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房的诺言:
“宁波质量”撑起一方平安
近段时间,乔庄河旁万众安居小区建设工地,成了附近小坝临时板房安置区董生菊夫妇散步的终点站。
“用那么粗的钢筋建房子,让人心里踏实。”董生菊说,这个安居小区是他们眼看着“长大”的,那是未来的新家。
如今的青川,大大小小的余震时有发生,“平安”成为人们心头的祈盼。
“过去是水泥缝里塞钢筋,现在是钢筋缝里塞水泥。”随着宁波援建项目不断落地,逐个结顶,青川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经历“7·16”青川特大洪峰之后,现在黄坪乡学校副校长冯鲲再不用担心下雨天或余震时,校舍漏水或倒塌了。
当时,山上泥石流直冲下来,将学校教学楼一楼后墙墙体全部掩埋,楼房却安然无恙。
赶往这所学校时,恰逢四川省质监部门对宁波援建学校项目进行质量考核,结论为:目前宁波已交付的黄坪乡学校、瓦砾乡学校和茶坝乡学校均为“结构优质工程”。
这些新建校舍每平方米含钢量有80多公斤,是普通学校的两倍。现在宁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已开始冲刺四川省建筑类最高奖——“天府杯”。
增加建材含钢量,提高混凝土级别……在学校、卫生、市政等不少援建项目上,宁波人颇费了一番功夫。
针对青川余震频发、汛期过长,援建者打破常规,创新工艺流程。乔庄入城主干道大桥,在桥梁立柱和箱梁之间增加特殊抗震挡块,安装专门定制的球型钢支座,提高抗震性。
入城干道上坪段路拼桥,在青川首次使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上动下不动,可左右水平滑动20厘米。
入城干道城区段,因当地碎石硬度不够,在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以减少路面裂缝。
小坝安居小区,采用框架减力墙结构。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为青川百姓搭建百分之百的安全。这是全体宁波援建者的一致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