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使命: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伍
大山深处茶坝乡学校操场上,接力赛如火如荼;教学楼里的九年级英语课堂,孩子们发言也如接力赛,活跃而热闹。
现在楼锡炯在课堂上不再像刚来时自唱“独角戏”,学生们敢大胆用“青川英语”,与这位美丽的英语老师进行交流了。
楼锡炯是宁波慈溪金山中学的女教师。今年9月,她成为宁波第二批青川支教团的成员。
两批支教团共22人,都是宁波各县(市)区学校的骨干教师。
“在青川,不光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切磋与传授,成为支教团成员共同的使命。
两个多月来,楼锡炯除担任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外,更多精力,放在与当地年轻教师的交流上。
“原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更没听说过激励教育法。”在楼锡炯的帮助下,英语教师陈文不但学会了先进教学法,还成为其他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的“老师”。
如今在这群人的带动下,青川不少学校“一张嘴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得到很大改观。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高中,他们不但给学生上课,还给老师们开讲座;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教学仪器,还为灾区和宁波的孩子牵线搭桥,结对助学……
现在尽管青川诸多卫生院已建成,各种医疗设备也已到位,但许多当地医生看到这些设备仍“无从下手”。不具备从医资格、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和技术、许多平常病症无法本地解决,这些都成为未来青川医疗发展的瓶颈。截至目前,宁波共抽调七批医疗骨干130人赴青川。今年9月,来自宁波鄞州的第七批33名医务骨干赴川。
青川县妇保院,自编教材,因材施教,全县36名麻醉医生完成培训。
青川县疾病防控中心,结合“青川县第二届全球洗手日现场活动”,对三锅乡师生进行洗手知识教育。
乔庄中心卫生院,对乔庄片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与管理的业务指导。
“三个月时间很短,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青川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卫生医疗队。”支医团团长何利群说道。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孙文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