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兴庭 文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席卷下,“过冬”已成为江浙中小企业的最大课题,而企业集体“过冬”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就业。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的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比对,该市人力资源市场今年第三季度提供的“二产”岗位分别减少6.8万个、5.6万个。其中,制造业岗位数同比、环比分别减少6.5万个和5.4万个。与此同时,在铁路和公路,农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已悄然显现。有负责人表示,“至少多了10%~20%。” (《东方早报》11月13日)
失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邱泽奇教授曾写过一篇分析文章《没有爆发点的危机——中国失业人口结构与社会稳定》,他认为,在下岗职工的“余热效应”、城镇失业青年的“游戏效应”和农村失业青年的“悬空效应”下,失业人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尽管一时还找不到爆发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失业人口与社会危机之间没有关系。邱泽奇的结论是这样的,大量失业人口尤其是农村年轻失业人口的存在,由于生计的不确定性,失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诱因。现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农民工失业无疑都将加剧这一风险。
中国已经进入了商品过剩时代,然而,最短缺的又是什么呢?是工作机会,是饭碗。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几个月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从中央到地方,“保增长”已成共识。以中央的四万亿人民币为基础,新一轮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当中。但是,在我看来,比保增长更重要的是保就业。如果政府投资过多倾向于铁路、公路、交通通信等吸纳就业能力较小的“大项目”,将不仅不利于扩大就业,反而会产生“逆就业”效应,造就一批新的垄断行业。众所周知,我国的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从“保民生”、“保就业”的角度出发,减税让利才是根本之道。
事实上,近年来,民众对失业问题的关注早已经超过对GDP增长、经济发展等的关注。早在2001年,英国BBC公司援引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三家公司的调查数据时就已经指出,“失业已经变成中国人最关心的社会议题”,其次是住房和医疗保障。与此相对应的,地方政府的优先目标又是什么呢?国情专家胡鞍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地方政府眼中,居首位的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其次是GDP增长,然后是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基础设施,而本地区的就业问题则被摆到了第七位。民众关心的议题与政府所关心的显然存在一定脱节。
经济学者赵晓在他的报告中就指出,相比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在社会就业中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他认为,农民进城、充分就业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我国的宏观政策,也应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
稳定是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常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话,但是没有稳定基础的发展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看来,“就业”也应成为当前执政的第一要务,事实上,最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最关心的往往也是就业。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在引导投资时,应参照各行业的就业吸收能力来确定重点投资领域的优先顺序,国家的信贷政策也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诉求。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