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2009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10-22 09:26:34

  大宗食品分类评价

  影响和决定食品安全的因素、人体受到危害的表现形式、不安全食品与造成人体危害的关系等问题都非常复杂。食品安全标准是根据污染物及其数量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不同的食品可能存在不同的污染物。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与其摄入量成正比的,也就是与个人食用食品中有污染物的食品比例,以及污染物本身的超标数量相关。因此,我们的分类评价着重关注消费者的基本食物,即不受消费水平、人员阶层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的刚性消费的食品,比如蔬菜、猪肉、粮油、水产品等,我们称之为大宗食品,具有摄入量大、不间断等特点。安全评价以食品标准和检验结果为主要依据,以大宗食品为对象,分别对食品品种的安全性和污染物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开展的浙江省膳食结构调查,宁波市民膳食结构中的大宗食品包括:谷类及制品(258克/天)、蔬菜类(258.36克/天)、鱼虾蟹贝(120.37克/天)、豆类及制品(123.63克/天)、畜肉类(63.33克/天)、酒饮料类(118.76克/天)、调味品类(油盐等,93.35克/天)、水果类(73.7克/天)、乳类及制品(49.86克/天)、蛋类(34.92克/天)。据此,我们确定对蔬菜、水产品、豆制品、肉类、米面、食用油、酒类、水果、乳类和蛋类等十类主要大宗食品开展安全评价。

  2009年全市共抽检上述10类大宗食品抽检达到23972批次,共获得221097项次数据,下面是分类分析。

  蔬菜:全年全市共对8078批次蔬菜进行了118330项次的检验,其中27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3.44%),322项次不合格(项次不合格率0.27%)。不合格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其中农残超标共179批188项次,批次不合格率2.22%;重金属超标95批117项次,批次不合格率1.18%,其中总汞60项次(超标幅度轻微)、无机砷31项次(轻微超标)、镉19项次、铅7项次不合格。抽检结果显示,重金属微量超标,而市场供应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场供应蔬菜安全度逐年上升。

  猪肉:全年共检验鲜猪肉(含猪肝)及生猪(尿样)2936批次7447项次,其中2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0.92%),27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0.36%)。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砷(13项次)、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4项次)和水分(2项次)等。我市猪肉合格率连续五年持续上升,瘦肉精检出率极低(4/2759),宁波地产生猪抽检全部合格;而占80%来源于市外的生猪也基本合格,说明我市绘制生猪购销路线图、加大抽检和处理力度等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使供应宁波生猪的河南等地区进一步加强了瘦肉精和兽药使用的监管。

  水产品:全年共检验水产品2864批次14754项次,其中18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6.32%),199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35%)。不合格项目主要有,贝类的无机砷53批次、镉20批次,鱼类硝基呋喃代谢物39批次(检出率2.05%,39/1906),主要来自沿海省份;鱼类孔雀石绿(含无色孔雀石绿)20批次,主要是淡水鱼产品;虾类亚硫酸盐(二氧化硫计)14批次,主要是海捕虾。抽检显示我市市场水产品药残超标问题主要存在于外来水产品;另外,近海环境轻度污染和贝类生物特性导致一部分贝类重金属超标。

  豆制品:全年共检验豆制品1152批次6721项次,其中41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36.02%),549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8.17%)。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超标,达到334批次,占不合格总数的80.48%;防腐剂不合格30批次,其中苯甲酸18批次、丙酸钠6批次、山梨酸6批次,主要是预包装豆制品。2009年我市豆制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比上年有很大的提升,但总体合格率仍然低于其他食品,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生产流通食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只要食用方法得当(煮熟后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国内外也鲜有因豆制品微生物污染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大米与面粉:全年共抽检大米、小麦粉926批次9900项次,其中3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10%),39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0.39%)。共抽检大米660批次7566项次,其中1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2.12%),15项次不合格(项次不合格率0.19%);大米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铅(8批次)、马拉硫磷(3批次);抽检显示我市大米合格率较高。共抽检小麦粉266批次2334项次,其中2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9.02%),24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03%);小麦粉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过氧化苯甲酰(21批次)、铝(3批次)。过氧化苯甲酰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面粉增白,抽检显示个别面粉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面粉增白剂行为。

  食用油:全年共抽验食用油1517批次6983项次,其中1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7.84%),260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3.72%)。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脂肪酸组成(63批次)、冷冻实验(29批次)、酸值(15批次)、过氧化值(15批次)和溶剂残留(13批次)。不合格食用油主要是散装油。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过高)和冷冻实验不合格,间接反映出在散装食用油(主要是菜籽油)中勾兑了价廉的食用棕榈油。

  酒与饮料:全年共检验酒和饮料4106批次36446项次,66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6.12%,821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25%。其中,检验酒类(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1824批次13541项次,25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3.93%)、348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57%)。酒类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甜味剂、酒精度、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检验饮料(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汁、果蔬汁饮料、软饮料和冷冻饮品)2282批次22905项次,其中40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7.88%)、473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07%);饮料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及酵母计数、溴酸盐、电导率。

  乳类及制品:全年共抽检乳粉(奶粉)140批次1917项次,其中7批次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为5.00%)、7项次不合格(项次不合格率0.37%),不合格项目分别是锌2批、蛋白质含量2批、三聚氰胺1批、维生素D和标签各1批,其中1批超标三聚氰胺检测值为2.53mg/kg(婴幼儿奶粉的标准限量为1mg/kg),专家认为属于轻微超标,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对同一厂家的产品再度抽检,结果均合格);共抽检鲜奶(巴氏杀菌乳)279批次3168项次,其中6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2.58%)、77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43%),鲜奶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大肠菌群超标(56项次),主要原因可能是运输销售过程冷链断裂造成;共抽检酸奶151批次1067项次,其中1批次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为0.66%)、1项次不合格(项次不合格率0.00%),1个不合格项目是苯甲酸。抽检显示我市市场上奶粉与酸奶的安全风险较低,鲜奶则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

  水果:全年共检验水果1464批次14080项次,仅1批次1项次(氰戊菊酯)不合格。对苹果、柑橘、梨子、葡萄、瓜类、热带水果等抽检了甲胺磷、对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氧化乐果、氰戊菊酯、吡虫啉、镉等20余种农药和重金属,仅1批次检出农残超标,显示我市市场上的水果比较安全。

  蛋类:全年共检验鸡蛋样本283批次1374项次,其中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41%)、4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0.29%)。不合格项目是硝基呋喃代谢物2批次和标签2批次。抽检结果反映我市禽蛋(主要是鸡蛋、鸭蛋)较安全,但禽类养殖过程用药还需进一步规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