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小心!这些办公“黑科技”可能有泄密风险
2025-06-21 09:06:20 稿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语音,更便捷地完成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办公辅助工具。然而,其中的泄密隐患也日渐凸显。

  架构漏洞潜藏泄密隐患

  数据加密不彻底。当前,部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仅对用户与服务器间通信进行加密,服务器在接收用户数据后,存在将数据解密、复制的情况。一旦黑客攻破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用户的会议数据就有泄漏风险。

  云端访问不设防。一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默认参会者可自行上传文件至云端,却未对“云文件”进行强加密或访问权限控制。此外,有部分视频会议系统的“云文件”仅依赖密码保护,一旦密码泄露或被破解,会议内容则存在暴露风险。

  功能插件不保底。随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逐渐普及,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第三方功能插件”,如OCR识别、AI写作整理等。这些插件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往往自动上传用户数据至后台,一旦后台缺少有效防护,则可能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窃密跳板”。

  无序应用带来泄密危害

  “会议链接”变身“泄密通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会议链接”形式邀请参会者。随意转发的“会议链接”如同给黑客大开方便之门,尤其是会议管理员未设置参会密码、身份验证等安防措施,一旦黑客通过链接伪装身份进入会议,会议内容就会泄露。

  “一键录屏”变为“一键泄密”。实时录制、存储视频会议内容,对于会议备忘、后期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同样为不法分子非法窃取、窃视会议内容提供了可乘之机。某单位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内部业务培训,参训人员私自使用录屏功能,全程记录课程内容,并将录屏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导致内部培训内容外泄,最终当事人和涉事单位负责人被追责。

  视频会议保密有方

  严格权限管理。视频会议建议使用高安全性的认证限制,如启用“会议锁定”“身份验证”等安防措施,防范用户绕过系统管理直接通过网络地址接收视频会议内容,并视情强制禁用录屏、文件传输、第三方应用插件等存在泄密隐患的功能。

  重视密钥安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密钥应采用高强度有较高安全性的登录密码,尽量避免使用简单密码或“一码多用”,可探索实行“一会一码”,动态生成会议ID与密码等。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密码,不定期更换密码,减少密码被破解的风险。

  明确保密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如需召开涉密会议,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会场及设施设备应经保密技术检查检测,会场内应当加装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屏蔽设备,提醒参会人员做好保密工作,万不可以使用不具备保密条件的视频会议系统,以防国家秘密泄露。

  (总台央视记者 宋琎)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小心!这些办公“黑科技”可能有泄密风险

稿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1 09:06:20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语音,更便捷地完成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办公辅助工具。然而,其中的泄密隐患也日渐凸显。

  架构漏洞潜藏泄密隐患

  数据加密不彻底。当前,部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仅对用户与服务器间通信进行加密,服务器在接收用户数据后,存在将数据解密、复制的情况。一旦黑客攻破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用户的会议数据就有泄漏风险。

  云端访问不设防。一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默认参会者可自行上传文件至云端,却未对“云文件”进行强加密或访问权限控制。此外,有部分视频会议系统的“云文件”仅依赖密码保护,一旦密码泄露或被破解,会议内容则存在暴露风险。

  功能插件不保底。随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逐渐普及,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第三方功能插件”,如OCR识别、AI写作整理等。这些插件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往往自动上传用户数据至后台,一旦后台缺少有效防护,则可能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窃密跳板”。

  无序应用带来泄密危害

  “会议链接”变身“泄密通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会议链接”形式邀请参会者。随意转发的“会议链接”如同给黑客大开方便之门,尤其是会议管理员未设置参会密码、身份验证等安防措施,一旦黑客通过链接伪装身份进入会议,会议内容就会泄露。

  “一键录屏”变为“一键泄密”。实时录制、存储视频会议内容,对于会议备忘、后期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同样为不法分子非法窃取、窃视会议内容提供了可乘之机。某单位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内部业务培训,参训人员私自使用录屏功能,全程记录课程内容,并将录屏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导致内部培训内容外泄,最终当事人和涉事单位负责人被追责。

  视频会议保密有方

  严格权限管理。视频会议建议使用高安全性的认证限制,如启用“会议锁定”“身份验证”等安防措施,防范用户绕过系统管理直接通过网络地址接收视频会议内容,并视情强制禁用录屏、文件传输、第三方应用插件等存在泄密隐患的功能。

  重视密钥安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密钥应采用高强度有较高安全性的登录密码,尽量避免使用简单密码或“一码多用”,可探索实行“一会一码”,动态生成会议ID与密码等。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密码,不定期更换密码,减少密码被破解的风险。

  明确保密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如需召开涉密会议,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会场及设施设备应经保密技术检查检测,会场内应当加装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屏蔽设备,提醒参会人员做好保密工作,万不可以使用不具备保密条件的视频会议系统,以防国家秘密泄露。

  (总台央视记者 宋琎)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