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只剩下三个农民的村庄
2006-08-21 19:04:00 稿源: 东南商报  

【专题】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青春解读

  承包了30余亩地的骆云和与妻子何康女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喜上眉梢。

  “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胡锦涛

  西安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三年级林君翔 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专业三年级王鹏

  你听说过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吗?如果说农民就是指种田人的话,那么,宁海县梅林街道大路周村就是一个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这3个农民承包着村里近百亩的土地。而在这个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里,却有着一串令人惊奇的数字:12000元的人均年收入,近100万元的人均工业年产值,每3户家庭就有1家办企业,外来打工者人数是本地村民人数的6倍多……8月8日,我们走进了大路周村,而我们认识这个村也是从这些数字开始的。

  3户农家就有1家办企业

  大路周村地处宁海县中部,距县城仅10分钟的车程,邻近同三高速公路,一条甬临公路把整个村分为两部分。一边主要是村民的居住区和农田,另一边则是一排排厂房。在下乡之前,我们就已经从梅林街道干部王珍珍那里听说,大路周村是宁海最富的一个村。

  村委会办公楼在村口,一楼是村民活动中心,摆放着许多桌子和竹椅,10多位老人正在悠闲地聊天。

  村主任高永明说,早上7点以后,村子这边就很少能见到人了,村民们都到对面工厂上班去了,留在这边的只有老人和小孩。

  村主任高永明30多岁,上任不到两年。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聊了起来。“宁海人都知道大路周村,因为它是宁海最富的。整个村才206户,村民共616人,但去年村里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多元,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实际上人均收入还不止这个数。”高永明说。

  大路周村为什么这么富裕,看到一排排的厂房我们就已猜出个大概。在这个0.38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里,有60余家企业,也就是说,在大路周村206户家庭里,平均每3户多就有1家在办企业。产值在400万元以上的有40多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5家,其中捷豹集团产值上亿元。

  大路周村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提到它的特色工业———橡胶。大路周村的橡胶工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具有开拓意识的大路周人便寻求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这就是工业。由于当时橡胶三角带的需求量很大,大路周人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企业———宏伟综合厂,生产橡胶三角带。虽然当时规模不大,但综合厂的成立却为日后大路周村橡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不但使人们尝到了办工业所带来的甜头,更为大路周村今后的橡胶工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现在永信、光明这些企业的老总都出自那个综合厂。

  改革开放后,大路周村的橡胶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企业是汽车橡胶配件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中包括捷豹、光明、永信等大企业。大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小企业的发展,他们将一部分产品加工放到村内的小加工厂里,通过家庭作坊的形式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系列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大路周村的橡胶产品不只在宁海有名,甚至在全国也有着非常响亮的知名度。目前,包括大众、宝马在内的国内80%以上的汽车厂家在使用大路周村的橡胶产品。

  在别的村,村干部最担心的是村民没活干。可在大路周村,要担心的不是没活干,而是没人干。这几年,大路周村每年的工业产值几乎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长。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猛增,村民也就从农民转变为工人。同时村里的企业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及外地人来打工。现在,这些外地工人的数量约有4000多人。

  工业的发展,也使与之相关联的第三产业崛起。现在大路周村,除了在工厂上班的村民外,还有一半村民从事着第三产业。有搞建筑的、搞运输的、开饭店的、开宾馆的、搞销售的,很多家庭往往同时涉足多个行业。按照高永明的话说,大路周村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赚钱的机会很多,只要自己勤奋点,肯吃苦,过上好日子是没有问题的。

  种粮大户和养鸭大户

  目前,大路周村只有3个种地的农民,其中一个还是外来户,他就是来自新昌的种粮大户王国明。骆云和是本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30余亩地,还养了1000多只蛋鸭。还有一个农民是王志见,今年也承包了31亩地。

  我们提出要采访这3位农民,高永明有些犯难,“这些人很难找,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忙活。尤其是王国明,还承包了邻村的土地,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现在哪块地里。”

  正说着,王国明却出现在眼前。高永明说:“这可是稀罕事,平时基本上找不到他。”

  当我们问起王国明的收入情况时,王国明说,“去年台风厉害,粮食收成不好,我还种一些蔬菜瓜果,一年忙下来也就赚了1万多元,够养活自己了。”

  说到今年的情况,王国明一下子有了精神:“今年台风影响不多,水也充裕,按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没有大的风灾雨灾的话,该有3万元的收入。”

  跟我们聊了几句,王国明有些坐不住了,他一直挂念着地里的活。高永明说:“他就这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

  我们在一个鸭棚里找到了骆云和,远远的就看见他坐在棚子里喂鸡。鸭棚比较简陋,用木板搭建,有两三百平方米。鸭棚周围都是骆云和承包的水稻田。71岁的骆云和耳朵不好使,老伴何康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鸭棚被隔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有床、电视机、冰箱、电风扇。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在地里忙碌,是不是日子不好过?”何康女连忙摇头,“儿子再三叫我们不要做了,该享享清福了,我们是瞒着儿子承包土地的。”

  骆云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7年前过世了,二儿子和儿媳开饭店,小儿子日子相对富裕,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网吧,同时跑运输,小媳妇在保险公司上班。两位老人和小儿子住一块,何康女说:“小儿子总是叫我们不要干了,可在家呆久了想念过世的大儿子,到田里找点活干,可以减轻一点思念之苦。现在我们还干得动,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

  骆云和养鸭已有5年了。今年鸭蛋销路不好,加上天气热,上月开始出现亏本,每天亏400多元,坚持了23天后,两老终于决定将1000多只鸭全部卖掉,3天后买进了500只蛋鸡。

  何康女说:“现在日子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就怕天灾,去年养鸭的收入还不错,但台风太多,种水稻赔进不少钱。今年从目前来看,水稻长势还不错,就得看老天帮忙了。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了,每3年村里出钱组织我们老人出去旅游,只要我们身体好些就行了。”

  医疗保险投保率100%

  “以前是穷,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成。现在经济发展了,有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可以落实去做了。”高永明说,全村在去年实现了新型医疗保险100%的投保率,老年人失土养老保险投保率也在80%以上。村里对大学生也有特殊补贴,凡考上大学的,一本可以拿到5000元、二本3000元、三本及专科2000元。如果孩子上不起大学,由村委会出面,联系村里的一些企业,予以帮助。

  不过,当富裕村的村主任也有烦心事。高永明说,去年以来,大路周村的私家车突然多了起来,目前已有五六十辆,而且还在增加。城市里停车难的问题也出现在大路周村,一到傍晚,村子里原本就不宽的马路上都停满了车。

  高永明拿出一套大路周村的规划和改造工程图说,村容规划首先将建设马路,扩展主干道。大路周村将计划完成“一纵三横”四条主干道,其中,一纵的宽梅大路设计宽13米,三条横道设计宽13~16米,并将建一个停车场。同时,还要围绕村里的一座独山建一个公园,下半年就动工。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只剩下三个农民的村庄

稿源: 东南商报 2006-08-21 19:04:00

  承包了30余亩地的骆云和与妻子何康女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喜上眉梢。

  “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胡锦涛

  西安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三年级林君翔 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专业三年级王鹏

  你听说过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吗?如果说农民就是指种田人的话,那么,宁海县梅林街道大路周村就是一个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这3个农民承包着村里近百亩的土地。而在这个只有3个农民的村庄里,却有着一串令人惊奇的数字:12000元的人均年收入,近100万元的人均工业年产值,每3户家庭就有1家办企业,外来打工者人数是本地村民人数的6倍多……8月8日,我们走进了大路周村,而我们认识这个村也是从这些数字开始的。

  3户农家就有1家办企业

  大路周村地处宁海县中部,距县城仅10分钟的车程,邻近同三高速公路,一条甬临公路把整个村分为两部分。一边主要是村民的居住区和农田,另一边则是一排排厂房。在下乡之前,我们就已经从梅林街道干部王珍珍那里听说,大路周村是宁海最富的一个村。

  村委会办公楼在村口,一楼是村民活动中心,摆放着许多桌子和竹椅,10多位老人正在悠闲地聊天。

  村主任高永明说,早上7点以后,村子这边就很少能见到人了,村民们都到对面工厂上班去了,留在这边的只有老人和小孩。

  村主任高永明30多岁,上任不到两年。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聊了起来。“宁海人都知道大路周村,因为它是宁海最富的。整个村才206户,村民共616人,但去年村里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多元,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实际上人均收入还不止这个数。”高永明说。

  大路周村为什么这么富裕,看到一排排的厂房我们就已猜出个大概。在这个0.38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里,有60余家企业,也就是说,在大路周村206户家庭里,平均每3户多就有1家在办企业。产值在400万元以上的有40多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5家,其中捷豹集团产值上亿元。

  大路周村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提到它的特色工业———橡胶。大路周村的橡胶工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具有开拓意识的大路周人便寻求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这就是工业。由于当时橡胶三角带的需求量很大,大路周人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企业———宏伟综合厂,生产橡胶三角带。虽然当时规模不大,但综合厂的成立却为日后大路周村橡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不但使人们尝到了办工业所带来的甜头,更为大路周村今后的橡胶工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现在永信、光明这些企业的老总都出自那个综合厂。

  改革开放后,大路周村的橡胶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企业是汽车橡胶配件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中包括捷豹、光明、永信等大企业。大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小企业的发展,他们将一部分产品加工放到村内的小加工厂里,通过家庭作坊的形式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系列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大路周村的橡胶产品不只在宁海有名,甚至在全国也有着非常响亮的知名度。目前,包括大众、宝马在内的国内80%以上的汽车厂家在使用大路周村的橡胶产品。

  在别的村,村干部最担心的是村民没活干。可在大路周村,要担心的不是没活干,而是没人干。这几年,大路周村每年的工业产值几乎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长。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猛增,村民也就从农民转变为工人。同时村里的企业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及外地人来打工。现在,这些外地工人的数量约有4000多人。

  工业的发展,也使与之相关联的第三产业崛起。现在大路周村,除了在工厂上班的村民外,还有一半村民从事着第三产业。有搞建筑的、搞运输的、开饭店的、开宾馆的、搞销售的,很多家庭往往同时涉足多个行业。按照高永明的话说,大路周村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赚钱的机会很多,只要自己勤奋点,肯吃苦,过上好日子是没有问题的。

  种粮大户和养鸭大户

  目前,大路周村只有3个种地的农民,其中一个还是外来户,他就是来自新昌的种粮大户王国明。骆云和是本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30余亩地,还养了1000多只蛋鸭。还有一个农民是王志见,今年也承包了31亩地。

  我们提出要采访这3位农民,高永明有些犯难,“这些人很难找,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忙活。尤其是王国明,还承包了邻村的土地,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现在哪块地里。”

  正说着,王国明却出现在眼前。高永明说:“这可是稀罕事,平时基本上找不到他。”

  当我们问起王国明的收入情况时,王国明说,“去年台风厉害,粮食收成不好,我还种一些蔬菜瓜果,一年忙下来也就赚了1万多元,够养活自己了。”

  说到今年的情况,王国明一下子有了精神:“今年台风影响不多,水也充裕,按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没有大的风灾雨灾的话,该有3万元的收入。”

  跟我们聊了几句,王国明有些坐不住了,他一直挂念着地里的活。高永明说:“他就这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

  我们在一个鸭棚里找到了骆云和,远远的就看见他坐在棚子里喂鸡。鸭棚比较简陋,用木板搭建,有两三百平方米。鸭棚周围都是骆云和承包的水稻田。71岁的骆云和耳朵不好使,老伴何康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鸭棚被隔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有床、电视机、冰箱、电风扇。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在地里忙碌,是不是日子不好过?”何康女连忙摇头,“儿子再三叫我们不要做了,该享享清福了,我们是瞒着儿子承包土地的。”

  骆云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7年前过世了,二儿子和儿媳开饭店,小儿子日子相对富裕,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网吧,同时跑运输,小媳妇在保险公司上班。两位老人和小儿子住一块,何康女说:“小儿子总是叫我们不要干了,可在家呆久了想念过世的大儿子,到田里找点活干,可以减轻一点思念之苦。现在我们还干得动,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

  骆云和养鸭已有5年了。今年鸭蛋销路不好,加上天气热,上月开始出现亏本,每天亏400多元,坚持了23天后,两老终于决定将1000多只鸭全部卖掉,3天后买进了500只蛋鸡。

  何康女说:“现在日子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就怕天灾,去年养鸭的收入还不错,但台风太多,种水稻赔进不少钱。今年从目前来看,水稻长势还不错,就得看老天帮忙了。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了,每3年村里出钱组织我们老人出去旅游,只要我们身体好些就行了。”

  医疗保险投保率100%

  “以前是穷,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成。现在经济发展了,有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可以落实去做了。”高永明说,全村在去年实现了新型医疗保险100%的投保率,老年人失土养老保险投保率也在80%以上。村里对大学生也有特殊补贴,凡考上大学的,一本可以拿到5000元、二本3000元、三本及专科2000元。如果孩子上不起大学,由村委会出面,联系村里的一些企业,予以帮助。

  不过,当富裕村的村主任也有烦心事。高永明说,去年以来,大路周村的私家车突然多了起来,目前已有五六十辆,而且还在增加。城市里停车难的问题也出现在大路周村,一到傍晚,村子里原本就不宽的马路上都停满了车。

  高永明拿出一套大路周村的规划和改造工程图说,村容规划首先将建设马路,扩展主干道。大路周村将计划完成“一纵三横”四条主干道,其中,一纵的宽梅大路设计宽13米,三条横道设计宽13~16米,并将建一个停车场。同时,还要围绕村里的一座独山建一个公园,下半年就动工。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