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对话: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
稿源:   2006-06-02 16:02:2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五载春秋一网情深-宁波网五周年庆

  中国宁波网讯今天下午16:00-17:30,应邀参加中国宁波网开通五周年庆暨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论坛的解放日报副总编陈振平、人民网副总裁廖玒、国际在线副总编范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等以电视访谈形式进行网上视频“对话”,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怎样做大做强新闻网站,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你收看中国宁波网网络电视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今天是2006年6月2日,对中国宁波网所有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中国宁波开通已经五周年了。五周年是个不长但也不短的时间,我们宁波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坎坷,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喜日子里,我们特别举行中国宁波网五周年庆暨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论坛直播节目。很高兴请几位贵客来到直播现场,下面请允许我隆重地向给大家介绍,首先介绍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闵大洪主任,另外一位是人民网的副总裁廖玒先生,下面我要介绍的是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先生,接下来一位是国际在线副总编范建平先生。今天除了网络那端收看我们直播节目的网友外,还有现场来自宁波各高校的学生,以及很多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感兴趣的朋友们,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你们。

  今天上午我们举行隆重的五周年庆典仪式,刚才我聆听几位的演讲,感触非常深,尤其是今天上午听了解放日报陈总编说到传统媒体,说到《中央日报》停刊的情况,感触非常深。从前我也是做广播节目的,从广播电台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现在传统媒体出现两极分化,比如老年人更关注于传统媒体,年轻人更关注是新媒体,你说对你的震动是非常大,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应该怎么做?

  陈振平:传统媒体作为老一代或中生代群体接触社会的一个渠道,我想在这样一个时刻,传统媒体应该是非常有紧迫感的。为什么说有紧迫感?因为第一、我们的读者在不断的变化,传播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经济状况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对象和我们自己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实际上促使我们对我们读者,对我们这个事业要负责,对我们的将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它推动我们进一步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解放日报联合39家党报集团发出一个倡意,向免费在使用信息的网站进行一个征讨,你觉得这个征讨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吗?

  陈振平: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征讨,这是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发展到一种程度以后,必须要解决和思考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几个方面,一个是知识产权问题,我们这么多的记者,这么多的编辑,我们整个报社,我们做出这么多的内容,而且很多是我们自己独创的,有很多是我们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形成的,对于知识产权来说,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自主权;另外一方面,从市场来说,每家报社都有一个相对的目标市场。随着我们媒体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越来越激励我们媒体发展。第三,在新的环境当中,不断的促进我们传统媒体必须要和新媒体结合。我们传统媒体来说,一定要和新媒体怎么样互动互补,这是我们今后发展必然的道路,通过这种形势,我们在合作的规范包括市场的合理性和我们自身今后的业务发展等等这些方面,我们会寻找比较合适的规范和法规框架之下,在合约的框架之下,大家共同运用新技术之下,我们进行双赢多赢。

  主持人:廖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刚才演讲当中,我一直聆听你好象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你做了十年人民日报的记者,后来你到人民网十年,从现在人民日报停滞发展的角度,人民网发展壮大角度,这种矛盾心理如何形容。我很想知道,现在很多网民都说,上网看网络新闻的时候,最相信的是人民网和新华网,你觉得作为人民网来讲,现在真正有做到让网民相信的程度吗?

  廖玒:话题的起由是04年中国社科院做了这样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中国的受众最信赖的是传统媒体,第二句话是网民看得最多的是商业门户网站,第三名话是网友最信赖的是人民网等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报告发布之后,三类不同的媒体就做了三个不同的标题,如:《北京都市报》他做的是“受众最信赖是传统媒体”;一个商业网站做的是“网友看得最多是‘我’”;我做的标题是“网友最信赖的是人民网等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都没错,各取所需。但是人民网是不是做到让网民绝对的信任,应该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从我到我们员工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相对而言人民网的信息来源,使得人民网的新闻在真实性权威性上恐怕比一些没有经过传统媒体训练的网站的员工做出来更权威一些、更真实一些。

  主持人: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我在做这期直播节目的时候,对各位在网上发表的文章,还有各位在网上所谈到一些话都做了一些了解,我还看了闵主任的博客,闵主任的博客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放上去,好象其中有一篇有你女儿的图片,你在博客里头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请问一下,现在你在网上看新闻的时间多,还是看传统媒体新闻的时间多?

  闵大洪:我现在主要研究网络媒体,所以多年来比较关注。自己不仅仅是看网,还要亲自体验它,感受它,自己对它很多方面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过去我也做过电子邮件的新闻传播研究类的电子邮件报。博客今年1月才开,很多网站都在提供这个服务,所以我就必须要尝试一下。当然开了以后,对自己的收获也挺多的,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例。一般来说,我现在早上一起床先上网,在上班以前肯定上网,下午或者晚上可能还要再上一次网,我是指比较集中的去浏览网站,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包括下载的信息,包括分类的信息可能比较多,我还保存音频视频的文件,可以做研究、讲课,当然像我这代人,像刚才范总讲的,五六十年代看报纸,六七十年代听广播,八九十年代看电视,我正好进入这三个时代,所以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那三个对我来说同样,现在也会看报纸,也会看杂志,电视由于时间原因,看电视多主要还是看新闻,除非特别想知道重播的电视剧,我会看一看;超女重播了我才会去看,但不会发热到每场都看,甚至我还保留了剪报的习惯。还是全方位的接触,因为毕竟是做这一行。

  主持人:闵主任,今后你出门的时候随身带一个小剪刀,不然报纸占得空间还蛮大的。范总编你过去在国外广播电台做记者,你说是01年之后到了国际在线,现在在国际在线工作,我想问一下,视音频在新闻网站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角色?

  范建平:有个话叫有声有色,说明人都喜欢能听能看的东西,哪怕是新闻带图片,也总比纯文字的吸引人一些,从对信息的表现能力看,音视频也更强一些。所以在可能情况下,新闻网站都会逐步的用声音和图象来表现新闻信息。在网站里面的角色,如果传统媒体是一个平面媒体的话,我觉得音视频可能会成为绿色丛中的几朵花,可能会添彩,而从传统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办得网站来说,音视频可能会成为他的优势,成为他的特色。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致力于传统广播的上网,现在转入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网站自制节目、网络电台自办的音视频,而且马上会进入第三个阶段,会把受网民欢迎的音视频节目吸纳进来,然后加到网络电台当中去,这是网络表现第三个阶段,应该说这个阶段会很快到来。随着博客的普及,从受众到产生音视频的条件都具备了。

  主持人:今天上午在听各位嘉宾演讲的时候,陈振平先生还说有关新媒体把它比作成狼来了,我们陈总编是狼到了。狼到了,我们想一个办法去积极应对他,新媒体是丰富我们传统媒体的途径还是压迫我们想着其他的方面?

  陈振平:这是非常好一件事,我以前都是看自己编辑部的稿子,我现在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我先看看各个网站,然后我再看看我们的同事有些什么,看看新华社有些什么;第二步我在编辑选稿、做报纸的过程当中,我还不断看各种网站他们怎么做。给我提供很多很多的方便,给我的同事也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方便,是我会严厉对他们说不要去搏网上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们记者会很轻易的一段一段搏网上的东西,我是看得出的,有一个窍门,他们搏下来的标点符号和我们采编系统是不一样的,记者粗心了,我一看他这格式就知道不是采编系统产生的。我就会一个电话过去,问他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核实,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改写,通过网上获得信息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新闻道德,我们有我们的主见。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网络媒体确实在推着传统媒体前过。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作为一名编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需要做标题,我们网站开始把报纸的标题直接搬到网站上,而报纸经常做一些虚题,做一些感情方面的标题,但是把它移到网站上面的信息栏以后,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各种媒体有各自的规律,这就逼着我们编辑不断地去学。去年,珠峰登高测量,新浪网是两分钟后第一条信息发出,“11:08我们测量登顶”,新浪科技11:10分就把这条新闻发出来了,那是中午。而上海的新民晚报出版时间正好是中午,但是它出版时,肩题是11点08分珠峰测量队登顶,主标题是“12点02分第一组数据测出”,显然是动了脑筋的,他继续标新。而日报是第二天出版,我特定看一下人民日报的标题,不再去标“已经登顶”,那些已经是昨天的事,如果到了24个小时后,让读者看到的还是昨天已经看到的消息,这个是不可以的。那么我的标题怎么做----登顶测量完成,副标题“精确高程8月完成”,我做了现在时和将来时,这是网站推动传统媒体不断的精艺求精。

  主持人:应该说新媒体的出现是压迫着传统媒体在不断的向新的发展方向寻求一个路子,在刚才廖总演讲过程当中,一直听了你们发布新闻的做法,作为一个新闻网站来讲,发布一条新闻,如果说过于严谨可能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如果放松可能会违背我们做新闻网站的原则,作为人民网怎么监管新闻信息的发布?

  廖玒:我们有条原则就是慢比快好,我宁愿慢一点我也不愿出事,因为几件类似假新闻出现后,对于网站的损害实在是太大了,我刚才举例子讲到一家著名的网站,发布比尔盖兹遇刺的事,后来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个影响不是再靠广告、靠三两个月就能恢复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我们原创新闻的把关是非常严的。不光是准确性,比如说内部有很多规定,比如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干预生活、舆论监督是一大特点,可能所有网站原发的批评报道,可能人民网是只此一家,一些舆论监督的稿子人民网是第一家发的,例如:人民网大概发了算起来120多篇,但在人民日报上一共发了不到四篇。这一篇稿子的写来,到编辑核实都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宁愿说的保守一点,但在新闻准确性上做得非常严。人民网原创的批评报道必须要我看,有类似很多这种规定,我们就是要杜绝一些新闻实事不准确,杜绝假新闻对“人民网”这个品牌造成损害。

  主持人:在你说到人民网的一些情况的时候,你说要一个例子,如果你的母亲对你说爱你的话,还需要核实之后再去确认这件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新闻网站,对于新闻发布真的严格到这一地步吗?

  廖玒:我们对重大的敏感性的新闻是非常严格的。譬如说批评性报道就要我看,如果我做不了主,要请教总裁,总裁做不了主的,要请示人民日报分管的副总编,甚至再往高层请示。这个我们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有很多例子。譬如,我们规定,中国周边国家的事情,就是涉及中国的一些更大的政府外交及经济方面的事,如果人民网要首发就必须要请示人民日报的分管的副总编辑。如果不是有这种严格的把关,很有可能由于我们的疏忽,对中国的政治外交造成很大的影响。刚才讲到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母亲说她爱你,请加以核实。”按照这个原则或者遵循这个原则,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我们要求必须有两个独立的新闻源。像人民网,我们也编发一些国际新闻,但是对于国际上的大新闻,我们必须在确认有两个独立的新闻来源以后才发出去。

  主持人:看来人民网是中国网民最值得信赖的新闻网站之一。说到这,很多人说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加以核实。说到这里,很想给国际在线范总编举一个例子,在前天的时候,看你们的网站,应该是视频新闻,大概今年网站特别关注芙蓉姐姐这件事情,炒得非常厉害,在5月29日,你们的新闻中有一篇是关于芙蓉姐姐在网友见面会上又唱又跳,你觉得作为一个新闻网站,现在还有必要一定要靠这样的新闻来炒作?

  范建平:炒作任何时候都是不应该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面向网民的大众媒体,网民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会去有所甄别,而不是说从某一种性质坚定一棒子打死,不去报,不去做,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我们不会去炒作。

  主持人:但是这样的一种新闻发布之后,肯定会提升网站的点击率?

  范建平:发布的时候,提升点击本身不是目的。你作为一个网站,特别是面向年轻群体的网络媒体,确实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像这样的信息发布肯定在我们的娱乐频道,而娱乐频道有它的娱乐定位,当然娱乐的概念很泛,有些反映的是娱乐本身的信息,有的为网民提供娱乐服务,所以说,我们娱乐频道肯定要满足网民的需求,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标准。

  主持人:现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听说过,实名制。我们宁波前一段时间有一家医院,据说门诊相当高,医生医术非常好,也就出现了很多票贩子。为打击这些票贩子,医院便推出了“实名制”挂号,而且,前两天我也听说有了一个手机实名制,以后上网也将推出实名制。我在想网上实行实名制有没有可能,一旦实现实名制,新媒体怎么发展?

  闵大洪:要根据网上不同的情况或网站不同的功能作一个区分,不可能笼统说网络实名制。比如很多博客就是采用实名制,我的博客就是以“闵大洪”命名的,其他很多名人博客,或各界(例如文化界、经济界等)也有很多都是实名制。当然也有博客不需要用实名制的,这取决于客户的意愿。但是在论坛里面,现在也并没有做出强行的规定必须实行实名制,实际上是起一个别名,甚至有几个马甲。但是另外一个情形,在各高校,你登记的时候,注册的时候必须知道你的情况,当然是指在校的学生,各个学校的校园网络,一般是内网。并不是外面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这样的话在BBS当中注册就必须要用实名。我觉得要根据互联网的实际情况来做不同的区分。但总的来看,确实网上命名是互联网很重要的特点,这可以带来言论自由的发布。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情况,可能会产生或者散布一些不实的消息,甚至写一些不好的信息等等,这些情况都会随之而来,这时要有一个长期发展要求,即使要用匿名,这里面网民也要有较强的意识,不能触犯法律,不能触犯一些基本道德的底线。

  主持人:任何新兴事物,我们都有一个规范的东西来规矩它,很想请问一下我们陈总还有廖总两位,任何一个机构的存在都离不开经济创收。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谁颠覆了传统媒体的饭碗”,具体说的是自从现在的新兴媒体出现之后,我们传统媒体广告创收大大的下降,刚才几位演讲的时候也都谈到这个问题,新媒体它的广告创收以70%多的增长额开始增长,在这可能会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就想请问两为老总在经济创收对自己自身有什么样一种看法?比如说传统媒体,还有现在的网站。

  陈振平: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但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后浪推前浪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我觉得,第一要以平常心来看;第二要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在自己自身的发展上进一步的加强。现在来看,我们报业集团已经逐步走入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良性的状况。第一,现在采用多种的营利模式。例如,从全国来看,现在党报的情况没有前两年来得好,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原因,但是党报集团却未必这样,譬如我们解放日报集团的其他媒体发展仍然是走在前面的。但是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的都市报也好,其他的专业报纸也好,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作为我们党报集团的一员的。这样的资源是不能否认的。所以从整个报业集团来看,还是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关键是看集团的报业结构。第二,我们很多集团都经历着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内容的扩展。以前从报业集团来说,也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全都是搞文字板报的人,对市场一无所知,一定要进入市场不知道怎么办,就是办一个赔一个,这是十几年的事。从这些年讲,媒体的经营管理逐渐走向成熟。现在好多的老总和部主任都已经将EMBA的背景读完,而且对这方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队伍结构也逐渐的完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觉得从赢利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集团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媒体市场的发展,它是有周期性。各种的媒体它的进入也好,兴衰也好,这也是周期性的,这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只要我们把握这个规律,加强我们自身建设,这是很正常;同时在这方面不断提高运行的效率,通过这样的话,我们媒体的健康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

  廖玒:我基本同意陈总的意见。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办报的人才不缺,随便出个人去办张报纸,都是绰绰有余。人民网也是这个情况。目前人民网的几位负责同志都是从报社编辑部转过来的,就办报纸办网站做新闻,可能本身都有经验,没有问题。就像刚才我说的,我们有很多规矩,这些规矩可能很多网站是不具备。正是这些规矩保证了人民网的权威性。我们讲人民网是权威媒体大众网站。以前还有一句话叫重大新闻首先看人民网。但是人民网也有弱势,这些领导都没有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和很多商业网站相比,很多商业网站的CEO,他们很多做资本运作的高手,经营创收是一部分,但是他的第一桶金主要靠的是资本运作,靠的是风险投资。那么我可以比较骄傲的说,有句话叫“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人民网10年了,至少从04年开始,人民网的总收入都是以80%到100%的速度增长。在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总量来讲,和很多网站比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希望。近几年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我感觉人民网经营发展也在逐步走向一个比较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持人:你下午在演讲的时候说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网民已经达到1.1亿多,我还看到一个数字的调查,说现在在1.1亿人当中,有38%左右都是18到24岁的年轻人。我想问一下闵教授,如果一代又一代的网民像这样继续融入到网络中,那么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会不会使传统的媒体在这个社会当中慢慢隐退,还有人说,今后的传统媒体会不会依附着新媒体的网民们在往前行走?

  闵大洪:我不是特别极端技术决定的人,可能和我成长的年代有关系。我是这样想的,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从媒体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个谁替代谁的问题。在自己的讲话和自己的文章里讲了,还是互相融合的过程;第二个就是说,数字时代本身技术采用以后,自身也是在发展,不同媒体自行都在发展,如果这个媒体自身不发展,完全就会真正的衰落。我们看了现在广播朝着音频广播发展,电视朝着数字电视发展。报纸尽管最终印出来的产品形态好象是纸制,但是流程以及获取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陈振平:其实,现在报纸的形态已经在发生了变化,而且它这个变化也是顺应市场,顺应读者对网络媒体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报纸的设计上,报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导读,越来越多的链接,相信在和现在的年轻读者形成互动之后,今后还会不断的发展。其实这些形式你翻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前的报纸,都会没有的,说明报纸媒体不断的吸取网络媒体的形式和功能。形式服从功能,这是我们所有媒体都要遵循。这些功能是市场上的功能。是读者的要求,这些东西都是最基本的,我现在发现我们的报纸在不知不觉当中,或者我们作为报人,我们非常主观在通过向网络学习,通过年轻网民的反馈,在不断的变化。

  主持人:我相信你肯定注意到,现在国外开始实行免费报纸,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一家报社开始尝试这种形式,解放集团也有。

  陈振平:在香港可能有三家免费的报纸。

  主持人:相信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这种场面。我相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一起往下走。问一下范副总编,从传统电台原来的收听方式,到现在的网络链接收听方式,你觉得从网络收听电台或者来看电视的话,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

  范建平:应该说发布端和接受端现在没有问题,有的问题是在传输通路上,特别是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现在如果网民是用窄带上网的话,那么在收听上还会有一些困难,在视频收看上会更困难一些,但这个主要表现在最后一公里上,因为整个网络的干线现在是很宽的。另外,移动性和随身携带也很欠缺,这个寄希望于3G的普及,3G 进入商用以后,我相信包括车载的这种基于3G的面向信息网络收音机式的东西,这些新的接收设备肯定会出现,另外包括3G手机,这个类型的新终端出来以后,便携性移动性又可以弥补上。这两个方面,就是最后1公里的问题和移动性问题解决后,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当打开国际在线时就可以看到网络电台的链接,这个地方是实时在线播放。很多网站尝试过网络电台的传输,但是会影响到页面的打开,但是好象你们不大存在这个问题,那么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范建平: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个方面问题:就是在首页上提供一个选择,让网民根据自身上网条件,选择在下次打开的时候是手动播放还是自动播放,一旦选择以后,通过cookie保存,那么他下次来的时候,就会按他选择的方式进行;另外在音频方面,我们使用了CDN推送,在世界范围运用了60个点。比如宁波的网民收听国际在线的节目,如果在这个地区他是属于第一个点击收听的。那么会从北京的服务器取过来,但只要后一个人上来收听同样的节目的时候,这个节目已经缓存在离宁波网络条件最好的某一个点上,这样就会从那个点取过来提供给后一个网民,而不是从北京的主站取。现在来说,网上收听的效果比较理想。前不久我们有团去了欧洲,三个主要新闻国家做了实地的测试,在那边收听国际台的网络广播,缓冲很短,一般是2——4秒,有些快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缓冲,而且整个过程很流畅,几乎没有断,这就是通过这种CDN推送的方式来解决。

  主持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中国宁波网,04年1月份我们开通了网络广播,还有网络电视,也希望你经常看看,给我们指点一下,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尝试使用P2P技术来实现这种播放方式,因为这样可能会更流畅。

  说到这里,问一下陈总,廖总说到网络版面语言的时候,你表示理解和赞同,你觉得网络的版面语言和平面媒体的版面语言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你觉得哪个吸引力更大?

  陈振平:廖总的做的非常好,版面语言这种东西源自于报纸,但是我相信我们媒体之间能够相互的融合,相互的借鉴。实际上网络的版面语言和运用是一样的。而且这个版面语言的传播形式是很直接的通过你的视觉,而不是通过语言来传播,叫它语言,是因为它是一种传播的方式,而且这种版面语言是通过人的视觉,人的感觉,人的联想,这些手段来传播。实际上是我们媒体人和读者,尤其是进行平面的媒体和读者之间交流很特殊的手段,刚才廖总举的那些例子对我也很有启发,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没有很好研究网络那方面的版面语言,但是我知道,如果这些版面语言用的好是非常精妙的,但如果用得不好就会出大事。

  但是实际上版面语言在应用上面有一些区别,比如说现在的网页设计。我看了一下,现在基本上网页的设计都是静态式的,什么是静态式?我设定的一个模板后基本都是这样走,我的主页面,还有两边的轮廓。然后你的主打图片也好,主打的头条也好,每天基本上有这么一个设定,网页编辑每天往里头灌。现在在国外有一些报纸,比如USA TODAY,基本上也是静态式的设计,每天编辑基本上也是往这些栏目里灌稿子,模板式的,很适合于现在的网页的阅读方式。我刚才讲,现在传统媒体从网页的设计,从网络的传播形式当中,汲取了很多适合于现代读者的阅读方式,而且有效,使读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一下版面,传统报纸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而且传统报纸的版面少,读者多,又没有其他媒体与其竞争。读者拿到报纸后,我们希望读者视线在版面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现在不大可能,你有这个要求,读者也不会做。现在有很多国外的编辑,他们很明白这一点,我们这个版面拿出来给读者看,你不要指望读者像以前的习惯那样读报。所以他们不叫读者,叫浏览者。也就是不叫reader,而是叫scaner。所以你这个版面的设计帮助他浏览,整个版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是有利还是有弊的。利刚才我讲了,是适合于网民阅读的形式,阅读效益都提高,但是在版面语言的含义上,它是有所减化的。因为静态式的版面,每天都是这个形式的,为什么我们的人民日报,为什么解放日报还有很多其他的大报,我们设定一个基本的版面风格,但是我不会每天固定用一个版面模板,因为这些方面的信息是每天千变万化。今天这个消息是放四栏,明天那个消息是放三栏半,三栏半和四栏就会有区别,到底是横起来,还是竖起来,现在很多报纸是拒绝竖题,但是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也想做的非常现代,做的非常主观化,但是我做不到,因为版面语言太丰富,版面的表现形式它不允许我这么简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和二之间有很多的小数点,我要表达的分寸太复杂了,这就是版面语言。所以我觉得我们版面报纸和网页,都讲究版面语言,但是还是要有各自的规律,而且做报纸的人,把握版面语言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日常工作当中,也是我们编辑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作为读者来说我相信我们的老年的读者,很习惯于看我们的报纸,我们有的时候这个标题做的大了一点,做的小了一点他们都会有反映,绝对不是说你这个标题做的对不对。尤其是碰到一些很微妙的敏感问题的时候,确实这个标题做多大,做在版面的上半部,还是下半部,做在一版,还是二版,你是做主题还是副题,所传播的信息千差万别的。所以说版面语言是我们传统媒体重要的一部分。当然网络媒体它也有,但是平面媒体在这方面的细微的差别更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我觉得需要我们更深的认真把握。

  主持人:今天请到四位来到论坛对于中国宁波网所有员工来讲,点拨性非常大,我们有共同的东西,范总编是国际在线的,国际在线有网络电台,视频节目,宁波网也有,有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作为廖总和陈总又是报业集团的,我们宁波网也是报业集团,今天还有闵主任,你们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今天请到四位跟我们一起到这个节目,对我们来讲是受益匪浅。我们还有很多在座的一些朋友们都想从这来向几位提一些问题,也想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看看下面有哪些观众有什么问题提给我们四位嘉宾,请举手示意。

  观众:我是代表我们宁波城市学院,首先祝贺中国宁波网庆祝五周年纪念,问一下廖总和范总,整个报业集团下属网站的整个发展,对报业集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廖玒:人民日报不叫报业集团,但是人民日报除了人民日报之外本身还有24张报纸,比如说比较著名的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在上海还有华东版,在广州有华南版,还有很多杂志,包括环球人物。那么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有什么关系呢?人民网最初是作为人民日报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人民网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人民网的很多新闻是人民日报驻世界的大概有40记者站,在国内将近40几个记者站,这些记者第一时间发给我的。换句话说,这些新闻在人民网先发布,第二天在人民日报上见报了。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也有很好的互动,我不知道大家读不读人民日报,如果读的话,会注意到人民日报的五版,就是我们的视点新闻版,每周经常有三五次,刊发我们网友的在人民网上的留言,这些留言是网友在看完人民网上来自人民日报的新闻后留下的,这样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人民网大概在2004年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之精致网络媒体,评选的一个理由是当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还是传统媒体资讯的二传手的时候,人民网以自己独立的声音在出现,以独立媒体的姿态在出现,包括我刚才讲到人民网的原创新闻,人民网的原创的监督报道。背靠人民日报的这棵大树我们有很多优势,因为在全球各地有许多记者站,这是其他商业网站不能比拟的。即使博客,人民网的博客每天增加200人,但是这200人与人民日报的记者还是不能相比的,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理念,新闻基本训练上来看都不行。人民网在人民日报这个大的集体里,我觉得发展的势头还是很好的。

  范建平: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的关键词是“作用”。我觉得这个作用是积极的,第二是深远的。积极的,因为网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是威胁,网站本身是这个媒体主动来做一个新的业务,这个网站做大做强,使这个传统媒体变得更大更强,这个网站是他业务的一部分,哪怕有一天原有业务萎缩了,不存在了,首先原来的节目是稍纵即逝,听过没有了,在网上永远给网民提供服务,地域更大,成为全球传播。十几种语言上网以后,天然成为一个全球传播,网站对于传统广播来说,它是积极的,也是深远的,深远的体现在整个业务的转型,转型是一种积极的转型。朝着套用奥运会的口号,更快更强,更高。

  主持人:谢谢你,刚才廖总回答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我们在座的一些嘉宾或者是观众可以到人民网可以看看强国论坛。

  观众:请问一下人民网的领导,我经常上你们的网站,经常看那些视频,但是这些视频让我看得特别的累,有些时候经常打不开,是不是你们网站的技术还欠缺一点?

  廖玒:我承认我们在技术上可能有些问题,但是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像你这样的同志太多,把我们的服务器给爆了。

  闵大洪: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的传输有一些问题,比方说我看浙江在线,看宁波网的速度,由于中国电信和网通的问题,南方和北方大不一样,大家在上北方或者北京的一些网站的时候,我想这种情况也会有,我打开浙江在线非常之慢,我就失去了这个耐心。

  廖玒: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管中国南方和北方,北方是电信在管,南方是网通在管。为了使页面打开顺畅,我们特别在人民网接了一和100M的中国电信的线,情况会逐渐有所好转。

  主持人:我们国际在线的技术,也可以让我们更多网站借鉴一下。

  观众:各位下午好,我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第二年级新闻系的学生,我和同学之前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浙江省地方上的网站,和地方上报纸内容的同质性非常强,同质性强,会削弱包括报纸和网络两方面的竞争力,我想请问闵先生,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我们做过调查有一个数据表明,宁波网和杭州网有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星期宁波网和杭州网至少三天以上网站首页的新闻和当天当地报纸上的新闻内容是完全一样,我认为这个同质性非常的严重。

  闵大洪:我们知道就像今天上午王司长讲话当中讲的,我们整个大的传播环境,完全很具有中国特色,往往在宣传的报道上要突出服务全局,包括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在宣传报道上,当然往往会选定一些措施式政策或者比较正面的内容进行报道。但是对网站来说来说,由于是本报的内容,往往选择这样的新闻作为当天最重要的重点新闻。如果换一个角度说,会发现很多网站,它的头条和报纸的头条往往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其实网站往往会在一天之内会数次更换它的头条,或者焦点图片,焦点的新闻,一天至少会两三次。甚至有时候有重要事情还会更多次。不可能完全是和报纸头条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当然我们讲到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我可以长时间把它驻留在那里,让他在比较长的时间存在,让他驻留几个小时,这要看网站在经营网络新闻时候的理念,对新闻的选择和判断,我想这个也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当然你们做那样研究以后,确实把你那样的成果提供给你选择的那些对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情况,请他们注意这种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

  陈振平:刚才闵教授讲的,我补充一点,从报纸出发,比如解放日报的发行范围,只是上海,华东不多,在其他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是零。但是从登陆我解放日报网站域名的情况看,70%到80%外地看不到我解放日报的地方,他们是通过这个来了解我解放日报今天有什么,那么就需要将今天我自己的头条或者我重要的东西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栏目上,这样的话比较有利于把我这张报纸触及到我发行量以外的地方去,当然你又看报纸,又看网站,会有重复,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把我的报纸触及到发行量以外的地方去。

  主持人:网络非常快,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有一个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现在在网上你可以传播随时互动形式,是我们纸制媒体达不到,希望能够问廖总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来自人民网的廖总,你们每年都在招收人员吗,我很想到你们那工作?

  廖玒:欢迎。

  主持人:如果在座的很多大学生,我相信有很多爱好这方面的同学,如果你想到人民网工作话,节目结束之后,可以跟廖总私下沟通一下。

  廖玒:上一周我至少见了50位应聘者,既然今天来这和大家交流,我给大家一个经验,就是你应聘的时候,必须对你要去的单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说你告诉我人民网的两条优点两条缺点。有的人对人民网不了解就来应聘,这些人我不要。

  观众:首先我在这里代表我们浙江万里学院向中国宁波网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然后我想请问一下闵教授,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一篇你的文章,你对博客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包括你也有,你能和我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闵大洪:首先我知道万里学院是在宁波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院,但是我没有对博客产生像你说的那种看法,我不知道你看了我哪篇文章,有给你留下这种印象。我想这么说,博客包括今天谈的是一个更加个人化,每个人在互联网成为一人一媒体这样的情况,但是它不可能代替互联网上的大众传播,就像我开始引用的安南的一句话,他是主流的媒体的补充模式。为什么?所有大的新闻媒体,是专业的生产、专业的从事把他变成内容传播出去,仅仅凭着个人的观察,看到某种情况,你是可能在某些时候,第一时间在新闻媒体没有赶到的时候,在互联上发表信息,可能是第一时间报的,例如手机的视频在去年的伦敦大爆炸中,产生一个很大的作用。但是虽然你可以把第一现场拍下来,第一现场不是电视台的记者拍下来,但是到底这个事件谁制造,到底有什么样的损失,一系列的情况,必须有专业的新闻媒体进行调查了解,所以这是互动的情况。博客可以说网上的个人传播,网上有影响的网站,包括我们的新闻网站仍然是网上的大众传播,作用和影响是个人没法比的。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把最后一点点的时间留给最后一位观众。

  观众:各位老师,主持人下午好,首先代表宁波传统艺术学院对中国宁波网五周年庆表示祝贺,有一个问题想问陈副总编,你是代表平面媒体出现的一位老师,你对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最近大家都在提倡创新,那么传统媒体会不会有一个创新改变来赢得受众的需要呢?

  陈振平:任何的传统,对于我们一个时代也好,一个产业也好,它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和其他的新媒体之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央对我们提出了三方面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这是大家都能够说的,但真正要做,确实是蛮难做的。我觉得第一、我们要关注新媒体的各种发展趋向。我们自己不能够闷起头来说我创新我创新,不能关门做,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这种互动越来越多。第二、我觉得技术非常重要。以前我们传统的报纸,都有这个部那个部,唯独没有技术部。这些年我们的报业集团都设立了技术部,以前我们招新闻系,招中文系,什么系都招,就是没有招理工科,现在我们招很多的技术人员。技术是推动引领我们创新的手段,你看现在上网络也好,上手机报也好,上什么也好,我觉得新闻系的学生必须是复合性的,报社的结构必须是复合型的,这是我们创新很重要的动力。第三、如果创新的话,我们一定要跟着市场,刚才我已经讲过,尤其我们的党报和主流媒体,我们不愁,反而到时文件一发,政府的公费一来就都完成了。但是现在这个状况在逐渐的改变,而且改变还是蛮大的。市场对我们提出很高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创新,在新闻内容上、在技术上、在市场上这些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对我们这些做了几十年报纸工作的人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在这些方面,我现在相信,年轻人这一代,你们的知识结构也好,你们所面临的市场或者社会也好,跟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相信我们年轻的这一代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在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复合型的。虽然现在在报社里找这么一个复合型人才是没有的,但我相信今后满地都是。

  主持人:陈教授在说的过程当中,你无形当中给我们在座的同学提供一个信息,刚才说到,过去我们纸制媒体和传统媒体只招传媒或者招收新闻系和中文系的学生,就是没有招理工,据我所知,有浙江大学理工学院,大家可以努力,如果你想到解放日报工作的话。在这还是有一个不情之请,我很想请教四位,能不能就你们对中国宁波网目前出出主意,我们中国宁波网是地方性的新闻网站,这个大家都知道,你们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对中国宁波网今后如何能够更加快捷的发展提一点点的建议和意见或者是看法?

  范建平:刚才说到音视频什么的,我觉得不管是平面的图文还是音视频多媒体方式,毕竟是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信息的手段,受众真正需要是这种形式里包含的内容,宁波网肯定要更多的考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作为一个立足于地方的一个新闻网站,将来我觉得它肯定还是立足于地方,更加贴近于网民本土化的信息,本地化的信息,国际在线在做的时候,也在逐步往本土化走。我们是对外,考虑的是对象所在国家的本土化的信息,这个对宁波也适用,考虑本地化的信息,这是市场的优势,考虑这个,然后再去逐步走向世界。

  陈振平:我同意范总的说法。我觉得各地有各地的网站,全国有全国的网站,一个网站一个报纸靠什么能够发展,能够壮大?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你要有你自己的特点,你自己的个性。我觉得我来自于上海,但是我觉得我怎么样来发展?我希望我的网站和报纸怎么样发展?当然是我希望大家都想了解上海,所以我们解放日报一个报纸的格言就是“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我希望你要了解上海就到这个网站,就到这个报纸。所以我觉得把宁波网做好,向全世界很好宣传宁波,把资源调动起来,显现出来,把全世界调动到宁波,这是展现你更好的方法。

  廖玒:对传统媒体来说,对网站来说,有一个共同点,补充陈总的观点,就是研究网民和受众需求,为什么报纸改成小报,为什么大报瘦身了。当年看报人可能是坐在办公室是喝着茶将报纸铺开来看的,现在年轻人看报纸的是坐汽车,坐地铁,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很大幅度地打开来看报纸,所以就变成了四K的报纸了。对于地方来讲,我的建议是,你做新闻是有限的,看中国宁波网,是不是能把宁波的资讯更多的做一些,宁波的吃喝玩乐,宁波的风土人情,宁波的历史掌故,一个网站特别是地方仅仅做新闻不可能壮大,如果在宁波到哪吃什么最好, KTV哪儿最好,这个桥怎么回事,历史上怎么回事,把这个东西做细做深,我觉得这个是地方网站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闵大洪:我非常赞同他们三个说的,我也是这样认为。作为地方新闻网站,毕竟和中央的新闻网站所担负的任务和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说,它首先应该以地方的特色为主,而且要体现更多在今后要体现的网络方面的服务功能。刚才廖总说的,除了资讯以外,能不能形成某一方面的产业链,把它的服务贯通起来。比方说吃喝玩乐这些地方,不是告诉你到什么地方,而是能够在网上直接订餐,这个订餐还可以直接打折,这个能够实现。我想还有很重要的东西,还是要考虑,既然我们讲网络媒体,对它还是要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们讲是全球媒体,包括刚才讲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全球直播,你应该说更多是互联网传播特性比较垄断的说法,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今天看,还是本地人看的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借助别人的平台把我们宁波的信息更好的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去,那就要借助于其他的平台。这个我想是这样,包括报纸也是这么运作的,报纸比方说它现在海外的一些媒体报纸合作,它可以出解放日报编好一个版,一个专版,实际上借助外面的一个传播平台,不是说解放日报到那办报,我们做的好,有哪些特别有特色,不管是新闻,还是资讯,还是什么东西,我们有针对性的,首先我们选择国内的更好的传播平台,音视频做得很有特点,可以借助中国广播网这样的平台覆盖全国,或者向外传播,但是那个是你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当然不是全部的频道,如果有合作的,甚至更有价值是我们放在国外的那些网络的平台上去,借助他们的情况来为我所用我想这个今后探索的,或者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主持人:刚才四位给我们宁波网提出的建议,我相信在座的宁波网员工都记住了,非常感谢大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节目到这里结束,感谢在座的和网络那端的网民们,感谢你们的收看,谢谢。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

对话: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

稿源: 2006-06-02 16:02:28

  中国宁波网讯今天下午16:00-17:30,应邀参加中国宁波网开通五周年庆暨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论坛的解放日报副总编陈振平、人民网副总裁廖玒、国际在线副总编范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等以电视访谈形式进行网上视频“对话”,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怎样做大做强新闻网站,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你收看中国宁波网网络电视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今天是2006年6月2日,对中国宁波网所有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中国宁波开通已经五周年了。五周年是个不长但也不短的时间,我们宁波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坎坷,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喜日子里,我们特别举行中国宁波网五周年庆暨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动与发展论坛直播节目。很高兴请几位贵客来到直播现场,下面请允许我隆重地向给大家介绍,首先介绍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闵大洪主任,另外一位是人民网的副总裁廖玒先生,下面我要介绍的是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先生,接下来一位是国际在线副总编范建平先生。今天除了网络那端收看我们直播节目的网友外,还有现场来自宁波各高校的学生,以及很多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感兴趣的朋友们,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你们。

  今天上午我们举行隆重的五周年庆典仪式,刚才我聆听几位的演讲,感触非常深,尤其是今天上午听了解放日报陈总编说到传统媒体,说到《中央日报》停刊的情况,感触非常深。从前我也是做广播节目的,从广播电台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现在传统媒体出现两极分化,比如老年人更关注于传统媒体,年轻人更关注是新媒体,你说对你的震动是非常大,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应该怎么做?

  陈振平:传统媒体作为老一代或中生代群体接触社会的一个渠道,我想在这样一个时刻,传统媒体应该是非常有紧迫感的。为什么说有紧迫感?因为第一、我们的读者在不断的变化,传播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经济状况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对象和我们自己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实际上促使我们对我们读者,对我们这个事业要负责,对我们的将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它推动我们进一步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解放日报联合39家党报集团发出一个倡意,向免费在使用信息的网站进行一个征讨,你觉得这个征讨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吗?

  陈振平: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征讨,这是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发展到一种程度以后,必须要解决和思考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几个方面,一个是知识产权问题,我们这么多的记者,这么多的编辑,我们整个报社,我们做出这么多的内容,而且很多是我们自己独创的,有很多是我们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形成的,对于知识产权来说,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自主权;另外一方面,从市场来说,每家报社都有一个相对的目标市场。随着我们媒体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越来越激励我们媒体发展。第三,在新的环境当中,不断的促进我们传统媒体必须要和新媒体结合。我们传统媒体来说,一定要和新媒体怎么样互动互补,这是我们今后发展必然的道路,通过这种形势,我们在合作的规范包括市场的合理性和我们自身今后的业务发展等等这些方面,我们会寻找比较合适的规范和法规框架之下,在合约的框架之下,大家共同运用新技术之下,我们进行双赢多赢。

  主持人:廖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刚才演讲当中,我一直聆听你好象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你做了十年人民日报的记者,后来你到人民网十年,从现在人民日报停滞发展的角度,人民网发展壮大角度,这种矛盾心理如何形容。我很想知道,现在很多网民都说,上网看网络新闻的时候,最相信的是人民网和新华网,你觉得作为人民网来讲,现在真正有做到让网民相信的程度吗?

  廖玒:话题的起由是04年中国社科院做了这样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中国的受众最信赖的是传统媒体,第二句话是网民看得最多的是商业门户网站,第三名话是网友最信赖的是人民网等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报告发布之后,三类不同的媒体就做了三个不同的标题,如:《北京都市报》他做的是“受众最信赖是传统媒体”;一个商业网站做的是“网友看得最多是‘我’”;我做的标题是“网友最信赖的是人民网等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都没错,各取所需。但是人民网是不是做到让网民绝对的信任,应该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从我到我们员工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相对而言人民网的信息来源,使得人民网的新闻在真实性权威性上恐怕比一些没有经过传统媒体训练的网站的员工做出来更权威一些、更真实一些。

  主持人: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我在做这期直播节目的时候,对各位在网上发表的文章,还有各位在网上所谈到一些话都做了一些了解,我还看了闵主任的博客,闵主任的博客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放上去,好象其中有一篇有你女儿的图片,你在博客里头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请问一下,现在你在网上看新闻的时间多,还是看传统媒体新闻的时间多?

  闵大洪:我现在主要研究网络媒体,所以多年来比较关注。自己不仅仅是看网,还要亲自体验它,感受它,自己对它很多方面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过去我也做过电子邮件的新闻传播研究类的电子邮件报。博客今年1月才开,很多网站都在提供这个服务,所以我就必须要尝试一下。当然开了以后,对自己的收获也挺多的,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例。一般来说,我现在早上一起床先上网,在上班以前肯定上网,下午或者晚上可能还要再上一次网,我是指比较集中的去浏览网站,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包括下载的信息,包括分类的信息可能比较多,我还保存音频视频的文件,可以做研究、讲课,当然像我这代人,像刚才范总讲的,五六十年代看报纸,六七十年代听广播,八九十年代看电视,我正好进入这三个时代,所以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那三个对我来说同样,现在也会看报纸,也会看杂志,电视由于时间原因,看电视多主要还是看新闻,除非特别想知道重播的电视剧,我会看一看;超女重播了我才会去看,但不会发热到每场都看,甚至我还保留了剪报的习惯。还是全方位的接触,因为毕竟是做这一行。

  主持人:闵主任,今后你出门的时候随身带一个小剪刀,不然报纸占得空间还蛮大的。范总编你过去在国外广播电台做记者,你说是01年之后到了国际在线,现在在国际在线工作,我想问一下,视音频在新闻网站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角色?

  范建平:有个话叫有声有色,说明人都喜欢能听能看的东西,哪怕是新闻带图片,也总比纯文字的吸引人一些,从对信息的表现能力看,音视频也更强一些。所以在可能情况下,新闻网站都会逐步的用声音和图象来表现新闻信息。在网站里面的角色,如果传统媒体是一个平面媒体的话,我觉得音视频可能会成为绿色丛中的几朵花,可能会添彩,而从传统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办得网站来说,音视频可能会成为他的优势,成为他的特色。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致力于传统广播的上网,现在转入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网站自制节目、网络电台自办的音视频,而且马上会进入第三个阶段,会把受网民欢迎的音视频节目吸纳进来,然后加到网络电台当中去,这是网络表现第三个阶段,应该说这个阶段会很快到来。随着博客的普及,从受众到产生音视频的条件都具备了。

  主持人:今天上午在听各位嘉宾演讲的时候,陈振平先生还说有关新媒体把它比作成狼来了,我们陈总编是狼到了。狼到了,我们想一个办法去积极应对他,新媒体是丰富我们传统媒体的途径还是压迫我们想着其他的方面?

  陈振平:这是非常好一件事,我以前都是看自己编辑部的稿子,我现在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我先看看各个网站,然后我再看看我们的同事有些什么,看看新华社有些什么;第二步我在编辑选稿、做报纸的过程当中,我还不断看各种网站他们怎么做。给我提供很多很多的方便,给我的同事也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方便,是我会严厉对他们说不要去搏网上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们记者会很轻易的一段一段搏网上的东西,我是看得出的,有一个窍门,他们搏下来的标点符号和我们采编系统是不一样的,记者粗心了,我一看他这格式就知道不是采编系统产生的。我就会一个电话过去,问他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核实,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改写,通过网上获得信息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新闻道德,我们有我们的主见。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网络媒体确实在推着传统媒体前过。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作为一名编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需要做标题,我们网站开始把报纸的标题直接搬到网站上,而报纸经常做一些虚题,做一些感情方面的标题,但是把它移到网站上面的信息栏以后,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各种媒体有各自的规律,这就逼着我们编辑不断地去学。去年,珠峰登高测量,新浪网是两分钟后第一条信息发出,“11:08我们测量登顶”,新浪科技11:10分就把这条新闻发出来了,那是中午。而上海的新民晚报出版时间正好是中午,但是它出版时,肩题是11点08分珠峰测量队登顶,主标题是“12点02分第一组数据测出”,显然是动了脑筋的,他继续标新。而日报是第二天出版,我特定看一下人民日报的标题,不再去标“已经登顶”,那些已经是昨天的事,如果到了24个小时后,让读者看到的还是昨天已经看到的消息,这个是不可以的。那么我的标题怎么做----登顶测量完成,副标题“精确高程8月完成”,我做了现在时和将来时,这是网站推动传统媒体不断的精艺求精。

  主持人:应该说新媒体的出现是压迫着传统媒体在不断的向新的发展方向寻求一个路子,在刚才廖总演讲过程当中,一直听了你们发布新闻的做法,作为一个新闻网站来讲,发布一条新闻,如果说过于严谨可能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如果放松可能会违背我们做新闻网站的原则,作为人民网怎么监管新闻信息的发布?

  廖玒:我们有条原则就是慢比快好,我宁愿慢一点我也不愿出事,因为几件类似假新闻出现后,对于网站的损害实在是太大了,我刚才举例子讲到一家著名的网站,发布比尔盖兹遇刺的事,后来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个影响不是再靠广告、靠三两个月就能恢复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我们原创新闻的把关是非常严的。不光是准确性,比如说内部有很多规定,比如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干预生活、舆论监督是一大特点,可能所有网站原发的批评报道,可能人民网是只此一家,一些舆论监督的稿子人民网是第一家发的,例如:人民网大概发了算起来120多篇,但在人民日报上一共发了不到四篇。这一篇稿子的写来,到编辑核实都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宁愿说的保守一点,但在新闻准确性上做得非常严。人民网原创的批评报道必须要我看,有类似很多这种规定,我们就是要杜绝一些新闻实事不准确,杜绝假新闻对“人民网”这个品牌造成损害。

  主持人:在你说到人民网的一些情况的时候,你说要一个例子,如果你的母亲对你说爱你的话,还需要核实之后再去确认这件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新闻网站,对于新闻发布真的严格到这一地步吗?

  廖玒:我们对重大的敏感性的新闻是非常严格的。譬如说批评性报道就要我看,如果我做不了主,要请教总裁,总裁做不了主的,要请示人民日报分管的副总编,甚至再往高层请示。这个我们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有很多例子。譬如,我们规定,中国周边国家的事情,就是涉及中国的一些更大的政府外交及经济方面的事,如果人民网要首发就必须要请示人民日报的分管的副总编辑。如果不是有这种严格的把关,很有可能由于我们的疏忽,对中国的政治外交造成很大的影响。刚才讲到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母亲说她爱你,请加以核实。”按照这个原则或者遵循这个原则,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我们要求必须有两个独立的新闻源。像人民网,我们也编发一些国际新闻,但是对于国际上的大新闻,我们必须在确认有两个独立的新闻来源以后才发出去。

  主持人:看来人民网是中国网民最值得信赖的新闻网站之一。说到这,很多人说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加以核实。说到这里,很想给国际在线范总编举一个例子,在前天的时候,看你们的网站,应该是视频新闻,大概今年网站特别关注芙蓉姐姐这件事情,炒得非常厉害,在5月29日,你们的新闻中有一篇是关于芙蓉姐姐在网友见面会上又唱又跳,你觉得作为一个新闻网站,现在还有必要一定要靠这样的新闻来炒作?

  范建平:炒作任何时候都是不应该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面向网民的大众媒体,网民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会去有所甄别,而不是说从某一种性质坚定一棒子打死,不去报,不去做,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我们不会去炒作。

  主持人:但是这样的一种新闻发布之后,肯定会提升网站的点击率?

  范建平:发布的时候,提升点击本身不是目的。你作为一个网站,特别是面向年轻群体的网络媒体,确实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像这样的信息发布肯定在我们的娱乐频道,而娱乐频道有它的娱乐定位,当然娱乐的概念很泛,有些反映的是娱乐本身的信息,有的为网民提供娱乐服务,所以说,我们娱乐频道肯定要满足网民的需求,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标准。

  主持人:现在很多城市里,我们都听说过,实名制。我们宁波前一段时间有一家医院,据说门诊相当高,医生医术非常好,也就出现了很多票贩子。为打击这些票贩子,医院便推出了“实名制”挂号,而且,前两天我也听说有了一个手机实名制,以后上网也将推出实名制。我在想网上实行实名制有没有可能,一旦实现实名制,新媒体怎么发展?

  闵大洪:要根据网上不同的情况或网站不同的功能作一个区分,不可能笼统说网络实名制。比如很多博客就是采用实名制,我的博客就是以“闵大洪”命名的,其他很多名人博客,或各界(例如文化界、经济界等)也有很多都是实名制。当然也有博客不需要用实名制的,这取决于客户的意愿。但是在论坛里面,现在也并没有做出强行的规定必须实行实名制,实际上是起一个别名,甚至有几个马甲。但是另外一个情形,在各高校,你登记的时候,注册的时候必须知道你的情况,当然是指在校的学生,各个学校的校园网络,一般是内网。并不是外面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这样的话在BBS当中注册就必须要用实名。我觉得要根据互联网的实际情况来做不同的区分。但总的来看,确实网上命名是互联网很重要的特点,这可以带来言论自由的发布。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情况,可能会产生或者散布一些不实的消息,甚至写一些不好的信息等等,这些情况都会随之而来,这时要有一个长期发展要求,即使要用匿名,这里面网民也要有较强的意识,不能触犯法律,不能触犯一些基本道德的底线。

  主持人:任何新兴事物,我们都有一个规范的东西来规矩它,很想请问一下我们陈总还有廖总两位,任何一个机构的存在都离不开经济创收。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谁颠覆了传统媒体的饭碗”,具体说的是自从现在的新兴媒体出现之后,我们传统媒体广告创收大大的下降,刚才几位演讲的时候也都谈到这个问题,新媒体它的广告创收以70%多的增长额开始增长,在这可能会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就想请问两为老总在经济创收对自己自身有什么样一种看法?比如说传统媒体,还有现在的网站。

  陈振平: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但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后浪推前浪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我觉得,第一要以平常心来看;第二要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在自己自身的发展上进一步的加强。现在来看,我们报业集团已经逐步走入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良性的状况。第一,现在采用多种的营利模式。例如,从全国来看,现在党报的情况没有前两年来得好,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原因,但是党报集团却未必这样,譬如我们解放日报集团的其他媒体发展仍然是走在前面的。但是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的都市报也好,其他的专业报纸也好,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作为我们党报集团的一员的。这样的资源是不能否认的。所以从整个报业集团来看,还是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关键是看集团的报业结构。第二,我们很多集团都经历着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内容的扩展。以前从报业集团来说,也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全都是搞文字板报的人,对市场一无所知,一定要进入市场不知道怎么办,就是办一个赔一个,这是十几年的事。从这些年讲,媒体的经营管理逐渐走向成熟。现在好多的老总和部主任都已经将EMBA的背景读完,而且对这方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队伍结构也逐渐的完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觉得从赢利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集团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媒体市场的发展,它是有周期性。各种的媒体它的进入也好,兴衰也好,这也是周期性的,这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只要我们把握这个规律,加强我们自身建设,这是很正常;同时在这方面不断提高运行的效率,通过这样的话,我们媒体的健康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

  廖玒:我基本同意陈总的意见。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办报的人才不缺,随便出个人去办张报纸,都是绰绰有余。人民网也是这个情况。目前人民网的几位负责同志都是从报社编辑部转过来的,就办报纸办网站做新闻,可能本身都有经验,没有问题。就像刚才我说的,我们有很多规矩,这些规矩可能很多网站是不具备。正是这些规矩保证了人民网的权威性。我们讲人民网是权威媒体大众网站。以前还有一句话叫重大新闻首先看人民网。但是人民网也有弱势,这些领导都没有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和很多商业网站相比,很多商业网站的CEO,他们很多做资本运作的高手,经营创收是一部分,但是他的第一桶金主要靠的是资本运作,靠的是风险投资。那么我可以比较骄傲的说,有句话叫“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人民网10年了,至少从04年开始,人民网的总收入都是以80%到100%的速度增长。在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总量来讲,和很多网站比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希望。近几年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我感觉人民网经营发展也在逐步走向一个比较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持人:你下午在演讲的时候说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网民已经达到1.1亿多,我还看到一个数字的调查,说现在在1.1亿人当中,有38%左右都是18到24岁的年轻人。我想问一下闵教授,如果一代又一代的网民像这样继续融入到网络中,那么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会不会使传统的媒体在这个社会当中慢慢隐退,还有人说,今后的传统媒体会不会依附着新媒体的网民们在往前行走?

  闵大洪:我不是特别极端技术决定的人,可能和我成长的年代有关系。我是这样想的,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从媒体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个谁替代谁的问题。在自己的讲话和自己的文章里讲了,还是互相融合的过程;第二个就是说,数字时代本身技术采用以后,自身也是在发展,不同媒体自行都在发展,如果这个媒体自身不发展,完全就会真正的衰落。我们看了现在广播朝着音频广播发展,电视朝着数字电视发展。报纸尽管最终印出来的产品形态好象是纸制,但是流程以及获取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陈振平:其实,现在报纸的形态已经在发生了变化,而且它这个变化也是顺应市场,顺应读者对网络媒体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报纸的设计上,报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导读,越来越多的链接,相信在和现在的年轻读者形成互动之后,今后还会不断的发展。其实这些形式你翻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前的报纸,都会没有的,说明报纸媒体不断的吸取网络媒体的形式和功能。形式服从功能,这是我们所有媒体都要遵循。这些功能是市场上的功能。是读者的要求,这些东西都是最基本的,我现在发现我们的报纸在不知不觉当中,或者我们作为报人,我们非常主观在通过向网络学习,通过年轻网民的反馈,在不断的变化。

  主持人:我相信你肯定注意到,现在国外开始实行免费报纸,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一家报社开始尝试这种形式,解放集团也有。

  陈振平:在香港可能有三家免费的报纸。

  主持人:相信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这种场面。我相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一起往下走。问一下范副总编,从传统电台原来的收听方式,到现在的网络链接收听方式,你觉得从网络收听电台或者来看电视的话,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

  范建平:应该说发布端和接受端现在没有问题,有的问题是在传输通路上,特别是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现在如果网民是用窄带上网的话,那么在收听上还会有一些困难,在视频收看上会更困难一些,但这个主要表现在最后一公里上,因为整个网络的干线现在是很宽的。另外,移动性和随身携带也很欠缺,这个寄希望于3G的普及,3G 进入商用以后,我相信包括车载的这种基于3G的面向信息网络收音机式的东西,这些新的接收设备肯定会出现,另外包括3G手机,这个类型的新终端出来以后,便携性移动性又可以弥补上。这两个方面,就是最后1公里的问题和移动性问题解决后,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当打开国际在线时就可以看到网络电台的链接,这个地方是实时在线播放。很多网站尝试过网络电台的传输,但是会影响到页面的打开,但是好象你们不大存在这个问题,那么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范建平: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个方面问题:就是在首页上提供一个选择,让网民根据自身上网条件,选择在下次打开的时候是手动播放还是自动播放,一旦选择以后,通过cookie保存,那么他下次来的时候,就会按他选择的方式进行;另外在音频方面,我们使用了CDN推送,在世界范围运用了60个点。比如宁波的网民收听国际在线的节目,如果在这个地区他是属于第一个点击收听的。那么会从北京的服务器取过来,但只要后一个人上来收听同样的节目的时候,这个节目已经缓存在离宁波网络条件最好的某一个点上,这样就会从那个点取过来提供给后一个网民,而不是从北京的主站取。现在来说,网上收听的效果比较理想。前不久我们有团去了欧洲,三个主要新闻国家做了实地的测试,在那边收听国际台的网络广播,缓冲很短,一般是2——4秒,有些快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缓冲,而且整个过程很流畅,几乎没有断,这就是通过这种CDN推送的方式来解决。

  主持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中国宁波网,04年1月份我们开通了网络广播,还有网络电视,也希望你经常看看,给我们指点一下,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尝试使用P2P技术来实现这种播放方式,因为这样可能会更流畅。

  说到这里,问一下陈总,廖总说到网络版面语言的时候,你表示理解和赞同,你觉得网络的版面语言和平面媒体的版面语言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你觉得哪个吸引力更大?

  陈振平:廖总的做的非常好,版面语言这种东西源自于报纸,但是我相信我们媒体之间能够相互的融合,相互的借鉴。实际上网络的版面语言和运用是一样的。而且这个版面语言的传播形式是很直接的通过你的视觉,而不是通过语言来传播,叫它语言,是因为它是一种传播的方式,而且这种版面语言是通过人的视觉,人的感觉,人的联想,这些手段来传播。实际上是我们媒体人和读者,尤其是进行平面的媒体和读者之间交流很特殊的手段,刚才廖总举的那些例子对我也很有启发,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没有很好研究网络那方面的版面语言,但是我知道,如果这些版面语言用的好是非常精妙的,但如果用得不好就会出大事。

  但是实际上版面语言在应用上面有一些区别,比如说现在的网页设计。我看了一下,现在基本上网页的设计都是静态式的,什么是静态式?我设定的一个模板后基本都是这样走,我的主页面,还有两边的轮廓。然后你的主打图片也好,主打的头条也好,每天基本上有这么一个设定,网页编辑每天往里头灌。现在在国外有一些报纸,比如USA TODAY,基本上也是静态式的设计,每天编辑基本上也是往这些栏目里灌稿子,模板式的,很适合于现在的网页的阅读方式。我刚才讲,现在传统媒体从网页的设计,从网络的传播形式当中,汲取了很多适合于现代读者的阅读方式,而且有效,使读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一下版面,传统报纸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而且传统报纸的版面少,读者多,又没有其他媒体与其竞争。读者拿到报纸后,我们希望读者视线在版面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现在不大可能,你有这个要求,读者也不会做。现在有很多国外的编辑,他们很明白这一点,我们这个版面拿出来给读者看,你不要指望读者像以前的习惯那样读报。所以他们不叫读者,叫浏览者。也就是不叫reader,而是叫scaner。所以你这个版面的设计帮助他浏览,整个版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是有利还是有弊的。利刚才我讲了,是适合于网民阅读的形式,阅读效益都提高,但是在版面语言的含义上,它是有所减化的。因为静态式的版面,每天都是这个形式的,为什么我们的人民日报,为什么解放日报还有很多其他的大报,我们设定一个基本的版面风格,但是我不会每天固定用一个版面模板,因为这些方面的信息是每天千变万化。今天这个消息是放四栏,明天那个消息是放三栏半,三栏半和四栏就会有区别,到底是横起来,还是竖起来,现在很多报纸是拒绝竖题,但是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也想做的非常现代,做的非常主观化,但是我做不到,因为版面语言太丰富,版面的表现形式它不允许我这么简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和二之间有很多的小数点,我要表达的分寸太复杂了,这就是版面语言。所以我觉得我们版面报纸和网页,都讲究版面语言,但是还是要有各自的规律,而且做报纸的人,把握版面语言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日常工作当中,也是我们编辑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作为读者来说我相信我们的老年的读者,很习惯于看我们的报纸,我们有的时候这个标题做的大了一点,做的小了一点他们都会有反映,绝对不是说你这个标题做的对不对。尤其是碰到一些很微妙的敏感问题的时候,确实这个标题做多大,做在版面的上半部,还是下半部,做在一版,还是二版,你是做主题还是副题,所传播的信息千差万别的。所以说版面语言是我们传统媒体重要的一部分。当然网络媒体它也有,但是平面媒体在这方面的细微的差别更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我觉得需要我们更深的认真把握。

  主持人:今天请到四位来到论坛对于中国宁波网所有员工来讲,点拨性非常大,我们有共同的东西,范总编是国际在线的,国际在线有网络电台,视频节目,宁波网也有,有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作为廖总和陈总又是报业集团的,我们宁波网也是报业集团,今天还有闵主任,你们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今天请到四位跟我们一起到这个节目,对我们来讲是受益匪浅。我们还有很多在座的一些朋友们都想从这来向几位提一些问题,也想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看看下面有哪些观众有什么问题提给我们四位嘉宾,请举手示意。

  观众:我是代表我们宁波城市学院,首先祝贺中国宁波网庆祝五周年纪念,问一下廖总和范总,整个报业集团下属网站的整个发展,对报业集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廖玒:人民日报不叫报业集团,但是人民日报除了人民日报之外本身还有24张报纸,比如说比较著名的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在上海还有华东版,在广州有华南版,还有很多杂志,包括环球人物。那么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有什么关系呢?人民网最初是作为人民日报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人民网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人民网的很多新闻是人民日报驻世界的大概有40记者站,在国内将近40几个记者站,这些记者第一时间发给我的。换句话说,这些新闻在人民网先发布,第二天在人民日报上见报了。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也有很好的互动,我不知道大家读不读人民日报,如果读的话,会注意到人民日报的五版,就是我们的视点新闻版,每周经常有三五次,刊发我们网友的在人民网上的留言,这些留言是网友在看完人民网上来自人民日报的新闻后留下的,这样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人民网大概在2004年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之精致网络媒体,评选的一个理由是当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还是传统媒体资讯的二传手的时候,人民网以自己独立的声音在出现,以独立媒体的姿态在出现,包括我刚才讲到人民网的原创新闻,人民网的原创的监督报道。背靠人民日报的这棵大树我们有很多优势,因为在全球各地有许多记者站,这是其他商业网站不能比拟的。即使博客,人民网的博客每天增加200人,但是这200人与人民日报的记者还是不能相比的,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理念,新闻基本训练上来看都不行。人民网在人民日报这个大的集体里,我觉得发展的势头还是很好的。

  范建平: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的关键词是“作用”。我觉得这个作用是积极的,第二是深远的。积极的,因为网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是威胁,网站本身是这个媒体主动来做一个新的业务,这个网站做大做强,使这个传统媒体变得更大更强,这个网站是他业务的一部分,哪怕有一天原有业务萎缩了,不存在了,首先原来的节目是稍纵即逝,听过没有了,在网上永远给网民提供服务,地域更大,成为全球传播。十几种语言上网以后,天然成为一个全球传播,网站对于传统广播来说,它是积极的,也是深远的,深远的体现在整个业务的转型,转型是一种积极的转型。朝着套用奥运会的口号,更快更强,更高。

  主持人:谢谢你,刚才廖总回答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我们在座的一些嘉宾或者是观众可以到人民网可以看看强国论坛。

  观众:请问一下人民网的领导,我经常上你们的网站,经常看那些视频,但是这些视频让我看得特别的累,有些时候经常打不开,是不是你们网站的技术还欠缺一点?

  廖玒:我承认我们在技术上可能有些问题,但是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像你这样的同志太多,把我们的服务器给爆了。

  闵大洪: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的传输有一些问题,比方说我看浙江在线,看宁波网的速度,由于中国电信和网通的问题,南方和北方大不一样,大家在上北方或者北京的一些网站的时候,我想这种情况也会有,我打开浙江在线非常之慢,我就失去了这个耐心。

  廖玒: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管中国南方和北方,北方是电信在管,南方是网通在管。为了使页面打开顺畅,我们特别在人民网接了一和100M的中国电信的线,情况会逐渐有所好转。

  主持人:我们国际在线的技术,也可以让我们更多网站借鉴一下。

  观众:各位下午好,我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第二年级新闻系的学生,我和同学之前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浙江省地方上的网站,和地方上报纸内容的同质性非常强,同质性强,会削弱包括报纸和网络两方面的竞争力,我想请问闵先生,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我们做过调查有一个数据表明,宁波网和杭州网有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星期宁波网和杭州网至少三天以上网站首页的新闻和当天当地报纸上的新闻内容是完全一样,我认为这个同质性非常的严重。

  闵大洪:我们知道就像今天上午王司长讲话当中讲的,我们整个大的传播环境,完全很具有中国特色,往往在宣传的报道上要突出服务全局,包括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在宣传报道上,当然往往会选定一些措施式政策或者比较正面的内容进行报道。但是对网站来说来说,由于是本报的内容,往往选择这样的新闻作为当天最重要的重点新闻。如果换一个角度说,会发现很多网站,它的头条和报纸的头条往往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其实网站往往会在一天之内会数次更换它的头条,或者焦点图片,焦点的新闻,一天至少会两三次。甚至有时候有重要事情还会更多次。不可能完全是和报纸头条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当然我们讲到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我可以长时间把它驻留在那里,让他在比较长的时间存在,让他驻留几个小时,这要看网站在经营网络新闻时候的理念,对新闻的选择和判断,我想这个也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当然你们做那样研究以后,确实把你那样的成果提供给你选择的那些对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情况,请他们注意这种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

  陈振平:刚才闵教授讲的,我补充一点,从报纸出发,比如解放日报的发行范围,只是上海,华东不多,在其他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是零。但是从登陆我解放日报网站域名的情况看,70%到80%外地看不到我解放日报的地方,他们是通过这个来了解我解放日报今天有什么,那么就需要将今天我自己的头条或者我重要的东西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栏目上,这样的话比较有利于把我这张报纸触及到我发行量以外的地方去,当然你又看报纸,又看网站,会有重复,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把我的报纸触及到发行量以外的地方去。

  主持人:网络非常快,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有一个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现在在网上你可以传播随时互动形式,是我们纸制媒体达不到,希望能够问廖总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来自人民网的廖总,你们每年都在招收人员吗,我很想到你们那工作?

  廖玒:欢迎。

  主持人:如果在座的很多大学生,我相信有很多爱好这方面的同学,如果你想到人民网工作话,节目结束之后,可以跟廖总私下沟通一下。

  廖玒:上一周我至少见了50位应聘者,既然今天来这和大家交流,我给大家一个经验,就是你应聘的时候,必须对你要去的单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说你告诉我人民网的两条优点两条缺点。有的人对人民网不了解就来应聘,这些人我不要。

  观众:首先我在这里代表我们浙江万里学院向中国宁波网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然后我想请问一下闵教授,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一篇你的文章,你对博客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包括你也有,你能和我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闵大洪:首先我知道万里学院是在宁波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院,但是我没有对博客产生像你说的那种看法,我不知道你看了我哪篇文章,有给你留下这种印象。我想这么说,博客包括今天谈的是一个更加个人化,每个人在互联网成为一人一媒体这样的情况,但是它不可能代替互联网上的大众传播,就像我开始引用的安南的一句话,他是主流的媒体的补充模式。为什么?所有大的新闻媒体,是专业的生产、专业的从事把他变成内容传播出去,仅仅凭着个人的观察,看到某种情况,你是可能在某些时候,第一时间在新闻媒体没有赶到的时候,在互联上发表信息,可能是第一时间报的,例如手机的视频在去年的伦敦大爆炸中,产生一个很大的作用。但是虽然你可以把第一现场拍下来,第一现场不是电视台的记者拍下来,但是到底这个事件谁制造,到底有什么样的损失,一系列的情况,必须有专业的新闻媒体进行调查了解,所以这是互动的情况。博客可以说网上的个人传播,网上有影响的网站,包括我们的新闻网站仍然是网上的大众传播,作用和影响是个人没法比的。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把最后一点点的时间留给最后一位观众。

  观众:各位老师,主持人下午好,首先代表宁波传统艺术学院对中国宁波网五周年庆表示祝贺,有一个问题想问陈副总编,你是代表平面媒体出现的一位老师,你对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最近大家都在提倡创新,那么传统媒体会不会有一个创新改变来赢得受众的需要呢?

  陈振平:任何的传统,对于我们一个时代也好,一个产业也好,它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和其他的新媒体之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央对我们提出了三方面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这是大家都能够说的,但真正要做,确实是蛮难做的。我觉得第一、我们要关注新媒体的各种发展趋向。我们自己不能够闷起头来说我创新我创新,不能关门做,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这种互动越来越多。第二、我觉得技术非常重要。以前我们传统的报纸,都有这个部那个部,唯独没有技术部。这些年我们的报业集团都设立了技术部,以前我们招新闻系,招中文系,什么系都招,就是没有招理工科,现在我们招很多的技术人员。技术是推动引领我们创新的手段,你看现在上网络也好,上手机报也好,上什么也好,我觉得新闻系的学生必须是复合性的,报社的结构必须是复合型的,这是我们创新很重要的动力。第三、如果创新的话,我们一定要跟着市场,刚才我已经讲过,尤其我们的党报和主流媒体,我们不愁,反而到时文件一发,政府的公费一来就都完成了。但是现在这个状况在逐渐的改变,而且改变还是蛮大的。市场对我们提出很高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创新,在新闻内容上、在技术上、在市场上这些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对我们这些做了几十年报纸工作的人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在这些方面,我现在相信,年轻人这一代,你们的知识结构也好,你们所面临的市场或者社会也好,跟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相信我们年轻的这一代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在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复合型的。虽然现在在报社里找这么一个复合型人才是没有的,但我相信今后满地都是。

  主持人:陈教授在说的过程当中,你无形当中给我们在座的同学提供一个信息,刚才说到,过去我们纸制媒体和传统媒体只招传媒或者招收新闻系和中文系的学生,就是没有招理工,据我所知,有浙江大学理工学院,大家可以努力,如果你想到解放日报工作的话。在这还是有一个不情之请,我很想请教四位,能不能就你们对中国宁波网目前出出主意,我们中国宁波网是地方性的新闻网站,这个大家都知道,你们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对中国宁波网今后如何能够更加快捷的发展提一点点的建议和意见或者是看法?

  范建平:刚才说到音视频什么的,我觉得不管是平面的图文还是音视频多媒体方式,毕竟是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信息的手段,受众真正需要是这种形式里包含的内容,宁波网肯定要更多的考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作为一个立足于地方的一个新闻网站,将来我觉得它肯定还是立足于地方,更加贴近于网民本土化的信息,本地化的信息,国际在线在做的时候,也在逐步往本土化走。我们是对外,考虑的是对象所在国家的本土化的信息,这个对宁波也适用,考虑本地化的信息,这是市场的优势,考虑这个,然后再去逐步走向世界。

  陈振平:我同意范总的说法。我觉得各地有各地的网站,全国有全国的网站,一个网站一个报纸靠什么能够发展,能够壮大?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你要有你自己的特点,你自己的个性。我觉得我来自于上海,但是我觉得我怎么样来发展?我希望我的网站和报纸怎么样发展?当然是我希望大家都想了解上海,所以我们解放日报一个报纸的格言就是“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我希望你要了解上海就到这个网站,就到这个报纸。所以我觉得把宁波网做好,向全世界很好宣传宁波,把资源调动起来,显现出来,把全世界调动到宁波,这是展现你更好的方法。

  廖玒:对传统媒体来说,对网站来说,有一个共同点,补充陈总的观点,就是研究网民和受众需求,为什么报纸改成小报,为什么大报瘦身了。当年看报人可能是坐在办公室是喝着茶将报纸铺开来看的,现在年轻人看报纸的是坐汽车,坐地铁,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很大幅度地打开来看报纸,所以就变成了四K的报纸了。对于地方来讲,我的建议是,你做新闻是有限的,看中国宁波网,是不是能把宁波的资讯更多的做一些,宁波的吃喝玩乐,宁波的风土人情,宁波的历史掌故,一个网站特别是地方仅仅做新闻不可能壮大,如果在宁波到哪吃什么最好, KTV哪儿最好,这个桥怎么回事,历史上怎么回事,把这个东西做细做深,我觉得这个是地方网站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闵大洪:我非常赞同他们三个说的,我也是这样认为。作为地方新闻网站,毕竟和中央的新闻网站所担负的任务和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说,它首先应该以地方的特色为主,而且要体现更多在今后要体现的网络方面的服务功能。刚才廖总说的,除了资讯以外,能不能形成某一方面的产业链,把它的服务贯通起来。比方说吃喝玩乐这些地方,不是告诉你到什么地方,而是能够在网上直接订餐,这个订餐还可以直接打折,这个能够实现。我想还有很重要的东西,还是要考虑,既然我们讲网络媒体,对它还是要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们讲是全球媒体,包括刚才讲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全球直播,你应该说更多是互联网传播特性比较垄断的说法,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今天看,还是本地人看的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借助别人的平台把我们宁波的信息更好的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去,那就要借助于其他的平台。这个我想是这样,包括报纸也是这么运作的,报纸比方说它现在海外的一些媒体报纸合作,它可以出解放日报编好一个版,一个专版,实际上借助外面的一个传播平台,不是说解放日报到那办报,我们做的好,有哪些特别有特色,不管是新闻,还是资讯,还是什么东西,我们有针对性的,首先我们选择国内的更好的传播平台,音视频做得很有特点,可以借助中国广播网这样的平台覆盖全国,或者向外传播,但是那个是你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当然不是全部的频道,如果有合作的,甚至更有价值是我们放在国外的那些网络的平台上去,借助他们的情况来为我所用我想这个今后探索的,或者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主持人:刚才四位给我们宁波网提出的建议,我相信在座的宁波网员工都记住了,非常感谢大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节目到这里结束,感谢在座的和网络那端的网民们,感谢你们的收看,谢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