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
宁波市政协经科委在书面发言中提出,能源短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困境,节能应当成为我们永恒的主题。从政府做起,改变全社会的能源消费习惯,将是一件大有可为之事。为此建议:
1、研究制定政府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的政策制度。对政府机构的用能设施、设备和产品进行全面调查,提出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的意见。2、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和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使政府机构节能纳入制度化轨道。3、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努力降低能耗。4、建设政府节能工程,推进政府机构的建筑节能。5、制定全市各级政府机构的资源节约中长期规划。
民盟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为宁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建议:
1、整合产业带整体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实施海陆双向监督,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推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考核制度,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排放总量控制。3、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4、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与产业带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俞建德特邀委员代表市政协城资环委发言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规章制度。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公众教育,夯实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建立相应的法规。2、建立示范点,发挥示范效应。各县(市)每个乡镇选一个村,城区每个区选一个新建的小区进行试点,树立样板。3、完善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从规划着手,为垃圾分类、资源利用提供硬件条件。4、建立专业垃圾分类队伍。对目前资源回收行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专业队伍,归入环卫体系。
发挥大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
张殿远委员发言说,加快临港工业发展,对于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1、产业政策方面:通过实施产业规划、优惠政策、产业配套来推动产业集聚;实施有利于临港工业发展的投资政策。2、土地政策方面:实施有区域差异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异地有偿调剂制度。3、自主创新和人才政策方面:提高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人才柔性使用制度和人才租赁市场;实行引才、引资和引项目三位一体。4、吸引民间投资政策方面: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渠道,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进民间投资的市场融资;制定扶持民间投资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5、环保政策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的角度遴选项目;从监控和控制的机制入手,实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
民建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推进港桥海联动,对于充分发挥港桥海优势,整合港桥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1、加快港口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步伐,继续强化港口大宗散货的接卸换装系统。2、切实搞好港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建设北仑物流园区。推进“区港联动”,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加快建设服务于镇海区的港口国际物流、镇海区内工业物流的镇海物流园区;要全面启动以宁波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园区,加快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及快件集散与分拨中心建设。3、加快推进和完善陆上集疏运网络建设。加快铁路、公路网络体系、运河以及民航建设。4、着力推进重大桥梁工程建设。
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车海平委员代表致公党市委会发言说,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建议:
1、制定明确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加强规划,明确目标,逐步完善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社会培养等多种渠道的培养机制。2、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3、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从职业教育经费中增加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4、整合全社会培训资源,不断完善技能教育培训体系。5、搭建技能人才信息平台,畅通人才流通渠道。
致公党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提出,我市留学生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但与西安、苏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差距不小,扶持来甬创业的留学生企业做大做强刻不容缓。建议:
1、优化环境,完善配套政策。拓展空间,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资金平台,促进企业产业化;完善税收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完善孵化体系,营造项目“平台”,优化创业软环境。以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营造良好的创业软环境;政府优先选用留学生企业产品;构建特色创业文化;加强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建立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管理团队。
市政协妇联界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需要国际化人才支撑。建议:
1、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引进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大力引进和加强载体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2、应对需求,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教育,将课程内容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国际知识、国际视野的人才。3、突出重点,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基础教育、公众教育,强化相关知识的培训;结合“4321人才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万名国际营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重点强化培养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大力展开国际互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培训工程。4、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着眼长远,建立引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良性机制。
张东芳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提出,目前,宁波民营企业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与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承载力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建议:
1、政府要做好创新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政府在相关技术上要给予指导,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倡导创新的良好氛围。2、构建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拓宽并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对科技创新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减轻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改变科技经费的投入方式。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群落效应。由市有关部门或有关行业组织牵头,组织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组成创新联盟,实行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合作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集群效应。4、实现从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积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创新的新局面。5、加强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
市工商联在书面发言中提出,新形势下,我市民营外贸业如何理清发展思路,迎接挑战,再创辉煌,是关系宁波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课题。建议:
1、企业要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2、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外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创建多途径、宽渠道的融资环境。健全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反倾销调查的诉讼法律人才的培养。
维护民工权益强化社保体系
徐铁峰委员代表民建市委会发言说,目前,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尚存在诸如制度框架设计和政策衔接相对滞后,部分低龄人员和农村村民的缴费参保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
1、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确立社会保障优先的原则。2、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3、进一步完善各个具体的社会保障项目,切实增强各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4、规范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根据《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制定并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惠及面。
周建民委员代表市政协经科委发言提出,目前,我市渔民经济收入难以稳定增长,渔民的养老问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建议:
1、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建立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增强建立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2、深入调研,努力探索建立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佳模式。3、政策扶持,加快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要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即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4、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方法。
农工党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市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口前来务工、务商和务农,但我市外来民工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解决。建议:
1、逐步消除制约外来民工的制度性障碍。要革新观念,实施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外来民工有序流动就业和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消除限制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歧视性政策;改革户籍制度,给予他们与市民平等的待遇。2、建立完善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政策法规以及长效管理机制。3、完善适合外来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将外来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适合外来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4、在全市营造尊重外来民工,善待外来民工,共同维护外来民工合法权益的的良好氛围。5、建立和完善外来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6、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市政协总工会界在书面发言中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这些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建议: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工作。切实关心和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2、完善法规,为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提供法律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经济、社会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3、抓住重点,着力解决侵害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突出问题。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严格控制超时加班,改善劳动保护条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依法处理职工伤亡事故。4、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的长效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胡建勇委员代表民盟市委会发言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实施,我市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我市的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
1、更新观念,走内涵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在培育重点学科、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总体办学水平等方面狠下功夫。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2、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发活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市场调节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提升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质量立校,人才强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5、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学研结合。
民盟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解决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建议:
1、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奖惩结合,激活企业培训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2、突出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3、重视职教培训的地方立法工作。
民进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骨干,其他部门、集体和民间办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随着幼儿园办园体制、资金投入体制和幼儿园管理体制的变化,我市幼教工作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切实履行职责,明确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定位,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2、积极探索与改革,建立与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幼教投资体系,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协调持续发展。3、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统筹幼师发展规划,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农工党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心理异常表现较为普遍。为此建议:
1、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理教育是学生心灵的健康体操。市区学校都要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并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设置心理健康课程。2、推进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全方位、大力度地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3、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和谐环境。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优化家庭心理教育环境。4、创建活动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人际交往的空间。充分发挥青少年宫、学生德育基地等教育活动场所的积极作用。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致公党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提出,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暴发疫情以及印度洋海啸特大灾难彰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形势的紧迫,为此建议:
1、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应将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加大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建立公共卫生建设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政策。3、优化资源配置。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农村卫生机构的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4、搞好宣传教育。
赵伟和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市委会发言提出,加强职业病防治,保障劳动者健康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我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2、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监督体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大职业病检测设备的硬件投入,建立分类监管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举报奖励制度。3、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小型企业和手工作坊集中的地区,设立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加工区,推广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5、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普法宣传和知识培训。
陈为能委员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说,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处于关键时期。为此建议:
1、领导重视,条块结合,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2、增加投入,扩充编制,加强防治艾滋病的有生力量。提高防治艾滋病专项经费额度,增加艾滋病防治人员编制。3、加强宣传,公开信息,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4、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以务实的态度防治艾滋病。要以务实的态度,正视业已存在的卖淫嫖娼问题和吸毒问题。5、依法管理,人性关怀,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尽早出台适合我市特点的地方性法规。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九三学社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当前,加快我市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我市制造业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把我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信息标准及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和责任制度,确保公共信息环境的规范安全;强化鼓励政策,形成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2、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扶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融资的支持力度。3、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方面入手,提倡人尽其用,满足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需求。4、优化社会化培训、咨询体系。5、建立健全咨询服务机构。6、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应用平台。主要为小企业低成本地提供信息化服务,缓解中小企业系统维护与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公益性网站建设,已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建议:
1、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是扶持和建立公益性网站的两个重要前提。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建设资金及维护资金上给予保障,项目前期由政府投入,启动后可以通过收取信息管理费和会员费以及增值服务费等形式,解决部分日常保障经费和再发展资金。2、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设信息资源领导和工作机构、建立信息员制度,以及与信息服务企业形成的联合与协作关系,建立一个服务于“公益性网站”建设的信息收集、汇总、发布、检索与反馈的机制与体系。3、明确“公益性网站”的设计和建设思路。4、落实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5、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机制。
发展居家养老构建和谐社区
赵夏娟委员代表民进市委会发言说,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积极推广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1、统筹规划,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2、政策扶持,培育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市场。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夯实社会保障基础。4、规范服务制度,促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5、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社会扶助体系。6、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民革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我市的社区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在社区建设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建议:
1、还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社区居委会的自身建设,提高社区自治能力。2、制订、完善有关的政策。3、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综合用房,保障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4、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
民革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宁波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甬台交流,努力做好台湾同胞工作。建议:
1、面对生产要素的紧缺,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要适时向台商宣传,采取适当的倾斜措施缓解重点台资企业的用电、用水、用地难的压力是可以做到的。2、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政策法规为依据,做好台商投诉和经济纠纷的协调处理,切实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3、努力拓宽招商领域,加大对台湾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招商力度。4、加强台情研究。转变“重资轻研”观念,不断推进我市的对台工作。5、开展全方位的对台宣传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对台宣传骨干队伍,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对台宣传。充分发挥奉化溪口的宣传窗口作用。6、做好原国民党去台军政人员第二、三代人的工作。
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宁波是全国和浙江省的重点侨乡之一,要结合海外华侨华人的新特点、新需求,进一步树立“大侨务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我市侨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议:
1、大力培育新一代“宁波帮”,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工作,加强与他们的联络、沟通,加深与他们的感情,促进他们与宁波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2、重视新华侨华人的政治安排,进一步发挥侨界人士的作用。3、褒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精神,设立“宁波帮”史迹陈列馆。4、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高度重视,维护侨胞合法权益。5、加强侨务队伍建设,提高侨务干部素质。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
民进市委会在书面发言中说,目前,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相比,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滞后于农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为此建议:
1、以保护发掘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为重要内容,推进宁波农村文化的发展。抓紧落实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的目标任务,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全市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开展。2、保护与创新并重,给民间文化赋予现代农村生活的新内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3、在发展农村文化中,应该树立公共文化概念,在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对农民的天然亲和力,每年形成常规性的“文化联动”。4、以重视民间习俗的保护为依托,为农村文化的繁荣提供必要的载体。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习俗,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王佩珍委员代表民革市委会发言说,保护好宁波历史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全市人民的神圣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之举,更是全市人民交予子孙后代永续传承的责任。建议:
1、坚持“两个必须”原则,加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努力实现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强化职责意识。2、尊重规划,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3、制订和完善保护法规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开发和管理。尽快制定《宁波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条例》和《宁波市文物保护点管理条例》。4、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五纳入”水平。即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5、建立责任考核制。6、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
市政协文史委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坚决贯彻“保护为先”的原则,在完成旧城改造、新农村规划、都市新区建设中,重视和处理好开发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关系,这是问题关键,至关重要。建议: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力度。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护“最后的遗存”;要建立健全适合宁波文物保护管理的法规体系,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运作轨道;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作,严把项目审批关。2、充分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文化遗存,夯实城市文化根基。建设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的三江文化长廊;充分保护、合理利用月湖西岸、永寿街、秀水街、郁家巷、莲桥街、江北岸等历史文化保护区;整合国家级、省级文保资源,推进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保护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