荣光与骄傲。三江六岸,千万颗心跳动同一种节拍,奏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乐章。

  一直以来,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铆足攀高的干劲,全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引性工程,坚持创建为民、改进创新、常态长效、共建共享,绘就一幅城美乡兴、人善景秀的全域文明画卷,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全域推进,强健“文明细胞”

  200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洋溢着喜悦,首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宁波从全国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璀璨勋章。

  荣誉,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迈向更高文明刻度的动力。此后,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5年,宁波均成功通过复查,蝉联这项荣誉。

  全省唯一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分量很重。令人欢欣的还有,继余姚、慈溪之后,宁海也成功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方阵壮大的背后,是从“一域精彩”向“全域联动”的拓展。

  精神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个区域的“独角戏”。以市区为引领,各区(县、市)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的发展肌理。从街道社区到偏远乡村,从市井烟火到公共空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同推进,共同勾勒全域文明的立体图景。

  城市转角,海曙万安社区用“图书+咖啡”模式连接邻里,在闲置地上建起“幸福邻里大本营”,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社保卡“一卡通”公益生态农场;江北姚江社区推出“一米花园”,供热爱种菜、种花的居民朋友种植,巧解绿化带种菜的烦心事……细微处的文明图景,彰显着邻里更和睦、社区更和谐、城市更美好的幸福实景。

  乡村阡陌,象山溪东村以好家风带出好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慈孝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奉化蒋家池头村创新推出“和美350工作法”,让乡村换了容貌、村民鼓了腰包……以深化“千万工程”为引领,宁波走出了一条精神提起来、文化留下来、环境靓起来、古村活起来、生活富起来的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宁波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53个、省级文明村镇232个、市级文明村镇709个。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星罗棋布的“文明细胞”,蓬勃生长、坚实扎根,成为宁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注脚。

  改进创新,“绣”出文明新景

  “原先想为文明城市创建作贡献,还得等社区组织活动,现在出门一看到问题就上传,随时随地都能为宁波尽一份责任。”市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万千甬城人的心声。自从“文明宁波随手拍”应用上线后,每天有众多市民当起“文明啄木鸟”“文明实践者”,以雷霆之势向不文明行为亮剑。

  聚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改进创新,宁波以“银针密缕”的匠心,做足做深“绣花功夫”,驱动理念革新、手段升级、载体更新。这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智慧。

  这一智慧,体现于“数智”——

  “浙里甬文明”以一屏总览、一库智寻、一数评价、一贯到底的数字赋能,形成看不见的常态管理,实现全时、全员、全域的文明创建。“浙里甬文明”获评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这一智慧,体现于“共治”——

  29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5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等基层阵地,激活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我陪孩子读经典”“我是农民演说家”“鄞州晚七点”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五彩四明”“绚丽浙东”“斑斓海岸”“多姿三江”四种类型的40余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线串起诗画宁波、大美宁波。

  当文明的针脚越来越细,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鼓声雷动。不知不觉间,城乡的“里子”与“面子”已呈现新貌。

  鄞州区推出“5乐家园共享计划”,通过共享花园、共享厨房、共享楼道等,探索出打造民生幸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慈溪市通过积分制撬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人从村庄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立足基层有为,坚持共建共享,宁波全面开展“我们的家园”行动,从“家园红”“家园美”“家园爱”等10个新场景入手,依靠“我们的”力量,建设美丽文明幸福家园。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出无物业小区管理、关爱“一老一小”、“红色课堂”、“家园共享”等项目800余个,组织开展文明养犬、环境整治、文明家宴等实践活动500多场次,“流动大篷车”进村入社上门指导服务覆盖190余个村社。

  在点滴中涵养,在时间中沉淀,这座城市迈出了乘势而上的有力步伐。向“新”的奔逐,终是一场向“心”的凝聚。

  制度之力,巩固文明成果

  “美丽庭院+1分,参加志愿者活动+1分……”走进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门口的LED大屏上滚动着该村道德考核的“红黑榜”。村民的加减分情况,一目了然。

  2019年,上李家村首创全市道德负面清单,推出“乡村德治20条”。2020年,鄞州区推出《乡村德治“双清单一机制”实施意见》,坚持奖惩并重,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以德治村在鄞州有“尺”可量、有据可依。

  机制“榫卯”,筑牢文明创建的“四梁八柱”。宁波着眼常态长效,从顶层设计培育文明创建的“常青树”。不仅持续深化提升基层首创的“道德银行”“婚丧礼俗整治”“乡村德治20条”等品牌,更以法治化的创新思维建章立制,为文明创建共建共享护航,使之行稳致远、示范先行。

  以“小快灵”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践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蔚然成风;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吸纳空中飞线、过马路“低头族”等群众关注热点,更注重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

  “每只宠物犬都有自己的档案,都打了疫苗、植入芯片;小区随处设立宠物拾便盒,遛狗牵绳、随时清理狗狗粪便……”这是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人人遵守的养狗规定。自《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望江社区一直在探索“人宠友好社区”模式,文明养宠成了人人自觉。

  去年,宁波在“最美上学路”经验基础上,提出打造“七彩惠民路”,并出台《宁波市“七彩惠民路”建设管理导则》,以标准化、系统化推动建设更精致、暖心的“七彩惠民路”。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17部地方法规为主体的文明法治体系,于无声之处盈润人心。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今年,宁波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锚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域文明,宁波将积极探索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新机制新场景新品牌,持续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品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徐丽敏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