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获宁波市政府正式批复!余姚这些地方规划明确
2025-10-12 12:22:00 稿源: 宁波发布公众号  

近日,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中意片区、海涂地等3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阳明街道、凤山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等六街道行政辖区。格局上,规划形成“一轴引领、主副双城、一心双核、三带协同”的空间结构。

一轴引领:依托南雷路、新建路、梁周线,自南向北,串联城市核心功能板块形成城市发展主轴。

主副双城:主城依托阳明、凤山、兰江、梨洲等四街道,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功能为主;姚北副城依托朗霞、低塘街道,以产业、片区公共服务职能为主。

一心双核:依托老城公共服务中心、北部活力中心共同打造城区核心,形成中央活力区域,提升余姚主城能级。

三带协同:依托北环路,打造联动余慈、促进城市功能与区域职能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带。依托西江、兰周路,打造集生态-产业-生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脉智谷带,引领余姚市都市产业转型及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姚江、最良江、候青江三江穿城的特色要素,打造姚江特色风光带,塑造宜人的滨水空间,引导高品质居住功能布局。

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余姚市中意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余姚市中意片区,东至现状河道,南至泗门镇、小曹娥镇行政界线,西至规划固北路,北至十一塘。格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中央湖区城市核心,培育中意片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形成环境功能带动、居住功能完善、文体功能突出、商业功能集中的复合化产业中央形象区。

一轴:为滨海大道发展轴,贯穿中意片区东西两端,形成空间品质和发展要素集聚的主要轴线,推动沿线产城融合和城景融合。

四片:为四大产业片区,包括东部产业片、中部产城融合片、西部产业片和滨海农业片。

余姚市中意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余姚市海涂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余姚市海涂地,东至规划固北路,南至黄家埠、临山、泗门镇界,西至余姚与上虞分界处,北至十一塘,格局上,规划形成“一廊、两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廊:指杭州湾生态保护廊道。结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沿杭州湾的滨海湿地,在北部杭州湾沿线开展海陆统筹保护和海岸带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海堤生态化改造建设。

两带:指北排一通道景观带和滨海大道发展带。沿北排一通道布局带状绿化空间,结合农田、水系等自然元素,形成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乡村公共景观,推动规划区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规划路网连通中意园区和上虞,实现海涂地域周边区域的物理连通和要素流动,促进海涂地内部的一二三产融合与发展。

四区:包括一二三产融合区、农业养殖区、滨海农业区和海洋保护区。一二三产融合区推动农业与加工、文旅、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养殖区以中华鳖、大闸蟹等特种水产为主导,结合稻渔共生模式,打造生态养殖示范区;滨海农业区依托万亩连片耕地资源,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种植,巩固粮食生产,推广“水稻+鳖”“水稻+蟹”共作,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海洋保护区以生态优先,严格管控开发强度,结合生态修复发展科普研学、低碳旅游等业态,平衡保护与利用。

余姚市海涂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乡镇级总规是各乡镇、街道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基本依据,是对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深化落实,是编制详细规划以及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余姚市将严格贯彻落实批复要求,以乡镇级总规为指引,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余姚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和空间保障。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获宁波市政府正式批复!余姚这些地方规划明确

稿源: 宁波发布公众号 2025-10-12 12:22:00

近日,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中意片区、海涂地等3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阳明街道、凤山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等六街道行政辖区。格局上,规划形成“一轴引领、主副双城、一心双核、三带协同”的空间结构。

一轴引领:依托南雷路、新建路、梁周线,自南向北,串联城市核心功能板块形成城市发展主轴。

主副双城:主城依托阳明、凤山、兰江、梨洲等四街道,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功能为主;姚北副城依托朗霞、低塘街道,以产业、片区公共服务职能为主。

一心双核:依托老城公共服务中心、北部活力中心共同打造城区核心,形成中央活力区域,提升余姚主城能级。

三带协同:依托北环路,打造联动余慈、促进城市功能与区域职能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带。依托西江、兰周路,打造集生态-产业-生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脉智谷带,引领余姚市都市产业转型及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姚江、最良江、候青江三江穿城的特色要素,打造姚江特色风光带,塑造宜人的滨水空间,引导高品质居住功能布局。

余姚市中心城区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余姚市中意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余姚市中意片区,东至现状河道,南至泗门镇、小曹娥镇行政界线,西至规划固北路,北至十一塘。格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中央湖区城市核心,培育中意片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形成环境功能带动、居住功能完善、文体功能突出、商业功能集中的复合化产业中央形象区。

一轴:为滨海大道发展轴,贯穿中意片区东西两端,形成空间品质和发展要素集聚的主要轴线,推动沿线产城融合和城景融合。

四片:为四大产业片区,包括东部产业片、中部产城融合片、西部产业片和滨海农业片。

余姚市中意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余姚市海涂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余姚市海涂地,东至规划固北路,南至黄家埠、临山、泗门镇界,西至余姚与上虞分界处,北至十一塘,格局上,规划形成“一廊、两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廊:指杭州湾生态保护廊道。结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沿杭州湾的滨海湿地,在北部杭州湾沿线开展海陆统筹保护和海岸带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海堤生态化改造建设。

两带:指北排一通道景观带和滨海大道发展带。沿北排一通道布局带状绿化空间,结合农田、水系等自然元素,形成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乡村公共景观,推动规划区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规划路网连通中意园区和上虞,实现海涂地域周边区域的物理连通和要素流动,促进海涂地内部的一二三产融合与发展。

四区:包括一二三产融合区、农业养殖区、滨海农业区和海洋保护区。一二三产融合区推动农业与加工、文旅、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养殖区以中华鳖、大闸蟹等特种水产为主导,结合稻渔共生模式,打造生态养殖示范区;滨海农业区依托万亩连片耕地资源,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种植,巩固粮食生产,推广“水稻+鳖”“水稻+蟹”共作,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海洋保护区以生态优先,严格管控开发强度,结合生态修复发展科普研学、低碳旅游等业态,平衡保护与利用。

余姚市海涂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图。(点击查看大图)

乡镇级总规是各乡镇、街道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基本依据,是对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深化落实,是编制详细规划以及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余姚市将严格贯彻落实批复要求,以乡镇级总规为指引,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余姚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和空间保障。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