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阴云不散,世界经济趋于下行,这对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的中国,意味着外需减弱、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可能更为困难,直接影响到就业。因此,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原则,解决好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成为急需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近日市场传来的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有望获准发行的消息,无疑让翘首以待的市场各方为之一振。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促进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工作,有主承销资格的商业银行也纷纷进入研究状态,为能尽快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如此,一直徘徊在大型企业间的短期融资券发行现状有望得以改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中国直接融资步伐有望向前迈进一大步。
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始终深受各界关注,而管理层也一直多措并举地力促这一难题的解决。过去的一个多月以来,国家从多方面、多角度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7月中旬,浙江等地政府对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作出快速反应,下发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管理层以期通过规范民间借贷,为中小企业融资雪中送炭;随后央行又在《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建议给予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并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更是以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等财政、金融、外贸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之复杂、不确定性之多、调控难度之大,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而且,下半年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依然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贸出口企业集中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还将持续,由此带来的融资难问题还会困扰企业。毕竟,在银行信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大型企业资信普遍好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对较小,银行信贷资金“目光”会更多关注于大型企业。
因此,各方期待宏观调控能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殊困难能因症施策,以保证和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金融专家进一步指出,仅仅依靠银行信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通过金融工具的引导,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才是“治本之策”。而央行今年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并没有对短期融资券发行企业在政策准入上设立“门槛”,这为中小企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扫清了障碍。并且,自2005年5月底开始发行的企业短期融资券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到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实践中。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已有数百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759只、总量10148亿元的企业短期融资券。这种以非政府信用为支撑的信用工具,显然让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都尝到了甜头,但迄今为止,中小企业仍未能发行短期融资券。此时,如果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顺利推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或者类似创新产品,不仅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开辟出一条新路,而且也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丰富投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当然,市场人士也指出,中小企业的参与,在信息披露、评级制度等方面对短期融资券市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可否认,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薄弱的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同时也为转移资金、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所以,在短期融资券的信息披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探讨事前预防、严格披露、监管得力等措施。信用评级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中小企业的参与将打破市场主体仅为信用级别高且无差别的大型国企垄断的市场格局,这对信用评级机构将提出严峻的挑战。同时,投资人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与判断能力。市场既需要保护,也需要完善,既需要规范,也需要创新,只有健康的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外部环境趋紧和成本上升,不少中小企业已开始主动转型,争相优化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依靠自主品牌、依靠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增强市场适应力。而中小企业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掀开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崭新一页,也为其早日进入短期融资券市场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企业必将成功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必将继续向前迈进。(记者李倩)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 吴颖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