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咸水浮沉钩金沙——镇海外海铁锚制作的岁月变迁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10-09-16 10:06:25

  元世祖忽必烈所作《航海歌》,头一句是:“扬帆起锚映晨晖,四海翱翔几时归。”锚,是航海不可或缺之物。泊港、停航,都需要锚打先锋,沉入水底,钩住,甚至船只避风抛锚处称为“锚港”。

  镇海曾是制作外海铁锚的重要基地。生意最繁忙时,舟楫往来,人群穿梭。除了忙着交易渔货海味,铁锚、渔网、车筒葫芦、浮子等渔业工具交易也异常红火。渔船从这里载锚而去,驶入茫茫大海,从夹着泥沙的海水中,捞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时至今日,铁锚制作手艺在镇海日渐式微。传统外海铁锚制作传人,也仅剩一二位,且垂垂老矣。

  铁锚传人话当年

参与土法打造镇海第一链的严宝泰师傅。

  2009年,镇海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找到一位外海铁锚制作技艺传人。他叫汪贤年,1931年8月25日出生,土生土长的镇海人。铁锚、大锤、拉风箱、烊铁、链条,这些词语,在他生命中整整驻扎过34年。

  “13岁,我连师傅店门口的排门板都背不动,就被送去做了学徒。”80岁的汪贤年,目光坠入了遥远的从前。

  13岁时,家中遭灾,生计艰难。汪贤年的母亲搬到西门外(现聪园路一带)矮平房居住。为了糊口,母亲咬牙将他送到范宝清的铁锚铺,学习铁锚制作技艺。“从前的手艺,都是师徒代代传承。做师傅的,哪肯把手艺轻易传人?讲明了三年后才能单独制作。”

  镇海临海,渔业发达,大大小小的船只造好后,都要配上铁锚。从宁波或外省一带购买,对渔民来说有点远。有几位精明的无锡师傅看准商机,把铁锚制作技艺从无锡一带传到镇海,后来干脆在镇海常驻下来,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一来二去,几个老道的镇海人也学会了这门手艺。

  汪贤年的师傅范宝清,是镇海本地人。他也走过这么一段坎坷的学徒路,终于媳妇熬成婆,开设了铁锚铺。放眼当时的镇海县城,仅有两家铁锚铺,因此范宝清在镇海一带较有名气。范宝清开铺授徒,又带出了汪贤年一班师兄弟。汪贤年出师后,也按照师傅的老办法,带了很多徒弟。

  一开始,汪贤年拉风箱、抱小孩、做杂活。早上烧饭挑水,之后到铺子里给师傅打下手。汪贤年回忆说,自己还没有摸到榔头时,天天拉着风箱看师傅汗流浃背地干活。瘦弱的胳膊整天拉,使出了浑身的气力,呼哧呼哧的累得慌。火星跳到身上,很烫。不管天冷天热,每日早晨还得用两大只水桶挑水。汪贤年实在熬不住,趁一个雪天逃走了,却在大街上被师傅的母亲逮个正着,无奈又返回铺子继续当学徒。

  低矮的店堂内,无锡师傅敲着八磅大榔头,把在热炉灰中埋软的铁器,一截一截粘在一起。“砰—咚”,“砰—咚”,单调枯燥的声音在打铁间回荡着,八磅榔头一点一点地把连接处敲圆。

  多劳多得,无锡师傅的收入是可观的,小小的汪贤年心中满是羡慕。普通学徒根据跟随师傅年份的长短,慢慢晋升。先拉风箱,再敲铁块,出师后独立制作。手艺行老规矩,学徒必须满3年,才可以单独制作。

  “砰咚砰咚”声中,三年过去了。师傅让他继续拉风箱,并开始学做铁链。慢慢地,他出师了,也带起了师弟,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诀窍。从此,汪贤年的命运与锚链制作缠在一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