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天宫天工演绎甜蜜和力
2006-08-21 19:04:00 稿源:  

【专题】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青春解读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为人民做的一件好事,但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要向农村、农民和农业倾斜,拿出有力的措施,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搞形式主义那一套……新农村建设,工业生产是关键,集体创业是方式;干部要做好榜样,在分配上要先公后私,在工作上要认真实干,在纪律上要遵纪守法……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从2001年就开始了,当时专门邀请了同济大学的专家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我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设立了蓝图。” ———湾底村总支书记 吴祖楣

  生产线这端输入的是桑果原汁,那端就是可口的饮料,“甜蜜的事业”让村民心中洋溢着幸福。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新闻系一年级 吴琼 南京审计学院中文系三年级郭鑫

  初到宁波,就知道鄞州有个湾底村远近闻名。

  一进湾底村,我们就似乎进入了绿色的世界,远处的树丛中隐约露出一些白色的建筑,鳞次栉比。进入天宫果业庄园,一座三层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天工集团的总部了。站在顶层,整个湾底村全是果树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的蜜梨果园。”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那庄稼谁种?”“我们现在主要种植桑树和蜜梨,作为生产饮料的原料。”

  庄园里的农民不种地

  村党总支书记兼天工集团董事长吴祖楣介绍,村里的田地已经实现了集约化耕种,村民被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集体企业工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效益、科技投入来提高用地效率,另一方面也解放了劳动力,使村民从农民转为工人,或者第三产业从业者。

  在天宫果业的生产车间流水线里,工人很少。从生产线的这一端输入的是桑果原汁,通过工艺处理,最后通过一瓶瓶可口的桑葚饮料流下生产线,再涌向韩国、美国等地。巨大的厂房里同样不见几个工人,高科技又将人力从工厂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天工集团建筑公司等其他产业门类,扩大了天工集团的实力。

  湾底村的企业群已形成了一条较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有专门的作物种植园,产出的桑果、蜜梨作为上游原料供应部门,专门的加工厂将这些原料加工成饮料和酒形成中游加工业环节,然后再由销售、外联公司联系产品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产品打开市场后,湾底村又开始扩大桑果种植面积,与其他村子合作,甚至还将种植范围的触角伸到宁波市及浙江省之外。针对桑果营养价值高,种植园离市区近等优势,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每年举办桑果节,不仅促进了桑果制品的销售,也迎合时下城市人拥抱、回归自然的心态,成为湾底村开创企业文明、打造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知名度的一种有益尝试。

  村里有条规矩,不能管外来工叫民工或者打工的。“天工集团没有打工的,只有员工。不论他来自哪里,都是湾底村的建设者。”吴祖楣说。天工集团总共1600名员工,有1300人来自全国各地。

  利益分配干部向后靠

  “涉及利益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先公后私。”吴祖楣这样强调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村主任胡耀乾就此举例:“分房子时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拆迁政策,放弃了很多应得的待遇。”他们舍弃了种种待遇与利益,却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与依赖。这一舍一得之间,体现的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我们走进村民章亚娣家时,她与丈夫吴竞康谈到吴祖楣,谈到村干部时,他们的那种感激和激动神情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对村干部的忠心拥护。我们不禁想起吴祖楣说过的一席话:“干部要实干,要遵纪守法,不能搞形式主义,而且要打持久战。干部带头,才能带动群众,树立良好风气,才能创造更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生活变迁的章亚娣样本

  章亚娣家是湾底村一户普通农家,一家四口住在天宫庄园小区里。小区里还住着同村的1000多个村民。这里家家住楼房,甚至独门独户的别墅。和小区里所有居民一样,他们全家都是农村户口,却没有一个人务农。

  采访当天,丈夫吴竞康上班不在家,迎接我们的是满面笑容的女主人。“我们村产的西瓜,真的很甜很脆呢!”章亚娣切开一只西瓜,热情地招待我们。

  环顾四周,13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的套房宽敞明亮,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里类似吧台的充满情调的小角落。在一格格小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酒,宁波大曲、阿拉老酒、小糊涂仙……但占据空间最多还是天宫庄园的桑果汁和桑果酒。“家里条件好了,老公又爱喝酒,所以多买点好酒!”

  周遭的设施都很现代,客厅里那台配着豪华音响的42寸液晶电视尤其显眼。“以前可没这福气,住的是平顶房,下雨天总是漏水,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夏天又热得要命,苦不堪言!”

  就在2002年下半年,湾底村斥资上亿元建成9万多平方米的天宫庄园社区,包括联体别墅和多层住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村民都陆陆续续搬进了新楼房。

  “我们受够了平顶房的苦,就盼着拆迁呢!这不,别墅的抽签分配也不参加了,直接选一楼稳稳当当地住下来了。上下楼方便,卫生也好,很舒心啊!”章亚娣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了农民特有的朴实,“我公公婆婆也分了新房子,就在楼上。”略一沉思,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村什么都好,环境比城市好,房子比城里大。就是有一点,公共汽车难乘了点,得走一段路,打的也不是很方便。要是有辆私家车,那日子过得可比城里人还要舒服了。”

  “我做姑娘的时候,农忙时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章亚娣的记忆里,过去农忙时节天气热,插秧得赶早,凌晨就得起床到田里忙活,直到10点左右回家。下午二三点钟又得头顶烈日出门,打稻、种田,一忙就得忙到晚上六七点钟回家。更忙的时候,全家人随便带点饭,弄点咸菜,一壶凉开水,一天的吃饭问题也就打发了。那时能有空到路边歇个凉就算是享受了。到了农闲时候,村里偶尔放次露天电影,就是奢华了。

  现在,章亚娣过上了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干完家务先送小女儿上小学,8点正式上班,下午5点下班接回女儿,给全家做晚饭。忙是忙了点,可业余生活却与十几年前大相径庭!村里建起了夕阳红乐园、幼儿园、体育馆等适合各年龄层次村民的公共设施,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腰鼓队、扇子舞队。吃完饭她就喜欢出去走走逛逛,到体育馆打乒乓,看别人打打篮球网球,或者到公园坐坐。回来之后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惬意而充实。

  23岁的新生代村官张健

  小张今年23岁,丽水人,今年6月从南昌大学法学院一毕业,就到湾底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小张全名叫张健,同事都亲切地管他叫小张。大学里,他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早在毕业之前,他就来到鄞州区下应街道实习。当听说湾底村招聘村官时,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吴祖楣交上份个人简历。毛遂自荐的勇气,加上综合素质过硬,他被聘上了村主任助理。毕业手续刚办完,他立刻赶到这里走马上任了。

  “为什么毕业不选择留在城里?”“因为这里好啊!我是丽水人,父母都是县里的公务员,哥哥在杭州工作,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在大城市里打拼工资虽然高,可有时单是租房子就要花掉一半工资,生活质量和现在比不了。湾底虽然是个村子,可在这里生活质量绝对不比城里差,衣食住行什么都不缺。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近几年来,由于生产扩大、事业发展的需要,村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吴祖楣说,在小张之前,村里就来过不少大学生。他们都十分出色,至今还活跃在一线。大学生村官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更带来了观念上的创新力量,使湾底村的发展更具活力。

  来到湾底,小张还有着诸多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尽快地熟悉环境,早日全面投入工作。同时,他也要抓紧学习和实践,要将自己的知识积累应用到实践中去。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政策定得好,另一方面就源于他们的务实精神,敢于竞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是大学生,但干不出什么成绩来,一样也会被辞退,毫不留情,这对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他不断进取的动力。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天宫天工演绎甜蜜和力

稿源: 2006-08-21 19:04:00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为人民做的一件好事,但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要向农村、农民和农业倾斜,拿出有力的措施,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搞形式主义那一套……新农村建设,工业生产是关键,集体创业是方式;干部要做好榜样,在分配上要先公后私,在工作上要认真实干,在纪律上要遵纪守法……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从2001年就开始了,当时专门邀请了同济大学的专家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我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设立了蓝图。” ———湾底村总支书记 吴祖楣

  生产线这端输入的是桑果原汁,那端就是可口的饮料,“甜蜜的事业”让村民心中洋溢着幸福。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新闻系一年级 吴琼 南京审计学院中文系三年级郭鑫

  初到宁波,就知道鄞州有个湾底村远近闻名。

  一进湾底村,我们就似乎进入了绿色的世界,远处的树丛中隐约露出一些白色的建筑,鳞次栉比。进入天宫果业庄园,一座三层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天工集团的总部了。站在顶层,整个湾底村全是果树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的蜜梨果园。”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那庄稼谁种?”“我们现在主要种植桑树和蜜梨,作为生产饮料的原料。”

  庄园里的农民不种地

  村党总支书记兼天工集团董事长吴祖楣介绍,村里的田地已经实现了集约化耕种,村民被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集体企业工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效益、科技投入来提高用地效率,另一方面也解放了劳动力,使村民从农民转为工人,或者第三产业从业者。

  在天宫果业的生产车间流水线里,工人很少。从生产线的这一端输入的是桑果原汁,通过工艺处理,最后通过一瓶瓶可口的桑葚饮料流下生产线,再涌向韩国、美国等地。巨大的厂房里同样不见几个工人,高科技又将人力从工厂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天工集团建筑公司等其他产业门类,扩大了天工集团的实力。

  湾底村的企业群已形成了一条较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有专门的作物种植园,产出的桑果、蜜梨作为上游原料供应部门,专门的加工厂将这些原料加工成饮料和酒形成中游加工业环节,然后再由销售、外联公司联系产品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产品打开市场后,湾底村又开始扩大桑果种植面积,与其他村子合作,甚至还将种植范围的触角伸到宁波市及浙江省之外。针对桑果营养价值高,种植园离市区近等优势,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每年举办桑果节,不仅促进了桑果制品的销售,也迎合时下城市人拥抱、回归自然的心态,成为湾底村开创企业文明、打造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知名度的一种有益尝试。

  村里有条规矩,不能管外来工叫民工或者打工的。“天工集团没有打工的,只有员工。不论他来自哪里,都是湾底村的建设者。”吴祖楣说。天工集团总共1600名员工,有1300人来自全国各地。

  利益分配干部向后靠

  “涉及利益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先公后私。”吴祖楣这样强调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村主任胡耀乾就此举例:“分房子时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拆迁政策,放弃了很多应得的待遇。”他们舍弃了种种待遇与利益,却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与依赖。这一舍一得之间,体现的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我们走进村民章亚娣家时,她与丈夫吴竞康谈到吴祖楣,谈到村干部时,他们的那种感激和激动神情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对村干部的忠心拥护。我们不禁想起吴祖楣说过的一席话:“干部要实干,要遵纪守法,不能搞形式主义,而且要打持久战。干部带头,才能带动群众,树立良好风气,才能创造更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生活变迁的章亚娣样本

  章亚娣家是湾底村一户普通农家,一家四口住在天宫庄园小区里。小区里还住着同村的1000多个村民。这里家家住楼房,甚至独门独户的别墅。和小区里所有居民一样,他们全家都是农村户口,却没有一个人务农。

  采访当天,丈夫吴竞康上班不在家,迎接我们的是满面笑容的女主人。“我们村产的西瓜,真的很甜很脆呢!”章亚娣切开一只西瓜,热情地招待我们。

  环顾四周,13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的套房宽敞明亮,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里类似吧台的充满情调的小角落。在一格格小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酒,宁波大曲、阿拉老酒、小糊涂仙……但占据空间最多还是天宫庄园的桑果汁和桑果酒。“家里条件好了,老公又爱喝酒,所以多买点好酒!”

  周遭的设施都很现代,客厅里那台配着豪华音响的42寸液晶电视尤其显眼。“以前可没这福气,住的是平顶房,下雨天总是漏水,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夏天又热得要命,苦不堪言!”

  就在2002年下半年,湾底村斥资上亿元建成9万多平方米的天宫庄园社区,包括联体别墅和多层住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村民都陆陆续续搬进了新楼房。

  “我们受够了平顶房的苦,就盼着拆迁呢!这不,别墅的抽签分配也不参加了,直接选一楼稳稳当当地住下来了。上下楼方便,卫生也好,很舒心啊!”章亚娣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了农民特有的朴实,“我公公婆婆也分了新房子,就在楼上。”略一沉思,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村什么都好,环境比城市好,房子比城里大。就是有一点,公共汽车难乘了点,得走一段路,打的也不是很方便。要是有辆私家车,那日子过得可比城里人还要舒服了。”

  “我做姑娘的时候,农忙时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章亚娣的记忆里,过去农忙时节天气热,插秧得赶早,凌晨就得起床到田里忙活,直到10点左右回家。下午二三点钟又得头顶烈日出门,打稻、种田,一忙就得忙到晚上六七点钟回家。更忙的时候,全家人随便带点饭,弄点咸菜,一壶凉开水,一天的吃饭问题也就打发了。那时能有空到路边歇个凉就算是享受了。到了农闲时候,村里偶尔放次露天电影,就是奢华了。

  现在,章亚娣过上了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干完家务先送小女儿上小学,8点正式上班,下午5点下班接回女儿,给全家做晚饭。忙是忙了点,可业余生活却与十几年前大相径庭!村里建起了夕阳红乐园、幼儿园、体育馆等适合各年龄层次村民的公共设施,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腰鼓队、扇子舞队。吃完饭她就喜欢出去走走逛逛,到体育馆打乒乓,看别人打打篮球网球,或者到公园坐坐。回来之后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惬意而充实。

  23岁的新生代村官张健

  小张今年23岁,丽水人,今年6月从南昌大学法学院一毕业,就到湾底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小张全名叫张健,同事都亲切地管他叫小张。大学里,他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早在毕业之前,他就来到鄞州区下应街道实习。当听说湾底村招聘村官时,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吴祖楣交上份个人简历。毛遂自荐的勇气,加上综合素质过硬,他被聘上了村主任助理。毕业手续刚办完,他立刻赶到这里走马上任了。

  “为什么毕业不选择留在城里?”“因为这里好啊!我是丽水人,父母都是县里的公务员,哥哥在杭州工作,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在大城市里打拼工资虽然高,可有时单是租房子就要花掉一半工资,生活质量和现在比不了。湾底虽然是个村子,可在这里生活质量绝对不比城里差,衣食住行什么都不缺。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近几年来,由于生产扩大、事业发展的需要,村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吴祖楣说,在小张之前,村里就来过不少大学生。他们都十分出色,至今还活跃在一线。大学生村官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更带来了观念上的创新力量,使湾底村的发展更具活力。

  来到湾底,小张还有着诸多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尽快地熟悉环境,早日全面投入工作。同时,他也要抓紧学习和实践,要将自己的知识积累应用到实践中去。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政策定得好,另一方面就源于他们的务实精神,敢于竞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是大学生,但干不出什么成绩来,一样也会被辞退,毫不留情,这对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他不断进取的动力。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