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五问农村新社区——北仑九峰山社区见闻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3-31 08:00:13

  二问

  农村新社区

  该怎样建设

  走进九峰山社区,一条条新建的水泥公路把一座座青山、一幢幢农家楼房紧紧相连,社区10分钟交通圈已形成。沿着公路往上,村民正在山上种茶树和花木,一条条溪流的堤岸被修葺一新,两旁绿树成阴……如今,这里已组织了服务全社区的垃圾保洁、绿化管护、河道保洁专职队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转、统一填埋和污水生态化处理网络;完成了农民饮用水系统、农村电力扩容改造以及有线电视、宽带传输的城乡联网……到去年年底,社区内已经有4个村成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其他的村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创建完成。

  今年开始,随着社区正式挂牌,新一轮建设由此展开。目前,位于居民集聚区的农贸市场、幼儿园等设施已经建成,占地2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结顶,两个村民广场和大型停车场已完成规划……

  “在社区范围内,公共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普照’,社区居民不管住在哪里,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共享这些设施,这是项目建设的目标!”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介绍,自开展“成片连线”建设以来,九峰山区域投入的资金已超过6000万元。“如果各村各自为战,不仅会造成重复投资,而且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也无法与现在相比。”

  对于社区的建设,家住城东村最边上的胡金珠阿姨感受很深。“过去,村与村之间那些地段老弄不干净,气味难闻不说,夏天苍蝇蚊虫还特别多。”如今,曾经遍地生长的杂草已被清理干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拔地而起,道路也拓宽了,路两边种上了垂柳和松柏。胡阿姨说,以前大家羡慕3公里以外的城镇社区,现在轮到城镇社区的居民来羡慕他们了。

  这几天,在和鸽村附近的集体山林地中,每天有不少农民在栽植花木。“以前也想过发展花木,就是怕运不出去。”村支部书记张培军说,过去农民把毛竹砍下来,要走2公里的路,才能装到车上。毛竹行情好时,村民倒也可以吃这点苦;行情跌时,索性就不上山砍竹了。“这条路把我们折腾惨了。”

  原来,和鸽村村民要到山外去,必须经过城联村,而城联村村民到承包山林去,也必须经过和鸽村,由于穿村山路连开拖拉机都很困难,两个村处在出不去、进不来的尴尬境地。大家几次想着修条好路,但是因为两村地形犬牙交错,村民居住点互相交叉,处理起来太复杂,最后只能作罢。今年年初,由社区出面协调,把这条山路拉直拓宽,开大卡车都没问题。现在两村的山林每亩年流转费用高达600元,比山下平原地区的农田还要高出一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