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法国犹太女作家被杀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法兰西组曲》。这部藏在皮箱里的手稿随着她13岁的女儿德尼斯东躲西藏,侥幸存世;六十年后,德尼斯终于鼓起勇气将书稿整理出版,一举获得法国雷诺多文学大奖,震惊世界文坛。
日前在由华东师范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网上书城联合主办的《法
兰西组曲》翻译座谈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王安忆盛赞该书“非常好看,是揭示复杂人性的经典之作”,并称这种写作非常困难,而中国文坛对这种恢宏的写作淡漠已久。
中国作家盛赞《法兰西组曲》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1940年的巴黎大逃亡和贝当政府投降之后,法国被占领的状况。二次世界大战揭开序幕后,法国几乎所有家庭都卷入了这场悲剧性的混乱之中,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平民等各个阶层都在这幅历史画卷上投射出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小说以冷静、老辣之笔刻画了在纳粹和战争狂飙中人性的复杂。而反观国内文坛,王安忆认为这种对阶级和人性复杂性的揭示在我们目前的小说里不太可能。“人性在这部小说里不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剥去了皮肤,而是异常复杂。而现在的小说有个特征,就是一切都是归纳好的。”
该书译者、华东师大法语系系主任袁筱一表示,内米洛夫斯基的写作风格十分独特,“我从事翻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女作家,跟我以前翻译的女作家截然不同。”她说,“内米洛夫斯基不是非常典型的法国作家,她的叙事风格和文风,更接近于出生地,是深受苏俄作家影响的。书中她刻画了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基本上都是站在置之度外的立场上,去看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内米洛夫斯基传奇人生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大银行家。十月革命后,内米洛夫斯基随全家流亡到巴黎,从此活跃于巴黎文坛和社交界。《法兰西组曲》原计划写五部,由于突然被捕,内米洛夫斯基只完成了《六月风暴》和《柔板》两部。当时二战爆发,德军占领了法国,亲德的政府颁发了新移民法,配合纳粹迫害犹太人。伊莱娜和丈夫米歇尔只得逃出巴黎,躲到索恩河和卢瓦河附近的乡下。
后来,伊莱娜和丈夫先后被纳粹杀害于集中营,两个女儿带着母亲留下的皮箱东躲西藏。由于往事不堪回首,伊莱娜的长女、现年77岁的德尼斯一直没有勇气公开这些手稿。
直到60多年后,2004年,法国Denoel出版社出版了该小说,立刻获得当年的法国五大文学奖之一的雷诺多大奖。这是该奖有史以来第一次破例颁给一位已经辞世的作者。法国报纸称,该书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最重大、最传奇的发现之一,是“一部丰厚的文学与历史遗产”。
中、美、英三国同步出版
《法兰西组曲》面世一个多月,就有15个国家在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购买了版权。在历时一年多的翻译之后,2006年4、5月间,中国、英国、美国三国不约而同出版上市,成为国际出版界一大盛事。英文版《法兰西组曲》,立即登上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
本报记者 李晓静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