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前言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利益,也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有的甚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比如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水平最终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包括食用农产品种养殖水平和食品加工方式,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理念,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程度,消费者消费理性,政府监管能力和自然环境污染状况等等。理性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总结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历程和经验,我们会深深感到,食品安全问题既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又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确保食品安全,生产和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负有监管责任,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政府有效监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市场的职能,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食品标准体系,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充实提高技术和行政监管能力,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监管办法;开展食品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消除安全风险;重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客观真实地向公众通报食品安全状况,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长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把“确保食品安全”写入十七大报告,2009年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今年国务院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食品安全列入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市政府连续多年把食品安全作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规范市场准入,食品安全检验达到4万批次,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共享系统。“确保食品安全”是包括政府在内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和建设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了近五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开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每年进行食品评价性检验,2009年开始每年达到4万批次,至今已检验食品近7万批次,为我们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客观真实反映宁波食品安全状况和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我们尝试编制本报告,作为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重要形式,予以公开,以加深社会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了解,也为公众理性认识食品安全现状提供科学资料,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进入更加理性和规范阶段。
食品安全评价的条件
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而食品安全风险就是指因食品危害产生不良作用使消费者可能受害的概率与程度。食品导致消费者受害的因素非常复杂,但主要有两类,一是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二是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危害。本报告是对后者,即对食品进行科学抽样检验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符合标准的程度作出客观的评价。
食品检验检测是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的科学手段。2009年,全市全年对蔬菜、肉类、水产品、豆制品、米面、食用油、酒饮料、水果、乳品等大宗食品和其它食品进行了40914批次的实验室检验,检验项目(参数)达到316326项次,并对136万批次食品进行了快速定性检测。在检验能力方面,目前全市有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省计量认证的法定资质食品检验机构36家,检验和管理人员1200余名,其中中高级技术职务分别占40%、20%,硕士博士占10%;拥有包括LC-MS-MS(液质谱联用仪)、GC-MS-MS(气质谱联用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尖端食品检验仪器设备,检验设备原值人民币3亿多元;建有全市所有食品检验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联网使用的“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共享系统”。当前我市食品检验能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能基本满足我市各级政府委托检验、分析评估的需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专家组,有关部门建立了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和分析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食品安全状况分析评价,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食品检验结果总体评价
2009年,被抽验的40914批次各类食品中有5133批次不合格,批次合格率87.45%。其中精制茶、啤酒、食盐、水果(包括苹果、葡萄、瓜类、柑橘、香蕉、热带水果)、部分蔬菜(青椒、芦笋)合格率100%;大米、小麦粉、其它蔬菜、水产品、猪肉、牛肉、活家禽、食用油、蛋制品、冷冻饮品、豆类、糖、调味品、食用菌、坚果、罐头食品等合格率都在90%以上;而豆制品、即时制作加工类食品(如糕点类)的合格率较低,在55%左右。在检验所得的316326个检验项目参数中,有6217项次不合格,项次合格率达98.03%。检验结果显示,造成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豆制品和即时制作加工类食品)是微生物指标超出限量要求,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45.1%;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26.5%;蛋白质、过氧化值、冷冻实验、脂肪酸组成、维生素、蔗糖、水分等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10.8%;标签不符合要求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6.2%;其它还有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非食用物质与天然污染物等不符合标准,但占不合格项次的比例很低。从已获知的危害因子分析,造成我市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普通微生物指标超标,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致病菌则全部检验合格,另外黄曲霉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未检出或个别检出,表明我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小。2009年全年食物中毒报告发病率0.33/10万,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中毒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放心度达到95%,食物中毒报告数和公众感受与抽检监测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