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慈溪庙山村工业反哺下的乡村巨变
2006-08-21 19:04:00 稿源: 东南商报  

【专题】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青春解读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邓小平

  庙山村,一幅城市文明与农家风光相互交融的画卷。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三年级施盈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二年级陈佳佳

  没有泥瓦房,也没有坑洼的田间小路;没有炊烟袅袅,也没有鸡鸣犬吠之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城市文明与农家风光相互交融的画卷:幽雅葱翠的绿化小品、水清岸洁的绕村河流、宽阔通达的骨架路网、布局流畅的别墅楼群……

  8月12日,我们来到了慈溪市宗汉街道庙山村。置身于此的第一个疑问是:这里到底是村庄还是高档别墅区?同行的慈溪市农办调研室的杨海勇为我们解开了庙山村的发展之谜,“金轮集团就在庙山村,而庙山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金轮集团。”

  庙山村,这个离慈溪市约2公里的村庄,20年前还是穷乡僻壤,但今天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

  庙山村,是一个被工业化改变的乡村范本。

  补锅匠50多岁进厂当工人

  8月12日一早,叶文其老汉仔细瞧了瞧左臂上印有“庙山村巡逻”字样的红袖章,确认佩戴整齐后才走出了家门。61岁的他去年从金轮集团退休后,参加了村里的治安管理队,每天都要巡逻几十个来回。

  看着村里错落有致的连排别墅,拿着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叶老汉总是感叹:“想不到我这个当年的补锅匠也有今天。”这位土生土长的庙山村人,一直靠走街串巷给人家补锅养活一家人,他唯一的儿子叶华立从学校毕业后就到金轮集团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做到了部门负责人。儿媳是儿子在厂里认识的,现在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今年一辆10多万元的小轿车也开进了家里。

  “8年前,儿子建议我也进厂,那时我想,上班是城里人和年轻人做的事,去那里不能照看我那几亩田了,那还算什么农民?”叶老汉说,他开始一直不想去,后来经不住儿子的劝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了厂。“工作很快就上手了,比补锅强多了。”叶文其就这样在厂里做了7年。期间,他还介绍老伴去厂里做些简单的修剪活。现在,老两口每人每月都能拿到几百元退休金,身板硬朗的他还报名参加了治安队。

  “一年10多万元收入,在庙山村并不少见。”村支书陆大群说,全村有80%的劳动力在金轮集团工作,他们成了有工资、有保障、有新居的新农民。

  村民把家从城里搬回村里

  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向远处延伸,一排排别墅耸立路旁,掩映在一片青松绿柳之中。房前屋后,处处是香樟、广玉兰。

  “这都是村里科学合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的结果。”陆大群说,庙山村1993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拆迁、施工都统一进行。村委会严格划定了工业区、居民住宅区、水源保护区,为村民生活居住和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更为便利、整洁、优美的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五化”,即环境园林化、住宅别墅化、道路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村民自治化。

  陆大群介绍说,庙山村建设过程中,实行的是让利于民、普惠于民的政策,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由村里投入,所有开发的别墅楼以基建价格卖给农户,农户原来的老屋由村里按评估价收购,扣除老屋收购款,农户只要拿出10万元左右就可以住进200平方米左右的新居。目前村里共建了300幢单体或联体别墅,95%的农户住进了村里建的别墅。

  村里环境变好了,居住房屋宽敞了,早年搬到城里居住的一些村民,又悄悄地把家搬回了村里。

  城市化的乡村生活

  “麻烦给我找两名钟点工清洗地板和内墙面。”在庙山村社区服务中心,不时有村民打来电话。这个去年才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有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卫生服务等,居民们想请钟点工、代订报刊、代聘家教、代订牛奶、代灌煤气,想维修房屋、维修家电、疏通管道,想请人进行健康指导、医疗保健,甚至法律咨询等都可以通过这个中心解决。这些服务都有专人负责,明码标价,价格大大低于城里。

  “这里大多数家庭每星期要叫两次以上的钟点工。阿拉农民生活质量不比城里人差!”陪同我们的陆金根说。上世纪80年代在村里当支书的陆金根感受颇深,“过去跟现在完全没法比,住的破茅房,雨天不挡雨,冬天难挡风,夏天像蒸笼,粗粮当正粮,生活无保障。”

  现任村支书陆大群表示,庙山村选择了工业,让村民在乡下享受城市化的生活,“今后村委会的工作要转向社区化的服务模式。”

  在一排整齐的房子前,陆大群告诉我们:“这是专门为老年人修建的老年公寓。”陆大群说,村里出台了政策,凡是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村民,根据不同年龄,每月都能享受160到650元不等的“尊老金”。村里还投资建了196套老年公寓。行动不便的住一层,身体硬朗的住二层,喜静的住楼上,好热闹的住楼下。

  老支书陆金根和他的老伴也住在老年公寓。“我是越住越习惯了,这里啥都不缺,老伙伴们也多,锻炼、娱乐、学习、吃饭、看病样样方便。”

  63岁的张建新没结过婚,曾在金轮集团工作近10年。几年前右腿被摩托车撞伤,干不了重体力活,每月都要看病就医。他说,以前住的是普通的瓦屋,夏天热冬天冷,经不住台风。遇到要修修补补的,总要麻烦邻居,想翻新又没有那么多钱。1999年,他花了15000多元从老房子搬到了老年公寓。张建新说,他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100多元退休金、160多元老年补助和200多元低保补助。有了这些收入,活得很踏实。“以前担心无儿无女老来无依无靠,现在有了村里的统一安排,没什么顾虑了。”

  陆大群告诉我们,老年公寓的产权属于村委会所有。这15000多元只是暂租费,如果老人过世了,这笔钱将归还其法定继承人。

  让村民们感到自豪的还有村里的农民公园。目前,村里已有村心公园、滨江公园,还有一个庙山公园正在建设中。陆大群说,庙山公园集文化、娱乐于一体,包括广场、绿地、仿古建筑3个区块。公园竣工后,将与新村别墅遥相呼应,成为慈溪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农民公园。

  共同踏上致富“金轮”

  庙山村这个面积只有0.755平方公里的村庄,实现了1291人共同富裕的梦想。这里有亿万富翁,也有百万富翁,320户人家有320幢别墅。

  和中国很多明星村一样,“能人”是村子富裕崛起的重要因素。在庙山村,金轮集团的董事长陆汉振是一位核心人物。这位全村共富之梦的设计者,开创了村企合一,共同富裕的崭新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末,陆汉振从帘子布起家,之后创办了中国金轮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家拥有30多亿元资产、40多家成员企业、1万多名员工的国家大型企业。

  “一人富,一家富,不是真的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赚了钱的陆汉振和金轮集团,没有忘记造福桑梓,反哺乡村。2000年,作为村办企业的金轮集团进行了改制,主动支付村里6000万元的转制款,并给村里留出了12%的集团股份。这样村里每年可以从集团得到200多万元的股份分红。近几年来,金轮集团支付给村里股份分红、分年支付的转制款等达到600万元,占了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的80%。金轮集团从成立到现在,为庙山村的建设投入了7000多万元。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慈溪庙山村工业反哺下的乡村巨变

稿源: 东南商报 2006-08-21 19:04:00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邓小平

  庙山村,一幅城市文明与农家风光相互交融的画卷。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三年级施盈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二年级陈佳佳

  没有泥瓦房,也没有坑洼的田间小路;没有炊烟袅袅,也没有鸡鸣犬吠之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城市文明与农家风光相互交融的画卷:幽雅葱翠的绿化小品、水清岸洁的绕村河流、宽阔通达的骨架路网、布局流畅的别墅楼群……

  8月12日,我们来到了慈溪市宗汉街道庙山村。置身于此的第一个疑问是:这里到底是村庄还是高档别墅区?同行的慈溪市农办调研室的杨海勇为我们解开了庙山村的发展之谜,“金轮集团就在庙山村,而庙山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金轮集团。”

  庙山村,这个离慈溪市约2公里的村庄,20年前还是穷乡僻壤,但今天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

  庙山村,是一个被工业化改变的乡村范本。

  补锅匠50多岁进厂当工人

  8月12日一早,叶文其老汉仔细瞧了瞧左臂上印有“庙山村巡逻”字样的红袖章,确认佩戴整齐后才走出了家门。61岁的他去年从金轮集团退休后,参加了村里的治安管理队,每天都要巡逻几十个来回。

  看着村里错落有致的连排别墅,拿着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叶老汉总是感叹:“想不到我这个当年的补锅匠也有今天。”这位土生土长的庙山村人,一直靠走街串巷给人家补锅养活一家人,他唯一的儿子叶华立从学校毕业后就到金轮集团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做到了部门负责人。儿媳是儿子在厂里认识的,现在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今年一辆10多万元的小轿车也开进了家里。

  “8年前,儿子建议我也进厂,那时我想,上班是城里人和年轻人做的事,去那里不能照看我那几亩田了,那还算什么农民?”叶老汉说,他开始一直不想去,后来经不住儿子的劝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了厂。“工作很快就上手了,比补锅强多了。”叶文其就这样在厂里做了7年。期间,他还介绍老伴去厂里做些简单的修剪活。现在,老两口每人每月都能拿到几百元退休金,身板硬朗的他还报名参加了治安队。

  “一年10多万元收入,在庙山村并不少见。”村支书陆大群说,全村有80%的劳动力在金轮集团工作,他们成了有工资、有保障、有新居的新农民。

  村民把家从城里搬回村里

  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向远处延伸,一排排别墅耸立路旁,掩映在一片青松绿柳之中。房前屋后,处处是香樟、广玉兰。

  “这都是村里科学合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的结果。”陆大群说,庙山村1993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拆迁、施工都统一进行。村委会严格划定了工业区、居民住宅区、水源保护区,为村民生活居住和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更为便利、整洁、优美的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五化”,即环境园林化、住宅别墅化、道路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村民自治化。

  陆大群介绍说,庙山村建设过程中,实行的是让利于民、普惠于民的政策,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由村里投入,所有开发的别墅楼以基建价格卖给农户,农户原来的老屋由村里按评估价收购,扣除老屋收购款,农户只要拿出10万元左右就可以住进200平方米左右的新居。目前村里共建了300幢单体或联体别墅,95%的农户住进了村里建的别墅。

  村里环境变好了,居住房屋宽敞了,早年搬到城里居住的一些村民,又悄悄地把家搬回了村里。

  城市化的乡村生活

  “麻烦给我找两名钟点工清洗地板和内墙面。”在庙山村社区服务中心,不时有村民打来电话。这个去年才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有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卫生服务等,居民们想请钟点工、代订报刊、代聘家教、代订牛奶、代灌煤气,想维修房屋、维修家电、疏通管道,想请人进行健康指导、医疗保健,甚至法律咨询等都可以通过这个中心解决。这些服务都有专人负责,明码标价,价格大大低于城里。

  “这里大多数家庭每星期要叫两次以上的钟点工。阿拉农民生活质量不比城里人差!”陪同我们的陆金根说。上世纪80年代在村里当支书的陆金根感受颇深,“过去跟现在完全没法比,住的破茅房,雨天不挡雨,冬天难挡风,夏天像蒸笼,粗粮当正粮,生活无保障。”

  现任村支书陆大群表示,庙山村选择了工业,让村民在乡下享受城市化的生活,“今后村委会的工作要转向社区化的服务模式。”

  在一排整齐的房子前,陆大群告诉我们:“这是专门为老年人修建的老年公寓。”陆大群说,村里出台了政策,凡是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村民,根据不同年龄,每月都能享受160到650元不等的“尊老金”。村里还投资建了196套老年公寓。行动不便的住一层,身体硬朗的住二层,喜静的住楼上,好热闹的住楼下。

  老支书陆金根和他的老伴也住在老年公寓。“我是越住越习惯了,这里啥都不缺,老伙伴们也多,锻炼、娱乐、学习、吃饭、看病样样方便。”

  63岁的张建新没结过婚,曾在金轮集团工作近10年。几年前右腿被摩托车撞伤,干不了重体力活,每月都要看病就医。他说,以前住的是普通的瓦屋,夏天热冬天冷,经不住台风。遇到要修修补补的,总要麻烦邻居,想翻新又没有那么多钱。1999年,他花了15000多元从老房子搬到了老年公寓。张建新说,他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100多元退休金、160多元老年补助和200多元低保补助。有了这些收入,活得很踏实。“以前担心无儿无女老来无依无靠,现在有了村里的统一安排,没什么顾虑了。”

  陆大群告诉我们,老年公寓的产权属于村委会所有。这15000多元只是暂租费,如果老人过世了,这笔钱将归还其法定继承人。

  让村民们感到自豪的还有村里的农民公园。目前,村里已有村心公园、滨江公园,还有一个庙山公园正在建设中。陆大群说,庙山公园集文化、娱乐于一体,包括广场、绿地、仿古建筑3个区块。公园竣工后,将与新村别墅遥相呼应,成为慈溪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农民公园。

  共同踏上致富“金轮”

  庙山村这个面积只有0.755平方公里的村庄,实现了1291人共同富裕的梦想。这里有亿万富翁,也有百万富翁,320户人家有320幢别墅。

  和中国很多明星村一样,“能人”是村子富裕崛起的重要因素。在庙山村,金轮集团的董事长陆汉振是一位核心人物。这位全村共富之梦的设计者,开创了村企合一,共同富裕的崭新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末,陆汉振从帘子布起家,之后创办了中国金轮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家拥有30多亿元资产、40多家成员企业、1万多名员工的国家大型企业。

  “一人富,一家富,不是真的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赚了钱的陆汉振和金轮集团,没有忘记造福桑梓,反哺乡村。2000年,作为村办企业的金轮集团进行了改制,主动支付村里6000万元的转制款,并给村里留出了12%的集团股份。这样村里每年可以从集团得到200多万元的股份分红。近几年来,金轮集团支付给村里股份分红、分年支付的转制款等达到600万元,占了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的80%。金轮集团从成立到现在,为庙山村的建设投入了7000多万元。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