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直播回放宁波市举行2008全国报业创新与发展峰会第二日
稿源:  | 2007-12-05 08:03:25

  在我这里我不允许有另外一个体系。我认为必须是一个办公室作为行政枢纽,必须是一个人力资源部作为整体的人力调配。一个体系不能打乱,否则怎么会成功,与其说京华时报是实现了资本运作,倒不如说我们如何在分离的情况下,在非常困难的障碍当中实现了一个比较好的一体化的管理。这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教训。

  以上我讲的四个关系是我们切身的体会。最后我还要说一层意思,就是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来看,资本运作对体制创新的要求还有更深的意义。它绝对不仅仅是已经进入资本运作的这些报社报业机构的事情,它也是宏观上我们总体的报业、报业机构的一种客观需要。这是我们报业所需要的一个重组或者是整合的需要。这是一个基础,如果每个报社都有这个基础,即使有一部分的报社上市了,进行资本运作了,将来发展的空间也不大,因为我们现在上市的报业公司,它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未来中国报业媒体业的战略投资者,它肩负着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但是如果我们绝大多数报社并没有进行改制或者是改动的话,它将来投资投向谁,收购目标在那里?没有用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只有我们大面积的转体改制。经营性的报社纷纷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成为一个公司,这个时候我们的收购、兼并、重组、整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在那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涌现一批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石的这么一批现代的报业新型的生产组织。产业组织来带动我们整个的报业和媒体业的发展,让我们对这个目标充满期待,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伟来继续这个话题。

  孙伟:大家早上好,感谢主办单位新闻出版报和宁波报业集团给我们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老总所代表的党报集团相比,北青是一个小弟。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地位,在03年的时候,中宣部把北京青年报选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了编采和经营两分离,经过了一定的体制改革,在香港H股以主体上市。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是2004年12月22号,北青在香港H股上市,应该说这件事情引起了业内的同行的击大地关注,也引起了海内外相关的专家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说作为内地正式的报纸,在海外上市这是第一股。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里程碑的意义。

  对于北青上市的这一段,我想在座的各位老总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我也不过多的说上市的事情。我就是想简单地说三个问题,一个想讲一讲北青上市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在哪里?第二我想说一说上市三年来我们在报业运作、资本运作这些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和探讨,第三个话题我想讲一讲我们感觉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打算。

  2004年12月22号,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H股上市,当时发售的股份是2387万,发行总的规模是11亿人民币,其中北青传媒融资是10亿人民币左右。以当天的市价我们的发行价是18.95元,当天的收盘价是22.7,以当时的收盘价算当时北京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47亿多人民币。北京青年报还有65%的股份,还是绝对的控股,仍然保持了对上市公司的管控能力和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这个都是绝对的保证。其实北京青年报有上市的运作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为什么想到上市呢?实际上就是前面几位专家和领导都讲到了,当时2000年以后,北京青年报经营余额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当时每年都是以成倍翻番的速度,但是在01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一报独大,过于依靠单一媒体的这种弊端。我们当时已经感觉到了,如果想做大做强紧紧依靠一张北京青年报是不可能的。当时我们就有这么一个意识,尤其是那天也讲到了新闻资源没有能够充分的运用和发挥。说白了就是报社一个记者,如果他采写了一篇稿件其实下了很大的成本,但是只是在报纸上发一块儿,有时候由于版面的关系还要删掉很多,这一下就结束了。当时我们就感觉到应该有一种融合,当时我们就想比如说和广播电视的融合。如果这种融合能够实现,能够像国外的传媒集团那样,这样我们将从很多方面得到益处,最直接的是降低新闻的成本,就是充分的运用新闻的资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