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措施
2009年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重要一年。深刻汲取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经验教训,全面总结自2005年市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以来,政府监管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有效做法,抓住实施《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与分段监管结合,分出活力,统出实力的监管体制,努力形成“企业自我约束,行业诚信自律,政府有效监管,群众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政府制定了《宁波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根据食品安全工作特点,牢固确立保护公众健康的监管理念,实行打击和规范并举、监管和建设并重的政府监管方针,全面履行政府法律责任,加强市场巡查,坚决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使违法行为的风险和代价最大化,强化和落实企业第一责任意识。运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方法,关注大宗食品,加大检验检测力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全面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监管工作新成效,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绘制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为实施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战略,对进入我市的大宗食品进行溯源管理,从2007年开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食品来源和产地情况,绘制包括生猪、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食用油、乳品、牛肉、家禽、蛋品、大米等十类食品的购销路线图。“购销路线图”基本内容包括产品、数量、产地、供应商、运输方式、销售渠道等,在此基础上,从批发到零售实行索证索票和一票通行制度,政府和消费者能清晰了解购买食品的产地、供应商等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可以实行有效追溯,通过检验和行政处理,对各地食品进行评价,促进源头安全生产,也能使得全国优质食品资源为我市消费者所用。
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大宗食品路线图解决了食品购销的途径,要真正科学评价食品安全状况,就要对食品进行科学检验。我市自2006年开始在原有各部门例行检测和市场监督性抽检基础上,开展评价性检验,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把食品检验列入市政府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至今已检验食品58000余批次。同时,加强食品检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检验机构包括外资独立依法设置和中央部门设置的检验机构的作用,宁波检验能力能适应食品安全检验需要。制定《宁波市食品检验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全市食品检验工作行为;开发“宁波市食品检验信息共享系统”,实现监管部门检验信息共享,并把有关数据向消费者公开;探索政府检验服务外包给专业化检验机构,逐步建立起经济、高效、明责、公正的食品检验机制。对检验发现的问题食品都进行了及时处理。
本地农产品安全监管。我市农业、渔业部门积极推进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实行产地质量监测,建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和远程诊断系统,确保种养殖环节初级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目前,全市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600个,绿色食品239个,有机农产品17个,上述“三品”产地达到700个,面积170多万亩。农业部门全年共查获违法农资产品30余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3起,罚没款50余万元。渔业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开展水产苗种场专项整治,查处57家违法违规单位,罚款1.65万元。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质监部门开展地产食品质量检测、乳制品专项整治、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监管行动,检查生产企业原料采购和出厂检验执行情况,对小作坊地产食品进行风险分析;对饮用水、豆制品、水产加工品、年糕等4类食品进行质量整治,合格率明显提升,饮用水的合格率从整治前的85%提高到95.2%;对高风险食品行业严格实行市场准入,白酒、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行业取证率达到了100%。。全年共抽检4800余批次,食品实物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6.6%,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6起,涉及案值66.16万元,罚没款49.96万元。
食品市场流通监管。工商部门通过开展食品市场准入,实施源头控制,切实加强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城乡农贸市场和食品批发企业等监管;大型商场超市全面推行综合检查公开评价制度,综合得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小食杂店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示范店”提质扩面;全面推行一票通行制度,实现食品经营单位进货有效查验;初步建立了批发主体的商品准入和主体准入数据库,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有新突破;加强市场巡查,开展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全年共检测136.02万批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照经营户1542户,查处食品经营违法案件1162件,涉及案值292万余元,罚没款228万元。
餐饮服务监管。卫生部门采取科学防控,筑起食物中毒防控安全网盾,以大型活动供餐、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高危环节为重点,加强食物中毒的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深入实施“五常法”、“量化分级”等管理制度,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已达到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分级为A级的集体配送餐单位和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五常法”推广面达到100%,全市乡镇中心以上学校食堂“五常法”推广面达到75%;学校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单位食品原料索证的台帐建立率达到99.8%;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立案67起,涉及总货值金额2万元。
食品市场规模化建设。贸易部门根据食品数量巨大,品种繁杂,来源复杂,市场销售形式多样的特点,对食品经营批发市场和菜篮子食品生产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改造。投入大量资金新建蔬菜、水产品两大批发市场,批发量占城区供应量的80%以上;市场设置检验室和电子交易平台,有效控制蔬菜和水产品源头;各级政府大力改造新建城乡农贸市场、菜市场。整合生猪屠宰场,城区集中设置了5个大型屠宰场,并进行全面检疫,对“瘦肉精”实行批批检测,开展“猪肉质量IC卡网络追溯系统”建设。政府扶持开设豆类筛选工厂,规定凡进入我市城区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必须全部筛选;用市场和行政方式,基本消除个人作坊式加工,城区建有5家大型豆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品牌生产,消费者选择品牌已成习惯。推进农村食品“三网”建设,政府制定标准,补贴推动镇建连锁超市,村普及放心店,实行农村食品统一配送。