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五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先进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代表企业:凹凸重工
像造飞机般
造起重机
就在众多宁波民营企业都在为“用工难”问题而犯愁的时候,宁波的室内起重机生产龙头企业——宁波凹凸重工公司常务副总赵学明却一脸轻松:“我们没有用工方面的难题,因为我们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大大减少了用工量。”
赵学明说的“与国际接轨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由协作厂生产,企业总部装配、调试、合成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优点是:专业的部门做专业的事情、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幅下降、用工量减少、专业分工下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仅保留核心部件生产
从2008年年底开始,凹凸重工就有意识地逐步将起重机零配件的生产任务实行外包,自己仅保留核心部件的生产车间,并主抓技术研发和品牌运营、产品销售这“两头”。到目前为止,这种生产管理上的转型已基本获得成功。目前凹凸重工的电动葫芦、减速机、单机、电动小车等60%的零部件都实现了外包生产,协作配套厂家已经超过20家,一些协作配套厂甚至有来自芬兰、法国、德国、美国等国际同行,有些零部件如电动葫芦等还来自国际顶级专业生产厂家。而凹凸公司则主要生产主梁这一最重要部件,然后总装、调试后出厂,并负责安装、交付。
“我们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采用跟造飞机、造汽车、造计算机一样的办法,零部件全球采购,然后在公司车间里合成,这是全球效率最高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创新实际上也是企业的一种升级转型。”凹凸重工董事长朱剑君表示,“采取这种新的生产协作机制后,公司只要管好零部件的质量,在需要管理的人员和产品大大减少的同时,生产效率却大大提高,利润附加值也有所提高。”
有关数据表明:凹凸重工的用工量从最高时的300多人下降到目前的170多人,但公司的人员劳动出产率却从2年前的每人50多万元提高到100多万元。
集中精力搞好研发
把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剥离出去后,凹凸重工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搞好产品研发创新,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目前,凹凸重工已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凹凸重工正在和德国ABM公司合作,联合研发一种名为“高效低碳大吨位智能化电动小车”,这种新的电动小车(电动小车功能相当于电动葫芦,但其能吊起的重量更大,效率更高)重量只有7吨(按照国家标准,目前普遍使用的起重重量达75吨的室内起重机,电动小车重量为27吨),耗能仅55千瓦(目前的国家标准是115千瓦)。“电动小车的自重量减少20吨,可以大大节约厂房投资,而产品的能耗也会大大降低。这会给起重机行业带来一次‘能效革命’。”朱剑君很有信心地说。预计这种产品将在今年6月投放市场。
“跟产品创新一样,生产模式的创新也很重要。这就好比是一家服装厂引进了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减少了用工量,提高生产效率一样,也是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任务。”朱剑君表示,去年凹凸重工的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杭州叉车厂、绍兴起重机厂等历史悠久的企业,成为浙江省内同行业的冠军。
东南商报记者 殷浩 薛智谊 通讯员 许淑敏 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