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江北
江北甬江:城乡融合绘新景 北郊田园奏欢歌
2025-11-14 07:06:11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达人村稻田小火车。

  时值四季度,江北甬江街道北郊片区7500亩的土地上依然生机勃勃。梅竹路旁,施工车辆在畈里塘村徐江岸新屋往来穿梭,工人们正为这座古老村落的“新生”进行最后冲刺。

  作为立足区域特色、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去年初,宁波“城市田园·欢乐乡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正式获批,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支持。

  随着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一幅城乡共融、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重塑生态基底,推动乡村风貌蝶变

  驱车驶入北郊片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土地的“底色”之变。“过去,这里虽地处城市近郊,但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河道水环境亟待提升。”甬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正是从重塑这片土地的生态基底着手,进行系统性风貌提升。

  沃土良田,筑牢产业根基。项目率先启动的,是北郊片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改造工程。通过对部分地块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并新建、修复近3000米的沟渠与田间道路,一片曾经效益不高的土地,已然蜕变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沃土良田。今年5月提前验收以来,农田排灌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水共生,是江南乡村的独特韵味。该项目对徐江岸河、韩葛河等多条河道进行了系统性整治:清淤疏浚、新建生态护岸、埋设涵管……特别是徐江岸河上新建的泵闸一体设施及日处理1300吨污水的智能水处理设备,如同为区域水环境装上了“人工肾脏”。如今,河道整治已全面竣工,“水清、岸绿、河畅”的生态景观已然形成,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构筑起一道优美的生态安全屏障。

  “点线面”协同推进,绘就全域美景。据介绍,“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通过在“点”上打造高标准农田、达人村等特色节点,在“线”上通过西大河游步道串联分散资源,最终在“面”上构建有机联动的“农旅产业生态圈”,实现从“景点拼图”到“全域景区”的升级。

田园一景。

  “旧居”变“新景”,乡愁活力双向奔赴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该项目的“骨架”,那么文化内核与业态植入就是其“灵魂”。徐江岸新屋的提升改造,正是这样一项注入灵魂的核心工程。

  文脉传承,塑造美学空间。在“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基于旧时的徐江岸新屋,建设一座北郊片农旅综合体。“改造不是割裂历史,而是更好地延续文脉。”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设计巧妙融入‘人字坡顶’‘青砖勒脚’等本土元素,精心保留古建筑、古楝树,实现新建建筑与村落传统风貌的和谐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村内特别增设了‘共享茶歇角’,以延续村民交往习惯,留住乡村温情记忆。

  业态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据悉,这一座农旅综合体有别于已有的“遛娃乐园”达人村。项目计划引入微短剧、影视制作等新业态,并将村庄划分为17个主题鲜明的功能板块:以祠堂古戏台为核心的文化体验区,承载乡愁记忆;由旧屋改建的特色民宿聚落与乡土美食工坊,提供深度体验;创意农产品市集与田园休闲服务带,满足消费与游憩需求……

  建设中,面对产权复杂、诉求多元等“待啃硬骨头”,项目团队摒弃“大拆大建”,开创了“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设立村民议事厅、召开协调会,设计团队深入村户反复调研,最终凝聚了共识。这种尊重民意的改造模式,为项目顺利推进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也为类似地区乡村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村民增收共富,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乡村振兴,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我们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甬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多元路径,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基础增收,夯实传统产业。“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中,农田改造是最基础的环节,其直接效益体现在土地产出率和粮食产能的提升上。这为依靠传统农业的村民带来了更稳定、更可观的基础性收入,筑牢了增收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与达人村的收益模式一样,村民可以收到逐年增长的房租收入。另外,随着徐江岸农旅综合体的建成运营,村民可以借助影视产业发展,参与群演等工作。项目还将创造民宿管家、餐饮服务、景区管理等长期就业岗位,以及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经营文创小店等创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实践“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在徐江岸新屋的运营中探索“村民自愿入股+专业公司运营”等灵活方式,确保村民不仅是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更成为未来运营红利的分享者,真正实现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转变。

  展望未来,甬江街道北郊片区的探索与实践,将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城市田园图景。这片土地,更将成为宁波探索城乡共富、和谐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王佳辉 罗秋玲 吴天云/文 图片均由甬江街道提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江北甬江:城乡融合绘新景 北郊田园奏欢歌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11-14 07:06:11

达人村稻田小火车。

  时值四季度,江北甬江街道北郊片区7500亩的土地上依然生机勃勃。梅竹路旁,施工车辆在畈里塘村徐江岸新屋往来穿梭,工人们正为这座古老村落的“新生”进行最后冲刺。

  作为立足区域特色、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去年初,宁波“城市田园·欢乐乡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正式获批,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支持。

  随着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一幅城乡共融、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重塑生态基底,推动乡村风貌蝶变

  驱车驶入北郊片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土地的“底色”之变。“过去,这里虽地处城市近郊,但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河道水环境亟待提升。”甬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正是从重塑这片土地的生态基底着手,进行系统性风貌提升。

  沃土良田,筑牢产业根基。项目率先启动的,是北郊片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改造工程。通过对部分地块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并新建、修复近3000米的沟渠与田间道路,一片曾经效益不高的土地,已然蜕变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沃土良田。今年5月提前验收以来,农田排灌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水共生,是江南乡村的独特韵味。该项目对徐江岸河、韩葛河等多条河道进行了系统性整治:清淤疏浚、新建生态护岸、埋设涵管……特别是徐江岸河上新建的泵闸一体设施及日处理1300吨污水的智能水处理设备,如同为区域水环境装上了“人工肾脏”。如今,河道整治已全面竣工,“水清、岸绿、河畅”的生态景观已然形成,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构筑起一道优美的生态安全屏障。

  “点线面”协同推进,绘就全域美景。据介绍,“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通过在“点”上打造高标准农田、达人村等特色节点,在“线”上通过西大河游步道串联分散资源,最终在“面”上构建有机联动的“农旅产业生态圈”,实现从“景点拼图”到“全域景区”的升级。

田园一景。

  “旧居”变“新景”,乡愁活力双向奔赴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该项目的“骨架”,那么文化内核与业态植入就是其“灵魂”。徐江岸新屋的提升改造,正是这样一项注入灵魂的核心工程。

  文脉传承,塑造美学空间。在“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基于旧时的徐江岸新屋,建设一座北郊片农旅综合体。“改造不是割裂历史,而是更好地延续文脉。”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设计巧妙融入‘人字坡顶’‘青砖勒脚’等本土元素,精心保留古建筑、古楝树,实现新建建筑与村落传统风貌的和谐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村内特别增设了‘共享茶歇角’,以延续村民交往习惯,留住乡村温情记忆。

  业态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据悉,这一座农旅综合体有别于已有的“遛娃乐园”达人村。项目计划引入微短剧、影视制作等新业态,并将村庄划分为17个主题鲜明的功能板块:以祠堂古戏台为核心的文化体验区,承载乡愁记忆;由旧屋改建的特色民宿聚落与乡土美食工坊,提供深度体验;创意农产品市集与田园休闲服务带,满足消费与游憩需求……

  建设中,面对产权复杂、诉求多元等“待啃硬骨头”,项目团队摒弃“大拆大建”,开创了“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设立村民议事厅、召开协调会,设计团队深入村户反复调研,最终凝聚了共识。这种尊重民意的改造模式,为项目顺利推进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也为类似地区乡村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村民增收共富,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乡村振兴,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我们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甬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多元路径,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基础增收,夯实传统产业。“城市田园·欢乐乡村”项目中,农田改造是最基础的环节,其直接效益体现在土地产出率和粮食产能的提升上。这为依靠传统农业的村民带来了更稳定、更可观的基础性收入,筑牢了增收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与达人村的收益模式一样,村民可以收到逐年增长的房租收入。另外,随着徐江岸农旅综合体的建成运营,村民可以借助影视产业发展,参与群演等工作。项目还将创造民宿管家、餐饮服务、景区管理等长期就业岗位,以及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经营文创小店等创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实践“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在徐江岸新屋的运营中探索“村民自愿入股+专业公司运营”等灵活方式,确保村民不仅是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更成为未来运营红利的分享者,真正实现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转变。

  展望未来,甬江街道北郊片区的探索与实践,将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城市田园图景。这片土地,更将成为宁波探索城乡共富、和谐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王佳辉 罗秋玲 吴天云/文 图片均由甬江街道提供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