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洛阳市近日决定,将实施一项补贴政策,以鼓励公务员往返北京时乘坐洛阳航班。12月10日,记者在洛阳街头采访,不少市民认为,不能随意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个行业。事实上,洛阳市此前已开始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培育自己的航空市场,政府为此背上了巨额补贴(12月11日法制日报)
如果说在全球航空市场中,鼓励公务员出差坐飞机的“洛阳模式”是举世无双,破了天荒,那么在全球所有的航空公司中,执飞洛阳航班的两家航空公司也是端上了绝无仅有的“铁饭碗”——只要负责载客,不必关心航线的盈亏,甚至连其它属于航空企业的事情,统统不必过问,自己要做的就是等着收取洛阳市政府的补贴。
而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倒是洛阳市政府成了“航空公司”,时时要操心怎样拓展客源做买卖……忙得焦头烂额。如果有谁不知道什么叫错位,那么看一看洛阳这个活标本就一清二楚了。舆论质疑:政府埋单的航空市场能够“飞”多远?然而洛阳市政府想的却是洛阳不能没有飞机。
如果说财政斥资包飞机、养机场、养航线是一个怪胎,那么怪胎既出,必然怪事不断。比如为了让那飞机有人乘坐,洛阳市还发了“红头文件”,鼓励——其实就是要求公务员出差乘坐航班。2005年以来,根据规定,洛阳方面付给航空公司的补贴价格是每小时3.9万元,按每天飞行洛阳航线10小时计算,全年的费用近2.5亿元才有可能保证两家航空公司执飞洛阳的航班正常运营。为了“洛阳有飞机”,政府背上了巨额补贴。
违背市场规律的怪胎从其出世之时就注定了不会有未来,这已无须多说;真正发人深省的是,为何至今日,还有这样的怪胎?绕不开的另一个问题是,政府不是印钞机,不能印出钞票来;政府也不是大富翁,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资产。政府有钱,但那是纳税人的钱;政府可以花钱,但只能是根据纳税人的意志代纳税人花钱。洛阳随意动用纳税人的钱去做“包机人”,与法理相悖远矣。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