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聚焦“一老一少” 宁波66条“七彩惠民路”改造完成
2025-11-21 07:0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门口的“最美上学路”。

  昨日,随着最后一条“放心菜市路”改造完毕,今年由各级住建市政部门牵头实施的66条“七彩惠民路”改造工程宣告全部完成。

  这标志着我市一项贯穿全年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圆满收官。

  2021年开始,“七彩惠民路”工程围绕市域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社区、农贸市场等七个市民生活场景周边,对人行道进行品质提升。根据周边需求和使用人群定位,推进人行道空间特色化、品牌化。

  “七彩惠民路”不仅是通行之路,更是景观之路、文化之路。它通过“一路一主题”设计,将城市美学与文化传承融入日常,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打造“一步一景”

  “别赶路,去感受路”“生活,云下正好”……鄞州区中河街道钱湖北路商圈的“时尚购物路”以清新的颜色、潮流的立牌,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平整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美观的生态护树板树池,集连廊景墙、信息墙于一体的等候设施……与曾经路面凹凸不平,雨后一塌糊涂不同的是,如今的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东校区已经完全大变样了。两边绿树成荫,配上校园墙体的“多巴胺”配色,已经出落成了一处如画的景观。

  “七彩惠民路”的景,更蕴含在路侧的文化当中。

  李关弟中学门口的风雨长廊上赫然展示着李关弟、李文龙捐资兴学、助力家乡建设的动人故事。

  “先辈一生都在践行‘奉献’二字,如今贵校以路为载体,让这份精神变成了孩子们脚下的风景、眼中的榜样,我们倍感欣慰。”李关弟之孙李晓峰寄来信件,字里行间满是动容与欣慰。

  鄞州区惠风书院门口的廊道上,一些学生正细细阅读着其间的展陈——这是独属于惠风书院的“宋韵”文化展示。当“宋韵鄞州”邂逅“最美上学路”,一条飘着书香的文化之路就此展开。

  “七彩惠民路”扮靓甬城,也将文明新风融于烟火之中,成为城市延展文明厚度的风景线。

  一路美是盆景,路路美是风景。这处风景,一头连着城市形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

  工程的温度,体现在对“一老一少”等重点群体的精准关怀上,从“最美上学路”到“健康就医路”,细节之变解决了民生痛点,让城市治理充满人情味。

鄞州惠风书院门口的“宋韵”上学路。

  聚焦“一老一少”

  “我们在改造建设‘七彩惠民路’时会优先聚焦‘一老一少’,在今年建设的66条‘七彩惠民路’当中,有25条‘最美上学路’、9条‘健康就医路’。”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放学时分,鄞州钟公庙中心小学门口“最美上学路”上开始热闹起来,一队队小学生整齐排列在各班等候区,等待家长来接。

  这条“最美上学路”在今年7月开工,8月底完工,改造了贸城西路北侧人行道1149平方米,新增廊架200平方米。在原先杂乱的接送区增设了风雨连廊和休息长椅。

  “门口修建风雨连廊,栅栏换成防撞石,地面颜色应当把家长和学生区分开……”鄞州区市政设施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张莺在钟公庙中心小学上学路改造提质工程现场指挥,作为“最美上学路”最早一批发起人,他凭借这些年打造上学路的经验,为钟公庙小学的“最美上学路”持续赋能,效果立竿见影——

  一队队小学生井然有序地在校门口的等候区排队——这是今年“最美上学路”修建时搭建的雨棚,雨棚下是一块块划分好的班级等候区域。

  除此之外,以前拥挤的车流也加快流动了起来。防撞石替换防护栏,不仅增加了防护的可靠性,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上下车。

  “最美上学路”的经验扩大到了城市各个角落,“七彩惠民路”另一笔浓墨重彩点在医院。

  “问路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王欣城最直观的感受,作为江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口的一名志愿者,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指引方向。

  今年,江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口打造了“健康就医路”,路上竖起了“暖心就医地图”,门诊大楼、住院部、急诊室……这些位置在就医地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王欣城告诉记者,许多老年人沟通起来十分不便,他们那一代人,更习惯看地图。

  医院门口,偶有老人坐在公共座椅上休息,凳子上方,是高大的行道树,可以遮阳,据王欣城说,这些凳子也是最近才出现的。

  原来,在改造“健康就医路”时,江北市政养护中心发现原本的路面已经被行道树强健的根茎顶起,既不平整,也不美观,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经常会被路面的落差给绊到。

  树木移走费时费力,惠民路方便又是第一位。在权衡利弊下,施工方在改造时将路面的凸起处改造成了公共座椅,老人们既能避开“陷阱”,又能歇脚。

  人民的幸福感,总藏在城市的细节之中。

妇儿医院“健康就医路”门口车辆排列整齐。

  施工“一路一策”

  宁波市妇保医院月湖院区就医路的提升项目从暑假一直忙碌到10月,短短100米怎么“磨”那么久?

  “这条路每天留给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很少,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海曙市政工程养护技术科副科长王彦博解释说,由于妇保医院前来就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施工会出现安全隐患,白天围栏作业又影响患者就医,所以施工作业要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人流散尽。

  每天傍晚6点,门诊结束,工人们才陆续进驻,开始当天的建设。施工完毕后又恢复原样,丝毫不影响周围人员通行和住院人员的休息。

  与以往缝缝补补的细碎不同,“七彩惠民路”建设是“大工程”,但在现场看不到机器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名工人抬着钢架,像搭积木似的把焊接好的雨棚拼接在一起。

  “为了让施工现场的动静小一点,噪音较大的工作我们全部在工厂就完成了。”王彦博指着雨棚支架说,支架桩用机器施工很快,但为了减少施工噪音给病人们带来的影响,该路段全部采用人工挖掘打桩,减少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从街对岸的停车场走出的市民纷纷收起雨伞,停车场、天桥、医院,被风雨连廊连成了闭环,滴雨不沾。

  “七彩惠民路”怎么建,人民群众说了算。

  在市级层面,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升级。市级部门在统筹协调上做得更细致,还创新推出了“民意前置”机制,充分纳入公众参与的环节——

  项目启动前,通过多渠道征集民意;设计方案阶段,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评审,把“安全通行”“便利休憩”“美观实用”等诉求转化为具体建设内容;项目完工后,又通过满意度调查,让群众成为最终的“验收官”。让每一条路的改造都能真正精准对接市民期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一条条“七彩惠民路”,最终连通成城市的“民心路”。

  宁波晚报记者王嘉彬 边城雨 通讯员应健 胡成燕 陈叶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聚焦“一老一少” 宁波66条“七彩惠民路”改造完成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21 07:07:00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门口的“最美上学路”。

  昨日,随着最后一条“放心菜市路”改造完毕,今年由各级住建市政部门牵头实施的66条“七彩惠民路”改造工程宣告全部完成。

  这标志着我市一项贯穿全年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圆满收官。

  2021年开始,“七彩惠民路”工程围绕市域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社区、农贸市场等七个市民生活场景周边,对人行道进行品质提升。根据周边需求和使用人群定位,推进人行道空间特色化、品牌化。

  “七彩惠民路”不仅是通行之路,更是景观之路、文化之路。它通过“一路一主题”设计,将城市美学与文化传承融入日常,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打造“一步一景”

  “别赶路,去感受路”“生活,云下正好”……鄞州区中河街道钱湖北路商圈的“时尚购物路”以清新的颜色、潮流的立牌,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平整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美观的生态护树板树池,集连廊景墙、信息墙于一体的等候设施……与曾经路面凹凸不平,雨后一塌糊涂不同的是,如今的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东校区已经完全大变样了。两边绿树成荫,配上校园墙体的“多巴胺”配色,已经出落成了一处如画的景观。

  “七彩惠民路”的景,更蕴含在路侧的文化当中。

  李关弟中学门口的风雨长廊上赫然展示着李关弟、李文龙捐资兴学、助力家乡建设的动人故事。

  “先辈一生都在践行‘奉献’二字,如今贵校以路为载体,让这份精神变成了孩子们脚下的风景、眼中的榜样,我们倍感欣慰。”李关弟之孙李晓峰寄来信件,字里行间满是动容与欣慰。

  鄞州区惠风书院门口的廊道上,一些学生正细细阅读着其间的展陈——这是独属于惠风书院的“宋韵”文化展示。当“宋韵鄞州”邂逅“最美上学路”,一条飘着书香的文化之路就此展开。

  “七彩惠民路”扮靓甬城,也将文明新风融于烟火之中,成为城市延展文明厚度的风景线。

  一路美是盆景,路路美是风景。这处风景,一头连着城市形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

  工程的温度,体现在对“一老一少”等重点群体的精准关怀上,从“最美上学路”到“健康就医路”,细节之变解决了民生痛点,让城市治理充满人情味。

鄞州惠风书院门口的“宋韵”上学路。

  聚焦“一老一少”

  “我们在改造建设‘七彩惠民路’时会优先聚焦‘一老一少’,在今年建设的66条‘七彩惠民路’当中,有25条‘最美上学路’、9条‘健康就医路’。”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放学时分,鄞州钟公庙中心小学门口“最美上学路”上开始热闹起来,一队队小学生整齐排列在各班等候区,等待家长来接。

  这条“最美上学路”在今年7月开工,8月底完工,改造了贸城西路北侧人行道1149平方米,新增廊架200平方米。在原先杂乱的接送区增设了风雨连廊和休息长椅。

  “门口修建风雨连廊,栅栏换成防撞石,地面颜色应当把家长和学生区分开……”鄞州区市政设施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张莺在钟公庙中心小学上学路改造提质工程现场指挥,作为“最美上学路”最早一批发起人,他凭借这些年打造上学路的经验,为钟公庙小学的“最美上学路”持续赋能,效果立竿见影——

  一队队小学生井然有序地在校门口的等候区排队——这是今年“最美上学路”修建时搭建的雨棚,雨棚下是一块块划分好的班级等候区域。

  除此之外,以前拥挤的车流也加快流动了起来。防撞石替换防护栏,不仅增加了防护的可靠性,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上下车。

  “最美上学路”的经验扩大到了城市各个角落,“七彩惠民路”另一笔浓墨重彩点在医院。

  “问路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王欣城最直观的感受,作为江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口的一名志愿者,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指引方向。

  今年,江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口打造了“健康就医路”,路上竖起了“暖心就医地图”,门诊大楼、住院部、急诊室……这些位置在就医地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王欣城告诉记者,许多老年人沟通起来十分不便,他们那一代人,更习惯看地图。

  医院门口,偶有老人坐在公共座椅上休息,凳子上方,是高大的行道树,可以遮阳,据王欣城说,这些凳子也是最近才出现的。

  原来,在改造“健康就医路”时,江北市政养护中心发现原本的路面已经被行道树强健的根茎顶起,既不平整,也不美观,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经常会被路面的落差给绊到。

  树木移走费时费力,惠民路方便又是第一位。在权衡利弊下,施工方在改造时将路面的凸起处改造成了公共座椅,老人们既能避开“陷阱”,又能歇脚。

  人民的幸福感,总藏在城市的细节之中。

妇儿医院“健康就医路”门口车辆排列整齐。

  施工“一路一策”

  宁波市妇保医院月湖院区就医路的提升项目从暑假一直忙碌到10月,短短100米怎么“磨”那么久?

  “这条路每天留给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很少,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海曙市政工程养护技术科副科长王彦博解释说,由于妇保医院前来就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施工会出现安全隐患,白天围栏作业又影响患者就医,所以施工作业要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人流散尽。

  每天傍晚6点,门诊结束,工人们才陆续进驻,开始当天的建设。施工完毕后又恢复原样,丝毫不影响周围人员通行和住院人员的休息。

  与以往缝缝补补的细碎不同,“七彩惠民路”建设是“大工程”,但在现场看不到机器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名工人抬着钢架,像搭积木似的把焊接好的雨棚拼接在一起。

  “为了让施工现场的动静小一点,噪音较大的工作我们全部在工厂就完成了。”王彦博指着雨棚支架说,支架桩用机器施工很快,但为了减少施工噪音给病人们带来的影响,该路段全部采用人工挖掘打桩,减少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从街对岸的停车场走出的市民纷纷收起雨伞,停车场、天桥、医院,被风雨连廊连成了闭环,滴雨不沾。

  “七彩惠民路”怎么建,人民群众说了算。

  在市级层面,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升级。市级部门在统筹协调上做得更细致,还创新推出了“民意前置”机制,充分纳入公众参与的环节——

  项目启动前,通过多渠道征集民意;设计方案阶段,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评审,把“安全通行”“便利休憩”“美观实用”等诉求转化为具体建设内容;项目完工后,又通过满意度调查,让群众成为最终的“验收官”。让每一条路的改造都能真正精准对接市民期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一条条“七彩惠民路”,最终连通成城市的“民心路”。

  宁波晚报记者王嘉彬 边城雨 通讯员应健 胡成燕 陈叶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