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黑
成都市城管局宣布从即日起到8月4日,开展“城市严管月”活动。在此期间,将通过严格的经济处罚,督促市民养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如果有人随地吐出一口痰,发现后付出的代价就是50元。(7月4日《成都商报》)
按照成都城管部门的说法,对于少数市民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过去他们都是以提醒和教育为主,很少真正进行处罚。那么,此番“严管月”中的一口痰罚款50元,的确堪称是“严管痰”了。不过,正如一些网友跟帖中所议论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罚得再狠,又能“培养”多少文明习惯。说是“严管”,其实更让人疑虑这个“严”字带头的药方缺乏后劲。
真正的“严管”,应该是一以贯之、长抓不懈。倘若所谓的“严管”,从一开始就划定了时限,甚至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公众这是一次“活动”的形式与过场,那么,缺少文明习惯者即使撞到“严管痰”的枪口上,被罚了些钱,恐怕至多也是自认晦气——什么时候不好吐,偏偏在这个期间吐了且被罚了。而50元一口痰,是不是真的给其留下了“严管”的印象,我是不怎么敢肯定的。
同样是处理随地吐痰等的不文明行为,香港、新加坡虽然没有自称“严管”,但越来越多到过那里的人们,已经口口相传,不敢随意造次了的。而且,那里对胡乱吐痰的罚款额度,也绝对要比50元一口高得多了。所以,单就罚款金额来说,那里对乱吐痰的处罚,才真正称得上是“严管痰”。不说“严管”,高额罚款,人人都能谨小慎微地不越雷池半步,这是不是说,内地许多地方是钱罚了太少,才让好多人难长记性呢?我觉得倒也未必。关键的一点是,人家是把不折不扣地长期坚持严格执法,以及确保环卫设施的真正便民利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倘若一边是相应设施的捉襟见肘,一边又是松一阵紧一阵的皮筋式管理,别说罚50元,就是开价500元一口的“严管痰”,又有多大警醒作用和教育意义呢。
工作不是“搞活动”,严格不是“一阵风”。现实中太多的“活动化”工作思维,或许才更需要有个“XX月”来好好清理一下才行。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