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书记"内幕不应由<区委书记>公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11-18 11:01:06报料热线:81850000

  吴江

  10月15日起,有个网名为"我不是洪溜溜"的网友在网上贴出爆炸性的官场小说《区委书记》。有好事者将其中的情节与杨湘洪事件对比后,发现大部分属实。"洪溜溜"表示,小说素材基本都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透露的。(《齐鲁晚报》11月15日)

  在文学创作缺乏新意的背景下,"官场小说"确实堪称一枝奇葩。由于受到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又反过来刺激了"官场小说"的创作。一时间,官场文学俨然已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境界,不少书店甚至专门为"官场小说"开辟了专柜。事实上,文学的创作要能够吸引读者,当然不可能毫无依据的去凭空滥造,而必然需要取材于生活。"官场小说"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官场小说要引人入胜,同样需要对现实官场的深入了解,并对官场素材进行深入发掘。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前发生的受到举国关注的"区委书记出国不归"事件,当然不失为"官场文学"创作的难得素材。以此事为原型创作出的官场小说受到读者的追捧,也完全可以期待。不过,当出国不归区委书记的内幕,居然首先以官场小说的形式现身网络时,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尽管按照《区委书记》创作者透露,小说的的素材基本都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透露的。既然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那么一般公众当然无缘结实,自然也就不可能获悉相关的内幕。不过,公众不识核心人物,恐怕并不能成为公众无缘获悉"区委书记出国不归"内幕的理由。按照道理,既然区委书记是公务员,那么当然应该对公众负责,并向公众述职才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了"区委书记出国不归"事件,作为公众当然应该有充分的知情权,相关部门也理所当然应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的内幕进行调研,并给予公众一个负责的交代和解释才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区委书记出国不归"对于公众而言始终是一个迷局,内幕和原委究竟如何,公众更是无法从权威的渠道获悉。而这恐怕是比"区委书记出国不归"更为严重的失职。

  不可否认,要彻底厘清区委书记出国不归的原因,当然需要对相关核心人物的充分审查和调研,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相反,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公务"事故",司职官员管理的人事与纪委等部门,显然应该为自己的后知后觉向公众道歉并负责的查明原委,向公众公布详情,并建立相关的预防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才是。这迟迟公布不出来的内幕,与其说是调研的难度有多大,倒不如说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对于责任有意无意的规避。

  笔者不相信,《区委书记》的创作者能够接近非常核心的人物并完成对相关内幕的探悉,权力和能量远远超过独立作者的官员监督与管理部门却做不到。事实上,正所谓"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无论是出于加强官员监督能力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对公众负责任的视角来看,大大小小的官场丑闻都不应该成为隐秘的内幕,而必须第一时间让丑闻的内幕见光并与公众见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委书记"的内幕当然不应该首先由《区委书记》这一官场小说的形式公布。某种程度上,"官场小说"之所以受读者喜爱,恐怕正与官场丑闻的隐秘与讳莫如深不无关系。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书记"内幕不应由<区委书记>公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11-18 11:01:06

  吴江

  10月15日起,有个网名为"我不是洪溜溜"的网友在网上贴出爆炸性的官场小说《区委书记》。有好事者将其中的情节与杨湘洪事件对比后,发现大部分属实。"洪溜溜"表示,小说素材基本都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透露的。(《齐鲁晚报》11月15日)

  在文学创作缺乏新意的背景下,"官场小说"确实堪称一枝奇葩。由于受到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又反过来刺激了"官场小说"的创作。一时间,官场文学俨然已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境界,不少书店甚至专门为"官场小说"开辟了专柜。事实上,文学的创作要能够吸引读者,当然不可能毫无依据的去凭空滥造,而必然需要取材于生活。"官场小说"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官场小说要引人入胜,同样需要对现实官场的深入了解,并对官场素材进行深入发掘。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前发生的受到举国关注的"区委书记出国不归"事件,当然不失为"官场文学"创作的难得素材。以此事为原型创作出的官场小说受到读者的追捧,也完全可以期待。不过,当出国不归区委书记的内幕,居然首先以官场小说的形式现身网络时,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尽管按照《区委书记》创作者透露,小说的的素材基本都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透露的。既然是非常核心的人士,那么一般公众当然无缘结实,自然也就不可能获悉相关的内幕。不过,公众不识核心人物,恐怕并不能成为公众无缘获悉"区委书记出国不归"内幕的理由。按照道理,既然区委书记是公务员,那么当然应该对公众负责,并向公众述职才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了"区委书记出国不归"事件,作为公众当然应该有充分的知情权,相关部门也理所当然应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的内幕进行调研,并给予公众一个负责的交代和解释才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区委书记出国不归"对于公众而言始终是一个迷局,内幕和原委究竟如何,公众更是无法从权威的渠道获悉。而这恐怕是比"区委书记出国不归"更为严重的失职。

  不可否认,要彻底厘清区委书记出国不归的原因,当然需要对相关核心人物的充分审查和调研,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相反,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公务"事故",司职官员管理的人事与纪委等部门,显然应该为自己的后知后觉向公众道歉并负责的查明原委,向公众公布详情,并建立相关的预防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才是。这迟迟公布不出来的内幕,与其说是调研的难度有多大,倒不如说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对于责任有意无意的规避。

  笔者不相信,《区委书记》的创作者能够接近非常核心的人物并完成对相关内幕的探悉,权力和能量远远超过独立作者的官员监督与管理部门却做不到。事实上,正所谓"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无论是出于加强官员监督能力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对公众负责任的视角来看,大大小小的官场丑闻都不应该成为隐秘的内幕,而必须第一时间让丑闻的内幕见光并与公众见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委书记"的内幕当然不应该首先由《区委书记》这一官场小说的形式公布。某种程度上,"官场小说"之所以受读者喜爱,恐怕正与官场丑闻的隐秘与讳莫如深不无关系。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